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

皇上說:“其他的都還好,最關鍵的是,你身邊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這樣的大臣,有他們在,你不必爲江山社稷擔心。”皇嗣說:“阿爺,臣覺得這個不死仙藥靠不住。”皇上說:“從古至今還沒有一種不死仙藥爲證實有效,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真的有這麼一種藥,也不會讓它流傳於世的。”皇嗣說:“ 阿爺,那就請你儘可能推後服用仙藥的時間。”皇上說:“不行,朕已經等不及了。”這個時候,天竺僧人正忙得灰頭土臉,王玄策隔三差五就去看望他。希望在第一時間瞭解到煉製仙藥的進展,這一天清晨他又到了。天竺神人說:“我希望你能多一點耐心,畢竟不是先要不是說出來就能出來的。”王玄策說:“我頻繁到訪是不是影響了你煉製仙藥?”天竺神人說:“多少有一點。”王玄策說:“那好吧!我就失陪了,什麼時候先要好了,你再通知我。”說完一拱手就離開了,心裡卻想着這個傢伙是不是想踢開我獨攬獻上不死仙藥的功勞呢?

天氣越來越暖和了,皇上的病情卻沒有見好的跡象。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每日書信不絕,天下大事由二人商定。晌午時分,仙藥終於出爐,王玄策很快就出現在了天竺神人的旁邊,說:“我們趕緊去見陛下吧!”天竺神人說:“不急。”王玄策說:“陛下現在已經奄奄一息了,萬一我們去的時候,皇帝已經大行,豈不是白忙活一場?”天竺神人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一聽這話王玄策就急了,說:“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我們費盡千辛萬古就是要把仙藥獻給陛下,以便於贏得富貴。”天竺神人說:“這是你的想法,不是我的想法。”王玄策說:“你說這話是何意?”天竺神人說:“你滅了我的國,還把我們的王當做俘虜押解到了長安,這對於我們天竺來說是莫大的恥辱,作爲一個天竺人,必須爲自己的國、自己的王雪恥。”

王玄策說:“原來你這是設計陷害我。”天竺神人冷笑說:“既然你都到過天竺,在那裡你有聽過不死仙藥的傳聞嗎?我們天主沒有人有這樣的妄想,我們只是想今生受盡各種苦,你換取來生的解脫。”這個時候王玄策急得百爪撓心,瞪圓了雙眼說:“那你老實告訴我,你手上的不死仙藥到底有沒有效?”天竺神人說:“現在沒有人試過,我怎麼知道呢?”話音未落內官到了他們的跟前,王玄策被嚇得,面如土色而天竺神人卻神態自若。看到仙藥已經出爐,內觀歡喜了一下,不知道說什麼好。眼睛裡流着淚水,哽咽着說不成一句整話。王玄策說:“我們還是趕緊去見陛下吧!”一行人火急火燎來到翠微宮,很快他們就獲得了皇帝的召見。皇帝說:“聽說仙藥已經煉製好了,朕非常高興,不知道你手上有多少顆仙藥。”天竺神人打開一個紫檀的盒子,說:“不瞞陛下,只有一顆。”一聽這話,皇帝腦袋嗡的一聲。

內官說:“再練一批仙藥需要多長時間?”天竺神人說:“至少要等到明年吧!”一聽這話皇上臉色大變,天竺神人說:“陛下,要不找個人來試一試藥效?”皇帝說:“仙藥要是沒有藥效會怎麼樣呢?”天竺神人說:“也沒什麼。”於是皇帝讓人把仙藥拿到他的面前,說:“你們先退出去吧!”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先要放在皇帝的面前,是找人試一試藥效還是自己吃呢?他猶豫再三,隨着病情的日益惡化,他想要服用仙藥的衝動,越來越強烈。一看這情形,孫思邈自認爲已經無能爲力,所以假裝中風被人送走了。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皇上把仙藥吃到了肚子裡。這個時候人們發現皇上的臉色好看了許多,甚至微微的有些發紅,皇上感覺到體內一陣燥熱。

聽到這個消息,文武百官莫不震驚。長孫無忌來到御前,看見皇帝躺在那裡默然不語。漸漸的眼睛發直,長孫無忌上前說:“陛下,你還好嗎?”皇上瞪圓了雙眼說不出話來,沒過多一會兒,一口黑血從嘴裡涌出。這個時候內官說:“司徒,我身爲內官,沒能夠阻擋陛下服用仙藥罪該萬死,請司徒責罰。”長孫無忌說:“你說的沒錯,但鑑於你能夠自行認錯,就不把你送上刑場了,回去自裁吧!”沒過多一會那位內官就服毒自盡了,一位侍衛說:“司徒那位天竺神人怎麼處置?”長孫無忌說:“凌遲處死。”這個時候皇嗣感到了,說:“不妥,要是讓外邊的人知道陛下因服用仙藥傷到了自己,一定會有損陛下的聖德。”長孫無忌說:“殿下覺得應該怎麼辦呢?”皇嗣說:“先把那個天竺神人扣起來,同時立刻找人看能不能消除陛下體內的毒素。”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長孫無忌立刻差人,請御醫過來會診。

瞭解了皇帝的症狀,御醫們無不搖頭嘆息。隔了一天之後,皇帝忽然能說話了,先把皇嗣叫了過去,說:“李世勣這個人非常有才幹,傳朕的旨意,把他貶到外地去做刺史,要是他去赴任,以後這個人必有大用,要是他滯留在長安不願意走,你就下令殺了他,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都是輔佐你的良臣,有他們在,你不用爲天下事操心。”這個時候皇上注意到皇嗣竟然有一縷白色的頭髮,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皇嗣說:“自從大人生病之後,我一直憂心不已。”皇帝長嘆一聲說:“你能如此孝順,我死何恨?太武皇帝留下的基業就交給你了,希望唐朝在你的手上能更加興旺。”皇嗣流着眼淚說:“阿爺!這擔子太重了,你讓我如何能擔得起呢?”皇上卻躺在那裡不說話了,過了好一會兒又說:“你把長孫無忌叫來吧!”長孫無忌趕緊來到御前抓住皇帝的手。

兩個人流着眼淚,很長時間說不出一句整話。皇上說:“爲父子在的時候反覆勸導朕要善始善終,可朕終究還是出了問題。”長孫無忌說:“陛下,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皇上說:“朕死之後要給朕定諡號,如果是文武之間做一個選擇,朕希望是文而不是武,魏夫子在世的時候,一再勸導朕要偃武修文。”長孫無忌認真的聽着,等他說完了,說:“陛下放心,臣一定按照你的安排去做。”這個時候褚遂良也已經聞訊趕到了翠微宮,聽說褚遂良到了,皇帝趕緊召見,一見面褚遂良已經哭得不成樣子,皇上說:“朕死之後一定會有人理解長孫司徒與新君之間的關係,你一定不能讓他被讒言所害。”褚遂良說:“陛下放心,臣一定竭盡所能,護長孫司徒周全。”

這個時候,時間就好像靜止了一樣。皇上忽然說:“王玄策是有功之臣,把天竺神人帶到長安獻上不死仙藥,不過是因爲他一時貪心,這個人不堪大用,但也沒必要殺了他,就給他個清閒的官做,讓他安享晚年吧!”褚遂良說:“那位天竺神人該怎麼處置呢?”皇上說:“這的確是一個人物,爲替自己的母國復仇,不遠萬里來到長安,現如今朕要死在他的手上了,就不要把它壓到西市行刑了?找個僻靜的地方把他送走也就是了。”褚遂良一下子懵了說:“陛下的意思要把他送去哪裡呢?”皇上說:“陰曹地府未見,得願意收他,你自己看着辦吧!”安排完所有的事,皇帝靜靜的躺在那裡,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最後時刻的到來。整個含風殿此時安靜得要命,忽然山的對面響起了烏鴉的鳴叫聲。這叫聲淒厲傷感,在場的人都在默默的流淚。衆人被內官叫了進去,皇上靜靜的躺在裡面,大家還能聽到他微弱的呼吸聲。

而此時孫思邈正在一間竹廬之內進行占卜,一看卦象就知道泰山要崩了。忽然淚如雨下,貞觀是一個非常輝煌的朝代,它註定要令人難忘,它一定會被後人反覆的提起。長安一如往常,雖然大家隱約的感覺到有大事要發生。可只要每隻靴子還沒有落地,大家的生活一切照舊。在敦煌更是如此,佛窟裡有了更加輝煌的造像,無數善男信女把自己真實的東西供奉在那裡。苗山風和白肥兒來到一間酒店,兩個人一邊吃着肉,一邊飲酒,一邊說:“陛下看樣子只有這一兩天的光景了。”白肥兒趕緊說:“請務必慎言。”苗山風說:“接替貞觀的到底會是怎麼樣?一個朝代呢?”白肥兒說:“皇嗣非常的仁孝,我覺得一定會非常的開放,非常的繁榮吧!”苗山風說:“貞觀朝的赫赫武功之前,大家也許都能想得到,誰又能想到貞觀朝會出現治世的局面呢?”白肥兒說:“秦王在未得天下時就已經招募十八學士,可皇嗣到目前爲止,沒有任何武功。”

苗山風說的:“那就拭目以待吧!”說完這番話,他好像忽然又想起了什麼,幾次欲言又止。白肥兒說:“你想說什麼呢?”苗山風說:“你是不是韓繼德?李淳風曾經說過,唐三代後,女主武皇。又說三十年年後,這位女主將擁有天下,算一算時間,這位老孃也該出場了。”白肥兒說:“占卜之事本來就是故弄玄虛,何必如此當真呢?”苗山風說:“太白晝現,這就不是故弄玄虛了吧!”白肥兒說:“這種惹是生非的話,我們還是不說了吧!”而這個時候,苗山幽正在李淳風的路上,兩個人點燃了一爐香,一邊品茶一邊閒聊。苗山幽說:“先生什麼都能夠算得很準,能不能替我算一算前程呢?”

李淳風說:“你的前程你自己都能看得見,何必問我呢?”苗山幽低下頭說:“說的沒錯。”這一刻他彷彿聽到了香爐裡檀香燃燒的聲音,李淳風說:“一臺戲不管經歷多少輝煌,最終還是有落幕的一天。”苗山幽說:“唐朝會繼續興旺嗎?”李淳風說:“很明顯,貞觀朝不是大唐最富的時候,但他註定令人難忘。因爲生活在這個年代的人普遍都比較淳樸,官員一個比一個青年,一個比一個清廉,大家過着簡單的生活。皇帝與大臣,親如手足。”苗山幽說:“這話說的有點過了吧!”李淳風說:“總之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很不錯了。”一陣風吹起,天上掉下無數點雨。這個時候含風殿傳來了哭聲。皇嗣悲不自勝,離開人世的這個人註定要在世間留下巨大的爭議,二十四年前,他帶着手底下的虎狼之將以非常手段改變了命運的航向。當時,一些人以爲大唐從此走上了一條歪門邪道。萬萬沒有想到,他們迎來的卻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治世。

那些能幹的臣子,不管之前在什麼樣的陣營,他們都得到了重用。在很短的時間內,唐朝就平定了北方,洗刷了將近十餘年的恥辱。但他沒有如他最初希望的那樣善始善終,他不是一個成功的父親,這也導致他沒辦法爲自己的帝王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到了人生的最後關頭,他竟然表現的如他之前所批評無數次的帝王那樣,開始迷戀丹藥,追求長生不死。在他的一生當中也有戒不掉的毛病,比如頻繁的出遊和狩獵。喜歡振禽猛獸,喜歡修建離宮別館。長孫無忌說:“殿下,你不能再哭了,應該放下個人私情,以天下爲重。”皇嗣說:“司徒覺得應該怎麼辦呢?”長孫無忌說:“當務之急是要把大行皇帝的遺體運回長安,準備辦喪事,但是在抵達長安之前要封鎖消息。”皇嗣點點頭說:“除此之外呢?”長孫無忌說:“在出發之前你應該即位。”

舉行了即位之禮,大隊人馬開始從翠微宮往回趕。沿途百姓看到皇帝的儀仗,明顯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氣氛。從前凡是皇帝儀仗經過的地方,都會伴隨着一種喜悅的氣氛。可這一次完全感受不到這種氣氛,每個人都是一臉嚴肅。抵達長安之後沒過多久消息就公開了,長孫無忌說:“先把太史令李淳風請來,算好了下葬的日子,之後舉行登基大典。”因爲大行皇帝生前留下了囑咐,他的喪事辦得非常的簡單。不久之後,許多出生胡虜的將軍趕回長安奔喪,有很多人用刀割傷了自己的臉,並且向新君請求准許他們殉葬。新君召見了他們,說:“大人在世的時候,就格外的愛惜你們,你們是朝廷的爪牙,大唐猛士,如果他還在世,絕對不會忍心讓你們殉葬,朕希望你們能夠留在世上,繼續做大唐的長城。”

衆人一下子不知道該說什麼,新君繼續說:“你放心,朕答應你們,有一天你們過世之後,一定把你們安葬在昭陵。”衆人心滿意足的走了,長孫無忌聽說這件事情以後說:“陛下要是看到你能如此處理事情,他一定會非常欣慰的。”新君說:“除了辦喪事,還有一件事非常的重要,就是讓太常寺和尚書省討論大人的諡號和廟號。”長孫無忌說:“陛下放心,我已經讓人安排了,很快就會有結果。”在新君準備大展宏圖之時,武才人卻不得不前往感業寺,就算是這樣,他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了,因爲按照之前的慣例。皇帝大行,那些未曾生育的嬪妃就會被迫殉葬。但她絕不甘心在感業寺度過平淡的一生,只是一時半會兒她還沒有想到好的應對之策。但她並不因此而慌張,她每天認真的閱讀手裡的佛經,希望可以得到佛經之中隱含的智慧。

皇帝大行在民間引起的,震動是非常大的,許多人就像是自己失去親人一樣難受。其實這種難受未必是真實的,雖然皇帝爲了減輕百姓的負擔,想了很多辦法。可百姓很少有跟皇帝面對面打交道的機會,對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的人說,抱有多麼深厚的感情,恐怕是立不住的。這個時候已經是三更半夜了,苗山幽來到月亮底下,打算吟詩一首。可過了很長時間,腦袋裡仍然像是一漿糊。轉眼天亮了,其實很多人就想象過。貞觀朝結束的那一天會是什麼樣子?很顯然發生在眼前的沒一幕要比大家想象的平靜態度。苗山幽來到李淳風的府邸,又一次呆在一個乾淨整潔明亮的屋子裡,又一次面前放了兩隻茶盞。耳邊能夠聽到煮沸的茶水的聲音,又能聽到木柴被點燃的聲音。李淳風說:“你此番來又有什麼指教呢?”苗山幽說:“只叫兩個字萬萬不敢當,我只是想知道,貞觀皇帝大家以後會怎麼評價他呢?”

李淳風平靜的說:“對一個人的評價其實是在於其他人的對比當中一點點形成的,我想只有時過境遷之後,對他的評價纔會越來越固定。”苗山幽說:“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李淳風說:“這是自然,十九歲在雁門一戰成名,十八歲追隨太武皇帝在晉陽起兵,二十四歲平定四方,登上皇位的時候未滿三十歲,貞觀朝持續二十三年,其實在貞觀四年就已經成就了空前的治世。”苗山幽說:“我聽一些說大唐不及隋朝富有。”李淳風說:“如果比賽聚斂財富,大唐的確不能跟隋朝相比,因爲隋朝的官府,手裡有很多錢,雖然只經歷了兩位天子,卻留下了大量的工程。”苗山幽說:“一些工程,今天的百姓還在享受它帶來的好處,這是不是意味着之前冤枉隋朝了呢?”

李淳風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爲了讓未來的人過上好的生活,而讓當下的人受苦,是不是正當的呢?其實這是說不過去的,憑什麼當代的人就要被剝奪屬於自己的生活呢?我是這樣的,不管是作爲普通百姓還是天子,都不能不爲將來的人考慮,也不能無視當下人的利益。”貞觀的結束,對於苗懷仁而言是個不小的打擊,他說:“眼下發生的事情讓我感到非常的失望,貞觀皇帝是多好的人爲什麼不能活到六十歲呢?梁武帝那麼昏聵,居然活到八十歲。”苗山風說:“上天的心思誰能猜得透呢?”爲了排遣心中的憤恨,苗山幽特意來到了弘福寺,卻發現一羣人正在那裡收拾行李,趕緊上前拉住一位小沙彌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小沙彌說:“玄奘法師要去慈恩寺做住持了。”苗山幽說:“以後弘福寺誰當住持呢?”小沙彌說:“現在還沒有定。”又往前走了,沒多遠,就看見玄奘法師站在那裡。

那是一棵菩提樹,樹下站着玄奘法師,苗山幽上前拱手說:“拜見玄奘大法師。”玄奘法師說:“施主來一次貴幹?”苗山幽說:“我來就是請大法師爲我答疑解惑。”玄奘法師說:“越是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有大疑惑,有大疑惑的人往往有大覺悟。”苗山幽說:“貞觀是多麼好的一個朝代,很多人都因爲趕上了這個時候,才能夠施展生平抱負,而我卻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年代過得庸庸碌碌,如今貞觀結束了,我又怎麼能活得下去呢?”玄奘法師說:“這話你可就說錯了,在貞觀之前事實上養活着很多人,貞觀之後也是那樣,許多人也被認爲是仁人志士,在武德朝我的風生水起到了貞觀朝卻過得極爲平庸,一個人在什麼時候成事,完全取決於天意,不是說在大家公認的好的年代,所有人都能夠如願。”不久之後,太常寺和尚書省的官員來到御前,正是確定大行皇帝的廟號是太宗,諡號是文。新君登基之後,羣臣議定新的年號是永徽。

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303李元景再謀封禪事祿東贊奉命請婚期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225慕容純奉獻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難言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第十七回魏夫子獻計宜秋宮觀音婢生子承乾殿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113慈父知禮爲女消業 罪官起復算計功名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第五回觀音婢力齊兄弟心 李二郎奇謀定大計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
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303李元景再謀封禪事祿東贊奉命請婚期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225慕容純奉獻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難言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第十七回魏夫子獻計宜秋宮觀音婢生子承乾殿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113慈父知禮爲女消業 罪官起復算計功名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第五回觀音婢力齊兄弟心 李二郎奇謀定大計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