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

上回書說到新羅王的弟弟金春秋帶着兒子來見皇帝,因爲皇帝正在養病,皇嗣在東宮接見了他們。他們來到東宮銀安殿,以賓客之禮見之。入座之後,金春秋說:“高勾麗、百濟發難,大唐出手相助,我們心懷感激,此番來到長安,就是希望大唐能夠准許我們採用與大堂一樣的服章制度。”皇嗣說:“你們的心願我一定會轉告陛下,我想他一定會認真考慮。”這個時候大家注意到金春秋幾次欲言又止,皇嗣也心裡納悶,此番出使爲什麼要帶着兒子呢?於是說:“貴使爲什麼要帶着兒子一起來呢?”金春秋說:“我們之所以這樣,是希望能夠留在大唐爲大唐效力。”皇嗣一下子愣住了,內官在旁邊提醒他才說:“好吧!你的請求我一定會如實奏報,陛下,他一定會盡快給你答覆。”當天皇嗣就來到御前把這件事情向皇帝奏明,皇帝說:“准許他們採用跟我們一樣的服章制度,他們想要爲大唐效力也可以準,封金春秋爲特進,封他的兒子金文王爲左侯衛大將軍。”

不久之後內官帶着皇帝的敕書來見這一對父子,接旨之後,金春秋說:“想不到陛下如此厚待我們。”金文王說:“我一定肝腦塗地,報答陛下的恩德。”內官說:“陛下並不希望看到你們肝腦塗地,他希望你們生龍活虎,把你們平時學到的東西用在辦差之中。”不知不覺已經是貞觀二十三年了,這一年一開春,各地都出現了一些不好的徵兆。一時間流言四起,皇上也非常的緊張。長孫無忌說:“陛下無需擔心,我可以令人把那些傳播留言的人全部抓起來繩之以法。”皇上說:“算了,如果流言應驗了,那說明人家說的沒錯,如果流言沒有應驗,那就會不攻自破。”長孫無忌說:“可他們這麼說完全是不懂得避諱,實在是罪該萬死。”皇上說:“一般來說,皇帝體弱都會大赦天下,有這種辦法積攢陰德,從而給自己增加陽壽。朕不但不大赦天下,還要大開殺戒,這是不行的。”

這個時候長孫無忌說:“既然如此,那咱們就大赦天下吧!”一聽這話皇上瞬間感覺到自己已經病入膏肓,說:“朕記得當年承乾希望大赦天下爲皇后祈福!結果被皇后堅定的拒絕了,朕願意能夠效法她。”長孫無忌說:“正所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那個時候皇后雖然病重,卻並不影響天下大局,對於大唐來說,陛下就像是泰山一樣,一旦泰山崩,天下必將震動。”皇上說:“像朕這樣的泰山,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而泰山也不知道崩過有多少次,完全不必爲此而感到恐慌。”按道理來說,皇帝離開人世,對長孫無忌最有力。可這個時候的長孫無忌卻表現的比任何人都希望皇帝能夠熬過這一關,雖然他知道皇帝已經不可能熬過去了。看着皇帝憔悴又疲憊的臉,看着他暗淡的眼神。長孫無忌突然感覺自己肩上擔子重了很多,這種感覺讓他窒息。

這個時候孫思邈來到御前,診完了脈,皇帝說:“孫師父,朕感覺自己身上一點力氣都沒有,是不是真的熬不過這一關了?”孫思邈說:“實不相瞞,陛下的確病的很重,但只要陛下能夠暫時不把天下事揣在心裡,能夠安心靜養,所以說沒有十成的把握,兩三成還是有的。”皇上說:“才兩三成,朕豈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了?”孫思邈說:“陛下,當你還只是唐國公的二公子時,你做皇帝的時機會有幾成呢?機會總是一點點爭取來的,就算只有兩三成也是值得搏一把的。”一聽這話皇上頓時來的精神說:“這話說的沒錯,那位天竺來的神人還在煉製丹藥,朕希望能夠在朕病死之前看到這個丹藥,一旦服用,朕就有五成的是機會長生不死。”一聽這話孫思邈一下子站了起來,但很快意識到自己的這個舉動觸犯了公衆禁忌,立刻跪下。

皇帝都沒有在意說:“你是修道之人,爲什麼反而對不死仙術不感興趣呢?”孫思邈說:“我修道多年,常年居住在終南山裡,對於那些長生不死之人,我只是聽說過卻從來沒有見過。再說了,要是歷代的那些賢王都還活着,大唐又怎麼會有機會呢?”一聽這話皇帝感到很不是滋味,說:“你這是盼着朕早死了嗎?”孫思邈說:“我若是真的有這樣的想法,我又在這裡忙活什麼呢?陛下,長生不死從來都只是一個傳聞,而且永遠只是一個傳聞。願意相信它的人,會賠上越來越高昂的代價。對它保持懷疑的人,就可以活得更加坦然。”皇上說:“前些日子朕一直在想,許多事還沒有做完,可這樣又仔細的想了,真的有那麼多的是非朕去做不可嗎?說到底朕就是不想死,朕的這番話一定會讓你瞧不起吧!”

說着眼淚奪眶而出,孫思邈說:“陛下,作爲一個皇帝,能到你這份上着實不易……”皇帝說:“之前朕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皇帝,即便是站在三皇五帝面前,都不覺得遜色。可是這些日子朕仔細的反省了幾年來自己的作爲,真喜歡修建亭臺樓閣、離宮別館,喜歡打獵,喜歡到處巡遊,喜歡豢養猛珍奇野獸,特別是對老鷹歡喜的不得了。要是沒有定鼎天下的功勞,沒有不斷削減賦稅的仁慈,朕與隋煬帝與桀紂沒有什麼兩樣。”孫思邈說:“陛下,秦始皇在晚年的時候喜歡巡遊,喜歡炫耀自己的功德,與此同時也不斷的加重百姓的負擔。以至於匹夫作亂,就可以讓秦朝的社稷崩塌。漢武帝在晚年的時候非常的昏聵,以至於皇嗣自盡,爲皇后也懸於樑上。隋文帝到了晚年,廢掉了楊勇,改立楊廣,其實最大的問題倒不是廢立,而是廢立的理由不充分。楊勇這個人與獨孤皇后物色給他的妻子關係不睦,生活也顯得稍微奢侈一點,但這些只是小結。比起隋煬帝一味迎合、假裝節儉,楊勇是更好的選擇。結果皇后與權臣合謀,斷送了楊勇的生路,這怎麼能不讓人感到嘆息呢?”

皇帝說:“你說這些想說明什麼呢?”孫思邈說:“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這些可都是一代英主,卻都不能夠做到善始善終。就連陛下也沒有例外,但是相比於他們陛下所犯的過失就沒有他們那麼大了。”皇帝皺着眉頭說:“貞觀朝的治世不是這一個人的功勞,如果沒有那麼多賢臣的輔佐,這一切就不會發生。”孫思邈又準備要說話,皇上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眼前的這個人只不過是一個郎中,爲什麼他偏偏喜歡跟皇帝聊這個呢?於是直截了當的把自己心中的疑問說了。

孫思邈不慌不忙的說:“陛下可還記得當年華佗跟曹孟德之間的故事嗎?曹孟德只是把華佗當做郎中用,卻並沒有把他當做可以幫助他平天下的謀士,可見華佗感覺的自己與別人眼中的她差距太大。”皇上說:“其實做一名郎中並沒有什麼不好,懸壺濟世,其中有無盡的功德。”孫思邈說:“功德是積攢下不少,可我永遠過着這種悠悠碌碌的生活。”皇上笑着說:“天下太平不是一件壞事,無爲之世,纔是真的令人羨慕的。”孫思邈說:“我記得陛下曾經說過,爲政之要首在得人,如果是無爲之世,是不是意味着大傢什麼都不做?”

皇上說:“所謂無爲就是一切順其自然,孫師父已經一把年紀,如果真的在治國或者用兵方面有着過人的天賦,孫師父經歷了那麼多的亂世,這種東西又如何能隱藏得住呢?”孫思邈說:“陛下如此瞧不起我。”皇上說:“孫師父,正所謂人命關天,所以朕懇請你在治病救人方面繼續鑽研,這樣一來,天下就會有成千上萬的人被解除病痛,他們的家人會感到肩上的負擔驟然減輕……”

就在這個時候,長孫無忌來到了東宮,說:“現在陛下的處境非常微妙,整個大唐風雨飄搖。”皇嗣說:“舅舅這話嚴重了,陛下絕對不會讓百姓置於險境。”長孫無忌心中咯噔一下子,因爲之前在他的印象當中,皇嗣始終都是非常聽話的,於是那樣的話從他的嘴裡出來就像是鸚鵡學舌,必定有壞人在那裡挑唆,皇嗣說:“可能全天下的人都以爲這個時候,我就等着陛下離開人世了,可我的心裡真的不是這樣想的。”長孫無忌說:“長期何時我以爲大位一定是李承乾的了,可誰也想不到後面會發生那麼多的事,你什麼都不爭,到最後皇位要落在你的頭上,看來老子說的不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皇嗣說:“我一直覺得在這世上又比皇位更珍貴的東西,比如親情。”

長孫無忌理解不了他的話,皇嗣說:“你能說出這樣的話,你的阿爺聽了一定會高興的,但以後做皇帝千萬不能有這樣的想法。”隨着天氣一點點暖起來了,皇上逐漸感到胸悶難受。於是決定去終南山翠微宮養病,因爲皇帝病的很重,長孫無忌皇嗣都跟着,中書令褚遂良在長安留守。如果是以往來到翠微宮,皇上瞬間就會有神清氣爽之感。可這個時候皇帝卻感覺溼氣浸入了他的肌膚,看見皇帝臉色有點不太好,孫思邈說:“陛下,這裡溼氣太重。”皇帝說:“朕非常的虛弱,沒辦法再挪動了。”在星光之下,屋子裡皇帝已經睡着了,皇嗣與武才人來到窗前,皇嗣說:“我要是做了皇帝,一定娶你爲妻。”

武才人知道這話的分量,說:“殿下千萬不要這麼說話,正所謂輕諾必寡信,若是這樣的話經常說,殿下要怎麼立足呢?”皇嗣一下子知道自己失言了,不過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武才人抓住皇嗣的手說說:“陛下病重,萬一天上的星星墜落,我立刻就要面臨着天塌地陷的困境。”皇嗣說:“陛下這個人大度而且仁慈,我已經想好了給陛下上奏時的說詞,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的話,你可以逃過這一劫。”皇嗣急切的等着武才人的反應,沒想到對方好像完全沒有這麼一回事。在接下來的幾天,她一直把皇嗣當做是空氣。終於在一天夜裡皇嗣再也沒辦法忍耐了,偏巧那個時候武才人出來活動,皇嗣立刻迎了上去。只見這個時候的皇嗣,眉開眼笑,手舞足蹈。武才人說:“你是這個時候你也應該顯得穩重一些,若是顯得特別毛躁,皇上可能就沒辦法放心的把江山社稷交給你了,難道你真的希望在自己的身後站着一個霍光嗎?”皇嗣說:“你不要這樣說,舅舅可是忠臣。”

沒想到武才人一聽這話竟然笑出聲來,說:“你舅舅是真官朝的忠臣卻不一定是你的忠臣,想想看你對他有什麼恩德,他的一切都是皇上給他的。他是因爲終爲皇帝,才爲你辦事,你應該設法物色自己可以使用的人才。”話雖然不多,可說到了關鍵的地方,這個時候的。武才人眼睛裡閃耀着智慧的光芒,說:“在御前你應該稍微的點一下,讓陛下知道你對長孫無忌的憂慮。”皇嗣搖搖頭說:“虧得你還在寢宮侍奉這麼多年,怎麼會忘記他與阿爺之間的交情呢?”武才人還要繼續說皇嗣早已經聽不進去了。之後又找人傳話給武才人,說:“你一個婦道人家,又以嫵媚著稱,怎麼能一張嘴說的都是這種事呢?”武才人假裝生氣的說:“我以爲會有一個知己能夠欣賞我的全部,沒想到我到底還是錯付了。”話到這裡語帶哽咽,眼睛裡閃着淚花。一看武才人這個樣子,皇嗣心都碎了,於是好生撫慰一番。

在寒氣還沒有退盡的情況下,皇上就來到了終南山。在溼氣與寒氣夾攻之下,皇上染上了痢疾,這個時候皇上體內的元氣本來就已經被消耗的非常厲害了,被痢疾這麼一鬧,他就一下子被推到了死亡的邊緣。面對這樣的情況,孫思邈說:“陛下的情況非常的危急,希望大家做好萬一的打算。”話音未落,一位武將上來擡手就給了他一拳。幸虧孫思邈身手敏捷,躲了過去,那位武將被攔住了,孫思邈說:“如果殺了我就能夠讓皇上康復,那就把我的命拿去好了,這些日子如果不是我想盡辦法延緩病情惡化,陛下就挺不到今天了。”長孫無忌說:“假如現在治癒的機會只有一成,你有什麼辦法把這種機會拉大到兩成呢?”孫思邈說:“平心而論,痊癒的機會不到一成了。”

長孫無忌來到御前,皇上說:“連孫師父都無計可施,看來只有指望那位天竺的神人了。”皇嗣找到孫思邈,說:“這樣吧!我給你一道密令,你去了解一下那位天竺神人做煉製的不死仙藥大概是什麼成分?它們合在一起藥效會是什麼樣?”孫思邈沒有多想就去了,又到了傍晚時分,皇上對身邊的內官說:“孫師父去了哪裡?”內官說:“皇嗣殿下派他去了解天竺神人煉製的不死仙藥去了,要搞清楚這不是仙藥到底是什麼成分,藥效幾何?”皇上說:“胡鬧,既然是神藥,那怎麼能讓他調查清楚呢?”內官說:“它也是擔心藥物有問題,畢竟到目前爲止,還從來沒有一種不死仙藥被認定是有效的。”這個時候的長孫無忌非常的緊張,褚遂良每天都從長安發出消息給他。長孫無忌對幕僚說:“千萬不要出什麼事。”幕僚說:“到目前爲止,我們沒有發現有什麼不對,而且在這滿朝文武當中,還有誰能夠與司徒抗衡呢?”

長孫無忌說:“話雖這麼說,可還是要加倍小心,當年霍家也沒有人能抗衡,可到最後怎麼樣了呢?”原來以爲孫思邈瞭解這不死仙藥的時間會很長,沒想到很短的時間,他就弄明白了。他說:“原來這個天竺神人煉製不死仙藥的方法,完全遵循了之前我們道家的辦法,既然我們道家沒有成功過,相信這一款藥也不會有什麼好的藥效。”皇嗣說:“那麼這一款藥服用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呢?”孫思邈說:“一開始是體內發熱,人會狂躁不安,不出三天就會七竅流血而死。”皇嗣你聽這話心也毛了,說:“這事情關係到很多人的性命,你的這種說法靠得住嗎?”孫思邈說:“陛下不是要找人試藥嗎?我們等着看藥效就行了。”皇嗣說:“萬一有什麼意外可怎麼辦呢?”孫思邈說:“要真有這樣的萬一,那就沒辦法了。”

這個時候皇上一個人躺在翠微宮的含風殿,他真的能夠聽到徐徐風聲,從這風聲裡,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皇后是她的知己,可她已經死了。房喬與杜如晦我知道皇上的志向,並且耗盡心血幫助他,他們也都已經死了。魏徵窮盡後半生,爲的是幫助他成爲一代聖君,魏徵也不在人世了。長孫無忌雖然是貞觀元勳第一,可他並不能夠取代其他人,每次想起皇后勸他不要殺魏徵,皇后在臨死之際力保房喬。這個時候他忍不住哭了起來,忽然,有一個人急匆匆的趕到了。來到御前匍匐在地,說:“陛下,李衛公病逝了。”一聽這話皇上腦子裡嗡的一聲就沒有了知覺,等到再次醒來的時候,他感覺自己像是泡在水裡,聽不清眼前的人到底在說什麼。有心大聲說話,可他的嘴裡卻不能發出任何聲音。

過了一會兒孫思邈到了,他拿出了銀針,找到對應的穴位紮了下去,沒過多一會兒皇上就能夠說話了。這個時候的皇帝心情是複雜的,他無數次想到李衛公的死,每一次都是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可到了這個時候,李衛公的死訊卻意外的給了他打擊,原來他會爲這個人的死感到心痛。就像當初杜如晦病死的時候,他想的是房杜折掉一半,兩個人就沒有辦法把持朝政了。可杜如晦真的死後,皇上還是跟着感到難過了。在那種氛圍之下,誰都知道杜如晦是一個大公無私的人,到了最後關頭,他還想着如何減輕百姓的負擔,讓百姓有機會休養生息。李衛公在臨死之際,留下了一部著作。他生平所學全部記錄在內,當這部書被送到皇帝手裡,皇帝的第一反應是立刻詢問還有誰看到過這部書?甚至想把接觸過這部書的人全部滅口。皇嗣說:“陛下,在隋朝的時候,李靖千方百計的保隋朝,後來他又千方百計的保大唐,可見兵法並不是真正危害社稷的東西,毛病永遠在自己身上。”

皇上說:“朕可是爲你着想。”皇嗣說:“這部書是李衛公在臨終之際拿出來的,並且派人火速送到終南山翠微宮,這種樹一般人根本看不明白,如果有人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把書中的道理悟透了,那麼這個人一定是了不起的天才。”皇上說:“聽你這口氣還想重用這個人?”皇嗣說:“陛下應該能想得到,能夠接觸到這部書的人不是信使就是太監,而且李衛公拿出來的時候,這部書是經過密封的,到現在沒有發現有被開啓過的痕跡,人命關天,不能妄殺。”這個時候空氣彷彿停止了流動,皇上對皇嗣在這件事情的上的表現是感到滿意的,點點頭說:“你比朕仁厚,這很好,但是作爲天子,沒有霹靂雷霆一般的殺伐決斷,怎麼能夠震得住這些虎狼之臣呢?”皇嗣說:“只要我嚴於律己,竭誠對待自己的臣民,就一定會有一個好結果,更何況身邊還有舅舅。”

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獄戰場落敗酋長投唐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103魏夫子御前陳心跡 隋烈士英魂還故鄉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園遇羋嬡332鑄爐造鼎偷馬盜牛歡喜樂童刺殺李泰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332鑄爐造鼎偷馬盜牛歡喜樂童刺殺李泰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
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獄戰場落敗酋長投唐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103魏夫子御前陳心跡 隋烈士英魂還故鄉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園遇羋嬡332鑄爐造鼎偷馬盜牛歡喜樂童刺殺李泰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332鑄爐造鼎偷馬盜牛歡喜樂童刺殺李泰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