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我是誰?

光緒自爲自己不是一個嗜殺的人,大臣也是這麼認爲的。可這麼些年來卻沒有哪一年是沒有殺過人的。

你挪用府庫爲自家辦工廠,看似解決了更多百姓就業的問題,可挪用府庫本就是死罪。現在給你時日補齊所挪用之府庫應該說是皇恩浩蕩,可你自以爲事的認爲查不出來就是取死之道了。這些人殺了也就殺了,自己找死也沒辦法。可其家人何其罪也,要受此牽連讓嬌妻弱女的發配邊疆爲國戍邊。

“老臣啓奏吾皇聖明。”早會上,李鴻章出班奏道:“充州知府挪用庫銀爲己謀私,觸犯我大清律法被誅乃咎由自取。然其父母妻兒卻要被吾皇一旨發配邊疆,微臣以爲不妥。據調查所知,充州知府挪用庫銀一事,其家人均進行勸阻,然充州知府一意孤行,最後被誅。微臣以爲誅其首犯沒收其非法所得乃正我大清律例之尊嚴,但請吾皇念在充州知府以往之功績,留一小屋收容其家眷得以生活,以至示吾皇之心胸。請吾皇明鑑。”

沒人喜歡誅連,從宰相李鴻章到最小的從九品小史,沒有一個人喜歡。出任爲官除了光宗耀祖外,不就想着可以藉着官位讓家人過的好一點,爲子孫後代多集攢一些。此皆人之常情,殺其主犯最多再沒收非法所得也就是了。一但發配邊疆,這一家老小還有活路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官場就像一個大泥坑,進去的人哪能真有一個清白的。要不然也不會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麼一說了。再說。他們立功表績,不就想着有一天能借着功績救自己一命,最不既也能保家小一命。不然誰還費這個氣力。可皇上一而再,再而三的這麼搞,大臣們就不樂意了。沒有人願意看到大清律例上會出現一條:一人犯法誅連全家。此類的條文。

“臣附議。”已升任副總理的嚴復也站了出來。

“臣附議。”“臣附議。”……一時間滿朝堂全是附議之聲。

很多人都認爲,皇上貴爲天子掌天下之權,可隨心而爲。其實不然。皇權高高在上卻不意味着可以隨心所欲,對皇權最大的限制就是臣權。皇權過甚便無人能勸諫帝王。此時帝王易隨心所欲,被高大宮牆攔在宮中的皇帝哪裡能知道平民百姓之所需,故而自以爲事反而容易造成暴君。無論多英明的帝王人到晚年全都是皇權過甚,一個帝國從此走向衰弱。而臣權過甚則危害更大。他們架空皇權、隨意廢立帝王,最後取而代之。如此一來,往往都是天下大亂。所以皇權與臣權總是在相互的博弈。

爲了一個充州知府挪用庫銀案,所在大臣站在了皇帝的對立面,這就是一次臣權向皇權發起挑戰。因爲皇帝的皇權已經嚴重威脅到了臣權的地位,充州知府是死定了,沒有會去保他。但如果不能保下充州知府的家小,則臣權地位將一落千丈。所以滿堂大臣之間無論有什麼恩怨,這次全部放下。一起把矛頭對準了皇帝。

這種局面作爲皇帝是決對不能退讓的,只要稍微退讓一點皇權威信將大打折扣。但面對羣臣集體的迫脅,皇權也不得不做出一定的退讓。如何才能不折損皇權威嚴還要能讓臣子們滿意。這就是考驗當政者的政治智慧了。

“府庫是什麼?是民脂民膏。朕貴爲天子一國之君,尚不敢挪用國庫,也不曾偷稅漏稅。而作爲一府臣子,其行事比朕之皇家更甚,此是對皇家的挑釁和褻瀆。”光緒重重的拍着桌子,一臉怒火的罵道:“他以爲他是誰?朕都不敢幹的事。他到是乾的不亦樂乎。他自以爲比朕的權勢還要大嗎?至於他的家眷,吃用哪樣不是民脂民膏。朕沒有殺他們已是皇恩浩蕩,還敢奢求留在當地?朕意已決,不必多言。”

這可不行,皇上真這麼幹了,那臣子可是人人自危,誰的屁股也不乾淨呀。不等李鴻章再奏,皇上一句退朝結束了朝會。李鴻章看看四周憤怒的臣子說道:“老夫看皇上今日這火發的有些莫名其妙。諸位莫急,老夫再去問問皇上。”

“小到個人,大到皇帝、朝廷。之所以能在這世上立足無非就兩個字――信用。人無信則不立,朝廷無信那就是要改朝換代的。挪用府庫主犯梟首從犯徙三千里,這是律法中明文規定的。之所要將要家眷列爲從犯,就是朕希望這樣做能警示全體官員,朕都不敢有違律法,他們何得何能敢比朕還歷害。朕知道,將家眷列爲從犯你們都有顧慮,生怕有一天自己也會大禍臨頭。朕知道,如果要細查下去,朕的工廠也一定能查出問題,更別說你們了,必竟誰的屁股也不幹將。”既然李鴻章要問個明白,光緒所性召開一個部長級會議說個清楚。

“自古來就說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可這永遠只是一個說法。但歐洲這點就不錯,人家是真正做到了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所以讓伍廷芳去歐美學習律法,就是看看人家是怎麼做到的,咱們在國內能不能一樣實施?當然了朕也知道,朝廷的俸祿是很少。朕要養活宮裡一千多號人,李相家中人口也有九百多了吧,這麼多人就靠朝廷這點俸祿夠幹什麼呢?有人說那少要點人行不行?行,當然行,自家人也可以上手幹活嘛。可官員貴族是要臉面的,光宗耀祖是要拿的出錢財的。既然朝廷俸祿不足,還經常扣罰,那自然要想點別的辦法。這無可厚非,人總要活下去的。官員不事生產又要有錢財來源,怎麼辦?那就只能搜刮。以前歷朝歷代官員都是搜刮自家百姓。最後就是官逼民反,改朝換代。朕的想法呀,提高官員俸祿。讓官員不用搜刮百姓單憑俸祿就可以過上體面的生活。朕之所以要嚴苛律法,就是想做出一個架勢來,爲今後朝廷制定的新的律法做個鋪墊。都想爲自家子孫治下家產,沒問題,只要不搜刮自家百姓,別家百姓還凡不着朕爲他們操心。官員自然是要受朝廷優待的,不然誰還會來當官?”

整個會議室裡沒人說話。所有人都在想事情。良久後李鴻章還是問道:“那充州知府的家眷一事……”

“聽說朝有很多大臣與充州知府交好,朕將其家眷發配新疆。那你們這些同僚總不能不幫一手吧。充州知府不是有個弟弟嗎?讓他去新疆種地或者開廠子嘛,從中原向邊軍送補給路上損耗過多,如果他能在新疆搞出邊軍所需的物品,那邊軍就可以就地採購。朝廷節省了開支。他們也因此獲利,豈不兩全其美。”

李鴻章笑了:“微臣明白,這就去辦。”光緒也笑了笑,起身走了。

“李相,皇上這是何意呀?還請李相賜教呀。”一堆官員起身問道。

李鴻章沒有說話,到是讓一旁正在思考的嚴復來回答。嚴復思索了一陣子後肯定的說道:“皇上這是準備要大規模的移民戍邊呀。”

衆臣一聽,恍然大悟。旨是隻是把充州知府的家眷是發配到新疆,也就是說到了新疆也就沒了罪過。再把充州知府弟弟一家給弄過去,這就是好幾十口人呀。再建些個工廠有些盈利。那有利可圖的地方總會有商人願去的。再說,北進計劃年底就要開始了,準備了五年多的大清朝廷上下沒人認爲大清會打敗仗。整個東西伯利亞可是比大清還大呀。這麼大塊打下來荒着可不行。於是大臣們紛紛告辭安排事務。翁同龢走了,孫家鼐走了,禮親王世鐸走了,張之洞也走了。但李鴻章沒走,嚴復沒走,林啓兆、唐紹儀、王士珍也沒走。

李鴻章長嘆一聲:“這些年藉着朝廷大力發展工業。各家都大發特發。現在皇上對我等家大業大還是起了戒心了。今天話裡話外全是警告呀――”

“那李相,我等應該當如何纔是?”

“還能如何?宮裡僕役一再縮減不過千人出頭。老夫身爲總理大臣的家僕卻越來越多已近千人,再過些時日是不是會比皇家僕役還多?再往後是不是更要取而代之?既然皇上說了,做臣子的總要有所表示纔是爲臣之道,老夫這就回去遣散部分僕役。老夫已經老了,這幾年身體也越來越差,等北進計劃結束之後,老夫就告老還鄉。家中子弟無一成材,以後就請諸位看在老夫的面上多加回護一二,老夫在天之靈也感激不盡了。”說完長鞠一躬。

“李相嚴重了。大清之所有能有今天,李相居功之偉。只要經芳兄弟不犯混,這富貴一生還是可以預期的。”嚴復連忙攙扶起李鴻章:“學生以是以爲,皇上今日到是把話說透了。皇上有意提高俸祿輔以嚴苛律法來徹底整頓官場,行不行暫且不說,至少皇上給了咱們一個不違法的發財地就是外族。掠奪外族一則可以削弱外族的實力,還可讓官員們名正言順的發財。這不正是吾皇英明之所在嗎?”

嚴復一翻話說的衆人哈哈大笑,在座的幾位在國內沒什麼財產,但在國外就不一定了,至少嚴復家在南洋有數個過萬畝的橡膠園。

“也不盡然呀。”林啓兆還有些憂慮:“今天開會前,學生聽到一個消息。充州知府被查出有款項存在國外,所以才一時間無法補齊府庫的虧損被查出,這纔是皇上將其家眷發配的根本原因。”

李鴻章突然臉色大變,霍的一下站了起來歷聲問道:“此事當真?”

“楊度傳出來的消息應該錯不了。聽說皇上已責令中情局秘查此事。”

“如果此事當真,就是誅了充州知府全家也是當的。身爲朝廷官員將國內賺取的錢財放在國外,這就是明目張膽的資敵,這是叛國。”李鴻章重重拍在桌子:“不管今後誰主朝堂這點都必需拿穩嘍,要是滿朝官員都這麼幹。那大清國還是大清嗎?那是在給洋人幹活。立刻下發總理令清查此事,三個月後還要有此事發生,老夫定奏請皇上誅其三族以儆效尤。”李鴻章的話不可謂不重。作爲總理他有這個權利。

“李相請息怒,學生以爲不妥。”掌全國財政的林啓兆立刻出面勸阻:“如今國人在外做生意的越來越多,不把現錢存在國外銀行,這生意就不好做了呀。”

“大清銀行呢?不是已經在南洋開起來了嗎,那就在全世界都開起來。外交部,立刻着手與各國協商在他國設立大清銀行事宜。今後大清國內商家對外貿易涉及之資金,必需全部通過大清銀行進行交易。這不是商量這是命令。都像充州知府一樣把錢拿到國外,大清還有錢用來發展嗎?大清的民生還要不要改善了?立刻開始撤查官員在國外的財產。膽敢把錢轉出國外的。一經查出以叛國罪論,老夫叫他生死兩難。”

“可是李相。”王士珍小心的問了一句:“有些事情爲了保密不方便走大清銀行呀。”

“那就提前上報朝廷。所有在國外的資金必需受到朝廷監督。”

“如果有人逃出國外,申請政治避難的呢?”

“朝廷養着那麼多斥侯特工是幹什麼吃的?反正錢是要不回來那就去殺個乾淨,有命撈錢還得有命花才行。”

所有人面面相覷。真沒有想到李相對此事的反應是如此激烈,相必皇上也一定會同意。所有人回家後的第一件就是清查家裡的財產所在,凡是在國外有財產的立刻登記造冊以備朝廷可能的查驗。李鴻章也不例外,家中大小事都是菊藕在操持,這事必需要交待清楚。李鴻章認爲,大清的官員再是混蛋,即使殺了頭這錢財總是會被抄入國庫,最終拿出來用於建設,但存在國外就不可以諒解。如果不加以嚴歷懲處。那官員不就可以藉着外派留洋的名義將孩子送走,而自己就可以在國內玩了命的撈錢,一但風頭不對就可以跑路。跑掉就一家團聚。跑不掉至少兒孫輩衣食無憂。這樣一來,國內的財富不就被轉移到國外去了嗎?大清費盡心思富國強兵,就爲了讓官員把財產轉移到國外?這不是資敵是什麼?資敵歷來都是誅連全家以致全族的重罪,這點沒得商量。

他們不知道的是,就是李鴻章重重拍桌子的那一下,春輝園書房內的光緒嚇的差點把手裡拿着的電話給扔了。說話就好好說話。拍什麼桌子嘛。光緒放下監聽電話心想,特斯拉啥時能把無線監聽器搞出來?

春去夏來。又是一年畢業季。

自從第一屆京師大學堂學子鬧出的連雲港事件後,大學堂內就增加一個稱之爲社會實踐的學制。要求學子在校學習期間就要參於各項勞動,比如學農業的就要去大學堂自留地種地、學養殖的就要去豬圈養豬去牛欄放牛、學工業的要去工廠開機牀幹活、學醫學就要去採藥當護士。學文科的最累,不僅要搞好學校內的宣傳報欄,還要參於到報館的工作裡,甚至親自上街賣報。沒辦法,只要社會實踐這一科拿不到合格,即使本專業全是滿分也拿不到畢業證。四年就讀下來還沒完事。雖然第五年不需要再上課了,但朝廷會分派下來諸多事務需要他們處理,這一年拿不到合格的考評也是沒有畢業證的。當然了,能得到優秀的就有機會直接入朝爲官,三五年後就有機會回家做一任縣令,這就是天大的榮耀了。

今年大學堂的土木工程系學子被皇上全部扣留了。孩子大了,到了愛玩水的年紀,自然要修一個游泳池。光緒想,反正要在瀛臺修一個游泳池,乾脆把中南北海的水搞成活水。這才換水沒幾年就綠了。

一條水道不是大事,可這條水道是穿過皇宮、國務院、文臣武將的休憩之地。如何引水?如何排放?如何防澇?如何在旱季保水,這就是大工程了。於是學子們就開始拿着地圖比劃上了。

皇妃白富美子見國朝要搞這麼大的工程,那是不是順便把紫禁城裡的御花園的水池也給修整一下?紫禁城雖然多年未住但也是皇家住所總能太破爛不是。皇上不管這些事,皇后爲正忙着分派學子沒空,皇貴妃需要安排進出考察學子並與其商討引水的安全問題也沒時間管這小事。雖說後宮以皇后爲首,但大家都各有各的事忙,其實這後宮裡真正管事的還是她白富美子,既然這樣那就自己決定――整修紫禁城房舍和御花園。可就是這麼一整修,就整出了天大的問題。

光緒帶着戶部幾位主官,此刻已經呆在參謀本部三天沒有出門了,距離發動北進計劃的時間還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海陸空三軍大將全部齊聚參謀本部,就是最後一次確認計劃。第一波進攻部隊已經開拔他們將在今冬第一場大雪降臨時抵達攻擊位置,後續部隊和物資正在轉運當中。爲了不引起俄國人的注意,大部分物資和部隊依然還停留在遠離前線的地方。

“朕不懂軍事,仗怎麼打你們商量着辦就好。”光緒指着地圖說道:“但朕知道,打仗不僅僅打的是將士,還是在打一國後勤保障能力之仗。爲防意外發生,朕已密旨令江南各省將物資向鐵路沿線城市調運。一但前線用度不足,朕保證五天內將戰地倉庫填滿。剩下就是你們如何將土地拿回來了。”

“皇上請放心,臣等定不辱使命。”

就在衆人紛紛保證得勝而歸的時候,外門侍衛來報,寇連材同時持后妃三塊令牌緊急求見。參謀本部是大清作戰指戰指揮中心,一般只要光緒進了參謀本部,內宮事務從來不會在這時呈報。如今寇連材同時持后妃三塊令牌,就說明一定出了讓后妃三人都不敢做主的內宮事務。

“皇上,你還是趕緊去御花園一趟,出大事了。”說完寇連材上前附耳在光緒耳邊小聲的說話。好像生怕被人聽到一樣,那聲音小的連光緒都聽不太清楚。

“稀罕。不就在御花園的水池挖到一具人骨頭。多大點事要如此惶恐,皇家的顏面讓你給丟盡了。”光緒認爲這就不是個事,別說是御花園的水池,就是宮裡的水井也不經常淹死人嘛。

“皇上奴才求您了,你去看一眼吧――”寇連材抱着才轉身的皇上的腳不放,還不停的磕頭。

寇連材在不停的磕頭,堅硬的水泥地讓寇連材磕破額頭上的血都流到臉上了還不曾停止一下,而他臉上恐懼的表情告訴光緒,這一發生了什麼連他都不敢過問的事情。光緒皺着眉頭說道:“好,朕跟你走一趟就是了。”說完吩咐侍衛轉告衆將,他去去就來。

御花園外,侍衛刀劍出鞘、長槍平舉,嚴密的將整個御花園封鎖起來。御花園內,剛剛將水池裡水排後的學子和太監宮女堵着嘴巴被五花大綁的押在地上,長槍就頂在這些人的腦後,大有隨時將這些人殺之而快之勢。水池旁,后妃三人竟然出人意人料的沒有迎接到來的皇帝,卻望着水池內楞楞出神。

水池裡躺着一具骸骨,光緒纔看了一眼就混身顫抖。田莊臺上光緒親手殺過人也是見過遍地屍骸的人,把光緒嚇到混身顫抖的不是骸骨,而是骸骨身上的破爛的衣着,還有那塊掛在腰帶上的玉佩。

骸骨身上的龍袍已經破爛不堪,但一眼就能確認是龍袍無疑。尤其是那刻有五爪龍紋的玉佩,和光緒現在身上帶的玉佩可是一模一樣,這樣的玉佩除了皇帝是誰都不敢掛的。如果是在民間發現這樣的骸骨也可以說有人意圖謀反以取而代之,可這是哪裡?這是皇宮大內呀!那麼這具骸骨的身份就算是大白於天下了。

光緒顫抖的指着骸骨,驚恐的問道:“如果他纔是真的光緒,那麼――我是誰?”(未完待續)

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300章 一十七章 勝利的喜悅第300章 二十三章 轟炸第373章 “您說呢?”第150章 陰霾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200章 令人煩惱的錢第222章 “朕求你們了”第218章 捷報頻傳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256章 宣戰的原因第300章 二十八章 要麼投降,要麼滅亡第108章 漂亮的“t”字第61章 主心骨第99章 宣戰第295章 瘋狂的尼古拉二世第70章 留下他第428章 戰略的目的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363章 家事 國事 天下事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41章 軍事與政治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417章 鄧尼金的憂慮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365章 天崩第165章 工業浪潮第158章 煩心事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32章 水師議事第300章 二十五章 錢錢錢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256章 大清變樣了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201章 遠東的**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89章 生死大戰第357章 競爭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287章 天龍八部第384章 流浪艦隊第90章 中央銀行第164章 五年發展計劃第99章 宣戰第197章 李鴻章的忠心和憂慮第260章 英國在南洋被搶走的財寶出現了第136章 混亂的戰局第282章 都是問題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24章 紛爭四起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23章 柳暗花明第108章 漂亮的“t”字第176章 自己造軍艦第24章 紛爭四起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405章 重炮的轟鳴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173章 這都什麼事嘛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221章 信念第365章 天崩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300章 二十八章 要麼投降,要麼滅亡第161章 馬關條約第374章 回京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351章 皇家喜事第372章 勢在必行第378章 揍他第382章 全民備戰第14章 視察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417章 鄧尼金的憂慮第3章 各懷心思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131章 鹿死誰手第41章 洪災第42章 鐵路第281章 吃了個閉門羹第69章 現在、馬上、立刻、NOW第134章 偷襲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295章 瘋狂的尼古拉二世第193章 乙未宮變(上)第121章 不拋棄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91章 軍官培訓班第228章 葫蘆島號巡洋艦
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300章 一十七章 勝利的喜悅第300章 二十三章 轟炸第373章 “您說呢?”第150章 陰霾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200章 令人煩惱的錢第222章 “朕求你們了”第218章 捷報頻傳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256章 宣戰的原因第300章 二十八章 要麼投降,要麼滅亡第108章 漂亮的“t”字第61章 主心骨第99章 宣戰第295章 瘋狂的尼古拉二世第70章 留下他第428章 戰略的目的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363章 家事 國事 天下事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41章 軍事與政治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417章 鄧尼金的憂慮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365章 天崩第165章 工業浪潮第158章 煩心事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32章 水師議事第300章 二十五章 錢錢錢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256章 大清變樣了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201章 遠東的**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89章 生死大戰第357章 競爭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287章 天龍八部第384章 流浪艦隊第90章 中央銀行第164章 五年發展計劃第99章 宣戰第197章 李鴻章的忠心和憂慮第260章 英國在南洋被搶走的財寶出現了第136章 混亂的戰局第282章 都是問題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24章 紛爭四起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23章 柳暗花明第108章 漂亮的“t”字第176章 自己造軍艦第24章 紛爭四起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405章 重炮的轟鳴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173章 這都什麼事嘛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221章 信念第365章 天崩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300章 二十八章 要麼投降,要麼滅亡第161章 馬關條約第374章 回京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351章 皇家喜事第372章 勢在必行第378章 揍他第382章 全民備戰第14章 視察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417章 鄧尼金的憂慮第3章 各懷心思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131章 鹿死誰手第41章 洪災第42章 鐵路第281章 吃了個閉門羹第69章 現在、馬上、立刻、NOW第134章 偷襲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295章 瘋狂的尼古拉二世第193章 乙未宮變(上)第121章 不拋棄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91章 軍官培訓班第228章 葫蘆島號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