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您說呢?”

十天裡,梁山都要忙瘋了。查對歷史數據,分析近期天氣情況,做出三天裡的預測後再於實際結果核對。如果出現了錯誤則需要重新分析數據,找出原因。可原因一時半會兒的哪裡找的出來。這個時代天氣預測別說是剛剛纔起步的中國,就是設備最完善的英國也無法做到百分百準確。

你可以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比如設備沒有洋人的好、經驗還不豐富。但千萬不能是這個理由,不然會挨嘴巴子。雖然可能是皇上親自掌嘴,但當着所有人的面被打耳光也不好看不是。皇上是最討厭別人說洋人也做不到,所以我們更不可做到這種話。搞的好像中國人就是比洋人要低一等一樣,不過這話說出來到也好像有這個意思。

你可以跟皇上找理由,皇上也許會理解你。但千萬別跟這些當兵的講理由,他們會直接幹上來。如果因爲天氣預報錯誤而導致軍事行動失利,那罪過可就大了,說不定會上軍事法庭。尤其在這種關係數十萬大軍的軍事行動。

好在每天從伊爾庫茨克傳來情報中關於天氣的部分是趨於穩定的,所在梁山心裡有了底氣,但他還是決定等到了時間再公佈,必竟時間越長越有把握。

參謀本部也沒有閒着,一條條命令下達到各個部隊。由於有總理府的戰備令,各部隊打開倉庫做開拔的準備。一時間整個中國北方一片兵荒馬亂的場景。

這些天朝堂裡忙的很。拖了一個半月的政務終於陸陸續續得到了批覆,所有事務都堆在了一起處理,這手忙腳亂的總有出錯的機會。而這一切都導致效率下降和加班的延長。就是沒人心痛一下遠在寧波的李明批摺子批到每天只能睡不到三個時辰。

兩宮太后也沒閒着,她們攜手爬過香山登過長城,去豐臺大營看士兵操演,甚至這兩姐妹第一齣離開京城來到天津的碼頭,看着進進出出的貨輪或裝或卸山一樣的物資。她們逛大街走小巷,買過路邊的小吃,上過茶館喝茶。她們甚至還進過普通的人家。坐在廳裡聽着大字不識一個的婦道人家跟她們說着這民間最樸實的喜怒哀樂。

只有各地督撫們如同沒事人一樣,該幹嘛幹嘛。總督一級因爲李明有意取消。所以一經調職就不再委任。現在總督一級的官員還是當年太后選的那批人。巡府地府一級也沒有什麼反應,朝局政爭對他們而言是屬於神仙打架級別,他們參合不上。朝局變化再快,反應到他們這一級總是有個過程的。等朝廷安定下來之後。他們也知道該如何選擇。除了寧波知府劉樹棠。

寧波內外全是大軍雲集,上海的武警三團已經實際成了當地的治安軍,江寧的獨立師已經全師進駐寧波。在寧波外海面上,太平洋艦隊的海琛、海籌、寧海、濟海帶着四艘驅逐艦已經將整個海面處於半封鎖狀態。除了民間小型漁船外可以自由出處外,所有軍用艦支不停靠近十二海里範圍。主要是防着正在南下的俄國遠東艦隊的那兩艘巡洋艦。萬一他們說受清朝太后邀請前來剿滅叛賊朝寧波打上一頓而太后表示認可的話,這天下真就大亂了。雖然劉樹棠只知道寧波府來了叛逆,可這架勢明折的是防守的架勢,這哪裡向是剿匪跟本是保護的意思嘛,而且這架勢比當年皇上南巡的架勢還要大。劉樹棠如今心驚膽顫應對寧波府的局勢。一個不慎估計滿門抄斬是跑不掉的。而最頭痛的是,寧波府內內外外上萬的駐軍糧食供給,全部堆到了寧波府的案頭。寧波哪來這許多的存糧。劉樹棠正在哭爹爹告奶奶的到處找糧食。

劉樹棠的罪是李明造成的,只因爲李明想看看地方官員有沒有應對突發災難的能力。比如一下子多了許多難民之類。李明從來不會過問一個地府該如何治理,管理國家的那一套不一定適應一個地方。反正地府出了事就拿巡府問罪,巡府出了事就拿吏部問罪。總之一級管一級,能當好皇帝的李明卻當不好一個縣令也是正常之事。

終於將堆積了一個半月的奏摺全部批完後,李明本想紮紮實實的好好的睡上一天。但當皇帝哪有這命呀,今天的奏摺再次堆到了案頭。當皇帝就是這個命呀――李明悲哀的爲自己默哀三秒鐘後繼續批着奏摺。

時間到了8月25日中元節。這天朝廷放假,李明也放下硃筆,帶着媳婦兒女去逛寧波城去了。

寧波只是一個地級府,無論人口還是經濟總量都無法跟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相比。不大的集市也擺着來自各地的貨物,人來人往的叫賣聲和討論還價的聲音響徹整個集市的上空。

中國人歷來提倡節儉,也許很多人會說這是一個優良的民族傳統。不過在李明看來,這個傳統其實是悲哀的。千年裡流傳着一句話叫,衣食足則知禮儀,衣食足而天下興。爲什麼會有這種說法,那是因爲幾千年裡的中國百姓從來沒有食物過剩這種說法,靠天吃飯幾千年的農耕民族無法長時間經歷的糧食短缺。乾旱、洪水、蝗災在中國大地上來回上演,而中國人的主食小米小麥也不是高產的作物。漢唐以前,但凡君王注意保糧存糧,一連幾個豐年那就算是大治之年。文景之治官倉豐滿,造就了漢武帝北卻匈奴。貞觀之治官倉民倉皆豐,造就了盛世華章。豐衣足食是中國幾千年裡最大的希望,可這種日子太短暫。所以才讓百姓不敢揮霍,總想着多存着點以備不時之需。到了宋朝,大米開始引進中原,糧食終於豐富了起來。於是經濟發展速度極快。整個明朝龐大國土的歲入,也就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庭一年的歲入的零頭,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萌芽在南宋開始了。可是蒙古鐵騎踏碎了這一切。明朝如果能早五十年引入紅薯。也許就能消滅中原一帶因爲小冰河時期帶來的連年乾旱。可是紅薯到中國的時間晚了,那時滿清已經統治了中國。滿清的統治之所以能延續下來其實應該感謝紅薯,紅薯巨大的產量至少能餵飽百姓的肚子。久亂思安的普通百姓不再參於反清復明,在滿清的屠刀下開始戰戰兢兢的活着。於是大生產開始了,國家財富開始增加,就有了“康乾盛世”,其實這都是這羣泥腿子靠紅薯造就了一個所謂的盛世。一個充滿文字獄的盛世、一個充滿種族歧視的盛世、一個充滿了聖主仁皇帝所謂恩德的盛世、一個讓中國人從強壯走向弱懦的盛世、一個打斷了中國人脊樑的盛世,看着後世電視裡無數次吹捧這樣的一個盛世。其實,它只不過是一個“紅薯”的盛世罷了。

現要李明來了,他藉着列強的相互制約爲中國找到了一條能走出去的路,他藉着國外敵對的勢力用鐵血的手段果斷的擺脫慈禧的制約。他用巧舌如簧的語言騙取了失勢的慈禧的信任,最終讓他掌握了國家最高權利,然後選擇了一批有志於國家富強的班底,開始了他們的強國之路。

當國外貸款進入中國,當工廠越來越多,產出的商品數量比之農耕時代就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隨着道路的廷伸,越來越多的物資開始了大範圍的流通。而這一切就意味着國家財富的大幅度增加,百姓手裡有錢了,再節儉也會想着改善一下生活。於是地方的貿易量也自然開始增加。

別看一個小小的集市,這纔是反應一個國家真實經濟的地方。隨着國家物資的豐富,隨着普通百姓收入的提高。集市的人流量和物資進出量就會有大幅度的提升,反之亦然。從寧波這個集市可以看的出來,這裡比李明娶親的那年更加繁華也更加大了。不說這裡可以代表全國,但至少代表了寧波周邊一代的百姓生活越來越好了。

李明笑呵呵的走在繁忙的集市,望着臉上已漸漸退去那乾枯的黃色顯露出健康的紅色,李明就開心。看着一個個壯實的孩子。就說明這些年的教育伙食沒有白投入。只要能再延續二代人,國人的體質就會比現在有一個明顯的提升。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全部以律法的形勢給固定下來,避免人爲的原因產生變更。

李明與非要恬着臉非來跟來的嚴復討論着這一府一地的治理,卻在一個豬肉攤子邊李明停下了腳步。一位身着簡樸卻乾淨的長者從懷裡掏出一疊鈔票卻只拿了一張小面額的買了三兩五花肉,接過豬販子用草繩紮好的肉條子,嘴裡樂和的說道:“今天買上三肉豬肉做好個菜,就算是過節了。”

李明上前拱手道:“敢問這位長者,看你衣着也算殷實人家,相必平時這豬肉也常有食用,卻爲何過節之時不多買上些?”

長者停下腳步打亮起眼前這位年青人,看他衣着上好就白了他一眼:“這好日了才過幾年,就開始敗家了?不過年不過節的吃什麼肉食?這此年也就攤上了好皇上才過上好日,沒想這又沒了。誰知道以後又會來個什麼樣的皇上。這都是享福造的孽哦。年青人,能省省點。這好日子呀,怕是到頭了――”說完垂頭喪氣的走了。

“百姓們還是有危機感啊,總是擔心來年換了皇上收入會低了,就想着先多攢着點。”嚴復嘆了口氣:“您還是早些回京吧,這樣才能安定天下民心呀。”

“不急這一時半會兒的。”李明還沒走遠,女兒恬恬就開始大叫起來:“爹,爹。我要買這個書包。”

既然女兒在叫了,李明也沒了心思去看這集市了。李恬已經六歲了,到了該上小學的年紀了。距離新學期開學還有七天,這上課的文具也到了該採購的時候了。可李明說了半天,看着女兒非要抱着那個好醜的書包,李明無奈只能掏錢買下來。

“看來得辦一家皮包公司了。這什麼破書包。”李明憤恨的說道。是這年頭的審美水平太低,還是自己眼光太高。

“您這麼幹不合適吧,都說您不能與民爭利。可您偏偏乾的起勁的很。”嚴復不樂意了。一個皇帝去實際操辦一個公司,這完全是不務正業的表現。

李明沒搭理他,說他不務正業的大臣嚴復也不是第一個了。滿朝文武都對皇帝辦工廠有意見,實在是皇帝的號召力太強了。只是打着皇帝親手設計的名頭,狗屎都買的掉。這已經嚴重影響到民營企業的發展了。至少全國六成的服裝是出自皇室第一家企業――大生製衣廠。

李明不管,老子又不偷稅漏稅,憑什麼不能開的正大光明。老子也缺錢花。不過現在不是想這些事的時候,一雙兒女對路邊的小吃上心了。

千層餅、香糕、豆酥糖。這些寧波當地的特產李恬買了一堆,說是要回京的。到不是京城沒有的買,隨着交通的越來越便利,如今全國各地的商品都在四處販賣。只是說到正宗。還是得到當地來吃,必竟這年頭還沒有足夠的保質條件。帶些地方特產回京到沒什麼,兒女還是很孝順的。只是他們要帶回家帶給奶奶們嚐嚐,不知道他們的奶奶還認不認他們這個孫子孫女。李明笑的有些僵硬,因爲看着兒女們的笑臉,他不知道如何向兒女們解釋這突如其來的變故。

就在李恬李純還在爲奶奶採購吃食的同時,北京的頤和園內。慈惠百般無聊的望着屋頂發呆,而殿內慈禧卻陰着臉來回踱步。世鐸已經來報,各路軍馬已準備妥當。他還聯繫了原來董福翔的一支人馬二千餘人願意繼續爲太后效忠。只是他們已經被收編爲地方武警部隊,除非朝廷有調令不然他們是不能離開防區的。同時在京津各地也有旗人開始秘密組織家丁採購武器,準備平滅叛亂。可這李明在江南被嚴密保護着。此時也不敢貿然派出刺客,一但行刺失敗,必然遭到最殘酷的報復。慈禧很清楚現在大清的實力無法跟李明正面交鋒,唯有等他進京再一舉將其刺殺而死,這也許是大清國最後的機會了。

“叮呤呤――叮呤呤――”刺耳的電話聲音響起,兩位太后一起望着電話。誰打來的?

慈禧坐着沒動。世鐸不會通過電話稟告這等要事,這時任何電話對她來說都沒有意義了。慈惠理整了一下衣冠。雖然大清滅亡就在眼前,在還沒有正式宣佈大清亡國之前,自己還是大清國的太后。

電話是從寧波打來的,恬恬稚嫩的聲音是慈惠這些日子以來唯一能讓他的能開心的事了。雖然她不是自己的親孫女,但這孩子從小她抱着的時間比她母親還多,可以說恬恬是在她懷裡長大的。這份情誼總是摸不去的。

電話那頭李恬甜甜叫着奶奶,跟奶奶說他在外婆家的好玩的事情。她告訴奶奶爹爹帶她下海游泳,舅舅帶她們出海抓魚。恬恬告訴奶奶她要回京上學了,今天買了一個好漂亮的書包還有好漂亮的文具盒。恬恬還告訴奶奶,她買了好多好多好吃的,是要帶回來給奶奶吃的。慈惠再也忍不住的低聲抽泣起來。

“奶奶,你怎麼哭了?”電話那頭的恬恬在問道。

“你走了這麼久奶奶都看不到你,奶奶是想你想的哭了。”慈惠摸了把眼淚笑笑的說道。

“奶奶不哭,後天恬恬就回來了。”

慈惠還沒來的及的說話,心中長久一直憋着火的慈禧突然一把搶過電話咆哮着叫道:“這裡沒有你奶奶,你就是個野種,野種――”

慈惠反手搶過電話,她第一次朝慈禧叫道:“你在幹什麼,你會嚇着孩子的。”然後她立馬對着話輕聲的說道,但那邊並沒有回聲,而身後那一聲咕咚沒能引起她的注意。

李恬確實被慈禧的咆哮嚇着了,電話都從手裡掉了下來。坐在一旁的李明立馬反應過來,摟着恬恬輕輕的拍着她的背輕聲說道:“怎麼了?奶奶不高興嗎?”

“大奶奶罵我是野種。爹爹,什麼是野種呀?”

“野種就是沒有爹媽的孩子,你爹媽可都在跟前怎麼可能是野種呢?爹爹跟你說呀,是爹爹犯了點錯誤,所以大奶奶很生爹爹的氣,跟咱們恬恬可沒什麼關係哦。”

李恬臉上的驚恐不見了,一臉的怪罪的模樣說道:“都怪爹爹害恬恬捱罵,哼――”

“都是爹爹的借,爹爹向你道歉。後天你就要回家了,快去收拾你的行李吧,奶奶還等着你的好吃的。記得要幫爹爹說幾句好話喲。”說完李明在李恬的鼻子上點了一點就讓她回自己的房間,原來還滿臉笑意的李明在李恬離開後,頓時眼中全是殺意。朝堂大事是孩子能明白的事嗎?你再敢拿孩子撒氣,朕就敢拿全天下的滿人泄憤。

李明拾起電話放在耳邊,那邊的慈惠還在叫着恬恬。李明深呼吸調整了一下情緒後平靜的說道:“恬恬沒事了,已經去玩了。”

“我就想再看看恬恬,行嗎?”電話那頭的慈惠已經是哀求了。

李明笑了笑:“您是恬恬的奶奶,奶奶看孫女有什麼不行的。您這個孫女可是給您帶了不好吃食,居然連我這個當爹都沒份呀。”李明說話着想讓談話輕鬆一些,這是他離開京城後第一次與太后通話。

“恬恬是個好閨女,你要好好待她,別讓她被人欺負了。說到底你終就不是我的兒呀――”

“我可沒忘當年您變賣家財到田莊臺來支援我。說實在話,我是不是您的兒子這並不重要,只要您還是恬恬的奶奶這就夠了。您說呢?”(未完待續)

第300章 二十六章 存亡之道第138章 最後的電臺第165章 工業浪潮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300章 二十七章 飛艇的威力第60章 麼蛾子第295章 瘋狂的尼古拉二世第150章 陰霾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25章 第一次交鋒第40章 回京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185章 譁然第142章 顫抖的佐世保第300章 三十五章 納妃這事還沒完了第130章 突圍第81章 誰上了誰的賊船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293章 皇后駕到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417章 鄧尼金的憂慮第24章 紛爭四起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102章 前進與退路第288章 慈禧病危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300章 二十九章 開價第92章 血滴子第301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78章 計較第121章 不拋棄第374章 回京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26章 出現改變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258章 史上最大搶劫行動(2)第411章 勝利者的權利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377章 9月12日第363章 家事 國事 天下事第197章 李鴻章的忠心和憂慮第24章 紛爭四起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123章 斷後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130章 突圍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300章 日本艦隊回來了第46章 成軍儀式第422章 決戰前夕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384章 流浪艦隊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300章 二十七章 飛艇的威力第290章 爲皇上保媒第9章 新軍新學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144章 炮擊在繼續第235章 大 躍 進第110章 傷離別第221章 信念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189章 蠢蠢欲動第17章 必須的廢話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67章 夢裡夢外第253章 我們有槍炮第182章 任道而重遠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417章 鄧尼金的憂慮第21章 八旗子弟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155章 變天了第226章 談判進行時第45章 海軍準備第63章 有錢了第109章 去死第161章 馬關條約第31章 水師操演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108章 漂亮的“t”字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240章 南下的序幕第280章 皇帝遇刺第53章 雲南白藥
第300章 二十六章 存亡之道第138章 最後的電臺第165章 工業浪潮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300章 二十七章 飛艇的威力第60章 麼蛾子第295章 瘋狂的尼古拉二世第150章 陰霾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25章 第一次交鋒第40章 回京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185章 譁然第142章 顫抖的佐世保第300章 三十五章 納妃這事還沒完了第130章 突圍第81章 誰上了誰的賊船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293章 皇后駕到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417章 鄧尼金的憂慮第24章 紛爭四起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102章 前進與退路第288章 慈禧病危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300章 二十九章 開價第92章 血滴子第301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78章 計較第121章 不拋棄第374章 回京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26章 出現改變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258章 史上最大搶劫行動(2)第411章 勝利者的權利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377章 9月12日第363章 家事 國事 天下事第197章 李鴻章的忠心和憂慮第24章 紛爭四起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123章 斷後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130章 突圍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300章 日本艦隊回來了第46章 成軍儀式第422章 決戰前夕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384章 流浪艦隊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300章 二十七章 飛艇的威力第290章 爲皇上保媒第9章 新軍新學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144章 炮擊在繼續第235章 大 躍 進第110章 傷離別第221章 信念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189章 蠢蠢欲動第17章 必須的廢話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67章 夢裡夢外第253章 我們有槍炮第182章 任道而重遠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417章 鄧尼金的憂慮第21章 八旗子弟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155章 變天了第226章 談判進行時第45章 海軍準備第63章 有錢了第109章 去死第161章 馬關條約第31章 水師操演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108章 漂亮的“t”字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240章 南下的序幕第280章 皇帝遇刺第53章 雲南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