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戰略的目的

從迫擊炮手榴彈到飛艇到裝甲車,中國總是將自己最先進的武器出口。

對於朝廷的做法軍隊方面意見其實很大,在他們看來,這些武器是他們升官發財的保障。然而他們最多也只能抱怨一下,卻改變不了什麼。因爲他們也知道,中國其實很窮。

雖然經過了十年的洋務運動,但因爲官僚主義和貪腐的橫行,中國的工業僅僅停留在起步的基礎上。設備的老舊和交通的緩慢,依然制約着中國工業的發展。國庫收入的匱乏,更讓政府無力進行工業基礎設施的投入。速度的緩慢制約了商品的流通,中國工業自然發展不起來。而向國外借款修路也只能一時,必竟洋人們帶着各種各樣的目的而來。自從甲午戰爭從日本獲得大量賠款後,朝廷終於有富裕的資金投入對基礎設施的建設中來,商品的快速流通和大量的材料需求,也激活了沉澱在民間的財富向工業上的流入。稅收的增加讓朝廷也能更大規模的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而這又進一步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繁榮。只是中國無論領土還是人口都是一個大國,對於龐大的基數來說,這點資金其實並不多。那想要有效的利用資金只能集中精力辦大事。長三角、珠三角、壞渤海灣爲第一優先對像,沿岸沿江和各省會城市爲次,然後自東向西發展。李明的這套根本就是學自鄧總工師,然而此時中國的外部環境卻不好。

甲午戰敗後的日本企圖報復,俄國不甘心失敗要遠征中國,戰爭的陰雲始終壓在中國頭上,爲了確保經濟安全又迫使中國向軍事上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也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中國重工業幾乎全在海軍艦炮的射程內。雖然朝廷發現了這個問題但一時卻無力將其搬遷至內地。又爲了確保這些重工業的安全,除了發展一支強大的海軍外,還要建立足夠的外部屏障。琉球、呂宋與南洋諸島就成了朝廷必需爭奪的對像。而這一切又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經濟和軍事是一個矛盾體,經濟的發展會反饋給軍事。軍事的發展是保障經濟發展的前提,二者也缺一不可。相對於龐大國家那可憐的稅入,中國政府只能小心翼翼安排着每一兩銀子的投入,以求得最大的回報。然而武器的研發是極其消耗資金的,一艘白起號戰列艦的建造成本高達一千三百萬龍元,摺合庫平銀三百多萬兩。這還只是軍艦的建造費,不包括港口設施的投入和材料工廠的投入,還不算後續的保養和維護的費用。好在海軍並不是一個單純消耗的單位。征戰日本、掠奪南洋多少能找補點回來。而且朝廷上下也認識到海防的不足是中國近代以來最大的弊端,因此海軍在短時間內得到壯大。可在有限的資金下,壯大了海軍就只能委屈陸軍。陸軍除朝廷撥款外唯一的資金來源就是走私武器。這也是爲什麼對俄國宣戰,中國能派出的主戰兵力始終維持在三十萬左右的根本原因,其它只能打着僱傭、幫助藩屬國復國等等各種名義讓藩屬國出兵,用於維持地方、協防和運輸補給等任務。

陸軍裝備比較簡單,一艘白起號戰列艦的花費也比一個裝甲師都要多,但架不住陸軍人多呀。從槍支到火炮,從汽車到裝甲部隊,每一樣裝備在前期研發投入也是很大的一筆資金。空軍更是一個全新兵種。從裝備到訓練都需要用錢硬生生砸出來。可憐的國庫無法應對經濟和軍事同時發展的需要,爲了彌補資金的來源,只能以出口新式軍火作爲軍事開支的重要補充。

同時。這也符合中國對外政治的需求。新式裝備的出現,必然引得列強的關注,而這種關注可以讓中國在國際政治上獲得一定的話語權,至少可以平等的和列強們討論一些東南亞局部事務。正如當年德國剛統一時期,爲了提升國際地位和市場份額,將最新式的武器出口一樣。中國也正在走着德國曾經走過的路,唯一不同的是,歐洲列強已經形成了平衡,位於歐洲大陸中部的德國已經沒有發展空間。世界上殖民地已被瓜分一空,德國空有雄心卻用武之地。

亞洲距離歐洲遙遠。遙遠的距離讓列強們無力直接控制。而中國這個東亞幾千年來的老大帝國,在這個時期依然對周邊國家還有着廣泛的影響力。而這個時期正好是德國爭求陽光下位置、美國爭取歐洲列強平等地位的時候。他們的出現讓列強們,短暫的將注意力移回歐洲而忽略了太平洋地區,這就給了中國一個絕佳的機會。戰敗日本是重新確立中國在東亞的影響力,宣戰西班牙與荷蘭並最終獲勝,其間還多次挑釁英法等國,而一向以仁義自居的中國讓東南亞各國看到了擺脫洋人的希望。而這次對俄國的全面勝利則確立了中國對東南亞各國無可爭辯的領導地位。新式武器的層出不窮,讓中國在列強面前說話越來越有底氣。

當一塊比中國還要大的疆域合併入中國時,一個世界第一大領土大國出現了。如果算上傾向於中國的夏威夷和中國控制下南洋諸島,那中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二海域大國。英國名義上是海域面積第一,控制了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但在這些海域裡,法、德、美、意、奧等國都有各自的軍艦在航行中。就連印度洋上,中國在班達齊亞也駐有一支輕巡艦隊在印度洋上打擊海盜。但中國控制下的海域除南中國海的香港還有一支受中國威脅下的遠東艦隊外,其它的中國海域則完全由中國控制,這是本質的區別。

戰勝俄國的中國其崛起已經勢不可擋,在歐亞大陸的東面,列強再也不能隨心所欲的爲所欲爲了。中國,一個大國的架勢已經擺在世人面前。曾經那套對洋人無往不利的哭窮手段,西方列強再不會相信了。他們會把你擱到放大鏡下,仔細研究。研究中國爲什麼會從一個貧弱的國家。在一場戰爭之後變的如此強大?

“中國是戰勝國,你們居然要求一個戰勝國去向戰敗國進行和談,帝國的臉面還要不要了?”面對前來調停中俄戰事的各國公使。唐紹儀憤怒的拍着自己的臉頰一字一頓的說道:“要和談可以,你們回去轉告俄國。中國允許他們前來乞和。”

唐紹儀的一句話,徹底關閉了各國調停戰事的可能。當這句話一字不差的印在報紙上後,全體國民頓時羣起激昂。乞和呀,自漢唐之後的千年,朝廷什麼時候如此公開要求異族乞和?

是的,中國要求俄國乞和。一個國家,一個政權,哪怕不論他如何對內進行嚴密監管和欺騙性的宣傳。對於喚醒民衆、凝聚民心的效果遠遠不及一次對外戰爭的大捷有效果。這就是爲什麼千百年來,國人幾乎不提經濟最繁榮、對外戰爭勝率最高的宋朝,就是因爲整個兩宋從來沒有一次斬將殺王的大捷。漢唐雄風之所以千百年來傳唱在這片土地上,就因爲他們有一支敢於衝出中原大地,在遙遠的異域他鄉浴血奮戰的軍隊。他們奪旗殺將,擒敵酋於陛前,他們用鋼刀和利劍打出了民族的驕傲,他們用鐵和血讓世界俯首稱臣。如今的中國再一次遠征域外,這次打的更遠,勝利更加恢宏。“王師所至。所向披靡。”成了百姓最揚眉吐氣的一句話。

但同樣是乞和這句話卻深深的刺激到了歐洲列強,他們找到嚴復要求解釋。他們沒想到嚴復板着一張臉說道:“人可以不來,那就讓尼古拉二世親手寫一封降表。以臣子禮請降。”

“陛下,貴國宰相和外長這是在藐視整個歐洲嗎?”憤怒的公使們集體要求面見皇帝,要求皇帝做出解釋,這些公使裡也包括了德國公使。

他們有這樣的要求是合理的,歐洲各國的皇室都是親眷。如果作爲皇親之一的尼古拉二世真寫了這麼一封,以臣子禮的請降書給中國皇室,那等於尼古拉二世就成了中華的臣子。對於歐洲皇室而言,尼古拉二世可以自裁可以戰死,但絕對不能以臣子禮請降。因爲歐洲皇室也會因爲這份降表成爲中國皇室名義上的附庸。這會使整個歐洲皇室蒙羞。

“朕可以保證,絕對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李明一出場。就是不容質疑的口吻定了基調。如今有了中華皇帝的保證,各國公使可以靜下心來聽中華皇帝的詳細解釋。

“在古時。中國與周邊國家開戰,戰敗的一方君主都需要執臣子禮向戰勝國君主上一道降表,以示尊重。我們中國有這樣的傳統,所以嚴相和唐外長才會說出這些話。當然,對於嚴相和唐外長不合時宜的言論,朕稍候會處罰他們。在此,朕向各國皇室至以最誠懇的道歉。”說完,李明右手橫於胸前,長鞠而下。

各國公使相望一眼,紛紛點頭表示接受。因爲他們從中國皇帝的言行中,看到了中國對歐洲各國一如既往的尊重。現在他們可以安心品嚐來自於中國皇室最頂極的美食,這是他們有生以來吃到過最美味的食物了。

“其實嚴相和唐外長的想法是希望能請各國向俄國施壓,讓俄國主動向我國請求和談。戰爭進行的太久了,我們已經厭倦的戰爭。中國其實還很弱小,人口衆多文盲遍地,國庫收入貧乏,工業基礎薄弱,如今的戰爭讓軍隊佔據了大多數的資金,國家建設幾乎陷入停止的地步,這是危險的。其實我國更希望能儘快結束戰爭,以裁撤軍隊節省資金,重新啓動已經停止的國家建設,必竟讓每一位國民過上更好的生活纔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期待。只是要讓我國向俄國提出和談是決無可能。必竟我國是戰勝國,這顏面還是要顧全的。”

“陛下的意思是,貴國在佔領這麼大的領土後還要裁軍?”

“是的。國土越大,建設需要的資金也越多,只能儘量裁軍來節省開支。同時,也是向世界發出一個和平的信號,我們不想進行戰爭。朕在這裡向各位保證,只要俄國政府發出和談的信號。我國所有的軍事行動將立刻停止。當然,朕相信各國更感興趣的應該是投資吧。我國政府將戰前停止的建設工作已經重新列入政府工作計劃當中,鐵路的擴建。公路的延伸,港口碼頭、礦山工廠。中國需要建設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屆時還請各國能大力相助纔是呀。”

隨後,在各國公使的眼前,中國皇帝召來宰相和外長當面痛斥。久居中國的各國公使紛紛向中國皇帝勸解,因爲他們知道,只要這時能爲宰相和外長進行調解的人,必然在將來的商業談判中獲得更多的認可。於是中國皇帝重重的哼了一聲後離開。中國的宰相和外長向各國公使表示感謝,然後在一片爽然的笑聲音商談着即將到來的建設大潮。只是很不巧的是。這些公使當中沒有美國公使。

“黑臉扮了,紅臉演了,是時候讓世界認真聆聽來自東方的聲音了!告訴軍隊,只要戰爭沒有結束就繼續進攻,爲將來的談判爭最一個最有利的局面。”李明直起身子看着嚴復與唐紹儀一字一頓的說道:“上國,也必需要有與之匹配的威儀和尊嚴。”

與中國談好投資意向的各國紛紛向俄國施壓,不甘心失敗的尼古拉二世卻固執的徵召軍隊發誓要擊敗中國。而中國也藉着向前線輸送補給的間隙,對前線各部進行一次大調整。最北面的樑華殿兵團中抽調第十一師歸屬袁壽山兵團,同時袁壽山兵團抽調兩個師南調至聶士成兵團,與此同時聶士成兵團抽調師和日本師再次南調至劉盛休兵力。時至7月25日。各部調整已經結束補給完成,中國再一次向俄國發動了全面進攻。

至8月5日,袁壽山兵團距離葉卡捷琳堡160公里。一路未遭遇激勵抵抗。袁壽山兵團逼近至車里雅賓斯克80公里,同樣也未遭遇像樣的抵抗。聶士成兵團自佔領特羅伊茨克後,僅派出二個師的哈薩克軍向北做出進攻車里雅賓斯克的姿態後,其主力卻轉道向西攻陷馬格尼託哥爾斯克後等待補給,但大軍做出一幅要直取烏法的架勢。南線的劉盛休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加強,依照參謀本部的戰略安排,其主力經過激戰之後攻克了奧倫堡,並派出一偏師突襲烏拉爾斯克後繼續朝薩馬拉進軍,同時另一支分隊由日本第五師爲主力在輕取阿特勞之後一路向西。如今正在逼近伏爾加格勒。中國這一輪的軍事行動徹底引發了歐洲列強的擔憂,因爲沙俄的發祥地面臨淪陷。這是歐洲各國所不能容忍的。

“俄國惜日強行割走黑龍江以北的我前清發祥地,爲何諸國不爲我前清說句公道話?”面對前來調停的各國公使。中國外交部長唐紹儀表示:“要和談,讓尼古拉二世來跟我談。”

中國的話說的很牛屁轟轟,其實也是有苦說不出。中國也很清楚不管是否能攻克烏拉爾山以西地區,最終都必需放棄這裡。所以拿下秋明庫爾幹之時,已經達成了最初的戰略目的。本以爲只要擺出進攻葉卡捷琳堡的架勢,加上各國的調停,俄國就會低頭認輸。誰也沒想到,如今中隊已將葉卡捷琳堡納入炮擊射程之內,尼古拉二世依然死硬着還要徵兵於中國進行決戰,這就讓中國很被動了。

中隊的戰鬥無需質疑,只要敢拼敢殺,中隊自古來都不會害怕任何一個對手。只是現在不再是拿把刀子就可以征戰天下的冷兵器時代,熱武器時代的戰爭需要將後方生產出的彈藥和武器運上去,不然軍隊只能拿着刺刀去硬拼敵人的炮彈。中國後方的囤積的物資不缺,經過十年時間儲備的物資足以供應大軍再征戰一年所需,但也要運的上去交到士兵手裡才成呀,能否有效向前線補給物資決定了中隊持續作戰的能力。秋明前線離本土可是數萬裡之遙,烏拉爾斯克更遠。這也就是爲什麼這次中隊的攻擊行動只進行了10天,因爲彈藥存量已經下降到一個危險的地步了,要是這時被俄國人一個反擊打敗,那麼就給了俄國人信心,那麼這場戰爭就必需接着打下,這可能將中國脆弱的經濟拖垮。

不過隨着遠東鐵路額爾濟斯河橋已經搶修完成,情況有所好轉。8月7日第一列火車已經跨橋西去,日夜不停奔馳的火車將堆集在鄂木斯克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送上去。樑華殿兵團不差物資,人家就在鐵路邊上作戰。袁壽山兵團也沒問題,穿梭的汽車也能滿足他的需要。聶士成兵團也還好,哈薩克軍日夜不停運送物資,路程雖然遠點,至少能保證聶士成兵團有足夠的防守能力。劉盛休兵團就處在一個危險的地步,遙遠的距離讓彈藥難以大量運上去,以至劉盛休兵團已經大量換裝俄製武器,至少彈藥什麼的可以從俄國人那裡去搶。俄國人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努力的向烏法、薩馬拉、伏爾加格勒等地集結軍隊,希望利用內線作戰的優勢來擊敗劉盛休。這樣不僅可以爲將來談判爭取一個有利的局面,也可以依靠勝利來緩解國內越來越激烈的矛盾。

劉兵團的糧食由藩屬國供給中國只需要供給彈藥,這讓中國後勤補給的壓力大大減小,不然劉兵團跟本沒有能力進攻到這個位置。但彈藥補給量決定了劉兵團能否頂住俄國反攻。

“不管是人拖還是馬拉,必需保證劉兵團所需。”正在奧倫堡巡視的中國皇家陸軍總參謀長段祺瑞,嚴令我軍指揮下的所有騎兵去拉貨。自從庫斯塔奈修建了一個機場和小型發電站,並將所有電力用於電解水產生氫氣後,空軍就轉場至庫斯塔奈,日夜不停的向阿克糾賓斯克空投物資。此時的空軍已經徹底淪爲運輸隊。

面對俄國的反攻意圖,最好的辦法是以攻對攻,只要能徹底消滅一路俄軍,就能徹底奠定我軍的勝局。但彈藥就那麼多,無法滿足消滅一路俄軍的同時,還能防禦兩路俄軍所需。

“彈藥,我也只要彈藥!給我足夠的彈藥,我可以打到莫斯克去――”劉盛休咆哮着命令電報員發報。

“建立足夠的防禦縱深,多層次多階梯阻擊敵軍。小心俄國的車輪戰,尤其需要注意藩屬隊,即使撤退也要做到有準備有計劃。”這是參謀本部發給劉盛休的電文,王士珍直接是不提任何進攻話,反到是認爲只是劉盛休兵團不出現潰敗的局面就是大功一件。同時王士珍電令楊東子,要求特種部隊以摧毀道路、倉庫、軍營等等一切可能的手段遲致俄軍的集結速度,爲我軍爭最儘可能多的時間。

“戰事至此不能光想着從軍事上着手,政治上也需要有所作爲。”在參謀本部高層機密會議中,李明思慮良久後向中情局局長周勤詢問:“我國潛伏在俄國蘇黨內的間諜能否影響到蘇黨決策,使其立刻發動革命?”

“我國駐俄間諜與列寧有着良好的私人關係,現在他們離發動革命只差武器了。”

“那就給他們,要多少都給,如果有必要可以直接從前線部隊抽調武器。”李明做出了決定:“這場仗不能再打下去,再打下去同樣會把中國拖死。”

第300章 二十八章 要麼投降,要麼滅亡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131章 鹿死誰手第365章 天崩第35章 容閎回國第109章 去死第31章 水師操演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201章 遠東的**第270章 海外華人對祖國的忠誠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第272章 南巡的目的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300章 一十五章 全面進攻第65章 新年快樂第398章 替代無畏號的白起級戰列艦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300章 零五章 驚慌失措第96章 戰爭開始了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215章 增援奉天第188章 爲了革命的理想第300章 一十二章 大婚日的炮聲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72章 第一次交鋒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46章 成軍儀式第183章 羣鬥第31章 水師操演第278章 商稅與國債第220章 決斷奉天第91章 軍官培訓班第75章 殺人放火時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105章 旗正飄飄第69章 現在、馬上、立刻、NOW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76章 針鋒相對第40章 回京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300章 一十四章 激烈的攔截戰第301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271章 用國貨,強國防第280章 皇帝遇刺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404章 艦炮逞兇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301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10章 夾帶裡的第一批人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19章 差事第349章 被蹂躪的美國第168章 掠奪計劃第221章 信念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80章 紛亂第50章 插曲第13章 暗流涌動第202章 大事小事第155章 變天了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224章 齊聚一堂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136章 混亂的戰局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4章 朝堂之上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142章 顫抖的佐世保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176章 自己造軍艦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349章 被蹂躪的美國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272章 南巡的目的第362章 備戰第187章 旗餉第44章 皇宮內外第397章 不安份的中國人第7章 着手準備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
第300章 二十八章 要麼投降,要麼滅亡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131章 鹿死誰手第365章 天崩第35章 容閎回國第109章 去死第31章 水師操演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201章 遠東的**第270章 海外華人對祖國的忠誠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第272章 南巡的目的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300章 一十五章 全面進攻第65章 新年快樂第398章 替代無畏號的白起級戰列艦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300章 零五章 驚慌失措第96章 戰爭開始了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215章 增援奉天第188章 爲了革命的理想第300章 一十二章 大婚日的炮聲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72章 第一次交鋒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46章 成軍儀式第183章 羣鬥第31章 水師操演第278章 商稅與國債第220章 決斷奉天第91章 軍官培訓班第75章 殺人放火時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105章 旗正飄飄第69章 現在、馬上、立刻、NOW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76章 針鋒相對第40章 回京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300章 一十四章 激烈的攔截戰第301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271章 用國貨,強國防第280章 皇帝遇刺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404章 艦炮逞兇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301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10章 夾帶裡的第一批人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19章 差事第349章 被蹂躪的美國第168章 掠奪計劃第221章 信念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80章 紛亂第50章 插曲第13章 暗流涌動第202章 大事小事第155章 變天了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224章 齊聚一堂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136章 混亂的戰局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4章 朝堂之上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142章 顫抖的佐世保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176章 自己造軍艦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349章 被蹂躪的美國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272章 南巡的目的第362章 備戰第187章 旗餉第44章 皇宮內外第397章 不安份的中國人第7章 着手準備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