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華清大學門口

“哥,是不是覺得特別感動,帶大紅花啊。我要是沒記錯,你從幼兒園到現在,這是唯一一次,以前小紅花都沒有得過……”孫娟在一邊笑着說道。

“不會吧?”莫齊一臉震驚。

謝凱頓時有些不好意思了。

“謝凱,你出去的時候多,首都大學是什麼樣子的,能說說嗎?我有些後悔報國防科大了。”一名眼鏡說道,對未來,有些擔憂。

“四眼兒,國防科大可不錯啊,再說了,去那邊又不是你一人……”

“就西北工大人最多。”孫娟說道,看着莫齊,就她一人選擇了師範。

孫娟有些得意,莫齊作死,去了師範,自己跟謝凱都在華清大學,近水樓臺先得月,總不信四年還拿不下謝凱。

“行了。這次提前出發,基地安排咱們參觀首都,爬長城,可不能丟了基地的人……”謝凱聽着孫娟的話,怕莫齊傷心。

其他人的學校跟專業,在錄取通知書發下來之前就已經確定,有基地勞資處參與,畢竟這些子弟,從上大學開始就算正式成爲404的儲備人才,每月要領工資,所有費用基地承擔。

唯獨謝凱,鄭宇成拿了一把錄取通知書給謝凱,讓他自己選擇。

謝凱最終還是沒有得到滿分,具體分數多少,謝凱不知道,也懶得問。

至少,當初的作弊風波,算是徹底平息了。

原本的安排下,基地這些上大學的子弟,統一到首都轉一圈,看看故宮啥的,爬爬長城,然後纔會被勞資處跟工會的人送到他們所在的學校報到。

“運十坐着舒服嗎?真的不會掉下來?”

“我們自己的生產的大飛機,跟其他國家的坐着感覺不一樣嗎?”

“肯定不一樣啊!咱們的飛機,肯定比國外的飛機坐着更舒服……”

“可那架伊爾-76,看起來更大,真的能飛起來?”

機場跑道上,停着兩架飛機,一大一小。

基地這批畢業生,長這麼大,很多就只有跟着父母探親出去過少數幾次,甚至有人沒有出去過。

坐過飛機的,只有跟着謝凱出去過的幾人。

勞資處跟工會的人,只聽聞有大飛機,卻沒坐過,遠遠看過無數次,自然激動。

“行了,上飛機吧。”鄭宇成見機長示意已經準備好,招呼着這些天之驕子們,“出去了,別丟咱們404的臉。”

原本還在興奮,緊張,激動的準大學生們,眼圈開始有些紅潤。

沒有離開時,他們無時無刻不想着離開這個跟外面幾乎斷絕聯繫的封閉小城,可真的離開時……

沒有人上飛機。

“走吧,又不是不回來,四年之後,我們會回來的!”謝凱偷偷摸了摸眼角的淚,大聲地說到,帶頭向着運十懸梯走去。

“哥,你就不該瞎出主意!明明大家寒暑假可以回來……”孫娟紅着眼睛抱怨着。

莫齊點頭附和。

謝凱沒法解釋。

只有讓大家瞭解了外面繁華,發自內心深處想要回來,他們纔會耐得住404的寂寞。

出去的這些人,管理委員會並沒有指望全部回來。

這批人放假的時間,將會去教育落後的地方支教。

這也是希望工程項目的一部分,整個項目書,莫齊跟孫娟帶着十多名同學,寫了幾十萬字的詳細方案。

“走吧!別讓飛機等久了。”鄧華康突然間有些失落,有些惆悵。

這些青蔥歲月的孩子,出去了,還有多少能回來?

回來的少了,這是他這個校長的失敗。

有了謝凱幾人帶頭,加上送他們的勞資處跟工會的人安慰下,這些第一次真正遠離,打拼的年輕人,才紅着眼睛,一邊回頭,一邊緩緩地上飛機。

“嗡~”

運十機翼下的四臺JT3D發動機開始慢慢轉動起來,發出轟鳴,隨後越來越快,在這些大多數第一次坐飛機的年輕人趴在舷窗上向外面看的時候,在跑道上快速滑跑,隨後輕盈一躍,直衝雲霄。

“這是?”

首都國際機場,一架外形酷似波音707的窄體飛機,緩緩降落。

“運十!”

“真的是運十!我們國家搞了十多年的大飛機,終於看到了!”

“不是說下馬了?”有知道內情的人疑惑地問道。

“要是下馬,能飛到這裡?”有人一臉鄙視。

運十到首都好幾次,每次幾乎都是停靠在軍用機場。

這是第一次,也是最高調的一次,直接降落在首都國際機場裡面。

讓中外都能知道消息。

“這上面有人?這些年輕人都是幹什麼的?”當飛機在停機坪停穩,周圍已經圍上了不少記者,有人通知他們下午首都國際機場將會有大消息,很多報社的記者不相信。

依然有記者來了,尤其是國外一些駐紮在中國的報社記者,他們只能獲得一些中國官方的消息,讓報社非常不滿。

在衆多圍觀的記者,機場工作人員,旅客等的注視下,懸梯車靠近,飛機側門打開,一名穿着白色寸衫,黑色褲子,理着板寸的年輕人出現在懸梯口。

看到外面如此多圍觀的人,謝凱低罵一聲“騷包”,臉上卻笑着,對着下面的記者揮了揮手。

“咔嚓!”

有反應快的記者,瞬間按下了快門。

一個潮氣蓬勃的年輕人笑着站在運十懸梯上揮手的瞬間,被定格了下來。

很多人認爲,這是中國航空製造業掀開新篇章的代表。

“咔嚓!”

“咔嚓……”

不停響起的咔嚓聲,把一衆年輕人從飛機上下來的照片定格。

“先生你好,我是《紐約時報》記者卡洛特,請問你們這是……”一名記者見沒有人阻攔,率先攔住謝凱,第一張照片也是他拍下的。

《紐約時報》?

謝凱愣了一下,這家在美國影響力很大的報業集團,可向來都是負面報道中國的事情。

“我們是來旅遊的。”謝凱平靜地說道。

“旅遊?”卡洛特一臉懵逼,中國大多數人不是連飯都無法吃飽嗎?

“對,我們是一家單位的子弟,單位效益好,專程承包我們國產運十飛機送我們前來參觀首都……”謝凱侃侃而談。

“嘟~嘟~”

突然響起的哨聲,讓謝凱終止了吹牛逼,向着旁邊跑去。

“全體集合!”

“稍息!立正!向右看齊……”帶隊的是勞資處的副處長,汪貴林的下屬,牛季中。

原來部隊後勤轉業的,四十多歲。

上百名經過了長時間軍訓的子弟們,雖然沒穿軍裝,卻表現出極強的紀律性。

“同學們,這裡已經是首都了,列隊登車……”所有的一切,都是精心設計的。

畢竟要吸引各方目光嘛,得高調點。

三輛大巴就停在機場旁邊,整隊完畢的子弟們邁着整齊的步伐向着大巴車走去。

“部隊的?”

“不像啊,要是部隊的,肯定就是到軍用機場了。”

“我大姨的兒子在機場上班,聽說是哪家單位的子弟學校今年考得好,單位效益又好,作爲福利,他們單位讓這些考上大學的孩子來首都旅遊……”

“屁啊,聽說這些都是那家單位的子弟,出來上學,還得回去的……”

人羣中,不斷有人傳播着小道消息。

好幾名外國記者上前,想要採訪牛季中,卻被他拒絕了。

“這位同志,我是新華社記者張衡,請問你們是部隊單位嗎?”張衡在人羣中聽到議論,感覺到有些不可思議,他也看到了幾名外國同行被拒絕,還是厚着臉皮追了上去。

無數人都巴不得外國記者採訪呢,可眼前這幫人,太有意思了。

“不,我們只是一家生產單位。”牛季中停下了腳步。

“你們這是?”張衡有些不理解。

“旅遊啊!”牛季中一副你怎麼這麼沒見識的表情。“這些孩子,都是我們單位的子弟,在上學前,已經跟我們單位簽訂了就業合同。這是單位爲了讓他們增長見識,畢竟孩子小,平時沒出過遠門……”

張衡更是不理解。

是他落後了,還是國家變化太快?

於是乎,這幾天,首都人民在每天都關注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後,就看到了一直穿着整齊隊伍,不斷地出現在首都各個景點……

“他們這樣搞,以後學生畢業分配,怎麼弄?”

不少首都的學校這幾天就已經陸續開學了,那家不知道名字的單位,已經讓很多學校的學生注意到了。

於是乎,不少明年即將畢業的學生,就開始活動了起來。

很多學校就業分配部門的領導們就開始頭痛起來。

“他們這是搞什麼幺蛾子?”華清大學機械學院,陳銘善有些搞不懂。

“老陳,那小子真是準備學機電一體化?我可是聽說,他對機械專業學習不太感興趣啊。”一名五十多歲的中年人問着陳銘善。

“你是怕這小子影響了整個學院的風氣吧?”陳銘善看着後者,“放心吧,現在他可老實多了。當初龍耀華首長是爲了把他弄到國防科大去,才說的那些。”

“……”後者無語。

謝凱的成績,他們都是看過的。

最終,謝凱沒有成績。

可沒有成績,卻得到了國內無數頂級大學的爭搶。

結果鄭宇成他們親自出面,讓大家都發通知書,由謝凱自己選擇。

誰都沒想到,最後謝凱來了華清大學機械系。

他們哪裡知道,鄭宇成只給了謝凱一份錄取通知書。

“這一屆的新生,質量可都不錯,一定要做好後勤工作,讓大家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學習中,爭取儘快完善8萬噸大壓機的設計,到時候404那邊說不定就不要6.5萬噸了……”

“哪一屆咱們的新生質量差的?各個單位搶着要……”陳銘善得意地說道,“那邊……”

說到404,陳銘善就苦笑不已。

爲了科研經費,他們可是跟404簽訂了不少的不平等條件,優秀畢業生,優先分配404什麼的。

“同學,你是來報到的吧?來,我幫你拿行禮……”

每年大學開學,各個學校學生會的志願者都會幫着啥都不懂的學弟學妹們搬行禮,引導他們報名。

華清大學大門口,就有着無數志願者。

“嘎吱~”

一輛中巴車停在校門口,上面下來十多名穿着整齊服裝的新生。

可這些新生跟其他報到的新生不同,瞧瞧他們,怎麼又提又拖帶那麼多行禮?

這是搬家呢?

我去,誰家的二代,居然還有人幫着搬東西!

一時間,無論是報道的新生,還是迎接新生的志願者們,都愣了。

這太高調了!

謝凱也在人羣中,看着周圍愣住的學生跟家長們,咧嘴一笑,對着旁邊的孫娟跟另外一名一起長大的同學使了個眼色。

兩人會意地點了點頭。

“那啥,我就不用送了,自己走……”那名同學不等後面的人來,就一手提着個帆布袋,另一隻手拖着箱子,向着校門口走去。

孫娟也拖着箱子快步追上去,“王曉樂,你等等我……”

在快要追上的時,伸手去拉王曉樂。

“噗~”

揹包爛了。

一大堆花生、核桃,還有香腸等,從爛掉的口袋裡面散落了一地。

“孫娟,以前就啥事兒就不讓我跑前面,就連報到都不讓我走前面,過分不過分?”王曉樂偷偷打量了一番圍觀的人羣,怒道。

隨後把手中的箱子重重往地上一扔,“今天可不會讓你!”

也不知是箱子裡面的東西太多,還是質量太差,落在地上的箱子突然裂開了。

“嘩啦~”

好幾個鐵皮罐頭、玻璃罐頭從箱子裡面向着更遠處滾落過去……

“我去,不會吧?他們上學不帶衣服不帶書,帶這麼多吃的?”

“這是來讀書的?”

“這都是土豪啊……”

這年頭,全國生活都還不富裕,上大學的孩子,沒誰會帶多少吃的。

不過,大家對王曉樂有些鄙視了。

這樣的人,怎麼考上的?

“你賠我箱子!”王曉樂看着破掉的箱子,怒了。

“自己爛的,憑啥找我賠?不要以爲跟我一個學校,今天就讓着你了……”

“嘟~嘟~”

“集合!孫娟,王曉樂,幹啥玩意兒?趕緊集合!丟人不丟人!”牛季中板着個臉。

兩人也不管東西,回到隊伍中。

“上大學,是來學習的,不是讓你們享受的……”牛季中板着個臉,“要是學習成績差了,就別回單位了!”

“牛主任,聽說這大學伙食太差了,咱們……”王曉樂低着頭,聲音卻不小。

“你還有臉是不?你們可代表着我們單位!把咱們單位的臉都丟盡了……”牛季中怒了。

“又不是我們兩人帶着,他們都這樣帶的……”孫娟不樂意了。

牛季中頓時大怒!

讓所有人都把攜帶的行李打開。

於是乎,圍觀的人們,臉色就更好看了……

599 孩子當家,404在瞎搞354 肥肉自己吃之核心項目留給404(10/100)031 瞎搞的管理者(求推薦票)231 每一枚再給你們少200美元(求月票)326 無恥至極031 瞎搞的管理者(求推薦票)179 脈動式生產線(求月票)334 千萬的背鍋補貼(4/100)134 再搶鬼子6000萬訂單(月票250加更)1769 妖精混進了家,日子真沒法過了141 成昆線運電線杆的火車1036 去南海,我們需要一艘遊輪(3/7)1701 下海的工農兵大學生1999 無人機能賣,爲何超-7甲/乙不能賣1886 教官不帶?讓咱們飛行員自己飛002 爲自己脫罪的努力1305 蘇-27也不咋樣673 爲難的華清大學領導們(51/100)不知不覺精品了,感謝兄弟姐妹們1581 佈滿木頭坦克的海夫吉1605 海陸空誰最強之爭1917 大個子,需要護航服務麼?1656 7.6億美元的衛星系統031 瞎搞的管理者(求推薦票)777 小夥子,聽說你對我們海軍很不待見啊(75/100)975 必須要搶美國人想偷的那架米-25了1355 404這是要造反?574 讓人絕望的技術性能指標062 喪心病狂的59升三代方案1742 去月球?你咋不去與太陽肩並肩316 麥道可以安排你們出國,運十能給什麼?1326 引進安-22不僅爲飛機技術1193 別了,102艦,再無相見之日898 404的造神運動1574 這是在跟提升了裝備水平的PLA軍隊作戰?679 359坦克生產線不是不可以考慮943 猶太人跟中國人究竟誰更精明1741 讓燕子去監視燕子1672 再次面對美國老熟人1709 停車,我們要下車(二)不吐不快,下午只是隨口吐槽,或許有人想炒熱度706 用地紅旗導彈技術換報廢F-14零部件?778 請首長放心,30年後讓美國人踮腳看我們的裝備068 曲線救國985 寬體運-10是頭吞金巨獸004 幫老爹要錢要官180 謝凱同志,有沒有興趣給我們當顧問(求月票)1534 雙航母編隊,怎一個慘字了得206 我們要前衛導彈的技術011 爲媽媽去要房子1619 和平典範要漲價376 空投土豆大白菜1224 6:19生,6斤1兩9錢,就叫謝六一九吧1152 劉司令等着看美國人踮腳看中國裝備呢179 脈動式生產線(求月票)116 賣坦克到中東纔是目的(爲盟主南門大老虎4/4)1212 不想看到81194無法返航250 口徑即真理,射程即正義1686 油田滅火,三個飛彈營已經準備完畢1312 沒200架訂單談個屁?902 欲造大軍艦,先搞大貨船(祝大家國慶快樂)1391 就看美國人有多想阻止我們快速發展了1868 擋了航母歸路一年多的土耳其海峽184 “中國芯”起源(爲盟主三無修大地4/4)1437 沙特的大東風該拉出來遛遛了1798 航空發動機研究陷入的誤區813 沒得賣的,只能賣軍艦了1981 下一個對手,是誰?450 黑兄弟說五百人太少,整一千安保人員1668 蘇聯人能用蘑菇蛋滅火,咱用雲爆彈又何妨156 巧遇打靶?真不是故意安排(月票850加更)922 要買?100架起售(月票4000加更)1113 讓全國買彩電過年的人都過不好年527 軍方不退役坦克裝甲車,咋整?(28/100)1141 夜半,祝老總上門(1/5)1300 發動機技術得要,蘇聯人才更得要1394 還提條件,謝凱,你過分了!1101 握着168億現金的404,真的很窮(3/18)035 爲了404的未來(求推薦票)091 又被保密科盯上了1018 吃獨食會死得快(5/16)發個單章,說幾句喝了酒之後的廢話1444 傳我命令,收復科威特097 基地接班候選人1299 搶蘇聯的訂單交給蘇聯生產1406 給老子記住了,飛行員遠比戰機寶貴050 驚天泄密案1674 與其被動拆分,不如主動拆298 簡陋而又逆天的125毫米坦克炮1728 失去了偉大的國家,他們還能造啥1027 十萬噸的船有點小1954 裝備7個藍軍旅?部隊不過日子了?815 48.3億美元,最終還是不夠50億啊!(均訂7000加更二)907 就要在美國人眼前飛五機編隊的眼鏡蛇機動596 有人想上船289 F14殘骸來了503 給僱傭兵裝備戰機軍艦?靠譜!1514 夜鷹大規模墜落1102 中國再也別想從蘇聯得到任何一臺發動機(4/18)1238 超-7國際聯合生產?很靠譜
599 孩子當家,404在瞎搞354 肥肉自己吃之核心項目留給404(10/100)031 瞎搞的管理者(求推薦票)231 每一枚再給你們少200美元(求月票)326 無恥至極031 瞎搞的管理者(求推薦票)179 脈動式生產線(求月票)334 千萬的背鍋補貼(4/100)134 再搶鬼子6000萬訂單(月票250加更)1769 妖精混進了家,日子真沒法過了141 成昆線運電線杆的火車1036 去南海,我們需要一艘遊輪(3/7)1701 下海的工農兵大學生1999 無人機能賣,爲何超-7甲/乙不能賣1886 教官不帶?讓咱們飛行員自己飛002 爲自己脫罪的努力1305 蘇-27也不咋樣673 爲難的華清大學領導們(51/100)不知不覺精品了,感謝兄弟姐妹們1581 佈滿木頭坦克的海夫吉1605 海陸空誰最強之爭1917 大個子,需要護航服務麼?1656 7.6億美元的衛星系統031 瞎搞的管理者(求推薦票)777 小夥子,聽說你對我們海軍很不待見啊(75/100)975 必須要搶美國人想偷的那架米-25了1355 404這是要造反?574 讓人絕望的技術性能指標062 喪心病狂的59升三代方案1742 去月球?你咋不去與太陽肩並肩316 麥道可以安排你們出國,運十能給什麼?1326 引進安-22不僅爲飛機技術1193 別了,102艦,再無相見之日898 404的造神運動1574 這是在跟提升了裝備水平的PLA軍隊作戰?679 359坦克生產線不是不可以考慮943 猶太人跟中國人究竟誰更精明1741 讓燕子去監視燕子1672 再次面對美國老熟人1709 停車,我們要下車(二)不吐不快,下午只是隨口吐槽,或許有人想炒熱度706 用地紅旗導彈技術換報廢F-14零部件?778 請首長放心,30年後讓美國人踮腳看我們的裝備068 曲線救國985 寬體運-10是頭吞金巨獸004 幫老爹要錢要官180 謝凱同志,有沒有興趣給我們當顧問(求月票)1534 雙航母編隊,怎一個慘字了得206 我們要前衛導彈的技術011 爲媽媽去要房子1619 和平典範要漲價376 空投土豆大白菜1224 6:19生,6斤1兩9錢,就叫謝六一九吧1152 劉司令等着看美國人踮腳看中國裝備呢179 脈動式生產線(求月票)116 賣坦克到中東纔是目的(爲盟主南門大老虎4/4)1212 不想看到81194無法返航250 口徑即真理,射程即正義1686 油田滅火,三個飛彈營已經準備完畢1312 沒200架訂單談個屁?902 欲造大軍艦,先搞大貨船(祝大家國慶快樂)1391 就看美國人有多想阻止我們快速發展了1868 擋了航母歸路一年多的土耳其海峽184 “中國芯”起源(爲盟主三無修大地4/4)1437 沙特的大東風該拉出來遛遛了1798 航空發動機研究陷入的誤區813 沒得賣的,只能賣軍艦了1981 下一個對手,是誰?450 黑兄弟說五百人太少,整一千安保人員1668 蘇聯人能用蘑菇蛋滅火,咱用雲爆彈又何妨156 巧遇打靶?真不是故意安排(月票850加更)922 要買?100架起售(月票4000加更)1113 讓全國買彩電過年的人都過不好年527 軍方不退役坦克裝甲車,咋整?(28/100)1141 夜半,祝老總上門(1/5)1300 發動機技術得要,蘇聯人才更得要1394 還提條件,謝凱,你過分了!1101 握着168億現金的404,真的很窮(3/18)035 爲了404的未來(求推薦票)091 又被保密科盯上了1018 吃獨食會死得快(5/16)發個單章,說幾句喝了酒之後的廢話1444 傳我命令,收復科威特097 基地接班候選人1299 搶蘇聯的訂單交給蘇聯生產1406 給老子記住了,飛行員遠比戰機寶貴050 驚天泄密案1674 與其被動拆分,不如主動拆298 簡陋而又逆天的125毫米坦克炮1728 失去了偉大的國家,他們還能造啥1027 十萬噸的船有點小1954 裝備7個藍軍旅?部隊不過日子了?815 48.3億美元,最終還是不夠50億啊!(均訂7000加更二)907 就要在美國人眼前飛五機編隊的眼鏡蛇機動596 有人想上船289 F14殘骸來了503 給僱傭兵裝備戰機軍艦?靠譜!1514 夜鷹大規模墜落1102 中國再也別想從蘇聯得到任何一臺發動機(4/18)1238 超-7國際聯合生產?很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