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

現在,更加惴惴不安的不止是祝世昌,對於這些建奴的漢奸走狗們而言,在外是大明錦衣衛暗殺行爲的咄咄逼人,在內則是皇太極越來越高強度的鎮壓。天籟小說

以致於,現在這些爲建奴服務的漢奸走狗們已經沒法再有心思去爲這個所謂大清的盡心盡力,爲了不被自己的主子當做奸細輕易殺掉,他們只能比以前更加卑躬屈膝,變得沒有半點主見,唯旗人馬是瞻,只求能通過賤賣自己人格尊嚴的方式來求得一個苟延殘存的機會。

而且這皇太極的高壓政策並沒有遏制住這些漢奸走狗們對故國大明的嚮往,他們開始更加活躍的尋找上跟錦衣衛的聯繫方式,即便昔日對於剷除盛京城中錦衣衛眼線很積極的祝世昌也開始有意放過一些看上去可疑的人,以此希望能給這些錦衣衛們留個好的印象。

如此一來,這皇太極的大清洗使得看上去依舊平靜似水的滿清政權變得更加微乎其微,至少已經沒辦法在重新整合力量,再與大明一決雌雄。

畢竟現在這些要大清統一天下最積極的漢奸走狗們已經沒心思來想着和皇太極一起開國建元了,而滿清的貴族們也本就沒有要逐鹿天下的心思,他們本就是漁獵民族對於關內的農耕文明並不是很感興趣,而且現在漢人奴隸給他們帶來的生活也已經讓他們很滿意,所以在大明越來越表現出強硬的姿態,在沒有漢奸走狗的積極挑唆後,這些滿清貴族的越來越趨於保守和故步自封。

或許這些滿清貴族本質上就是故步自封的,即便在原本歷史上,他們後來坐了江山,成爲整個神州大地的主人,他們也只知道享受這個地盤帶來的福利而忘記了自己作爲統治者的歷史使命,並把所有的聰明才智用在瞭如何維護自己的特權地位上,甚至不惜對自己進行嚴苛的要求。

當然,皇太極和多爾袞等滿清政權最高統治者們還是有覬覦中原的野心的,在范文程等漢奸的影響下,再加上他們本就屬於有一定漢化程度的建州女真,他們的戰略眼光自然要比保守的滿清旗主貝勒們要看得長遠些,他們知道在這片土地上要麼成爲整個神州大地主人,要麼就只能成爲被統治的順民。

而要想保守住現在擁有這遼河以北的廣袤肥沃土地的利益根本就是一件不現實的事,大明是不會允許任何一個有實力甚至會挑戰自己統治地位的。

這一點,皇太極和多爾袞等滿清最高層統治者們認識得很清楚,所以他們在不得不進行高壓政策的同時也依舊儘量維持表面上的滿漢平衡,心情也很是苦惱,希冀着能早日打破目前的僵局。

朱由校對於滿清現在因爲自己內部各種問題而難以再形成合力對自己大明在關外的統治出挑戰而很是滿意,雖說現在還沒有足夠充裕的力量一鼓作氣的將這滿清直接除掉。

但是,對於朱由校和大明而言,卻可以騰出手來徹底解決海疆的事,只要北面沒事,朱由校不介意和鄭氏海盜集團大打一場,以徹底清除海上私人武裝。

事實上,即便是李明睿去了泉州,並且逼得鄭芝龍承認自己挑釁朝廷威嚴的錯誤行爲,但也沒有辦法徹底治這鄭芝龍的罪,因爲鄭芝龍打死不承認是自己授意鄭芝虎做的,而對於歸附的事宜,鄭芝龍也是含糊其辭,且暗中隱約有將各處鄭氏船隊集中的跡象,同時還在其日本、呂宋、雞籠等地大量收購糧食與其他戰略物資。

即便是瞎子也看得出來,這鄭芝龍也是在兩手準備,一面與朝廷虛以委蛇一面也積蓄力量準備要與朝廷做最後的決戰。

“無論這鄭芝龍是怎麼想,是真的想歸附朝廷而暗中集結力量是爲了防止我北海艦隊吃掉他還是真的想我北海艦隊再大戰一場以保住他的海上霸主地位,

朕都沒有耐心再和他耗下去了,我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這些皇家資本今年必須要打開海外市場!

若不然,我大明國庫就會再次陷入虧空狀態,到時候後果不堪設想!

立即擬道旨意,將李明睿給朕召回來,就讓熊文燦一人先跟這鄭芝龍耗着,犯不着讓一個堂堂內閣大學士在泉州陪他鄭芝龍喝茶!

另外,着兵部左侍郎楊嗣昌和徐光啓親自去一趟津門巡查北海艦隊和大明船政局,問問他們還有何需求,尤其是戰備資源和技術改進方面。”

朱由校很果斷的向在西暖閣值班的幾個司禮監和內閣的人吩咐道,語氣顯得有些着急和氣惱。

這也沒辦法,朱由校實在不願意再這樣與鄭芝龍耗下去了。

雖說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等爲朱由校賺了不少錢,而朱由校也抄了不少人的家,並靠着皇家銀行也圈了不少錢,甚至還通過在鳳陽地區實行商稅改革收了不少的錢,但朱由校花出去的更多!

皇家工程院、皇家科學院、大明船政局、皇家軍事學堂、大明海軍學堂、軍械司等機構幾乎每個月都需要朱由校砸無數的錢進去,不但如此朱由校還讓工部做了不少的水利和交通大工程,這些浩大且需要不少人力參與的工程是需要大量的財力的。

不但如此,朱由校還直接免除了徭役,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減免賦稅,然後還把大量的士子文人趕到西部去搞教育搞開前期也了不少的錢,同時滅掉了科爾沁部和喀爾喀部卻不再像當年的明成祖朱棣一樣直接回來,而是非要將漠南蒙古也變成大明的一個承宣布政使司,這樣一來,基礎設施建設和行政體系建立都花了不少的錢。

朱由校現在就跟隋煬帝一樣,到處搞工程,到處搞建設,同時還拼命的擴充軍隊,普及底層百姓的教育度。

只要財政收支這條鏈有丁點的失衡,那整個大明的社會秩序就會在頃刻間土崩瓦解,社會矛盾就會突然回到天啓七年時的激化狀態,甚至比天啓七年還要更嚴重!

或許如此一來,朱由校還真的會成爲一亡國之君,甚至還會跟隋煬帝一樣,本來是想改動一下僵化而沒有任何生機的社會格局卻落得個好大喜功的罵名。

爲了避免這種的情況的出現,所以朱由校不得不着急地要打破目前的僵局。

有時候朱由校想想也覺得自己挺憋屈,從天啓七年到現在,自己還沒有過一天的踏實的日子,賺了不少錢也花了不少錢,好不容易壓制了文官集團,讓皇太極老老實實的在關外舔傷口,也徹底抹掉了關寧軍的存在感,如今卻又不得不收拾鄭芝龍這個大海盜。

爲此,在軍隊擴張和強化方面,朱由校也已經將重心放在了海軍方面,以至於禁衛6軍在天啓九年和天啓十年並沒有得到太大規模的擴充,甚至還精簡裁汰了不少原本就名存實亡的衛所兵,並讓戶部和兵部將他們都由軍籍改爲了民籍。

而禁衛海軍即現在的北海艦隊則在半年內直接擴充了兩倍,鄭和號蒸汽機船在海戰中的出色表現讓整個大明軍界都因爲這個神奇的鐵甲船而激動起來,並因此大明船政局開始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加緊建造第二艘蒸汽動力戰船。

但朱由校給大明船政局的指標是務必在天啓十一年春節之前造出四艘蒸汽動力戰船,再加上的和已經建好的,大明必須在天啓十一年擁有六艘蒸汽動力艦。

同時,兵部還按照朱由校的指示命令其他船塢加緊建造其他傳統戰船,以充實海軍實力。

反正,朱由校決定最遲在天啓十一年底的時候要與鄭芝龍徹底攤牌,自己要用武力去擴寬自己的財路。、

對於朱由校的這個決定,禁衛軍系統和皇家資本的人是絕對支持的,他們已經是托拉斯資本的既得利益者,擴張已經是他們本能的利益需求,所以對於鄭芝龍,他們是巴不得立即打纔好。

李明睿的突然離開泉州也引起鄭芝龍的警覺,他也意識到朝廷似乎是不想再和他玩下去了,不過鄭芝龍也沒有因此表現出半點擔憂的行爲。

正如朱由校所料,他鄭芝龍也開始做好與朝廷大打出手的準備,畢竟要讓他放棄自己在海上絕對的權益,他是辦不到的,即便他自己願意,他的部將們也不會答應。

鄭芝龍甚至已經開始着人想辦法通過現在的日本海峽繞道朝鮮,然後聯絡上此時的大清國,即皇太極的政權。

很明顯,鄭芝龍爲了自己的利益,也開始有了要做漢奸的心理準備,或許他並不認爲這是在做漢奸,只是爲了更好的保全自己的利益不受損而已。

當然,鄭芝龍也知道自己不能指望此時的那個關外的建奴能夠給予他多大的支持,他只是爲了儘可能聯合更多的力量卻對抗大明朝廷而已。

……

也就政治嗅覺並不是很靈敏的熊文燦依舊爲了他的福建巡撫之夢想而堅持努力的與鄭芝龍談判着,而雙邊也正是因此依舊維持着表面的和諧,卻不知大戰一觸就。

現在大明差的不只是戰船也還差很多海軍人才,而這些都需要較長的時間的去培訓與挖掘,所以現在的狀況對於朱由校和大明而言也是一種較爲有利的狀態。

朱由校也因此在這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平靜裡,開始處理一些不是那麼重要但對於當時的士民而言卻是極具有典型性的事情。

比如李率泰這個在漢奸李永芳之子,在廣寧城破之時竟敢以毒酒逼得自己全家人爲建奴的大清殉節,這在整個大明的輿論領域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對於李率泰這個人是否真的是忠良值得人敬佩並希望陛下放掉這樣的人,還是這李率泰太過於自己的儒家信念而狠毒的忘卻了人倫感情,逼得自己的母親和妻子還有兒子都跟着自殺,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很無情很冷血的表現。

人們對這個展開了大討論,畢竟按照儒家傳統的理論來理解,李率泰這樣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但現在在朱由校的有意引導下,這李率泰無論這樣做都掩蓋不了其是漢奸的事實,而且還是一個有奴性的人。

李率泰本人則是很懊惱,懊惱自己沒有成功死掉,卻落得個害死了全家人卻沒有撈到任何名節的遺憾。

但朱由校可不想這個李率泰能如願以償的得到名節,他之所以召回李明睿,就是要李明睿組織力量開始大肆宣傳李率泰這種舉動的罪惡面,將他直接罵成一個泯滅人性的人。

甚至,李明睿還按照朱由校的要求對李率泰進行批鬥了大會,李明睿自己親自帶着人將李率泰從詔獄裡提拉了出來,並直接給他身上掛着一個牌子:“虛僞小人大漢奸李率泰”然後將這李率泰帶到之前行刑的菜市口進行批鬥大會。

按照朱由校的要求,要想在接下來的京察中得到好的考覈,每個官員必須對這李率泰進行最猛烈的批判,甚至順天府的生員和舉人也必須前來參與,或者將直接革掉功名。

在朱由校的強權壓迫下,李率泰開始陷入了來自各方的口水罵戰中,這讓他萬分難受也毫無辦法,他甚至都沒法大聲痛罵大明以博得忠義之名,甚至在看見自己胸前掛他的牌子後,他本來完全的意志已經開始漸漸的變得消沉。

而就在這時候,一內侍宦官帶着兩錦衣衛走了來,並且那兩錦衣衛還擡着一快碑,而且碑文上還寫着“漢奸家族——李氏家族”等文字,那內侍宦官還念道:“奉聖上旨意,李率泰此人不但不思悔改還依舊心念蠻夷之邦,着實可惡,當立碑以永記其罪惡事以警示後來人,同時,當讓你李率泰學秦檜跪坐於孝陵,以反思其罪過!”

李率泰可沒想到這樣,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按道理不是應該感嘆自己不愧是忠良之臣,爲何還要刻意讓自己名聲敗壞,甚至還把自己比作秦檜。

“也不僅僅是如此,陛下還有旨意,翰林院和各大報刊當繼續批判,同時記錄進實錄。以讓後人知曉其虛僞一面!”

這小宦官說後就走了,而李率泰本人卻是直接暈了過去。

第四百四十五章 準備總攻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立內廠第三百五十章 鄭芝虎敗象已現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九十五章 真實目的不是這個第三百二十五章 化學武器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歸流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國擴張到奧斯曼附近第兩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饒恕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營初試牛刀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八十四章 讓朱由檢當監斬官第兩百四十一章 禁衛軍兵圍籬水閣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兩百二十四章 挖吳三桂祖墳第兩百七十八章 姻緣卦象第兩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開殺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軍方人物楊嗣昌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個百萬產業第四百零九章 陛下只想要你一人的性命第七十章 只能當一小卒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的皇宮我的家第兩百二十章 會見南京官僚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悔的儲戶們第一百二十章 無良文人范文程第一百一十四章 只有韃子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科舉改革第四十章 王承恩與孫承宗鬥嘴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親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一百四十九章 閣老納小妾(一)(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溫體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訂)第兩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四百六十四章 去看看朕的妃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兩百六十六章 賊心不死的滿清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時代的漢文化擴張第四百六十章 獲得生員與舉人功名難度下降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一百四十五章 朕要送你一場大富貴第六十七章 不給力的宋應星第四百一十二章 會表演的李閣老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一百零八章 偷襲定邊堡第九十一章 新技術的運用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佔赫圖阿拉城第兩百九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意外死亡第七十四章 嚴格要求第兩百五十四章 讓閻應元來做巡撫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楊嗣昌的意見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天府尹有貓膩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四百二十八章 海軍陸戰隊對戰五萬土著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第兩百八十六章 皇太極惱羞成怒與東廠來武昌第五百八十七章 誆騙奧斯曼與羅剎國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洶涌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兩百四十四章 董其昌,你想怎麼死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債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事學堂開學的一天第一百零六章 信心滿滿的韃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爾沁被滅第五百八十九章 團滅威尼斯共和國陸軍第三十五章 處處花錢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九十四章 舉子鬧事第七十三章 訓練開始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七十五章 變色龍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兩百六十九章 罰藩王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鐸被狙擊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兩百六十一章 詔令各地藩王進京參祭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五百零八章 攻進京都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一百一十七章 韃子來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爾沁被滅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
第四百四十五章 準備總攻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立內廠第三百五十章 鄭芝虎敗象已現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九十五章 真實目的不是這個第三百二十五章 化學武器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歸流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國擴張到奧斯曼附近第兩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饒恕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營初試牛刀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八十四章 讓朱由檢當監斬官第兩百四十一章 禁衛軍兵圍籬水閣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兩百二十四章 挖吳三桂祖墳第兩百七十八章 姻緣卦象第兩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開殺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軍方人物楊嗣昌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個百萬產業第四百零九章 陛下只想要你一人的性命第七十章 只能當一小卒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的皇宮我的家第兩百二十章 會見南京官僚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悔的儲戶們第一百二十章 無良文人范文程第一百一十四章 只有韃子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科舉改革第四十章 王承恩與孫承宗鬥嘴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親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一百四十九章 閣老納小妾(一)(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溫體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訂)第兩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四百六十四章 去看看朕的妃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兩百六十六章 賊心不死的滿清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時代的漢文化擴張第四百六十章 獲得生員與舉人功名難度下降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一百四十五章 朕要送你一場大富貴第六十七章 不給力的宋應星第四百一十二章 會表演的李閣老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一百零八章 偷襲定邊堡第九十一章 新技術的運用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佔赫圖阿拉城第兩百九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意外死亡第七十四章 嚴格要求第兩百五十四章 讓閻應元來做巡撫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楊嗣昌的意見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天府尹有貓膩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四百二十八章 海軍陸戰隊對戰五萬土著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第兩百八十六章 皇太極惱羞成怒與東廠來武昌第五百八十七章 誆騙奧斯曼與羅剎國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洶涌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兩百四十四章 董其昌,你想怎麼死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債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事學堂開學的一天第一百零六章 信心滿滿的韃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爾沁被滅第五百八十九章 團滅威尼斯共和國陸軍第三十五章 處處花錢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九十四章 舉子鬧事第七十三章 訓練開始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七十五章 變色龍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兩百六十九章 罰藩王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鐸被狙擊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兩百六十一章 詔令各地藩王進京參祭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五百零八章 攻進京都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一百一十七章 韃子來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爾沁被滅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