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司馬降晉

袁紹聽了,沒有立下決定,而是對衆人道:“公則之計,衆愛卿以爲如何?”

郭圖道:“左路大軍可由顏良將軍率領,逢紀爲軍師,淳于瓊、韓猛爲將;右路大軍可由文丑將軍率領,審配爲軍師,鞠儀、馬鐵、馬岱爲將;主公親率中路大軍,其餘一衆謀士和大將盡皆跟隨,陛下以爲如何?”

司馬懿初一聽郭圖也是三路大軍迎敵之策,心下不禁一寬,但是當聽完郭圖奪得人員安排後,司馬懿心中一下子涼了半截。袁紹素來是優柔寡斷,倘若手下只有一個謀士,袁紹只能採用其計謀,若是手下有一堆謀士,袁紹便不知該聽誰的了。

袁紹這句話問了等於白問,許攸被殺,沮授遭排擠,這都是郭圖一手造成的,是以衆人都領教了郭圖的厲害,也知道郭圖是袁紹目前最吃香的謀士,誰敢當場反對郭圖的建議,因此大家都是默不作聲。

只有司馬懿一人對郭圖的這種安排表示反對,司馬懿道:“陛下,臣覺得郭太尉的此種安排稍有不當,甘寧和太史慈乃是楊奉手下兩大虎將,智勇雙全,且領軍作戰經驗極爲豐富,懿只恐顏良、文丑二位將軍非其敵手,倘若左右兩路皆被晉軍突破,則洛陽危矣,洛陽一旦陷落,則會舉國震動,陛下不可不小心呀,微臣以爲還是讓鞠儀將軍和高幹將軍領軍爲好。”

司馬懿今年只有二十歲,雖然是滿腹才華,但是從政時間卻尚短,經驗不足,是以這句話一出口,得罪了一羣人,顏良、文丑、逢紀、審配不由都是怒目望向司馬懿,顏良、文丑二將更是恨不得馬上拔劍殺了司馬懿。

郭圖心中則是暗喜,小子,你還年輕,跟我鬥,還差得遠,學着點吧。郭圖絲毫沒有忘記再黑司馬懿一把,道:“陛下,司馬長史雖然年輕,卻是謀略過人,陛下若是覺得放心,自可採用司馬長史之計。”

郭圖說的是反話,袁紹豈能聽不出來,心中暗道,這司馬懿雖然才華出衆,卻是從未領軍作戰過,對此可能只會紙上談兵,不懂其中之道,此戰關乎大元的生死存亡,絲毫馬虎不得,還是聽從郭公則的建議吧。

當下,袁紹再無任何猶豫,道:“朕意已決,就以郭愛卿之安排,衆人不必再議,當齊心協力,保我大元。”

司馬懿還想再說,卻感覺到有人拉扯自己的衣袖,司馬懿轉首一看,正是自己的大哥司馬朗,司馬朗對司馬懿輕輕搖了搖頭,暗示其不必再說了。司馬懿雖然對袁紹的這種決定極爲不滿,但最終還是聽從了司馬朗的建議,不再言語。

回到家中,司馬懿一進門便忍不住問司馬朗:“大哥今日爲何不讓小弟再說,郭圖的這種安排根本就是把大元拱手送給楊奉,如此一來,顏良、文丑兩路大軍必然先後敗陣,洛陽將陷入三面圍攻之下,也必破無疑,一旦洛陽失守,大元舉國震動,楊奉更是不費吹灰之力橫掃三州,若是大元敗落,曹操即便有通天徹地之能,也擋不住楊奉五十萬大軍的兩路攻擊,天下能與楊奉爭雄之人唯有曹操,曹操若是兵敗,楊奉得天下更是輕輕鬆鬆。”

司馬朗輕輕嚥了一口茶,將茶杯放到桌上,望着義憤填膺的司馬懿,道:“二弟不必激動,爲兄也知道二弟的建議乃是抵擋晉軍進攻、保我大元的上上之策,然而二弟難道沒有看出陛下對二弟並不怎麼相信嗎,難道二弟忘了許攸和沮授的下場了嗎?”

司馬懿聽了,忽然打了一個寒戰,當日許攸被殺之前歇斯底里地叫嚷着:“袁紹,你這個忘恩負義之輩,今日你能殺得了我許攸,自毀長城,但是明日你必定會死於楊奉之手,許攸只是先比你早走一步而已,哈哈哈哈。”

司馬朗又道:“如今天下形勢基本已經定型,楊奉一統全國已成定局,袁紹、曹操等人只不過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了,必然會一一被楊奉所滅。二弟乃是我司馬一家最具聰慧之人,在袁紹這裡不但不受重用,反而可能會因此搭上性命,以爲兄之意,楊奉一統全國的戰爭已經開始,必然急需像二弟這樣的人才,你我兄弟三人不如北上投奔楊奉,如此方可展二弟胸中所學,二弟以爲如何?”

“投降楊奉。”司馬懿心中一震,這個問題他從來都沒想過。

司馬朗見司馬懿渾身一震,再沒說話,顯然是內心在進行思想鬥爭,司馬朗道:“楊奉手下雖然有郭嘉、徐宣、徐庶、田豐四大謀士,但是若是與天下諸侯同時開戰,則顯得謀士少缺,二弟若是一旦投靠楊奉,以二弟的才學,必然會受到重用,如此一來,我司馬一家自然會有飛黃騰達之日。”

司馬孚也勸道:“二哥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大哥所言甚是,與其在袁紹這裡受窩囊氣,還不如北上投靠楊奉。而且,那個郭圖心狠手辣,今日二哥當中反對於他,只怕郭圖會找二哥的麻煩,郭圖身居太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我司馬家暫不是其對手。”

司馬懿再無疑慮,長身而起,宏聲道:“好,大哥和三弟言之有理,袁紹既然優柔寡斷、不納忠言,日後必爲楊奉所破,我等兄弟豈能在此陪袁紹等死,我等北上降晉也是實屬無奈之局,縱然青史留污名又有何妨。”

楊奉自接到郭圖送來的密報,渾身驚出了一身的冷汗,沒想到袁紹竟然將司馬懿召到了麾下,這個司馬懿果真厲害,若是袁紹聽從了司馬懿的建議,楊奉的南下攻袁便不可能很順利,說不定還真的是無功而返呢。

楊奉急忙給郭圖回信一封,對郭圖的做法大加讚賞,同時讓郭圖繼續操作,排擠司馬一家,不得讓司馬懿執掌兵權。楊奉在信中還對郭圖許諾,若是一旦能夠滅掉袁紹,郭圖便是大晉國的第一功臣,封侯拜相、榮華富貴自是少不了的。

就在楊奉的信送出後的第三天,典韋忽然來報,說是抓到一家姓司馬的,說是前來投靠的。

楊奉心中大奇,莫非是司馬一家,但楊奉轉而一想,這也太快了吧,而且以郭圖的能耐不可能會說動司馬懿前來投降的,莫非這是袁紹的詐降之計,楊奉想到此處,覺得很有可能,於是便安排典韋在大帳外暗伏五十刀斧手。

此時正是正午,太陽正在頭頂,司馬懿在楊奉的大帳門口忽然看到大帳兩旁刀光閃閃,心中一驚,轉而一想,心中便有對策,昂首向前走去。

三人進賬之後,齊齊跪在地上,向楊奉行禮:“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參見陛下。”

楊奉隨眼一掃,司馬三兄弟果然都是人中龍鳳,個個都是器宇軒昂,卓然不凡,尤其是司馬懿,狼顧鷹視,絕對有王侯將相之派,難怪在真實的三國中此人能夠掌握魏國大權,從而才使得晉朝纔有可能走上歷史舞臺。

楊奉站起,快步走到三人跟前,托住司馬朗的胳膊道:“朕久聞司馬家有三傑,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不必多禮,子滿,派人給司馬三兄弟看座。”

司馬朗兄弟沒想到楊奉竟然沒有一絲一毫的皇帝架子,反倒是如此謙和,心中都是頗爲感動。

待三人坐下之後,還沒等司馬朗說話,司馬懿已經搶着說:“陛下,我兄弟三人此次突然來降,實屬無奈,也難怪陛下不相信,在帳外暗伏了刀斧手。”司馬懿一上來便來了一個以退爲進。

楊奉不想刀斧手竟然被司馬懿發現了,不由老臉一紅,乾笑兩聲,解釋道:“如今兩軍對陣,且此戰關係到大晉之生死存亡,賢仲昆皆是才華橫溢之人,袁紹又素有禮賢下士的賢名,對賢仲昆必然重用,如何能夠突然來降,朕不得不小心一些。”

司馬懿沒想到楊奉倒也乾脆,絲毫不隱藏其心中的想法,方纔對楊奉的一絲不滿也已經煙消雲散了,司馬懿道:“陛下,估計袁紹那邊的消息陛下早已經知道的清清楚楚了吧,若是懿沒有猜錯,郭圖必然是陛下安插在袁紹身邊的奸細。”

司馬懿此言一出,司馬朗和司馬孚兩人均是大吃一驚,楊奉也是暗暗心驚,但卻不露聲色,問道:“仲達何出此言?”

雖然楊奉壓抑住內心的激動,但是雜眼神中仍然表現出一絲驚訝,被司馬懿捕捉正着,司馬懿心中更是確信自己的這個猜測,不緊不慢道:“其實此事也不難猜到,郭公則乃是穎川名士,並非浪得虛名,豈能爲袁紹如此愚笨的謀略,此計乃是將大元三州拱手送於陛下也。而其他一衆謀士皆因許攸和沮授之下場而不敢對此有反對意見,只可惜袁紹愚笨,竟然看不到此計之後果。”

楊奉心中不禁對司馬懿暗暗佩服,司馬懿果然不是蓋的。楊奉點了點頭,問道:“不錯,郭圖所獻確是庸計,但是單憑此點不能看出郭圖乃是朕的人。”楊奉擺明了是要看看司馬懿了。

司馬懿見楊奉已經承認了郭圖的身份,心中也暗暗佩服楊奉的謀略和氣度,聞言道:“不錯,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便是許攸被殺和沮授被廢,兩人乃是大元國的頂樑之柱,郭圖豈能不知,雖然三人平素不和,但是郭圖還是知道這人的存在絕對可以使得大元不倒。如果郭圖並非是陛下的人,那麼是斷然不會殺許攸和廢沮授的,當日審配查獲的那封書信必然是陛下親筆所寫,並故意讓審配查獲,意在嫁禍許攸,如此一來,郭圖才能趁機發難。只是沮授營救許攸家人出乎了陛下的意料之外,但卻也受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使得沮授不再受袁紹重用。”

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2)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1)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一百三十七章郭沮之爭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二百零二章再失徐州第二百六十二章馬騰被殺第七十章皇甫兵敗(2)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2)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2)第五十五章分兵進攻(2)第二百六十一章 涼州雙雄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3)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二百七十四章 張遼兵敗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1)第二章青梅竹馬(2)第二百九十三章 濮陽相持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2)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禍之策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2)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2)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2)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1)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推廣第四十章正妻王綿(2)第六十七章卑劣手段(2)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2)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2)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2)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2)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2)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2)第一百六十三章奇襲壽春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2)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破之前第二百一十四章四國大戰第六十七章卑劣手段(1)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超降袁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1)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3)第一百四十七章 糜竺“通敵”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一百三十五章兩處求救第二百七十章攻並之策第十二章進山報仇(1)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二百二十五章 鐵關難破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1)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2)第一百三十六章 闊別多年第二百二十六章奇兵殺出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楊”行動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破之前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投袁術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一百八十章決意出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奉迎天子第一百五十三章陳留兵敗第二百六十一章 涼州雙雄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2)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2)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二百三十四章 信以爲真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一百六十一章 平分豫州第二百一十八章求親之計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腳之威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投袁術第二百五十一章 暗助張魯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3)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1)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2)第二百八十二章司馬降晉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1)第一百三十七章郭沮之爭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十章成了楊奉(1)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二百一十五章擾民事件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1)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2)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投袁術第一百七十二章遊說徐晃第一百三十八章心性狹隘
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2)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1)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一百三十七章郭沮之爭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二百零二章再失徐州第二百六十二章馬騰被殺第七十章皇甫兵敗(2)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2)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2)第五十五章分兵進攻(2)第二百六十一章 涼州雙雄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3)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二百七十四章 張遼兵敗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1)第二章青梅竹馬(2)第二百九十三章 濮陽相持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2)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禍之策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2)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2)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2)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1)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推廣第四十章正妻王綿(2)第六十七章卑劣手段(2)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2)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2)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2)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2)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2)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2)第一百六十三章奇襲壽春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2)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破之前第二百一十四章四國大戰第六十七章卑劣手段(1)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超降袁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1)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3)第一百四十七章 糜竺“通敵”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一百三十五章兩處求救第二百七十章攻並之策第十二章進山報仇(1)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二百二十五章 鐵關難破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1)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2)第一百三十六章 闊別多年第二百二十六章奇兵殺出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楊”行動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破之前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投袁術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一百八十章決意出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奉迎天子第一百五十三章陳留兵敗第二百六十一章 涼州雙雄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2)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2)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二百三十四章 信以爲真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一百六十一章 平分豫州第二百一十八章求親之計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腳之威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投袁術第二百五十一章 暗助張魯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3)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1)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2)第二百八十二章司馬降晉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1)第一百三十七章郭沮之爭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十章成了楊奉(1)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二百一十五章擾民事件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1)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2)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投袁術第一百七十二章遊說徐晃第一百三十八章心性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