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國際戰線

1943年3月1日,巴格拉季昂行動和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勢以蘇軍的決定性勝利而告終。

在連番的攻勢中,蘇聯紅軍成功將德軍中央集團軍羣趕出蘇聯國土,德軍北烏克蘭集團軍羣更被蘇軍合圍殲滅,3個集團軍的德軍淪爲蘇軍的俘虜,令德國人遭受了上百萬人的永久性損失(陣亡+被俘人數)。

僅僅在西烏克蘭戰場,因爲保盧斯和斯圖普納格投降的緣故,就有多達40萬德軍和20萬匈牙利軍淪爲蘇軍俘虜。其餘的德軍,在兵力和裝備均佔優勢的蘇軍面前,根本不堪一擊,最終在莫德爾拔槍自盡之後,也宣佈投降,只有少數頑固分子在與蘇軍拼命,最終客死異鄉。

然而,蘇軍並沒從德軍手中收復所有的失地,依然有20萬德軍在拉脫維亞的庫爾蘭地區和薩列馬島頑強固守,依靠當地的地形組建了一道道堅固的防線。

在歷史上,固守在庫爾蘭的德軍從1944年10月被困以來,一直堅持到柏林被淪陷的時候還沒投降,直到德國政府宣佈投降的第二天,也就是1945年5月10日,庫爾蘭的20萬德軍才宣佈投降,最後一支納粹德軍宣佈解散。

這樣看來,固守在庫爾蘭一帶的德軍的確是一塊硬骨頭。他們作戰意志頑強,依靠地形和堅固的防線頑強固守,完全能夠抵擋三四十萬蘇軍的連番攻擊。

幸好,庫爾蘭並不是毫無缺點,那一帶雖然容易防守,但那裡本身的資源並不多,沒有經濟價值,糧食產量不多,所有補給都要靠海路。如果蘇軍能夠切斷庫爾蘭德軍的海路補給線,或許德軍會提前投降。

而在這個世界裡,蘇聯海軍的實力遠比歷史上的還要強,還有火力和防護力都能問鼎世界的蘇維埃級戰列艦,任何一艘德國艦艇都不是它的對手。

但是,德國海軍的潛艇數目卻很逆天,整個二戰建造了一千多艘潛艇。如果蘇聯出動海軍過去的話,又容易被德國潛艇襲擊,要知道潛艇可是能擊沉戰列艦的,萬一蘇維埃號戰列艦不小心被擊沉了,那可就虧了。

儘管如此,蘇聯海軍還是出動了一支艦隊,由潛艇、驅逐艦、巡洋艦和戰列艦組成,封鎖庫爾蘭一帶海域,斷絕庫爾蘭德軍的海上補給路線。

雖然庫爾蘭德軍的存在令斯大林感到頭疼,但他並沒有把目光放在這一畝三分地那裡。他的目標,不僅僅是要收復蘇聯國土,還要借這場戰爭佔領並解放中歐和東南歐,讓大半個歐洲成爲蘇聯的勢力範圍。

當時,蘇軍已經全面收復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領土,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早已經推進到維斯瓦河沿岸,逼近波蘭首都華沙,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也再向匈牙利和斯洛伐克邊境推進,準備攻入這兩個軸心國的領土。

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也不甘示弱,他們已經收復了立陶宛全境,逼近德國東部重鎮柯尼斯堡,羅馬尼亞第一方面軍和羅馬尼亞第二方面軍也分別開始在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邊境集結,準備對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發起進攻。

從這樣的態勢上看來,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南斯拉夫,還有德國的東普魯士地區即將會成爲蘇軍的囊中之物,一連串的潰敗使軸心國軍隊失去了發起大規模反攻的能力,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能守住現有的領土。

在曼圖洛夫看來,以蘇聯現在的國力和軍事科技,要把整個中歐和東南歐都納入蘇聯勢力範圍並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只要出動足夠的兵力,足夠數量的飛機、大炮、坦克,就能平推整個中歐、東南歐,乃至於西歐、南歐。

但問題是,整個蘇聯高層,包括斯大林、莫洛托夫、曼圖洛夫在內的人,都不希望蘇聯在這場戰爭中付出太大的傷亡,也不希望得到一片充滿廢墟,滿目蒼夷,毫無經濟價值的地區。

他們希望蘇聯紅軍在儘可能付出較小傷亡的情況下,得到一片破壞較小,有工業、技術基礎,有經濟價值的地區。

但是,這仗無論怎麼打都要付出傷亡,怎麼打都會破壞沿途的建築,破壞沿途的廠房,破壞當地的工業基礎,怎麼打都會令一個地區失去原有的經濟價值,所以單靠打仗,單靠軍事征伐來達到這些目的是不可取的。

那應該怎麼辦?

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支持軸心國內部的共產主義勢力、親蘇反法西斯勢力發動起義或政變,推翻法西斯政權。

這樣既可以避免蘇聯紅軍付出過多的傷亡,又能達到擴張勢力範圍的目的,同時還能得到更多的盟友,何樂而不爲?

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德國、匈牙利和波蘭都不具備足以讓親蘇勢力起義奪權的條件,因爲這些國家裡的共產主義勢力基本上很難取得民衆的支持,根本沒有發動起義所需的武器、物資和革命戰士。

那其他軸心國或者軸心國佔領區的情況又是如何呢?其實他們多多少少都具備一些足以令親蘇/共產主義勢力起義奪權的條件。

歷史上,發生共產主義起義的軸心國就有三個,包括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而存在共產主義武裝勢力的國家也有四個,包括意大利、希臘、南斯拉夫和維希法國。

在這個世界裡,這些國家的情況和曼圖洛夫所熟知的歷史軌跡其實沒多大區別,但隨着蘇軍提早得到勝利,提前擊潰德軍,一些國家的親蘇勢力、共產主義勢力已經得到了抵抗法西斯勢力的信心,並且在不知不覺中壯大起來。

保加利亞和斯洛伐克的共產黨,甚至已經取得一些部隊的控制權,開始籌備起義奪權,推翻法西斯政權的事宜。

而南斯拉夫、希臘和意大利的共產主義游擊隊也已經發展到一個可觀的規模,準備在蘇聯紅軍到達的時候,聯同蘇聯紅軍一起,對當地的法西斯軍隊發起大規模的反攻,推翻當地的法西斯統治。

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斯伯格248 羅馬尼亞政變354 國安體系的調整273 運輸問題284 利哈喬夫131 滲沙子286 庫賓卡測試202 防禦演習341 柏林戰役第九十七章 諾門罕神話第十三章 頓巴斯人302 爲了祖國而研發第一百二十章 喝杯177 打破沉默第五十七章 大堂偶遇300 核子信件147 雅克-3305 有點麻煩第十八章 法國間諜148 軍工中心第四十八章 玩失蹤的毛妹293 戰忽局的作品337 先南後北第八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雅沙226 無後坐力炮308 黨組織工作328 巴格拉季昂第八十六章 二級集團軍級政委185 席爾勒244 羅馬尼亞的價值第一百一十三章 說清楚188 情況有變137 棘手的戰爭第一百零六章 爲斯大林和女人乾杯第四十九章 瞧什麼?第三章 雅可夫303 沃茲涅先斯基164 斯塔羅斯京204 離開前線274 西伯利亞工業體系284 利哈喬夫260 美國參戰339 進軍法國260 美國參戰第八十九章 喬巴山218 瓦圖京第一百零八章 蘇聯英雄134 尷尬的請求226 無後坐力炮193 馬肯森將軍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事特權第八十三章 坦克會戰206 裝甲升級319 重心轉移244 羅馬尼亞的價值第一百零一章 掉叉子304 原子彈的結構156 莫洛托夫的別墅第五十六章 俄羅斯浴第四十三章 進入古拉營321 赫爾辛基圍城戰第二十八章 卡岡諾維奇359 紅色東南亞276 半履帶車135 幸福的時刻第三十三章 我不喝酒290 改組156 莫洛托夫的別墅368 巴勒斯坦問題319 重心轉移第七十章 派俄奸出場209 戀棧權力第一百二十九章 觀察第二十三章 翻舊案234 希特勒的炮灰第八十八章 關東軍的重視284 利哈喬夫381 貝利亞的惡行379 中東局勢327 瓦蓮蒂娜第三十六章 肅反之路314 龐大的作戰計劃313 中組部部長325 勞動戰線349 蘇日戰爭281 莫德爾第九十一章 提前反攻第一百二十章 喝杯256 算得上什麼343 戰後的麻煩事346 收穫和安排357 朱可夫第三十六章 肅反之路359 紅色東南亞255 處置第九十九 慈父的來信338 登陸328 巴格拉季昂290 改組
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斯伯格248 羅馬尼亞政變354 國安體系的調整273 運輸問題284 利哈喬夫131 滲沙子286 庫賓卡測試202 防禦演習341 柏林戰役第九十七章 諾門罕神話第十三章 頓巴斯人302 爲了祖國而研發第一百二十章 喝杯177 打破沉默第五十七章 大堂偶遇300 核子信件147 雅克-3305 有點麻煩第十八章 法國間諜148 軍工中心第四十八章 玩失蹤的毛妹293 戰忽局的作品337 先南後北第八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雅沙226 無後坐力炮308 黨組織工作328 巴格拉季昂第八十六章 二級集團軍級政委185 席爾勒244 羅馬尼亞的價值第一百一十三章 說清楚188 情況有變137 棘手的戰爭第一百零六章 爲斯大林和女人乾杯第四十九章 瞧什麼?第三章 雅可夫303 沃茲涅先斯基164 斯塔羅斯京204 離開前線274 西伯利亞工業體系284 利哈喬夫260 美國參戰339 進軍法國260 美國參戰第八十九章 喬巴山218 瓦圖京第一百零八章 蘇聯英雄134 尷尬的請求226 無後坐力炮193 馬肯森將軍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事特權第八十三章 坦克會戰206 裝甲升級319 重心轉移244 羅馬尼亞的價值第一百零一章 掉叉子304 原子彈的結構156 莫洛托夫的別墅第五十六章 俄羅斯浴第四十三章 進入古拉營321 赫爾辛基圍城戰第二十八章 卡岡諾維奇359 紅色東南亞276 半履帶車135 幸福的時刻第三十三章 我不喝酒290 改組156 莫洛托夫的別墅368 巴勒斯坦問題319 重心轉移第七十章 派俄奸出場209 戀棧權力第一百二十九章 觀察第二十三章 翻舊案234 希特勒的炮灰第八十八章 關東軍的重視284 利哈喬夫381 貝利亞的惡行379 中東局勢327 瓦蓮蒂娜第三十六章 肅反之路314 龐大的作戰計劃313 中組部部長325 勞動戰線349 蘇日戰爭281 莫德爾第九十一章 提前反攻第一百二十章 喝杯256 算得上什麼343 戰後的麻煩事346 收穫和安排357 朱可夫第三十六章 肅反之路359 紅色東南亞255 處置第九十九 慈父的來信338 登陸328 巴格拉季昂290 改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