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抉擇(續)

幹學忠讓周覆命令張元、吳化文撤退,迅速51軍、57軍靠攏,

目的是爲了庇護張裡元部和吳化文部。

現在的事情已經很清楚了,張裡元混進臨沂城的部隊被逐出了城,而且是被八路軍打出城來的。緊接着張裡元和吳化文又指揮部隊圍攻臨沂城失敗,等於是和八路軍徹底撕破臉了。臨沂城的八路軍一定會向劉一民報告戰況,劉一民得知臨沂城還在八路軍手中後,該怎麼做根本就不用問,一定會回師圍殲張裡元部、吳化文部。這是個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

周復也是黃埔畢業的,可不光是會搞政治宣傳,對軍事也不外行,眼下的情況他看的很清楚,如果51軍、57軍全力增援張裡元、吳化文,拿下臨沂城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周復也知道事情不能那麼做,蔣委員長是讓悄悄地進佔臨沂城,可沒有讓他們和八路軍教導師全面開戰,他們不是對手。包括51軍、57軍在內,都不是八路軍教導師的對手。那樣做的話,很可能就正中劉一民的下懷,給他提供武力解決張裡元部、吳化文部甚至整個山東地區國軍武裝的藉口。那就得不償失了。

周復這次堅決執行了于學忠的命令,當即給張裡元、吳化文發報,要他們立即停止攻城,迅速撤兵,向51軍、57軍靠攏。

接到周覆電報後,張裡元看了一眼夜色中的臨沂城,兩眼迷離,喃喃自語:“這麼多弟兄都躺在城下了啊!”吳化文沒有張裡元那麼傷感,滿心都是憤怒,覺得自己又被出賣了一把,憤憤地說:“于學忠老朽,不足與謀,東北軍也不足爲憑。這些人都怕劉一民,我們要是向他們靠攏,一旦劉一民援軍抵達,說不定他們就會把我們綁起來送給劉一民,順手把我們的隊伍補充51軍、5化文這話不是胡說的,劉一民在費縣聯合軍事會議上提出爲了保證51軍、57軍主力戰鬥力,建議于學忠下令從張裡元部抽調部隊補充51軍、57軍。吳化文和張裡元當時雖然沒有參加這個會議,但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還有參加會議的周復呢?

一夜之間,從控制臨沂城到被趕出臨沂城再到攻城失敗再到向周復求援無果,巨大的反差打的張裡元有點頭暈。聽了吳化文的話,張裡元順嘴就說:“我們退回西南山區!”吳化文之所以不願意向51軍、57軍靠攏,除了怕于學忠頂不住八路軍的壓力出賣他們外,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他不願意再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了。原來沈鴻烈在的時候,就不願意和于學忠的蘇魯戰區總司令部一起行動,沈鴻烈走了,山東省政府〖主〗席空缺,吳化文成了孤軍,更不願意和蘇魯戰區總司令部攪合在一起了。也不光是吳化文,暫時署理山東省政府的雷法章和署理山東省保安司令部的寧春霜都不願意和蘇魯戰區一起行動。

張裡元提出退回臨沂西南山區,因爲那裡是他的老根據地。但是吳化文不同意。吳化文是在軍閬混戰中滾打出來的,知道一旦雙方撕破臉,都是要置對手於死地的。他雖然和劉一民沒有什麼交往,但是劉一民的事情大報小報上都有,他知道的很清,撤進西南山區好是好,就怕被八路軍增援臨沂的主力部隊追上,那就只剩死路一條了。

吳化文提出,不能撤向西南山區,只能立即撤到臺兒莊一線去。

如果八路軍追的急,就從臺兒莊南下到豫皖邊區去。到了那裡壽安全。

張裡元捨不得離開山東,署理山東省保安司令部的參謀長寧春霜提醒說,攻擊臨沂的事情辦砸了,八路軍各路援軍很快就會趕到,撤進西南山區擺脫不了八路軍的追擊,去臺兒莊不錯,那裡有引軍、曰軍的兩個先頭團,可以接應。實在不行,就按吳師長說的,越過隴海路,撤到蘇皖邊區去,再不行就南下大別山。只要一過鐵路,就安全了。將來還可以和李仙洲的九十二軍匯合,再打回山東來。

結果,幾個人一商量,馬上就給周復回電,報告說要撤向臺兒莊地區。

接到張裡元、吳化文的電報後,于學忠和周復等人會商後覺得這也不失爲一個權宜之計,張裡元和吳化文戳的窟窿太大了,八路軍必然不會放過他們,就算是和51軍、57軍合兵一處,只要在費縣和臨沂之間,那就是在八路軍的包圍圈中,隨時隨地仍然有危險,還不如撤到臺兒莊去,可以徹底擺脫八路軍可能的追擊。

于學忠馬上以蘇魯戰區總司令名義電令張裡元、吳化文向臺兒莊方向撤退,又讓電臺給八路軍教導師劉、羅發報,說是張裡元部、吳化文部已經接受蘇魯戰區命令,向臺兒莊一線集結,執行配合八路軍作戰任務。

劉、羅呼叫不通,張裡元、吳化文那裡情況越發嚴峻了。

臨沂之變開始的時候,張裡元部是僞裝難民涌進臨沂城的。當時,因爲八路軍主力在費縣縣城圍殲日軍重建的第十師團主力,老鄉們堅壁清野跑老日是很正常的,八路軍的地方武裝不但不加阻攔,還得引導老鄉們撤離,也就不容易發現張裡元部的企圖。等到張裡元、吳化文率主力向臨沂前進的時候,又都走的是滋臨公路轉檯濰公路,八路軍根據地裡各地方武裝、基層政權接到的通知是蘇魯戰區部隊要開向臺兒莊,向徐州佈防,也不存在阻截他們的問題。

等到接到監視張裡元部和吳化文部主力的特戰小隊的報告、劉一民下令臨沂各地方武裝阻擊攔截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這才讓張裡元、

吳化文率主力順利抵達臨沂城下。到了這個時候,張裡元、吳化文部竟敢攻擊臨沂城,一切都真相大白,臨沂根據地裡的各地方武裝、民兵都行動了起來,開始從四面八方向臨沂城涌來,增援臨沂守軍作戰。

張裡元、吳化文在撤退的時候,眼見遼闊的原野上到處都是星星點點的火把朝臨沂城和公路上趕,嚇得肝膽破裂知道行動稍有遲緩就可能陷入八路軍地方的四面合圍中。再也顧不上羅嗦了,草草地給周復和于學忠發了封告急電報,就沿着臺濰公路,向臺兒莊方向逃跑。

關鍵時候,還是吳化文部隊管用,那是西北軍老底子,官兵之間層層結恩凝聚力強撤退中隊伍不散。吳化文這個時候也顧不上說什麼吃虧不吃虧了,就讓他的新四師一馬當先開路,領着張裡元部和周復調來的榮子恆旅一部,護衛着山東省政府和山東省保安司令部人員南撤。

張裡元、吳化文嚇得肝膽欲裂,在費縣縣城的繆徵流也坐不住了,周復抽調榮子恆旅一個團參與進佔臨沂的行動他是知道的。如果他不同意,榮子恆想調動一個團根本就辦不到。一見張裡元、吳化文發報說八路軍開始四面合圍,繆徵流以爲八路軍主力增援部隊趕到再也不敢替周復隱瞞了,慌忙一五一十地向于學忠報告。

于學忠氣得只想照着繆徵流臉上煽幾巴掌,忍了忍沒有出手。他原以爲臨沂之事是張裡元、吳化文揹着他乾的,與他的51軍、57軍無關。劉一民不是目光短淺、不分是非之輩,知道內情後一定不會拿51軍、57軍怎麼樣。畢竟現在是國共合作、團結抗日時期日軍又即將發起對山東的重兵圍剿,51軍、57軍雖然傷亡慘重,畢竟還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正規軍,八路軍也需要和51軍、57軍聯手對敵。現在這一切都變了,57軍一部竟然揹着他參與了臨沂事件,這個事情瞞不住劉一民一定會知道的,這下算是倒黴到家了。

牟中珩不願意了,指着繆徵流的鼻子罵他不顧大局私底下拆於總司令的臺。接着又罵周復不是東西,設圈套讓東北軍跳。

罵着罵着牟中珩就罵出了更難聽的話,說是自從抗戰開始,蔣介石就居心叵測,把東北軍以軍、師爲單位分拆使用,導致東北軍建制被打亂,徹底消耗在戰場上。

于學忠制止了牟中珩,責令繆徵流立即返回防地,切實控制部隊,沒有他的命令,不得調動一兵一卒。

繆徵流灰頭土臉的正要走,于學忠就接到了報告,說是留在費縣縣城給蘇魯戰區部隊傷員療傷的八路軍醫療隊悄悄撤離了,連醫療器械和〖藥〗品都沒帶走。

于學忠一下子就懵了,八路軍醫療隊走的如此匆忙,分明是接到了緊急命令,什麼都不要了,匆匆撤退了。這意味着什麼?

周復先坐不住了,報告說八路軍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建議于學忠下令引軍、曰軍做好迎擊八路軍的準備。

參謀長王敬軒似於是這個時候纔想起了八路軍的裝甲機械化部隊,爬到地圖跟前用尺子量了又量,然後向于學忠報告說,如果沒有強有力部隊阻擊的話,按照機械化部隊行軍速度計算,最遲天亮時分,劉一民率領的八路軍教一旅的機械化部隊就可以殺到臨沂縣城,最慢也可以殺到費縣縣城。南面嶧縣、棗莊、滕縣的八路軍騎兵部隊更快,此時已經快接近臺濰公路了。說不定很快就會追上張裡元、吳化文部實施掩殺。張裡元、吳化文危險了,51軍、57軍也危險了。

草木皆兵!

于學忠也亂了方寸,總司令、上將的風度不見了,臉色蠟黃蠟黃的,不住聲地問怎麼辦、怎麼辦?

王敬軒不愧是參謀長,關鍵時候還能出點主意。就聽他報告說:“於總司令:此事過錯在我方,要是能和劉、羅聯繫上,或許可以消除誤會。但是張裡元和吳化文的問題不好辦,無論怎麼說,他們屬於蘇魯戰區序列,執行的也是軍委會命令,無論從哪一方面看,蘇魯戰區總司令都應該保護他們安全。問題是我們能保護得了麼?再說,由於榮子恆旅擅自行動,蘇魯戰區已經擺脫不了和臨沂之事的干係,引軍、

曰軍又扼守費縣到臨沂之間的交通,八路軍主力要想快速向臨沂前進,追擊張裡元和吳化文部。這兩軍相遇,我們是放他們過去呢還是不放呢?放他們過去,無法向蔣委員長和軍委會交待。不放他過去,勢必與八路軍交火,這一交火,吃虧的肯定是我們,光是劉一民部的裝甲部隊我軍就無法對付。”

于學忠焦躁地說:“別羅嗦,快說怎麼辦!”

王敬軒沉吟片刻,說道:“我軍只有放棄費縣,向臺兒莊轉進,繼續執行和八路軍配合作戰計劃,或許可以化解眼前的危機。”

這一說,周復不願意了:“王參謀長,軍委會給我們的命令是堅守魯南山區抗戰,在魯南山區建立鞏固的根據地。你這是違令逃跑,是要受軍法制裁的!”

牟中珩再次拍案而起,指着周復的鼻子吼道:“媽拉個巴子的,老子看你就是居心不良。難道你非得要八路軍把我引軍、曰軍消滅了才甘心麼?”

繆徵流辦了無理事,此時急於在於學忠跟前表明態度,也附和到:“周主任,先撤向臺兒莊,等雙方冷靜了,再和八路軍談判,也不失爲一個辦法麼!”

周復心裡暗罵東北軍就是軍閬部隊,都他孃的是慫包!

王敬軒接着說:“撤向臺兒莊一線,可以追上張裡元、吳化文部,兩軍合兵一處,實力加強。退,可以越過隴海路進入蘇皖地區,等候李仙洲部前來會合。進,可以形成堅固防線,威懾八路軍不敢輕易弄險,爲我們和八路軍談判、重新劃分防區贏得時間。

于學忠採納了王敬軒的建議,制止了幾個人的吵鬧,下令全軍立即行動,向臺兒莊轉進。總司令部隨51軍在前,57軍隨後。留下參謀長王敬軒在費縣縣城和八路軍聯繫,負責同八路軍談判,申明蘇魯戰區願意與八路軍教導師團結抗戰的意願,請劉、羅務必剋制,不要派部隊追擊蘇魯戰區部隊。@。

第1230章 中國、中華民族第575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續)第784章 《論共產黨員修養》第690章 特戰對決第1035章 沐猴而冠第940章 魯西南之戰序幕第681章 安丘事變(三)第412章 浩劫(四)第1202章 猶太人才(續)第1392章 對關東軍最後一戰第184章 第一槍第45章 餘韻(五)第114章 涪嘉戰役(九)第1241章 長空鏖兵(續)第218章 紐約的聲音(二)第1397章 飲馬河畔(續)第294章 冀中大突圍(四)第120章 會師風雲(五)第265章 綢繆(一)第26章 初戰小水(二)第937章 火箭炮VS飛機場第1266章 旅順之戰第576章 偶遇第983章 鳴鏑第1340章 倉惶之間第1456章 三千里江山(續)第175章 色誘(三)第238章 冀東的一個冬夜(二)第315章 揮師東進(六)第1064章 驚羨第452章 功與罪(續)第778章 國共合作新模式第115章 涪嘉戰役(十)第616章 傳達第783章 羣英會第621章 南嶽軍事會議第1217章 佈局東北第七十八 掌鷸蚌二第820章 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上)第189章 襲取太原(三)第1329章 鬆遼戰役(四)第426章 狡計(續)第928章 平邑集定策第1537章 慶功酒第1130章 海軍學校和海防支隊第712章 血沃冀魯邊(四)第72章 遵義會議(三)第1038章 自由攻擊第931章 不同意見第642章 梅花陣第1323章 破釜沉舟第308章 公祭(一)第1184章 戰上海第1420章 春雷(續)第111章 涪嘉戰役(六)第1144章 博弈(續)986 驅虎入籠第757章 葉挺軍長第554章 劍指濟南第43章 餘韻(三)第106章 涪嘉戰役(一)第1371章 “4?18批示”第1354章 激戰長春(五)第1365章 國家利益至上第1057章 血染漢水(一)第106章 涪嘉戰役(一)第284章 臨清保衛戰(三)第424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十)第1429章 這仗打亂套了第120章 會師風雲(五)第435章 周村血戰(一)第873章 魯南戰役(六)第1032章 驚聞第669章 一個大黨問題第1206章 姚家宅第897章 驚變(上)第1057章 血染漢水(一)第231章 襲取天津(三)第576章 偶遇第844章 不一樣的第一次長沙會戰(上)第1017章 徜徉在鬼子重兵中(中)第715章 血沃冀魯邊(七)第97章 波瀾(一)第116章 會師風雲(一)第1216章 重回西安第236章 襲取天津(八)第809章 紐約(中)第567章 血雨飄來溼戰袍(一)第471章 只爭朝夕(續)第516章 一九三八年的斬首戰(三)第1177章 遠東遺恨第526章 四方震驚第490章 武漢上空的鷹(六)第29章 喋血贛江(一)第835章 夜審第591章 盲狙第189章 襲取太原(三)第136章 東風第一枝(四)第1251章 死守待援(續)第340章 蔣介石的決斷
第1230章 中國、中華民族第575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續)第784章 《論共產黨員修養》第690章 特戰對決第1035章 沐猴而冠第940章 魯西南之戰序幕第681章 安丘事變(三)第412章 浩劫(四)第1202章 猶太人才(續)第1392章 對關東軍最後一戰第184章 第一槍第45章 餘韻(五)第114章 涪嘉戰役(九)第1241章 長空鏖兵(續)第218章 紐約的聲音(二)第1397章 飲馬河畔(續)第294章 冀中大突圍(四)第120章 會師風雲(五)第265章 綢繆(一)第26章 初戰小水(二)第937章 火箭炮VS飛機場第1266章 旅順之戰第576章 偶遇第983章 鳴鏑第1340章 倉惶之間第1456章 三千里江山(續)第175章 色誘(三)第238章 冀東的一個冬夜(二)第315章 揮師東進(六)第1064章 驚羨第452章 功與罪(續)第778章 國共合作新模式第115章 涪嘉戰役(十)第616章 傳達第783章 羣英會第621章 南嶽軍事會議第1217章 佈局東北第七十八 掌鷸蚌二第820章 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上)第189章 襲取太原(三)第1329章 鬆遼戰役(四)第426章 狡計(續)第928章 平邑集定策第1537章 慶功酒第1130章 海軍學校和海防支隊第712章 血沃冀魯邊(四)第72章 遵義會議(三)第1038章 自由攻擊第931章 不同意見第642章 梅花陣第1323章 破釜沉舟第308章 公祭(一)第1184章 戰上海第1420章 春雷(續)第111章 涪嘉戰役(六)第1144章 博弈(續)986 驅虎入籠第757章 葉挺軍長第554章 劍指濟南第43章 餘韻(三)第106章 涪嘉戰役(一)第1371章 “4?18批示”第1354章 激戰長春(五)第1365章 國家利益至上第1057章 血染漢水(一)第106章 涪嘉戰役(一)第284章 臨清保衛戰(三)第424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十)第1429章 這仗打亂套了第120章 會師風雲(五)第435章 周村血戰(一)第873章 魯南戰役(六)第1032章 驚聞第669章 一個大黨問題第1206章 姚家宅第897章 驚變(上)第1057章 血染漢水(一)第231章 襲取天津(三)第576章 偶遇第844章 不一樣的第一次長沙會戰(上)第1017章 徜徉在鬼子重兵中(中)第715章 血沃冀魯邊(七)第97章 波瀾(一)第116章 會師風雲(一)第1216章 重回西安第236章 襲取天津(八)第809章 紐約(中)第567章 血雨飄來溼戰袍(一)第471章 只爭朝夕(續)第516章 一九三八年的斬首戰(三)第1177章 遠東遺恨第526章 四方震驚第490章 武漢上空的鷹(六)第29章 喋血贛江(一)第835章 夜審第591章 盲狙第189章 襲取太原(三)第136章 東風第一枝(四)第1251章 死守待援(續)第340章 蔣介石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