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一直到晚上睡下了,葉蕎還跟葉茜嘀咕着:“你說二太太怎麼會想討楊姑娘當兒媳呢?”

葉茜也覺得挺費解的,以前也不見葉二太太對楊婉真多好,突然鬧出這麼一檔事子後,葉二太太就說中意楊婉真了,其中原由還真讓人想想。

“二哥那樣的脾氣性情要是娶了楊姑娘,真能壓得住嗎?”葉蕎有幾分擔憂的說着,對楊姑娘她是同情有之,但對心眼太多的人,也難免有點牴觸。

“二爺並不是二太太親生兒子,未必考量這個。”葉茜說着,葉二太太對葉景爾一直淡淡的,現在主動給他說娶楊姑娘,只怕是爲了自己。

葉蕎索性用半坐起身來,用胳膊撐住頭道:“那二太太到底看中楊姑娘哪裡,不說別的,二太太不怕被這樣厲害的兒媳婦算計到?”

“楊家那樣的家世,如何敢算計婆婆,楊姑娘又不是葉大太太。”葉茜說着,楊婉真只要沒有突然鬼上身,她就會知道站哪邊。

楊婉真是聰明人,其實跟這樣的人相處也很輕鬆,清楚知道想要什麼,能得到或者不能得到都心中有數,在可以做到的範圍內讓自己過得更好。不會因爲一些莫名的理由,或者蠅頭小利讓自己損失更多。

“但娶這樣一個兒媳婦,與二太太有什麼好處呢?”葉蕎忍不住說着,就她進府這麼久冷眼看着葉二太太脾氣性情,她絕對不會公開說看不上楊婉真,不想她當兒媳婦。就是家裡有人提起這門親事,她最有可能就是沉默。

“那有什麼壞處呢?”葉茜說着,想不出好處,那就逆向思維,想想壞處在哪裡。

葉蕎想了想,突然神情緊張的小聲道:“我曉的了,一定是葉二太太不想放權,所以娶楊姑娘這樣厲害的媳婦,想跟章姑娘爭一爭。”

“你啊,胡思亂想些什麼。”葉茜頓時哭笑不得起來,道:“爵位是大房的,有大爺和六爺兩個嫡子在,哪容旁人染指。再說句不該說的話,就是大房真出事了,旁邊就是公主府,三爺和四爺是皇上的親外孫,這爵位就是輪幾輪都輪不到二房。爭不到爵位,管家權爭到了又有什麼用,永業田,祖產,田產都是有帳本的,敢私自挪動那就是偷竊,葉老太爺還活着的,葉二太太也沒那麼傻。至於管家時弄的那些錢,葉二太太只怕還不看在眼裡。她又無兒無女,弄這些錢做什麼,以後帶棺材裡去嗎。”

葉二太太不差錢,平常生活是國公府供給,她自己管家肯定不會虧自己。京城名門貴女出嫁,最平常也有上萬銀子。葉二太太嫁過來時,可是十里紅妝,手裡又有田莊地鋪,每年出息又是一大筆,不說月例之類的,只是嫁妝常年積累下來也是一大筆數目。

孃家是五代侯府,高家人也算會經營,爵位沒了之後在京城混得也不錯,最起碼不用算計出嫁女。沒有孃家需要接濟,葉二太太幾乎沒有花錢的地方,又沒有後人可留,沒有死命撈錢的理由。

如此一說葉蕎頓時焉了,道:“也是,早晚都是別人的,何必相爭。”

平常看葉二太太管家理事,也不見她苛刻誰了,下人也沒有抱怨刻薄的。葉二太太自己使錢也是漫手隨性,衣服首飾總是另外挑好的做,想吃什麼了,總是立即找來。打賞下人也是上上等,如此大方的人。只怕真如老師教的那樣,銀子是什麼東西,別拿過來髒了我的眼。

“你看前些天章姑娘發落人,其實不應該她發落,雖然婚事已經說死,到底還沒有進門。哪有表姑娘到外婆家發落下人的道理。只怕這也是葉二太太的主意,前頭家裡是老太太管家,老太太的脾氣你也曉得,肯定恩多威少。後來葉二太太接手,肯定也是按着舊規矩來,把家人都縱出毛病來了。再過一、兩年章姑娘就要接手,葉二太太不想給她爛攤子,也不想自己去嚴管,便讓章姑娘自己來了。”葉茜說着。

“也是,既然早晚是人家的,何必得罪人,落人抱怨。”葉蕎說着,想想又道:“那現在二太太開口了,楊姑娘真能嫁進來嗎?”

“十之八、九吧。”葉茜說着,對葉老太爺來說,葉景爾的親事只是小事一件,現在嫡母做主了,他不會跟兒媳婦爭。至於葉老太太雖然討厭楊家,但今天也被葉二太太說通了。至於葉景爾本人,只怕也覺得對不起楊婉真,當事人都不同意,這門親事也就水道渠成了。

不過她記得上輩子楊婉真沒嫁進來的,是定親之後又出變故?還是這一世的結果已經改變了?

“楊姑娘要是真嫁進來成爲我們的嫂子,那該……”葉蕎忍不住說着,這樣一位嫂子真不知道怎麼評價了。同情是值得同情,但就是心眼太多了。

“她是二房的媳婦,我們只是借住的,有什麼相關的。楊姑娘是個聰明人,她就會做聰明事,其實她還好了,世上最怕的不是她那種,而是有幾分小聰明,還得去賣弄的。葉二太太有句話說的也好,娶她進門倒是能省心許多。”葉茜說着,不由得打了一個哈欠,道:“睡吧,明天還要早起。”

葉蕎嘀咕這麼久也困了,翻身睡去。

葉茜也很想睡,腦子裡卻不禁想起葉二太太,活了兩輩子,前前後後跟葉二太太打的交道也不算少,但葉二太太心裡是什麼個想法,還真沒猜出來。

對女子最重要的莫過與兒女,丈夫,孃家,婆家。葉二太太無子無女,只有一個兒子沒養大夭折了。葉茜上輩子給葉二太太診過脈,她的身體很好,並不是母體受損不能生育。葉二老爺那樣蠢貨,葉二太太想擺弄他動動手指的事,這麼多年一直沒再有孕,原因只有一個,她自己不想生。

連孩子都不願生,夫妻感情更是不必說。記得上輩子她過來跟葉二太太診脈時,曾經見過一次他們夫妻說話的神情,葉二太太完全不加掩飾的鄙視着葉二老爺。以葉二太太的本事她可以把自己的神緒掩飾的很好,結果葉二太太也掩飾都不願意。

跟婆家的關係倒是不錯,但也說不上十分好,一切看起來都像是順手爲之。葉二太太倒是有幾個孃家侄子,說不上多出息,也說不上多敗家,葉二太太對他們也不錯,但要說十分親密,指望着孃家侄子給她出頭,那也不是。

回想葉二太太上輩子後來的生活,既不糾結也不煩躁,不像別人家的太太,外頭裝的好,淡定從容,一搭脈就露了底。葉二太太是真的舒心自在,容貌也保持的非常好,若是老太太這種夫妻和睦,子孫雙全的,能如此心態正常。葉二太太無子無女,丈夫不靠的,還能如此心態就顯得十分難得了。

水太深啊,也可能是她的閱歷還不夠,想想上輩子也就活到了三十歲,還攤上一個糟心的男人。跟葉二太太比實在太年輕,人家又是出身高大戶,教育,心態完全不同,猜不出葉二太太的心事也是情理之中。

最有可能的原由就是葉二太太自己說的,她想娶個聰明的兒媳婦頂起門戶,自己好能鬆口氣。楊婉真也確實讓人同情,能進門也好,與她們也沒什麼妨礙。

思來想去中,葉茜也迷迷糊糊地睡了——

五月初九安寧公主壽辰,前一晚國公府各人都把壽禮交給管事媳婦,由管事媳婦寫好單子,一起送到公主府去。小輩們去磕頭卻沒那麼着急,今天是安寧公主壽辰,她自己卻是最不得閒,早上起來之後全家要先去宮裡走一圈,今年是因在太子孝期中,宮中沒有安排活動,國公府衆人才能正日子過去,平常家裡擺壽酒多半在初十。

早飯請安之後,各自回屋休息兼換衣服,因爲時間尚早,葉蕎便命人打開衣櫃翻騰衣服。葉茜也在旁邊看着,看了半天拿了兩身出來,一身淡紫的,一身淺藍的。她們現在年齡還小,一般都穿粉嫩色,這兩身相對有點不合適。

細想國孝之中,安寧公主連酒席都不擺了,她們小輩們去拜壽穿的太鮮豔了,只怕讓人看着也不好。但今天到底是生辰,要是穿的太素了,也是不太好,乾脆選這種倒不顯得失禮。

“大爺在三門等姑娘們。”小丫頭進來傳話說。

葉茜和葉蕎不敢耽擱,帶上丫頭趕緊去了。三門處馬車已經準備好,章雨柔,葉茜和葉蕎一輛,葉芙和葉薇一輛,丫頭婆子坐後頭的小車。

出了國公府進公主府,公主府總體格局跟國公府有點像,都是三路院落,後頭是花園。但郡王府的體制與國公府又有些不同,大門幾間,殿堂幾間又有不同。葉茜隔着紗窗往外看了看,走動的多是太監。這也算是祖制,正常王府裡頭都有官員,各管一項,最開始時公主府也是任用男性官員,後來覺得不太合適,絕大部分都換成了太監。

大楚朝是平民后妃,沒有外戚之禍,但太監們卻是牛叉起來,宮中對食,外頭娶妻,沒有性能力,就性虐待。也曾到太監家裡給後宅女眷們看過病,只能說是活畜生。宮中女人說起來都怕嬤嬤們,其實要說折磨人,最狠的還是太監,手段之惡毒,超乎平常人想像。

馬車在東路二門上停下來,公主府這三路建築,中路是正殿接旨之處,安寧公主便沒住,住了東路。

丫頭扶着下了馬車,葉景怡他們也到了,因爲都是自家兄弟姐妹,也各自下了車。執行太監已經在等着了,旁邊還有一排軟轎以及擡轎的小太監。看到衆人下來行恭敬的行個禮,又尖聲細語說安寧公主還沒有回來,走先已經吩咐過,因爲天氣好請衆人先到花園裡賞玩。

爺們們走路,姑娘們坐轎,執事太監前頭引路,走的是東邊夾道,一重重院落走過去,到後花園山門前,小太監放下轎子,丫頭扶着姑娘們下來。執事太監便說請衆人自便,又說各處門上皆有人可使喚。

葉景怡道了聲謝,隨即遞了一個大荷包上去,憑肉眼看也能知道里頭的份量不輕。大太監悄悄接過來,臉上的笑容看着更親切了些,不過一臉褶子,彎着的腰,再加上尖聲細語的腔調,看着更讓人惡寒不己,能習慣這些人的服侍,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公主府的後花園是葉家爺們常來的地方,葉景祀沒事就弄出些名目來請兄弟們過來玩樂,安寧公主對晚輩們素來親切,每每來了都會吩咐下人們好聲侍候,茶水,果盤,席面全都是上上等,只要不是太出格的事都任由他們兄弟玩。一來二去的,葉家兄弟們也樂意過來,上下混的十分熟。

“前頭有一個花圃,我們過去看看。”章雨柔招呼着姑娘們往東路走,也有避開葉景爾之意,葉茜和葉蕎明白她的意思,一左一右把章雨柔夾在中間,三人一處也就不顯眼了。

葉景怡則帶着爺們們往西邊去了,那裡有馬場,箭道,喚來小太監拿了弓箭,幾個兄弟比試騎射功夫。葉景怡是大哥,雖然有玩樂之心,但得穩重,索性當了裁判,只看弟弟們玩。想到這是安寧公主府,思緒不由飄了起來。

太子去世也有大半年了,朝中大臣幾次說起江山後繼,萬啓皇帝都是大發雷霆,爲此還貶了一個官員,大臣們這才住了嘴。

“大哥……”

孟昭跑了兩圈,臉上出了一層薄汗,便坐下喝茶,看葉景怡發怔中,便出聲給他招魂,笑着道:“大哥肯定是憂國憂民呢。”

葉景怡朝孟昭笑笑,孟昭來這麼久,他是挺喜歡孟昭的,至少自己多了一個說話的人。孟家六個兄弟,他平常也就能跟葉景祀說上幾句,葉景祀年齡小,兼之性格無法無天,有些時候葉景怡都想很抽他一頓,卻又不好動手。

倒是孟昭來了,年齡相仿,脾氣性情也對路。最最主要的是孟昭有上進心,思維清晰,許多大事兩人還能討論討論。

葉景怡看周圍無人,便道:“聽說昨天皇上怒斥了李大人了。”

“又因爲立嗣的事?”孟昭說着,笑着道:“說起來也是大人們也着急了,前頭已經兩位太子,皇上不願再立也是人之常情。”立了兩個太子都死到自己頭裡,萬啓皇帝心裡犯怵也是正常的。

葉景怡嘆口氣,道:“太子不立,大臣們如何能安心。”

孟昭聽出些門道來,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是祖宗的老規矩,難道還有變數不成?”

大楚朝的嫡庶非常分明,太子死後,以繼承權來說,第一順位是太子的嫡長子,應當立爲太孫,只是今年才八歲,萬啓皇帝已經四十幾歲,又因太子去世打擊過大,這半年是病痛不斷。所謂國賴長君,立個八歲的娃娃當太孫估計比較難。

活着的皇子中以三皇子爲最年長,雖然也是小透明一個,上頭兄長都死光了,自然該輪到他了。就是沒有馬上立太子,資歷在這裡擺着,萬啓皇帝也從來沒有表現出對這個兒子的厭惡,應該沒什麼擔憂的。

葉景怡長嘆口氣,雖然不是在自家,但在安寧公主府裡說這些也一樣沒妨礙,便道:“你初來京城也總該知道長興侯姜家。”

孟昭點點頭,那是因外戚而得爵位的人家,葉家葉大姑奶奶還許給了姜家,後來守瞭望門寡,按理說兩家也是親家,卻完全斷了來往一般,前幾天端午節親友相互送禮,他還去賬房幫着記賬,結果沒有看到長興侯府的禮單。

“皇后,太后孃家封侯,世襲三代,太妃王妃孃家可蔭六品,這都是祖制。”葉景怡說着,頓了一下道:“當今皇后是皇上原配發妻,但就在十三年前,皇上又追封了一位孝惠皇后,姜家就是這位孝惠皇后的孃家,孝惠皇后還有一個妹妹姜賢妃育有六皇子,這些年一直寵冠六宮。”

宋皇后是選秀選出來的,太皇太后和太后親自挑選,指婚給萬啓皇帝爲太子妃。後來萬啓皇帝繼位,她順理成章的成爲皇后,嫡長子立爲太子。當初在潛龍邸的生子妃嬪則按皇子年齡從高往下排,就像三皇子和安寧公主的生母淑妃,本是奴婢出身,早無恩寵,只因生有子女,位份仍然在。

宋皇后德才兼備治理後宮,前朝後宮都是一派祥和之色。然後突然間萬啓皇帝發瘋了,真的只能用發瘋來開形容,到熱河避暑的時候遇上大姜氏,帶回皇宮之後馬上冊封爲妃。按祖制來說這樣的晉封有點離譜,不過皇帝冊封小老婆還是很自由的。

半年之後萬啓皇帝就晉大姜氏爲皇貴妃,在此之前大楚朝是沒有皇貴妃的,是標準的四妃九嬪制。萬啓皇帝硬是弄出一個皇貴妃來,在衆妃之上,使用半副皇后儀仗,而且跟皇后一樣有金冊金印金寶,連冊封禮都是豪華而隆重。

大臣多少有些議論,不過私下議論兩句也就完事了。又一年大姜氏生五皇子,萬啓皇帝開始正式發瘋,他要廢后,把宋皇后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挑一圈都沒挑出一丁點毛病,最後拿出來的理由無子。

賢妃也好,皇貴妃也好,這都是屬於小老婆的範圍,就比如大臣家裡有個愛妾多疼些,最多旁人議論幾句,不是鬧的太離譜都不會有人管。但現在要廢后,那就是標準的寵妾滅妻,這就是事關嫡庶尊卑的大事。

大臣們心裡也都曉得,這也是爲了六皇子上位守清障礙,只是當時第二太子已經立下了。宋皇后的嫡長子死後,二皇子以長子身份立爲太子,符合祖制身份。現在若是讓大姜氏當皇后,六皇子就是嫡子,太子也就立不住。當時太子年齡也滿大了,如此折騰臣子們也折騰不起。

當時章老太爺都已經是半退休,指定配享賠葬,做到臣子頂點,也可以休息了。結果萬啓皇帝鬧了一出廢嫡立庶,章老太爺自覺得受文宗皇帝天大的恩典,絕對不能看着萬啓皇帝犯下違祖宗家法的大錯。

章老太爺在大臣之中極有威望,他帶着大臣集團跟萬啓皇帝死磕,萬啓皇帝嫡長子繼位,一帆風順到頂點,脾氣又暴躁。如何能受得了章老太爺跟他對着幹,自此恨上章老太爺,後來在章老太爺去世之後,重辦章家也是因爲這個。

如此死磕了兩年多,六皇子夭折,大姜氏沒多久也因思念兒子跟着去了。當時大臣們是真鬆一口氣,不然大臣跟皇帝對着幹,怎麼都不是個事。本以爲可以消停了,不曾想萬啓皇帝又出夭蛾子了,他要追封大姜氏爲皇后,要跟大姜氏合葬,系諡號,還要讓大姜氏牌位進宗廟。

如此一鬧,新一輪的掐架又開始了,大楚朝的皇后可以封爲四種,一種是宋皇后這種原配發妻,這地位最高的。二種填房皇后,就是在原配皇后去世之後又冊立的新皇后,沒當過妃嬪小老婆,大婚娶進門直接就是正室。

三種就是妾扶正皇后,原本是妃嬪,前頭皇后死了,冊封妃嬪爲皇后。或者在府邸的時候是側室,新皇登基時原配已經死了,扶正她爲正室皇后。以祖宗家法來說,扶正皇后的地位,相對前兩種都低一些,主要是體現在祭祀上,要在原配皇后,填房皇后面前執妾禮。最後一種就是追封皇后,兒子當了皇帝,把親孃追封成皇后,雖然少也是有的。

宋皇后原配正室,三媒六聘嫁給萬啓皇帝,她還好好活着,萬啓皇帝就要追封一個小老婆爲正室,享受全部正室待遇,這都不止是打宋皇后的臉,完全是打大楚皇帝祖宗的臉。

大楚朝的嫡庶尊卑很明確,皇帝的生母雖然封爲聖母皇太后,卻是不合葬,不繫諡號,不進宗廟,禮法上仍然是妾室的待遇。大姜氏這種只憑寵愛的妾室就想把正室壓過去,置宗族家法與何在。

皇帝跟大臣掐的天昏地暗之時,宋皇后出來調停了,先召見了章老太爺,詳談一番,章老太爺終於同意在稱呼上讓步,可以追封皇后,但諡號中不能有天地二字,其他的全部免談。宋皇后又跟萬啓皇帝談,萬啓皇帝也終於讓步,但有一條必須得合葬。

眼看着又要僵局,最後還是宋皇后的主意,把大姜氏葬入地陵中卻不是合葬,叫附葬,名目是皇貴妃附葬。如此調停一番,雙方也終於讓步,大姜氏入地宮皇陵,萬啓皇帝大辦喪事也沒人管,想怎麼折騰就如此折騰。

大臣們也算是徹底鬆口氣,萬啓皇帝也終於消停了。開始認真上朝,努力當個皇帝。萬啓皇帝執政這些年,把這件事除開,一直很正常很努力,也稱的上勤政愛民。不過也是從那時起,萬啓皇帝基本不怎麼踏足後宮,直到後來小姜氏進宮,封賢妃,生六皇子。

說小姜氏寵冠六宮也對,因爲萬啓皇帝除了偶爾去她那裡,其他地方更不去。萬啓皇帝遇到大姜氏還不到三十歲,正值壯年,自那以後後宮卻只有五皇子和六皇子兩個孩子出世,能守潔到如此地步,可想而知萬啓皇帝有多真愛大姜氏。

現今六皇子十一歲,年齡雖然還小,卻是極受萬啓皇帝喜歡。尤其是小姜氏還常說什麼這是姐姐給她的孩子,把萬啓皇帝哄的極爲開心。想想十來年前萬啓皇帝發的那回瘋,虧得有章老太爺在,總算有人敢攔萬啓皇帝,現在朝臣上哪裡還有人有這樣的份量,這樣的膽量。

連沒有任何過錯,朝臣後宮皆讚譽的髮妻都想廢掉,貶掉三皇子和四皇子給六皇子讓路,萬啓皇帝絕對乾的出來。真立了六皇子,要是萬啓皇帝能活還好,不然毛孩子當皇帝,朝堂上只怕要血雨腥風了。

“大喜,大喜……”執事太監尖聲歡呼聲從遠而近過來。

葉景怡和孟昭迅速站起身來,又招呼着正玩樂的兄弟們過來,沒一會執事太監歡天喜地的過來,道:“宮裡傳出話來,萬歲爺加封了公主,享親王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