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馬世亨的職務安排,高弦不可謂不重視,但他並沒有因此特意回香江一趟,親自送馬世亨走馬上任,因爲海灣西方工業公司這邊的事情多着呢,實在脫不開身。
資產規模超過十億美元的波多黎各南部糖業公司改組爲布盧多恩公司,只是海灣西方工業公司改造計劃的序曲而已。
總而言之,在高弦的信息不對稱優勢金手指的引導下,布盧多恩公司除了原來的蔗糖生意,以及基於龐大土地資源的度假村、酒店等經營範圍之外,向糖產業,乃至農業的縱深方向發展。
從資產的角度審視,布盧多恩公司只佔了海灣西方工業公司大約四分之一的分量,一直奉行多元化經營的海灣西方工業公司,觸角已經伸入到了汽車零部件、家庭消費、自然資源開採、地產、服裝、娛樂、出版,甚至還包括金融服務等等領域,其中的很多“脈絡”,高弦都需要適應新形勢地梳理一番。
比如,布盧多恩公司,也就是原來的波多黎各南部糖業公司,還是新澤西鋅業公司的控股公司。這次趁着整頓布盧多恩公司的機會,新澤西鋅業公司便被摘了出來,但像聯合雪茄公司這樣的資產,仍然保留在布盧多恩公司體系之內。
多年以來,總部位於匹茲堡的新澤西鋅業公司,一直都是米國最大的鋅及鋅產品生產商,在一九六零年代被海灣西方工業公司招攬到麾下。
只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很多情況都在發生變化,其中就包括髮達國家對自己的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
說白了,米帝現在是全世界老大,需要什麼礦產資源,去別的地方強取巧奪就是了,犯不着把自己的風水寶地,刨得亂七八糟。
高爵士懶得在米國本土上諸如環境保護、礦工福利這些複雜問題上消耗心力,就像之前處理霍華德·休斯公司的內華達礦業公司那樣,把新澤西鋅業公司摘出來後,就列爲了甩賣品,條件合適就出手了。
至於更多的其它海灣西方工業公司資產,高弦還是想要好好保留下來,仔細打磨、長遠發展下去的。
簡單來講,高弦梳理脈絡的思路是儘量架構扁平化、資源集中化、運營專業化,而得益於擁有強大的銀行資源提供支持,加上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兇猛勢頭,這種很多時候更像“左右倒右手”的整頓,稱得上順利得波瀾不驚。
但也存在例外,有個動作所引起的聲勢就很“大”,甚至還讓外界紛紛表達出了密切關注,這就是派拉蒙和海灣西方工業公司的“徹底分家”了。
憑藉高爵士的信息不對稱優勢金手指,最近這十年,派拉蒙成了下金蛋的母雞,出品電影的全球票房過億美元,就像吃飯喝水一樣稀鬆平常,與現階段好萊塢的整體頹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這不妨礙好萊塢成爲資本的理想獵物,隨便舉個最新的例子,就連很長時間裡做到獨善其身的好萊塢大公司迪斯尼,現在也陷入資本爭奪的漩渦當中,導致了迪斯尼家族成員之間的內訌。
在如此情況下,派拉蒙這位好萊塢的新老一哥,但凡有個風吹草動,其吸引力都不亞於明星八卦。
何況,高爵士對派拉蒙的重組,似乎顯示出,派拉蒙要自成一系,具有更廣大的發展空間,非常值得期待。
具體而言,在銀行資源的支持下,派拉蒙一次性支付給海灣西方工業公司兩億一千萬美元,高價回購了海灣西方工業公司手上大部分的派拉蒙股票,讓海灣西方工業公司對派拉蒙的持股比例,降到了百分之五以下。
與此同時,派拉蒙還從海灣西方工業公司那裡拿到了米國六大出版商之一的西蒙舒斯特公司,以及包括麥迪遜廣場花園在內的一系列知名物業的部分權益,有一種自成一體的意味。
當然了,這不代表派拉蒙真的頭上沒有“婆婆”了,它上面還有控股公司。
大通銀行首席執行官威拉德·布徹曾經在和高弦閒聊當中開玩笑,高爵士要在米國打造另一個高興集團。
實際上,高弦還真把高興集團的一些成熟機制,照搬了過來,其中包括,也在百慕大註冊了一家控股公司,名爲海灣西方策略控股公司,用以控制包括海灣西方工業公司、派拉蒙在內的公司股權;同時還成立了海灣西方投資公司,與海灣西方策略控股公司相互控股,並接受高益的指導,展開投資活動。
而海灣西方工業公司的金融服務公司聯合第一資本公司,被分拆打散,人員或進入海灣西方投資公司,或去了高益米國,或因爲怎麼安排都不合適直接裁掉了事。
在架構圖上,派拉蒙的上面就是海灣西方策略控股公司,和海灣西方工業公司平起平坐了。
按照高弦的意圖進行調整後,擺在董事會主席高爵士、首席執行官羅納德·澤格勒、總裁吉姆·朱德爾森面前的海灣西方工業公司資產清單內容,主要分爲三大事業羣。
第一個事業羣無需贅述,主體就是布盧多恩公司。
第二個是製造業事業羣,有汽車零部件製造商APS Holding Corp.,通用鋁和銅產品製造商博恩公司,工程設備製造商泰勒福格公司、機牀製造商托馬斯萊德博爾頓公司等。
第三個是消費事業羣,有米國三大牀墊品牌之一的席夢思牀上用品公司、凱瑟羅特服裝公司及其早年間收購的環球小姐選美等,還有像麥迪遜廣場花園這樣頗具知名度的物業,及其附屬的冰球大聯盟球隊紐約遊騎兵和NBA球隊紐約尼克斯等等。
雖然經過了一番精心的梳理,但羅納德·澤格勒、吉姆·朱德爾森都從自己的視角出發,認爲還有一些“不良”資產,像新澤西鋅業公司那樣,乾脆利索地處理掉才省心。
比如,海灣西方工業公司在一九八零年推出了一款由氯化鋅電池供電的電動汽車,其產生背景和技術水平,肯定不像幾十年後互聯網時代的那種新能源汽車了,而是兩次世界石油危機催生出來的所謂商機,當時的米國總統福特和卡特,都先後推出過鼓勵新能源開發應用的政策。
美國能源部在這個項目上投資了一千五百萬美元,而該產品的性能號稱充電僅需幾個小時,便可以達到每小時九十七公里的最高時速,但最終的評估報告結果卻是,電池實際電量只有預想的百分之三十五,並且只能由訓練有素的人員操作充電。
說白了,這種電動汽車根本不實用,趕着時勢、政策、資本等等的潮頭,熱鬧了一把後,便原形畢露了,用羅納德·澤格勒、吉姆·朱德爾森的精明商業眼光去看,可不是應該儘快上岸纔對嘛。
“是應該果斷下車了,但有些東西還是頗具技術儲備價值的。”高弦笑了笑,沒有全盤否定,在他看來,電動汽車確實步子邁得太大,扯到蛋了,但蓄電池在消費電子產品的應用前景,是完全可以把控的,比如鋰電池,就可以利用米國這邊的雄厚實力,領先一本廠商,搞出來大賺一筆嘛·。
羅納德·澤格勒、吉姆·朱德爾森沒有糾纏電動汽車這件事不放,轉而提到了新澤西鋅業公司的處理。
“海灣西方工業公司的一些股東,和新澤西鋅業公司的幾位管理者,有意接下新澤西鋅業公司。”羅納德·澤格勒說道:“不過,他們希望,收購條件可以優惠一些。”
“可以,自己人,能照顧,就照顧一下吧,但要在工會、環保這些方面,處理得乾淨利索。”高弦點了點頭。
這就是勝利者書寫歷史了,之前馬丁·戴維斯鼓吹出售海灣西方工業公司的資產,來改善財政狀況,結果被整成了落水狗,現在高爵士想怎麼處置海灣西方工業公司的資產,都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