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章 桐柏山田家寨

三日後,隨玓瓅撰寫的《討匪檄文》已成,其文曰:“今鄂侯爲帥,神威慈武。大江內外,雲夢八荒,皆撫而有之。況上古聖蹟所揜,鄂城之近地,出貢賦以供楚地宗廟百神之祀之壤者哉!匪衆朱燦跳樑小醜,其不可與鄂侯公處此土也!鄂侯受天子命,奉楚王令,守此土,治此民;而匪衆睅然不安農耕,據處掠民以享其身;與鄂侯亢拒,爭爲長雄。江淮勇士安肯爲匪衆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爲民吏羞邪?今與大別山山匪約,盡三日,其率醜類繳械投降,以避大軍圍剿。冥頑不靈,螳臂當車,蚍蜉撼樹,終不肯降者,鄂侯操強弓毒矢,必盡殺乃止,悔之晚矣。!”

文傳四方,蘄春、鄖地、章陵、西陵百姓皆爲鄂侯討匪氣勢折服,無不拊掌稱頌,淮南弋陽、博鄉、居巢等也深嘆鄂侯乃楚王之麒麟兒。鄂侯大喜,視魯大腳等爲左膀右臂。

鄂城向西過雷山谷十里外,便是大冶鎮,北有鐵山,難有銅綠山,東有大冶湖,露天和地下采礦場30多處,冶煉處70餘。鄂侯在鄖國之後鬥比丹和侯府護軍校尉英斂之的護衛下來到大冶鎮北鐵礦巡視,這是一個方圓四里的露天採礦場,深20餘米,有數百口豎井、盲井,以及百餘條斜巷和平巷,數不清的苦力和礦工進進出出,煉礦之窯有數百,黑煙瀰漫。負責此處的採鐵丞率領一班功曹、吏員、工師殷勤跪地迎接。鄂侯冷冷指出採鐵丞懈怠誤工,杖三十,又斬殺兩名盜賣鐵料者,事畢徑直向大冶鎮而去,那裡是鍛造兵器和鎧甲的集中地,這裡是鐵與火的世界。大冶鎮少府已經聽聞鄂侯此次心情不佳,已經沿途修理了六七處礦場司丞,心中戰戰兢兢。

鄂侯命少府交出萬餘箭鏃、三千鎧甲、四百長戟、六百鐵劍、四百銅盾、三銅鉞、三百銅戈。

少府道:“此事還須鄢將軍許諾方可,況且這侯府何須如此之多兵刃?”

鄂侯道:“父王封我爲討寇大帥,調兵遣將也就罷了,連這兵刃盔甲,本侯也做不得主,還得聽你囉嗦?延誤軍機,本侯先砍了你的腦袋!來人吶!軍法處置。”

少府嚇得抖如篩糠,戰戰兢兢道:“求侯爺饒命,小人知錯。”

英斂之冷笑道:“開庫吧!”

鄂侯揚長而去。

鄂侯不甘心爲傀儡,決定在淮楚兩國兵發大別山之際兵發羅田,左軍鬥比丹招軍於鄖地,右軍英斂之日夜操練府兵。

荊琬琰、魯大腳啓程前往隨地和桐柏山,芳蘿卻病倒在鄂侯府,不能跟隨前去。鄂侯道:“芳蘿由本侯照顧!”魯大腳道:“這個……”“怎麼,招撫使信不過本侯麼?我與芳蘿一見如故,已認爲義妹,定會照顧芳蘿周全!”芳蘿虛弱聲音道:“公子放心前去,病癒之時便尋公子去。”

魯大腳北行先後經過鄖地、隨地,兩人與鬥比丹率領車隊運輸兵器渡江,在西陵告別,押送其他兵甲前往安陸隨珠幫的總舵斷蛇丘。隨玓瓅率領隨珠幫歡天喜地卸下兵甲,道:“如此則可抵禦山匪劫掠,師姐費心了。”荊琬琰道:“此事仗着英士堂招撫使魯大人的光!”隨玓瓅道:“他呀!什麼英士什麼大人啊?遇到玉樨郡主還不是……”突然她想起了什麼,臉上緋紅,說不下去,急匆匆逃去了。

桐柏山乃淮河源頭,北接方城夏道山地,東南至武勝關與大別山相連,是豫豫州與宛襄的分界嶺,也是江淮的分水嶺。桐柏山高200到300仞,寬30裡,南北縱深二百四十里,中有縱深山谷,可耕可牧,自戰國時桐柏山谷便結成了十二連寨,有田王寨、磨雲寨、小寨、盛家寨、三元寨、萬合寨、義合寨、巖子寨、譚家寨、秦家寨、桃花寨、清涼寨,以固城山田王寨爲北部九寨之首,扼守溳水和淮水之源,寨主田如成率領山民亦農亦兵,半民半匪,南陽大戶極爲頭疼,卻也無可奈何。

田家寨方圓十里,北視魯豫,西瞰江漢,三面險要,唯有南口山勢坦緩,修築有城樓和甕城,以山石砌牆。城牆可十人並肩行走,七步一個射擊孔、瞭望孔。荊琬琰和魯大腳來到田家寨,田如成的兒子田莊親自迎接入寨。宅內五營四哨,各有分工。寨內建有碾場、磨坊、集市、農人、兵丁三萬之衆。

田如成道:“荊山派、綠林派、桐柏山十二連寨,自古扼守曾隨走廊,互通生氣,同氣連枝。大別山山匪有數次進犯我連寨,我田家寨自會率北山九寨支持偃姑娘,只是雞公山三寨與朱燦素有瓜葛,恐難聯軍。”

忽聞戰鼓大作,山寨東北邊有巨石臺斜探寨外,名曰擂鼓臺,立有二十面戰鼓,二十名健碩壯士齊聲擂鼓,鼓聲響徹山澗,山搖地動;

田莊道:“新野、舞陰、比陽、章陵等地大戶,以陰家爲首聯軍攻伐山寨。”

田如成怒道:“陰家大小姐失蹤,這陰秉恆認定是我十二連寨劫走,數次無禮。這次給他們一點教訓。”

荊琬琰道:“陰家大小姐失蹤乃是晚輩假借毒娘子石豔玲之名,她不喜深宅之中禁足,由曾對我有救命之恩,所以我便救她出來,如今已經在巫山神女宮了。”

“哈哈!原來是侄女搗鬼,我田家寨也不冤。”

“此事皆因晚輩而起,我下山前去解釋清楚。”

田莊道:“陰家大小姐失蹤只是一個藉口,爭奪無主田地纔是真情。南陽大戶豪門佔據武關和漢水之利猶不知足,卻來桐柏山和我們爭奪着窮鄉僻壤。”

田如成道:“沒錯,讓他們知道我田家寨不僅固若金湯,還能破其聯軍。”

擂鼓臺五十步有烽火臺,堆砌艾蒿狼糞,田莊點燃烽火,煙氣濃烈,狼煙沖天而起。田莊騎車往來奔馳,大聲呼喝,鼓舞寨兵守衛家園,寨兵齊聲高呼,山壁迴響,威震百里,氣吞山河,訓練有素,各自分頭守護南部諸處。

200章 姑墨288章 越女劍第七十二章 神刀門第七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五十九章 神族託鏢第二節 前傳之參合陂(2)483章 百樂門167章 飛馬牧場第九十五張 姑姑252章 上古秘族200章 姑墨第二十八章 二王三恪411章 南下荊州第155章 羅剎教286章 仗劍攜酒走天涯第137章 宇文險334章 琉球第九十五張 姑姑469章 鐵膽莊380章 讀心術第六十六章 大殺四方404章 無根門的淵源415章 魚梁洲第五十二章 食人惡賊236章 烏禪慕的智慧第七十五章 十缺老人514章 魔苯來襲第二十七章 絞殺黑衣教417章 事情原委229章 車師國第148章 倭人入侵342章 情深意重的小早川秀秋407章 宛城之變431章 雲夢澤307章 天地陰陽五行賦280章 狄青雲之死243章 蘇薤城324章 澎湖185章 婼羌王524章 打箭爐第八十五章 大誰何319章 雁蕩山528章 白馬人481章 鬼王第七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144章 千代太后第四十二章 天地陰陽賦279章 八不中道183章 蘇雷納第160章 長嘯門443章 廬山墜星457章 萬獸山莊337章 立花櫻雪第七十八章 紫青雙劍311章 九鬼鎖牢陣260章 佳人仙珮搖318章 故人情種第150章 告別383章 猿飛佐助250章 大幕爭鋒460章 山徭人318章 故人情種316章 蜑人幫483章 百樂門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家莊315章 東甌國519章 魔尊之會221章 庫結沙226章 合黎山第九十章 大誰令405章 桑麻之禍第十八章 匈奴質人府第154章 太陰宮462章 舜帝陵第四十九章 五聖鬥法297章 鬥茶大會331章 極樂門366章 夜宿富士山428章 鬱壘鬼王307章 天地陰陽五行賦202章 輪臺199章 烏孫肥王第三章 前傳之參合陂(3)231章 交河城301章 衢州六怪316章 蜑人幫210章 紅衣教第八章 前傳之大野龍蛇(1)547章 百鬼大會281章 秦淮河346章 小野小町的後人279章 八不中道第三十四章 闞公佐326章 胡不歸第144章 千代太后第一百二十五章 匈奴之亂第八十七章 紅衣教368章 兵進愛宕山312章 芳蹤何處尋193章 墨家勁弩
200章 姑墨288章 越女劍第七十二章 神刀門第七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五十九章 神族託鏢第二節 前傳之參合陂(2)483章 百樂門167章 飛馬牧場第九十五張 姑姑252章 上古秘族200章 姑墨第二十八章 二王三恪411章 南下荊州第155章 羅剎教286章 仗劍攜酒走天涯第137章 宇文險334章 琉球第九十五張 姑姑469章 鐵膽莊380章 讀心術第六十六章 大殺四方404章 無根門的淵源415章 魚梁洲第五十二章 食人惡賊236章 烏禪慕的智慧第七十五章 十缺老人514章 魔苯來襲第二十七章 絞殺黑衣教417章 事情原委229章 車師國第148章 倭人入侵342章 情深意重的小早川秀秋407章 宛城之變431章 雲夢澤307章 天地陰陽五行賦280章 狄青雲之死243章 蘇薤城324章 澎湖185章 婼羌王524章 打箭爐第八十五章 大誰何319章 雁蕩山528章 白馬人481章 鬼王第七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144章 千代太后第四十二章 天地陰陽賦279章 八不中道183章 蘇雷納第160章 長嘯門443章 廬山墜星457章 萬獸山莊337章 立花櫻雪第七十八章 紫青雙劍311章 九鬼鎖牢陣260章 佳人仙珮搖318章 故人情種第150章 告別383章 猿飛佐助250章 大幕爭鋒460章 山徭人318章 故人情種316章 蜑人幫483章 百樂門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家莊315章 東甌國519章 魔尊之會221章 庫結沙226章 合黎山第九十章 大誰令405章 桑麻之禍第十八章 匈奴質人府第154章 太陰宮462章 舜帝陵第四十九章 五聖鬥法297章 鬥茶大會331章 極樂門366章 夜宿富士山428章 鬱壘鬼王307章 天地陰陽五行賦202章 輪臺199章 烏孫肥王第三章 前傳之參合陂(3)231章 交河城301章 衢州六怪316章 蜑人幫210章 紅衣教第八章 前傳之大野龍蛇(1)547章 百鬼大會281章 秦淮河346章 小野小町的後人279章 八不中道第三十四章 闞公佐326章 胡不歸第144章 千代太后第一百二十五章 匈奴之亂第八十七章 紅衣教368章 兵進愛宕山312章 芳蹤何處尋193章 墨家勁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