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章 交河城

次日,張鬱青、北宮鈺、黛菲娜、軍宿拜別衆人下山,前往焉耆。焉耆在危須山、霍拉山、敦薨浦合圍的盆地內,戶四千,口三萬二千一百,勝兵六千人,乃是九城之國。四人過危須山,抵達敦薨浦湖畔,只見蘆葦茂盛,富產魚蝦,卻無人漁獵。四人沿着開都河來到王城,龍戰野親自迎接張鬱青,拜見焉耆王龍突騎。

龍戰野道:“我已經詳陳飛將大戰匈奴的戰績,我王甚是敬慕將軍。”

焉耆口三萬,勝兵六千餘。土田良沃,谷有稻粟菽麥,畜有駝馬,南去近海(博斯騰湖)十餘里,有魚鹽蒲葦之饒,是華夏和匈奴爭奪西域的基地。

焉耆王信奉祆教,崇信“火天神穆護”,祆教拜火僧,剪髮齊眉,一身火紅色的長袍,胸前掛着人身鷹翅的小雕像。這位火天神穆護來自粟特人,會魔法,能以利鐵從額上釘之,直洞腋下,即出門,身輕若飛。或者取一利刃,以刃刺腹,刃透背而出,一時間腸肚流血,然而只要噴上酒水,腹部平復如故。這些是粟特拜火僧名爲“七聖刀”的儀式,更別說這拜火僧還會噴火之類的奇妙法術。拜火僧正在講述祆教故事:“雨神蒂什塔爾與旱魃阿普什。威嚴的蒂什塔爾化作一匹金耳朵的白駿馬,戴着鑲金轡頭,降落到法拉赫·卡爾特河。但見旱魃阿普什搖身變成一匹禿耳朵、禿頸、禿尾巴的黑禿馬,一匹猙獰可怖的黑禿馬,迎上前來。威嚴的蒂什塔爾與旱魃阿普什展開搏鬥,雙方鏖戰三天三夜。旱魃阿普什一時得手,擊敗了威嚴的蒂什塔爾。蒂什塔爾戰敗後,向造物主阿胡拉·馬茲達哭訴,稱如果自己不能打敗旱魃,江河將會斷流,草木將會枯萎,人間將會蒙受恥辱和災難。他呼籲人們向他獻祭,幫他補充力量:假如人們在祈禱中提到我的名字,對我加以稱頌,如同呼喚和讚美其他神祇一樣,那我就將獲得十匹馬、十隻駱駝、十頭牛、十座山和十條適於航行的大河之力。”

“阿胡拉·馬茲達聽到了他的籲求,號召人們向蒂什塔爾獻上祭品,於是,蒂什塔爾恢復元氣,重新變成金耳朵的白色駿馬,披掛上陣,又與旱魃阿普什大戰三天三夜,終於趕走了旱魃阿普什,大地重新恢復生機。地呀!喜笑顏開吧!各地的江河之水暢通無阻,把大粒種子送往農田,把小粒種子送往牧場,一直流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焉耆王聽信拜火僧,即刻命左大將北鞬之起兵爲自己的外甥爭奪王位。高鼻濃須的祆教火僧名射勿盤陀,乃是粟特蘇薤城人。在粟特語中,射勿盤陀乃是神之僕人之意。 射勿盤陀道:“是焉耆王對火天神感興趣,將我從龜茲請來講經,至於勸起反正之事,小人不敢居功,用史薩比的話說,爲善除惡,唯光明故!”

焉耆軍爲前部,逼近交河城。

焉耆王竟是一口中土話:“獲罪於天,無可禱也!今王師撅師遠征天道歸一,不可逆轉。萬流歸宗,勢之所趨也!你們投降吧!”

烏貴笑道:“中土與匈奴五爭車師,我交河城何曾敗過?你有中土軍卒,我們就沒有了麼?”

城中一排中土軍陣羅列而出,顯然是中土的訓練陣列。

焉耆王道:“西域屯田軍將陳良、韓玄等人,自號‘廢匜大將軍’,挾持駐軍及其家人3000多人投降匈奴,被匈奴封爲爲烏貪都尉,如今派來鎮守交河城了。”

張鬱青冷笑,一陣勁弩壓制,驅兵掩殺,精銳的騎士如同猛虎入羊羣,兩個回合將陳良、韓玄的軍陣衝散,死者過半,餘衆皆降。

這些人如此不中用,烏貴目瞪口呆,黯然下了城頭。

不多時,城頭上來一個胡巫,披羊皮,冠插羽毛,舉着布幡繞圈,嘴裡唸唸有詞,力士就將一匹黑馬硬生生扛上城頭,由老胡巫手持繩索,將嘶鳴的黑馬縛住前後足,繞着馬跳大神作起法來。這是胡人的作法厭勝。匈奴南下,胡巫常自縛其馬,送與邊境障城。若是中土大軍遠征將至,便在道上和水中預先埋下牛羊,皆是用來厭勝漢軍。烏貴登塔觀瞧形勢,顯然十分崇信胡巫做法。

張鬱青以神箭釘死胡巫,第二箭擊落烏貴尖帽,烏貴魂不附體,獻城投降。軍宿受降,按照母親所言,善待烏貴。是夜,張鬱青率精兵入城,烏貴自言熟悉西域形勢,願爲嚮導,西援烏孫。匈奴日逐王攻擊甘露川竇融軍,竇融不敵,乃退。匈奴佔據天山北地務塗谷,立兜莫爲王,以牽制魏軍。張鬱青令軍宿、焉耆軍死守且彌谷、竇融駐軍浦類海,以防匈奴。

危須國是蕞爾小邦,口四千人,危須城內兩千,城外兩千。危須城垣低矮,見了張鬱青的大軍即刻投降。

張鬱青的大營駐紮在焉耆和尉犁之間的葦橋之旁,一來防止兩國暗結,三來震懾尉犁國,王汎奉獻寶物投降。三來大軍沿着開都水往高處走,就能抵達霍拉山以北的盆地草原(巴音布魯克)。

風過庭道:“匈奴控制西域諸國,依靠三處。一是浦類海日逐王王庭,二是僮僕校尉控制的近海三國,三是開都水源頭的夏秋牧場。今奪近海三國,右谷蠡王爲敦煌軍牽制不敢西顧,我們該進軍開都水了。”

風過庭道:“那裡是的烏禪幕部老巢。烏禪幕部本是康居與烏孫之間的行國,初與烏孫同遭康居侵襲,匈奴單于扶持烏孫復國伊列水,同時遷烏禪幕入開都水草原定居,這些年是匈奴統治西域的主要幫手,其部族首領名須。烏禪幕部的妻子是日逐王先賢撣的姐姐。”

風過庭道:“這一條道路難走,烏禪幕又有從焉耆撤回的三千騎兵。我軍大戰之餘,再進軍烏禪幕,而後再長途馳援烏孫,那就強弩之末了。”

339章 鶴丸城215章 焉支山第143章 秦卿蹤跡195章 烏孫513章 金剛忿咒213章 血崖爭鋒398章 無根門之陰毒425章 五溪蠻354章 重逢櫻雪478章 九流538章 拜月教488章 黃龍山的紫砂188章 秦人猶守邊第四十一章 食心蟲328章 情僧普淨第三十九章 今日吾軀歸故土第五十四章 活埋457章 萬獸山莊318章 故人情種第三十八章 淮南劍派521章 東女國414章 峴山赤松子187章 向日族298章 三生石畔552章 沐雨湖的心事380章 讀心術第四十二章 天地陰陽賦173章 水衡都尉第五十八章 逃出生天第二十八章 二王三恪504章 解仇盟會511章   李壞的使命第137章 宇文險166章 稽胡王第九十三張 何得美人恩第130章 神箭九策第四十三章 泰山一別511章   李壞的使命454章 梅嶺230章 登天山206章 蒲昌海162章 四大散人510章 吐蕃王子歸來264章 朐山鹽幫189章 罽賓之王第六十三章 燕門世家226章 五星聚510章 吐蕃王子歸來464章 南越趙佗171章 宇文部426章 屈原流放之地第一百一十七章 恆山派545章 巴人418章 神女宮391章 澱殿自焚451章 武夷派533章 凝香閣341章 燕返絕技278章 棲霞寺278章 棲霞寺287章 君子堂493章 取道河西377章 本多忠刻的秘密281章 秦淮河164章 詩劍大會539章 白馬氐395章 拜火教聖女398章 無根門之陰毒352章 琵琶湖431章 雲夢澤314章 鑄劍谷320章 邪馬臺的野望371章 石舟齋的劍道237章 深入大漠第八十一章 斷糧215章 焉支山328章 情僧普淨316章 蜑人幫194章 密特拉教第138章 造化功第一章 前傳之參合陂(1)197章 神鷹族293章 極樂老人380章 讀心術290章 楚墨的陰謀第八十三章 羽公子225章 紅衣教的野望411章 南下荊州236章 烏禪慕的智慧435章 魯大腳的果報490章 移花宮源自九宮山536章 花蕊夫人284章 吳越舊事353章 結城秀康489章 翟王第三十七章 疫毒來襲322章 奇逢魯大腳451章 武夷派247章 亞歷山大帝的王冠462章 舜帝陵
339章 鶴丸城215章 焉支山第143章 秦卿蹤跡195章 烏孫513章 金剛忿咒213章 血崖爭鋒398章 無根門之陰毒425章 五溪蠻354章 重逢櫻雪478章 九流538章 拜月教488章 黃龍山的紫砂188章 秦人猶守邊第四十一章 食心蟲328章 情僧普淨第三十九章 今日吾軀歸故土第五十四章 活埋457章 萬獸山莊318章 故人情種第三十八章 淮南劍派521章 東女國414章 峴山赤松子187章 向日族298章 三生石畔552章 沐雨湖的心事380章 讀心術第四十二章 天地陰陽賦173章 水衡都尉第五十八章 逃出生天第二十八章 二王三恪504章 解仇盟會511章   李壞的使命第137章 宇文險166章 稽胡王第九十三張 何得美人恩第130章 神箭九策第四十三章 泰山一別511章   李壞的使命454章 梅嶺230章 登天山206章 蒲昌海162章 四大散人510章 吐蕃王子歸來264章 朐山鹽幫189章 罽賓之王第六十三章 燕門世家226章 五星聚510章 吐蕃王子歸來464章 南越趙佗171章 宇文部426章 屈原流放之地第一百一十七章 恆山派545章 巴人418章 神女宮391章 澱殿自焚451章 武夷派533章 凝香閣341章 燕返絕技278章 棲霞寺278章 棲霞寺287章 君子堂493章 取道河西377章 本多忠刻的秘密281章 秦淮河164章 詩劍大會539章 白馬氐395章 拜火教聖女398章 無根門之陰毒352章 琵琶湖431章 雲夢澤314章 鑄劍谷320章 邪馬臺的野望371章 石舟齋的劍道237章 深入大漠第八十一章 斷糧215章 焉支山328章 情僧普淨316章 蜑人幫194章 密特拉教第138章 造化功第一章 前傳之參合陂(1)197章 神鷹族293章 極樂老人380章 讀心術290章 楚墨的陰謀第八十三章 羽公子225章 紅衣教的野望411章 南下荊州236章 烏禪慕的智慧435章 魯大腳的果報490章 移花宮源自九宮山536章 花蕊夫人284章 吳越舊事353章 結城秀康489章 翟王第三十七章 疫毒來襲322章 奇逢魯大腳451章 武夷派247章 亞歷山大帝的王冠462章 舜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