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之誤

孫權的順利接班是在張昭的一手扶植下才能成功的。

張昭爲什麼在東吳有這麼高的威望,爲什麼當張昭帶頭行君臣之禮時,東吳的那些意圖蠢蠢欲動的人便立即收手。這不得不從張昭這個人的履歷說起。

張昭原本不是東吳人,後來因避禍而遷至揚州的。後來忠心耿耿地效命於孫策。孫策的領地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由張昭經手,他爲孫策打平江東做出了很大貢獻因而他深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在他們的書信中多有稱讚張昭的言辭。

這對張昭來說是感到非常不安的。(各位看官,求個好評喲)

正所謂功高蓋主,張昭會擔心東吳如此多大臣的推崇會加劇孫策對張昭的猜疑,會擔心張昭有異心,難以駕馭。但實妹上,孫策非但沒有猜疑,反而瀟灑地說:“昔管仲相齊,一則仲父,二則仲父,而桓公爲霸者宗。今子布賢,我能用之,其功名獨不在我乎!”

這足可看出張昭在孫策心中的地位如管仲在齊恆公心中的地位一樣。因爲張昭的才華加上他對孫氏的忠心,因此孫策傳位時才託孤了張昭。

張昭對孫氏有如此厚恩,是孫氏建立江東霸業的開國功臣,但孫權就真的如劉禪對諸葛亮那樣對張昭言聽計從嗎?

當然不是。

相反,孫權隨着自己的日趨成熟,政治手腕的日趨老練,以及自己當主公後高高在上的優越心理的作用,孫權似乎越來越討厭這位昔日的叔父。

這不得不從赤壁之戰說起。公元208年,赤壁爆發,這時東吳以張昭爲代表的相當多的一部分人力主求和。原因曹操兵力衆多,勢不可擋。而在主戰派周喻和魯肅的說服下,孫權搖擺不定的心態發動了變化。

魯肅曾對孫權分析道:現在我們東吳雖然實力不及曹操,但我方有地利的優勢。如果主公你現在投降了曹操,你還是東吳的霸主嗎?你的父兄孫堅,孫策一生的心血就這樣交給曹操嗎?那些吵着嚷着要投降的人想幹什麼?你以爲他是爲東吳考慮嗎?他們只是爲自己考慮。如果現在你投降了曹操,外面那幫官老爺們,照樣做他的大官,說不定還會越做越大。錦衣玉食的日子照樣爽的不得了。可是主公您呢?曹操會怎麼樣對待您及您的家人?孫權對於這一番道理當然一聽就懂。

魯肅爲孫權算的是政治帳,這筆帳應該算的是清清楚楚(各位看官,求個好評喲)。

做爲主戰派的另一位人物周喻則爲孫權算了一筆軍事帳:曹操號稱百萬大軍,他哪有百萬大軍。打個對摺就不錯了。而且這對摺裡水分不少,比方說有剛招募的新兵,遠道而來的北方士兵又不會水仗,還有老弱病殘等等,反正這曹操嘴裡一百萬的大軍在周喻嘴裡這麼一念來念去,基本就沒剩幾個了。

周喻最後說,主公給我五萬水軍,必定擊敗曹操。

恰巧,劉備手下的一號謀士諸葛亮也來到了江東,把以張昭爲首的這幫投降派罵了個狗血淋頭。

孫權此時下定決心,要與曹操開戰。

最後赤壁之戰以曹操的完敗而結束。這時,在孫權心中便有了對自己當初的兩位託孤重臣的基本區分了。

雖然,孫權並沒有立即奚落張昭,但張昭由此事件表現出來的戰略眼光的不足,以致錯叛形勢使自己在這位新主子面前已經丟分。這個只是張昭與孫權在大事上的分歧,如果說孫權因此就不再信任或者說是冷落張昭顯然很牽強。

其實孫權在後期不待見張昭關鍵還是在於張昭的爲人,張昭這個人性格非常剛烈,敢於直言,這樣的性格是絕不會受人待見的,更何況是自己的領導。

各位可以想一想,哪一位領導喜歡自己的

屬下有事沒事就批評自己,雖然他們表面上都會說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對我有什麼看法可以當面提。不過你要是把這些話當真,那在下就真的被你的智商打敗了。而恰恰張昭就是這麼一個敢於當面讓孫權難堪的人。

當然張昭這樣做,絕對是對孫權的負責,他身受孫策的託孤之重,一點也不敢馬虎。可孫權不會這麼認爲。

有記載,孫權喜歡打獵,經常自己騎在馬車上去射虎。而那老虎是相當兇猛的,當年可以野生的老虎,可不像現在公園籠子裡馴養的如貓一般的老虎,那老虎會撲到孫權的馬車上,非常危險的。

這時張昭立即改變臉色上前說道:“你用什麼抵擋它?爲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羣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如一旦有所危險,不怕被天下恥笑?”孫權向張昭道歉道:“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我還年輕,考慮事情不周到,希望叔父原諒。

但是呢,這孫權是說歸說,做歸做,嘴裡雖然說我還年輕,以後不會了,但一旦癮上來了,仍然會去射虎。這時的張昭完全不把孫權當一個主公來看的,仍像一個大媽一樣婆婆媽媽訓導一番。此後的孫權,對於張昭的這種勸誡只是笑而不語。不當一回事了,你說你的,我做我的。這不難看出,孫權對張昭的心態上的變化。(各位看官,求個好評喲)

孫權這個人還有一個嗜好,便是喝酒,經常叫上他的大臣們陪他喝酒。有一次,在武昌的臨釣臺,大擺宴席,越喝越高興,越喝越爽。

便對人說:今日暢飲,大家只管喝,喝到有誰落到水中就算結束。一個君主對着自己的屬下,狂飲不止,醜態百出,成何體統?這時的張昭,氣的沒辦法。一個人走出去坐在外面的馬車上,生自己的悶氣。

這孫權喝着,喝着發現不對呀,張昭呢?

於是派人去把張昭叫來。一看這張昭的臉色,怒氣衝衝的,明顯就是在生氣,便問張昭:現在大家都在這喝酒喝的正帶勁,正高興呢,您這一個人生的哪門子的氣呀?這張昭也不愧爲性格耿直之人,毫不掩飾的說道:以前紂王做了一個酒池日夜喝酒也說是爲了高興。孫權一聽,不對,自己怎麼能跟紂王相提並論呢?酒興頓消,揮揮手道:行了行了,今天就喝到這,散了,散了。這足可以看出孫權此時的心理是多麼的不爽。

也難怪,此時的孫權已是一國這君了,統領整個江東,即使有不對的地方也不能當着衆人的面給予駁斥,這讓孫權的臉往哪擱。

而張昭呢,事事都較真。總是會在孫權耳邊提醒這,提醒那。就真如一個當媽的角色一樣。這事應該這樣做,你那樣做是不對的?這事不能這麼做,如何如何?

請各位想一想,別說孫權這等有地位的人了,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二十來歲的小夥子,你說整天在耳邊嘰嘰喳喳,他能不煩嗎?

何況是孫權這樣爲君主的人,這還是孤的天下嗎?

孤難道喝個小酒,打個獵都還要聽你囉嗦?這是一個正常的心態。

可張昭不會這麼認爲。因此,孫權逮着機會也會讓張昭難堪。

在孫權稱帝時,此時的張昭已年近八旬,本來舉杯歌功頌德一翻,誰知道剛舉杯,孫權便說道:你張老就算了吧,如果我孫權當初聽您的話,赤壁之戰之時投降了曹操,現在只怕在到處討飯吃喲!當着衆臣的面,這句話說的張昭的趕緊伏地磕頭。

從這件事不難看出,此時的孫權對昭心中的那個恨的感覺是越來越強烈。

在孫權稱帝之後,會設立一個丞相。東吳所有的人都會認爲孫權會立張昭爲丞相。張昭是孫策立的託孤重臣。論資格,論威望,論能力

非他莫屬呀。

但孫權卻立了一個孫邵擔任吳國的第一任丞相。這個孫邵是誰?三國志中無傳的,這足以看出,這個孫邵也就是個打醬油的角色。基本沒做什麼事。

孫權對這個安排也是有解釋的:張昭這個人哪,性格太剛烈,作事一根筋,不懂得婉轉,這樣會得罪很多人的。我之所以不立張昭也是出於保護他,免得張昭他老人家惹一身麻煩。這話只能理解爲一半真心一半假意。

前半句真心,張昭做事剛烈,性格耿直,有了張昭在孫權旁邊,孫權還想花天酒地,逍遙快活?拉倒吧!

至於後半句頂多就是安慰安慰張昭而已。按一般人的邏輯,這應該對張昭是不小的打擊。

但張昭呢,依然我行我素,全然不把孫權這種暗中的這種提示放在眼裡,該說照樣說,公元232年(嘉禾元年),公孫淵在遼東反魏,向孫吳稱臣以爲外應。張昭勸諫道:“公孫淵背叛魏國而懼怕其征討,所以才遠來求援,這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公孫淵改變意圖,想要自我表白於魏,那兩位使者就回不來,這難道不會讓天下取笑嗎?”

孫權與其反覆爭辯,張昭勸諫之意越來越懇切。孫權不能忍受,抓着刀憤怒地說:“吳國的士人入宮就拜我,出宮則拜您,我對您的敬重,已經到了極點了,但您數次在衆人中折辱我,我害怕會因此而傷害您。”

張昭注視孫權良久才說道:“我雖然知道意見不會被聽取,但每次想要竭盡自己愚忠的原因,是因爲當初太后臨崩,呼喚老臣於牀下,遺詔顧命的話如今還在耳旁啊。”說完後涕泣橫流。

孫權也擲刀於地,與張昭對泣。

但孫權還是遣使前往遼東,張昭憤恨自己的話不被採納,於是退居不朝,孫權在盛怒之下,命令用土封住張昭的家門,來表示他永遠不必出門了(各位看官,求個好評喲)。

張昭也用土從門內將門堵住,以表示他也永遠不打算出門了。結果公孫淵出賣東吳,殺了孫權派到遼東去的使者許晏。這時孫權後悔,數次派人請張昭上朝無果,又不願道歉示弱。他下令用火燒張昭的家門,以此逼張昭出門。

但這方法也沒嚇倒張昭,因此孫權只好又下令將火又撲熄。最後孫權在張昭家門前久站不去,張昭纔在兒子的攙扶下,出門與孫權和解。

但這種和解也是暫時的,他無法改變張昭對孫權的那種以長輩的身份來教育他的方式,更無法改變孫權對張昭的這種行爲方式的徹底理解。

正因爲如此,孫邵死後孫權立下了顧雍爲丞相,這時的張昭應該是對孫權徹底死了心。

其實孫權與張昭之間並無多大的矛盾,只不過是兩個人行爲方式發生衝突罷了。兩個人都是相當有主見的人,在私生活方面孫權保持對張昭的最大容忍,但在政治路線上如果起衝突孫權是絕不罷休的。這次公孫淵的事件便是實例。

而張昭這個人則是屬於特別頑固的一派人,在孫權小的時侯,以叔父的身份自居,常常教育孫權應該如何如何。

這沒錯,可當孫權已經成年了,已經稱帝了,你還把他當小孩子一般,只能是自取其辱了。

所以這人隨着身份地位的改變,很多想法都會改變。做爲託孤之臣的張昭由於自己的性格沒有受到孫權的待見,而另一位託孤重臣的周瑜呢?

周瑜可是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故事,明天我們繼續!

(在下第一次寫東西,可能在過程中沒有那種帶故事情節的小說那麼高潮迭起,所以在下現在正在構思一部三國題材的穿越劇,如果各位看官有興趣的話短信一下,提提寶貴意見和建議,在下不勝感激,最後求好評一個)

(本章完)

孫權稱帝兵出祁山五鬼才軍師第二章 軍師出山周瑜之功二出祁山續計收姜維計收姜維三出祁山孫權的崛起空城計之孔明篇第五章 大勢已去姜維功過二流星隕落續孫權的崛起第二章 軍師出山君臣之誤兵出祁山之二五出祁山第四章 天災人禍帝王之路周瑜之功四出祁山計收姜維魏延之死二出祁山續空城計之孔明篇名將張頜空城計之曹操篇第六章 順利接班漢中之難歷史淵源第七章 平定後方姜維功過一二出祁山姜維功過一死了都要戰流星隕落一戰總結兵出祁山之二魏延之死兵出祁山四第一章 大勢所趨第三章 鬼斧神工名將張頜第一章 大勢所趨李嚴之迷流星隕落二出祁山帝王之路周瑜之功空城計之趙雲篇鬼才軍師還原真相兵出祁山四孫權稱帝三出祁山第七章 平定後方魏延之死歷史淵源姜維功過二魏延之死鬼才軍師兵出祁山之二漢中之難第一章 大勢所趨第三章 鬼斧神工流星隕落續兵出祁山之二空城計之趙雲篇孫權稱帝李嚴之迷第六章 順利接班帝王之路名將張頜空城計之曹操篇英雄末路第五章 大勢已去第七章 平定後方孫權稱帝鬼才軍師流星隕落續死了都要戰死了都要戰二出祁山兵出祁山四姜維功過一四出祁山第一章 大勢所趨死了都要戰兵出祁山三孫權稱帝四出祁山兵出祁山三兵出祁山五兵出祁山三歷史淵源
孫權稱帝兵出祁山五鬼才軍師第二章 軍師出山周瑜之功二出祁山續計收姜維計收姜維三出祁山孫權的崛起空城計之孔明篇第五章 大勢已去姜維功過二流星隕落續孫權的崛起第二章 軍師出山君臣之誤兵出祁山之二五出祁山第四章 天災人禍帝王之路周瑜之功四出祁山計收姜維魏延之死二出祁山續空城計之孔明篇名將張頜空城計之曹操篇第六章 順利接班漢中之難歷史淵源第七章 平定後方姜維功過一二出祁山姜維功過一死了都要戰流星隕落一戰總結兵出祁山之二魏延之死兵出祁山四第一章 大勢所趨第三章 鬼斧神工名將張頜第一章 大勢所趨李嚴之迷流星隕落二出祁山帝王之路周瑜之功空城計之趙雲篇鬼才軍師還原真相兵出祁山四孫權稱帝三出祁山第七章 平定後方魏延之死歷史淵源姜維功過二魏延之死鬼才軍師兵出祁山之二漢中之難第一章 大勢所趨第三章 鬼斧神工流星隕落續兵出祁山之二空城計之趙雲篇孫權稱帝李嚴之迷第六章 順利接班帝王之路名將張頜空城計之曹操篇英雄末路第五章 大勢已去第七章 平定後方孫權稱帝鬼才軍師流星隕落續死了都要戰死了都要戰二出祁山兵出祁山四姜維功過一四出祁山第一章 大勢所趨死了都要戰兵出祁山三孫權稱帝四出祁山兵出祁山三兵出祁山五兵出祁山三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