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開封之圍

隨着悠揚的號角聲在關內響起,早就侯在各處隱秘之處的伏兵紛紛發動,昭君塞城頭,從關牆內側,一隊隊的兵馬灰頭土臉的從半坍塌的密道內竄出。

阿呸,丹巴是昭君國守軍的一個百人長,麾下有着一百個士兵,在蒙古大軍圍城的三個月中,按照那位來自夏國的軍師的吩咐,在內城下挖出不少的藏兵洞,在蒙古大軍發動攻城戰前,丹巴帶領着麾下士卒藏入到挖好的藏兵洞內,藏兵洞並不深,距離地面不過半米,因爲就在牆根下面的陰暗處,所以很好的躲過了蒙古人的搜查。

兩聲震天的轟鳴,比那夏日最響的悶雷還要響上百十倍,這可苦了他們這些埋伏在藏兵洞內的士卒了,兩耳被震得嗡嗡作響,藏兵洞好像都要塌陷了,或許說已經坍塌了一多半,幸好藏兵洞並不深,而且那一聲巨響也讓附近的蒙古士兵也震的昏頭八腦的,尤其是靠在城頭上,更是五孔流血,就算沒死,也被震的滿地打滾,頭昏欲裂。

丹巴感覺耳朵裡嗡嗡的作響,以爲是聽到了發動的號角聲,加上藏兵洞早就已經崩壞,根本就藏不住人了,所以他們從藏兵洞內掀開表土,爬了出來,因爲在之前,他就得到命令,兩聲炸響之後,聽號角發動反攻,丹巴覺得那兩聲爆炸之後,就是發動反擊的時候,加上耳朵嗡嗡的,卻是歪打正着的踩在點上,那邊號角聲剛響,這邊人已經爬了出來,其實按照偌大的昭君塞的面積,號角是從西往東傳遞的,這裡面有一個時間過程,但那兩聲巨響威力實在太大了。

儘管衆人被震的耳朵聽不清楚話音,但是身邊就全都是被震的東倒西歪的蒙古騎兵,這些蒙古騎兵在大地震動的時候,胯下戰馬受驚,很多蒙古騎兵都被甩下戰馬,摔的七葷八素的,加上那悶雷一樣的沖天巨響,以及那漫天的沙土雨夾雜着人的碎肉,馬的斷肢,那場面絕對是讓人震撼的無以復加,這些蒙古人早就蒙了。

數噸黃火『藥』都是順着地道挖入了地表上的土坡內部,所以爆炸的時候,地面的衝擊力要小的多,但就算如此,埋伏在昭君塞下的一萬五千士兵也折損了兩千多,不是被埋在了藏兵洞內,就是被震死了,總之這兩聲巨震,絕對是殺人殺己,威力無比。

城牆腳下的伏兵早就得到機宜,紛紛向着城頭已經前方的街道,巷道入口殺去,而那些邊緣破敗的的宅院內部,雖然被蒙古人草草的搜查了一下,但那窄小破敗的院落在他們眼中根本就沒有多少財富存在,所以也沒有浪費多大的精力,但此刻從那些宅院下方,卻是涌出無數的兵馬來,這些士兵手中大部分都拿着弓弩,長槍,甚至在地表浮土下方拉出一架架的牀弩,這些士兵快速的佔據四周的小院院牆,這些殘敗的院落可沒有看上去那麼破落,全都是石頭堆砌的院牆堅固的很,在內院架上木梯,弓弩手快速的控制附近的巷道,『射』殺周邊的蒙古騎兵,而一部分兵馬則配合着從城牆角下殺出的伏兵,快速的組建起西城的防禦圈,那些破巷子裡隨處擺放的破馬車,甚至是破拒馬紛紛被推倒巷子裡,主街之上,組建起一道道封鎖,而在狹窄的空間內,蒙古騎兵雖然及時的反應了過去,發起了反攻,但擁擠的街道上哪裡會讓他們將馬速提起來,而那加長的兩丈拒馬長槍,絕對是騎兵最大的威脅,密密麻麻的直接斷去了城內蒙古士兵的後路,槍林加箭雨配合狹窄的街道,巷子,騎兵的優勢徹底的變成了弱勢。

城頭上,土坡在兩聲巨響之中炸的漫天飛舞,三百米的巨大土坡橋,被從中間炸出一個巨大的洞,儘管土坡經過簡單的扛實,但在那麼猛烈的爆炸下,除卻貼近地面的一部分外,大部分都坍塌掉了,二十餘米的昭君塞城牆再次成爲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而城頭上的蒙古騎兵也受到了爆炸巨大的衝擊,戰馬在受驚之下,掉下城頭的不是少數,而餘下的,也大多被衝擊波掃到了城牆上,比起藏在關牆內側,土地下面的伏兵來說,這些城頭上的蒙古騎兵受到的波及更強。

昭君塞的城牆全部都是用望月山上的巨石堆砌而成,加上數日來不斷的加固,但就算是如此,寬達十米的城牆都在巨大的爆炸中龜裂出數道裂紋,但好在城牆寬厚,並沒有倒塌,只是裂開了一些裂紋而已,隨着伏兵殺上城頭,城頭上的蒙古人幾乎沒有幾個還能爬的起來,紛紛做了刀下之鬼,昭君國的守軍復得城牆。

昭君塞北接望月山,南入望月湖,不過此刻,沿着昭君塞旁,一條由巨大的浮排連成的一條浮橋從昭君塞後方連通到前方,五萬早就在昭君塞後方等待反攻號角的遊牧騎兵在聞聽到號角之聲,在大夏羽林衛指揮使趙雲的命令下,六萬鐵騎跨過寬達數十米的巨木連接而成的浮橋,衝向塞前。

忽必烈的蒙古大軍足有三十餘萬,之前攻城折損四萬餘,之後又受到幾次偷襲反攻,又折損萬餘,大軍不過只餘下二十五萬,而此番攻打昭君塞,忽必烈從大營內帶出十五萬鐵騎,然而被困入城內近十萬,身邊五萬也所受劇烈爆炸的波及,整個軍陣『亂』作一團,戰馬受驚四處『亂』撞,忽必烈還沒有收攏好身邊的士卒,趙雲已經帶着六萬鐵騎殺到關外,衝向忽必烈仍顯混『亂』的騎兵羣中。

一方是被巨大的爆炸嚇破了膽,士氣低落到了極點,戰馬受驚不受控制的蒙古騎兵,一方是士氣高漲,早有所準備的大夏鐵騎,雙方一接觸,就好比下山猛虎衝入羊羣,那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的蒙古之劍,天可汗國最精銳的騎兵就好似冰雪一般快速的消融。

“忽必烈汗,走吧,將士們士氣低落,根本就擋不住對方的衝鋒,還是退回大營,大營內還有十萬鐵騎,召集營內兵馬在回頭一戰,或許還有幾分勝算!”

忽必烈面『色』鐵青,可以說這一次是他帶兵以來第一次慘敗,而且敗的這麼慘痛,忽必烈知道在這裡苦苦支撐根本就沒有結果,於是帶上身邊的親兵脫離了大隊,向後方大營馳去。

忽必烈這一走,本就無心的抵擋的蒙古鐵騎也徹底的崩潰了,宜將剩勇追窮寇,趙雲怎麼可能會放過這個機會,六萬鐵騎猶如草原颶風,殺向蒙古大營,趙雲的堅決以及忽必烈錯估了那兩聲爆炸對麾下將士的士氣影響,就連遠在幾十裡外的蒙古大營內,也看到了那沖天而起的巨大爆炸產生的火光,蒙古人比起中原人可愚昧的多,以爲那巨響,火光乃是天罰,在看到狼狽而人逃的忽必烈和數萬潰兵,蒙古大營內蒙古鐵騎也士氣也大降,連戰無不勝的蒙古之劍,忽必烈汗都敗了,絕望涌上了每一個士兵的心頭,於是崩潰蔓延到了大營之中。

趙雲帶領的六萬鐵騎直接殺入到蒙古大營內,儘管營內的騎兵遠比趙雲麾下的騎兵多出一倍,但士氣已失的蒙古大軍已經如同驚弓之鳥,哪裡擋得住趙雲一行的衝勢,而趙雲手下幾乎沒有一合之敵,誰攔誰死,整個大營就在趙雲的犀利攻勢下,被鑿穿,蒙古大營崩潰,忽必烈根本就沒有時間整軍,帶着不足萬騎向西逃竄。

趙雲帶着麾下羽林衛追出百餘里,這才停住步伐,下令麾下各營以網狀收斂蒙古殘軍,直到夕陽西落,大軍纔回到蒙古大營,昭君塞大捷,天可汗國最犀利的蒙古之劍,忽必烈三十萬最精銳的鐵騎最終逃出的不足兩萬人,數月之中,戰死九萬六千餘人,受傷者不計其數,俘虜十六萬七千餘,餘下各部潰逃各地,繳獲作爲糧食之用的牛羊四十餘萬頭,其餘輜重無數,獲得戰馬十三萬餘匹。

烽火十年,十月十日,被困在昭君塞西城區的八萬餘蒙古人盡數投降,這也宣告着歷時近四個月的昭君塞攻防戰的結束,而這一戰後,昭君國仍然以單獨一國的形勢而存在,但私下裡,丞相鄭元接受大夏冊封,任望月郡(昭君國)安撫使,並從羽林衛中抽調兩營兵馬常駐在昭君塞,宣示大夏對這裡的統治權,而王昭君也被冊封爲望月郡主,賞賜府邸一座,封地爲昭君塞,不過將長居天之城,每年獲得昭君塞內一成的稅賦收入爲郡主府收入。

山東戰事隨着東部主戰場的戰事結束,山東東部盡入大夏囊中,各路依附諸侯數十人,盡數被遷往大夏,賞賜了一個虛銜爵位,允許這些諸侯帶一定的財物,這些山東小諸侯在無力迴天下,只得放棄了兵權,將治地移交給了大夏,換取些許賞賜,並帶着在地方上的收刮,去大夏過安生日子去了,而一些不甘心失敗的諸侯則進入了泰山之中,徐圖東山再起。

十月末,大夏在山東東部置四府,既北部的威海,東北部的寧北,東南部的黃海和南部的天壽(黃子國境),下置十八郡,開始兵囤,除去繼續遷移人口北上大夏,也保留部分山東人口,但山東四府行軍管,設立軍鎮,徵發山東青壯爲役,修築四府主馳道,並沿途修築軍鎮,開荒兵囤,消化既得,山東戰事告一段落。

隨着山東戰事平復,東府,西府先後撤兵回國,以加強國內的力量,同時加強對遼東半島東北高麗和十萬奚山內的軍事佈置,並陸續調回遊牧大營內的族帳軍,守衛北疆,以防鮮卑。

烽火十年,一連串的戰事之中,大夏獲得了輝煌的戰績,西部,遙控昭君國,南面佔據山東東部,在戰略上再次邁出一步,而在地方上,遷移數百萬山東之民充遼東荒蕪之地,遼東三府日益繁華起來,爲大夏再增三處富裕的州府,大夏國力再次得到提高,而山東戰事的持續,大海造船業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佔據渤海後花園的大夏海上力量得到了空前的膨脹,在夏羽回到天之城不到一週,就任命海之角安撫使,總督軍政的老將劉仁軌爲大夏海之角海軍府的鎮守使,鎮守波海口,以及外海海域,自此大夏海上已經擁有了四大海軍府,主力戰艦達到了近一千五百餘艘,牢牢的控制住了大渤海這片海上後花園。

大宋國,開封府,開封昔日只是一座小村落,乃是趙匡胤,趙光義兩兄弟的起家之地,靠着自身強大的號召力,兩人快速的凝聚起一股強大的力量,並佔據了這片肥沃的土地,烽火三年,趙匡胤與盤踞凌口,津馬渡地區的朱溫,佔據台州,泰水的東方宇,佔據下丞,玉城的納蘭博達三人結拜爲異『性』兄弟,這也爲趙匡胤建立大宋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昔日四人結拜,趙匡胤攻打北面,東北兩個方向,餘下三人分別攻略餘下六個方向,數年間,趙匡胤利用懷柔,分化等策,陸續吞併黃河北面一十三國,隨後又在滅董之戰中,奪取董卓黃河下游的地盤,烽火六年,趙匡胤的實力已經遠超過其他三個結拜兄弟,趙匡胤自立爲皇后,加封昔日的三個結拜兄弟爲一等異姓王,這三王就是平王朱溫,泰王東方宇,誠王納蘭博達,地位遠在其他異姓王之上。

趙匡胤打下大宋這偌大的疆域,七分靠手段,三分靠兵馬,幾乎是見縫『插』針,每每順勢而爲,加上趙匡胤重文人,宋國文風在短短數年就連上數個臺階,治下少有戰『亂』,所以甚得民心,被百姓稱爲文德皇帝,大宋疆域不足兩百萬平方公里,佔據着黃河下游兩岸肥沃之地,人口兩萬萬三千萬,可以說人口稠密,加上趙匡胤不禁商旅,治下更是富庶,趙匡胤雖然重文,卻也沒有過於抑武,畢竟周邊都是虎視眈眈的諸侯,宋國又是一塊肥肉,無數眼睛看着,趙匡胤自然不敢自毀長城。

而隨着近年來,中原地方戰事不似以往那般平凡,各地地盤也都被數個強大的國家分光了,擴充疆域自然沒有往常那般的容易,加上這些年不斷的戰爭,地方百廢待興,而內部積累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各地也進入了難得的和平期,而這段時間,各大諸侯都以解決國內的矛盾爲主,努力發展自身基礎。

而宋國在周邊壓力大減之下,自然也開始整頓內部,中原之地,乃是中華文明之起源,萬里黃河衝擊出來的巨大平原,肥沃無比,人口也最是稠密,用人傑地靈已經難以形容中原之富庶,正因爲如此,中原的諸侯可以說多如牛『毛』,而如果靠打的,估計就算混戰數十年也不會停下,想要出頭難比登天,而中原之地崛起的幾大諸侯,都是具有強大號召力的君主,也是在歷史上最有名望,也最爲人推崇的帝王,靠着強大的聲望引得地方諸侯紛紛投奔,從而形成強大的力量,這就好比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勢力越大,實力越強,反過來投奔的諸侯也越多,正所謂順着昌逆着亡,在這十年內,中原地區不斷的上演着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一過程,然而這種短時間內凝聚起來的強大實力卻有着一個最爲致命的威脅,那就是內部諸侯太多,難以消化,一旦外部壓力減輕,內部的諸侯就好似是腫瘤一般消耗着國力。

宋國,龐大的疆域內,擁有着十七個外姓王,這些外姓王雖然名義上爲大宋之臣,卻效仿着地方割據之勢,宋國對這些地方根本就沒有有效的統治,無論是稅賦,法律還是其他都自成體系,以往是外敵當前,內部矛盾自然不突出,但隨着外部壓力減小,內部的矛盾也成了主要矛盾,沒有一個帝王會允許國內出現不聽從號令的諸侯王來,於是三十六計輪番上演。

而趙匡胤的手段自然也是十分的凌厲,仰仗着中央大義以及強大的力量,以意圖謀反誅殺了三個外姓王,並以國力不堪重負爲由,不斷削減軍費,當然是削減異姓王麾下將士的耗用,隨後降低賦稅,輕薄徭役,昭告天下。

可以說這兩手狠辣無比,宋國的異姓王雖然都盤踞着一些地盤,但比起自己所養的兵馬數量卻遠遠不足,畢竟當初趙匡胤收納這些人的時候,是胡蘿蔔加大棒,本地地盤就縮小了許多,而兵馬錢糧也都由宋國中央供給,既然是中央拿錢給他們養兵,那自然是多多益善,但趙匡胤這一叫窮,異姓王就感覺到心裡一沉,如果不自己拿錢貼補,就要裁軍,而裁軍無異於自斷臂膀,手中無兵,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還不是人家想怎麼捏就怎麼捏,但自己的地盤雖然自己收稅,但也無法滿足軍隊所需,怎麼辦,總不能拿自己家底添把,所以就只能加稅,從老百姓身上盤剝。

而這個時候,趙匡胤又祭出第二大殺器,減稅,輕薄徭役,這一下可算是打在這些割據一方的異姓王的心頭之上,他們周邊加稅,你這邊減稅,老百姓又不是傻子,那還不跑,商人們走了,老百姓也走了,連根基都沒了,他們一樣要敗亡,可以說這兩手使用出來,所有的異姓王都不好受,而趙匡胤也是老謀成精的人物,最擅長的就是玩手段,在這削減的錢糧的數字上做一些手腳,一些減的少點,無礙大局,一些減少的差不離,不多也不少,還能在承受範圍之內,而一些則直接削去一半,這一拉攏分化,自然就這些異姓王給分化開來,而被『逼』的狠了的異姓王自然很不爽,發上幾句牢『騷』的話也是有的,不過趙匡胤可一直虎視眈眈,尋找由頭呢?那邊才放出造反的話來,這邊大宋禁軍就發動了“平『亂』”,這大義佔着,又是意圖造反,理由可是充分的緊,其他異姓王雖然心裡跟明鏡似的,卻偏偏沒有還手之力。

趙匡胤的手段可謂是嫺熟無比,十七個異姓王就這麼被他連打帶削的滅了六個,連個水花都沒冒出來,這些中招的異姓王可謂是有苦說不出,而隨着趙匡胤不斷的重複上述的手段,自然引起了異姓王們的畏懼,脣亡齒寒,前車之鑑啊!說不得什麼時候就輪到自己了。

而這個時候,魏國利用這個時機,聯繫到了幾個異姓王,魏國與宋國當初都是討伐董卓最大的受益者,當初十數路討董卓的諸侯中,大部分都被兩國吞併,而董卓的地盤也被兩國瓜分,而這裡面就有幾個當初諸侯會盟討董的諸侯,也是如今宋國的異姓王,於是一大堆空頭支票的承諾之後,加上趙匡胤的大棒子摟頭砸了下來,這幾個異姓王終於造反了,而魏國大軍也趁機而上,匯合這幾路反王,快速的將開封東部大片州縣佔據。

開封城,居於中原內陸,北邊百里爲黃河,城外還有一條河水注入黃河,因爲地理位置,這裡成了中原最大的貿易城市,大量的貨物從這裡運轉,運往西北的宋國,北面的清國,南面的魏國,隋國,西面的秦國,西南面的漢國,同樣這裡也是宋國在中原的橋頭堡,宋國地理狹長,整個大宋被黃河分爲南北兩部分,開封則在黃河西南中心,而此番魏國出兵北上,直接將東部黃河下游大片區域給攔腰截斷了。

大宋的開封府,西面乃是平王朱溫,西南乃是泰王東方宇,南面則是誠王納蘭博達,三王可以說護衛着開封三面,當初四人結拜,就相約向四方攻伐,但是三人面對的都不是一般的諸侯,缺少了趙匡胤的那個運氣,西面的朱溫與大唐爭奪中原腹心的洛水一帶,敗北,所佔的地盤只西擴不足千里,盤踞大宋西面兩郡之地,不過卻是被大唐,清國,漢國三國包圍,西南東方宇也與東漢皇國對峙在潁水周邊,難有寸進,西南的誠王納蘭博達則與魏國反覆爭奪着許地,儘管較之當初,控制區域增加不少,但比起趙匡胤擴疆數千裡,上萬裡可沒法比。

儘管三王沒反,但態度也十分曖昧,因爲趙匡胤這三年來的手段也讓三人很是忌憚,當那些低等的異姓王都除去之後,也就輪到他們了,加上這次時候周邊幾國兵馬都蠢蠢欲動,開封府一時間陷入了包圍之中,而東路的魏國大軍已經打開了開封東部門戶延津,順着黃河而上,殺向開封府,儘管開封周邊駐紮着大宋七十萬兵馬,但是這七十萬兵馬中,三個一等異姓王就佔去了五十萬,趙匡胤手中只有二十萬禁軍,拱衛開封府,而魏國此番出兵雖只有不到三十萬,但裹挾着幾個反王的兵馬卻是達到了七十餘萬,對外號稱一百五十萬,一路攻城略地,殺向開封。

如今各地諸侯林立,哪一個諸侯都擁有不少的兵馬,大宋國人口兩萬萬三千萬,光是歸屬大宋的禁軍就有一百五十萬,如果算上那些地方異姓王的兵馬,至少有兩百三四十萬,加上大宋富裕,裝備精良,這大大的彌補了戰鬥力不足的缺點,不過大宋禁軍需要駐紮各地邊疆,其中北面朝向吳國,清國,西北唐國這三國的邊境就駐紮着七十餘萬,南面針對山東諸侯,以及南面魏國還有二十餘萬,加上分佈各地,針對異姓王的兵力,開封府的兵馬雖有二十萬,但算下來卻並不多,何況此番進犯的兵馬足有數十萬之多。

第404章 道士的聖地第426章 暗中設計第688章 大夏鐵騎第50章 亂如麻第341章 分化招降第212章 鐵鎖橫江第631章 天府二十四政第372章 奪佔山海關(二)第326章 海軍府第434章 死士之勢—堅不第287章 內鬥爆發第727章 閻王軍徹底的覆滅第233章 夜襲承安城第383章 大廈將傾第175章 諜間第558章 大搖大擺的進城第536章 登陸青島第122章 大敗沙家壩第103章 易貨交易第315章 瘋狂的糧價第406章 大清洗的前兆第93章 風流還是多情第232章 薛仁貴大破將軍山第126章 魔王軍第362章 關寧鐵騎第302章 時運不濟第428章 湯魚的倒戈第191章 夏羽的野望第432章 神箭哲別第19章 周扒皮第203章 易段兩家來訪第173章 水軍老將劉仁軌第123章 大型攻城橋車第675章 攻打海之角第415章 向海洋邁進第463章 御駕親征第551章 神秘熱氣球第80章 豐盛的收穫第635章 大夏道士團第443章 圈地威海灣第458章 驚現哥薩克第294章 輕取野狐嶺第705章 聲東擊西第496章 水循環系統開啓第285章 俘獲趙雲第133章 兵發鳳凰鎮第720章 中原亂局第63章 水淹綠林第660章 兩路穿插第387章 巨大的危機—水災初現第674章 興師問罪第88章 金礦第451章 斷臂而逃第76章 野牛羣第733章 遍地盡掛麒麟旗第79章 半路殺出的程咬金第570章 漫天的石雨—投石車的對決第696章 蒼狼城大總管是和第204章 出使後金第178章 火燒蘆天蕩第124章 青樓紅院第584章 蘇軾與秦觀第639章 黃金屍將第75章 歪打正着第480章 一個淫賊引發的貪污案第119章 六十萬兩白銀第470章 一箭之威—蒙古第一勇士隕落第197章 無恥到下流第171章 大興奴隸貿易第392章 遼都第204章 出使後金第5章 馬賊第327章 大軍壓境第666章 大夏從不畏懼戰爭第401章 東胡汗國第317章 步入諸侯國戰時代第538章 墨門碎第464章 先發制人—密謀石頭城第575章 破蒙元第114章 蘆花盜匪第403章 遼軍降了第17章 埋伏第58章 征戰大島的序幕第325章 瘋狂的奴隸貿易(0)第546章 秦瓊的陷阱第733章 遍地盡掛麒麟旗第537章 砸了墨家山門第327章 大軍壓境第746章 成藩第495章 水上堡壘之初想第420章 大珍珠羣島第213章 風雲涌動烽火再起第608章 州旗輪牧制第624章 軍中搶親的習俗第291章 野狐嶺第357章 海盜的崛起第172章 大地主階級的強勢第488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661章 鐵娘子—平陽公主第103章 易貨交易
第404章 道士的聖地第426章 暗中設計第688章 大夏鐵騎第50章 亂如麻第341章 分化招降第212章 鐵鎖橫江第631章 天府二十四政第372章 奪佔山海關(二)第326章 海軍府第434章 死士之勢—堅不第287章 內鬥爆發第727章 閻王軍徹底的覆滅第233章 夜襲承安城第383章 大廈將傾第175章 諜間第558章 大搖大擺的進城第536章 登陸青島第122章 大敗沙家壩第103章 易貨交易第315章 瘋狂的糧價第406章 大清洗的前兆第93章 風流還是多情第232章 薛仁貴大破將軍山第126章 魔王軍第362章 關寧鐵騎第302章 時運不濟第428章 湯魚的倒戈第191章 夏羽的野望第432章 神箭哲別第19章 周扒皮第203章 易段兩家來訪第173章 水軍老將劉仁軌第123章 大型攻城橋車第675章 攻打海之角第415章 向海洋邁進第463章 御駕親征第551章 神秘熱氣球第80章 豐盛的收穫第635章 大夏道士團第443章 圈地威海灣第458章 驚現哥薩克第294章 輕取野狐嶺第705章 聲東擊西第496章 水循環系統開啓第285章 俘獲趙雲第133章 兵發鳳凰鎮第720章 中原亂局第63章 水淹綠林第660章 兩路穿插第387章 巨大的危機—水災初現第674章 興師問罪第88章 金礦第451章 斷臂而逃第76章 野牛羣第733章 遍地盡掛麒麟旗第79章 半路殺出的程咬金第570章 漫天的石雨—投石車的對決第696章 蒼狼城大總管是和第204章 出使後金第178章 火燒蘆天蕩第124章 青樓紅院第584章 蘇軾與秦觀第639章 黃金屍將第75章 歪打正着第480章 一個淫賊引發的貪污案第119章 六十萬兩白銀第470章 一箭之威—蒙古第一勇士隕落第197章 無恥到下流第171章 大興奴隸貿易第392章 遼都第204章 出使後金第5章 馬賊第327章 大軍壓境第666章 大夏從不畏懼戰爭第401章 東胡汗國第317章 步入諸侯國戰時代第538章 墨門碎第464章 先發制人—密謀石頭城第575章 破蒙元第114章 蘆花盜匪第403章 遼軍降了第17章 埋伏第58章 征戰大島的序幕第325章 瘋狂的奴隸貿易(0)第546章 秦瓊的陷阱第733章 遍地盡掛麒麟旗第537章 砸了墨家山門第327章 大軍壓境第746章 成藩第495章 水上堡壘之初想第420章 大珍珠羣島第213章 風雲涌動烽火再起第608章 州旗輪牧制第624章 軍中搶親的習俗第291章 野狐嶺第357章 海盜的崛起第172章 大地主階級的強勢第488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661章 鐵娘子—平陽公主第103章 易貨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