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道不遠人人遠道

由於闖營沒有火炮,因此李自成將攻城的時間選擇了在晚間,而且晚間的時候也可以將洛陽城頭上的大炮殺傷降低到最低。不到二更的時候,李自成派進城中的細作開始到處傳播流言,同時鼓動饑民鬧事。這些日子雖然陸續有大戶賑濟了一些糧食,但是闔城都是饑民,如何能賑濟得了,如果福王能夠捨出錢糧的話,還有可能安撫民心,但是福王卻是一毛不拔。經過闖王派進來的細作兩三天的鼓動,這些饑民早就對不管自己死活的福王恨之入骨,聽說闖王準備攻打洛陽,不少饑民聚集在一起,商議趁着這個機會逼福王還有城中的富紳出糧賑濟。洛陽知府馮一俊聽說以後,恐怕這些饑民聚集在一起惹出事端,連忙派了大量的衙役驅散聚集在一處的饑民。這些衙役平日裡爲虎作倀,雖然馮一俊百般叮嚀,不許像往日那麼蠻橫,只要驅散饑民即可。但是這幫人早就習慣了作威作福,哪裡將這些饑民放在了眼裡。到了聚集之處,罵罵咧咧的開始用鞭子驅散饑民。

一個滿臉菜色的年輕饑民頂撞了一句,就被爲首的衙役劈頭打了兩鞭子。那個衙役看到那個年輕人一臉的不服之色,不屑的說:“打你怎麼着?你還用那個眼神看我,爺打死你。”話落就揮舞着鞭子,朝着那個年輕人劈頭蓋臉的打了起來,那個年輕人本來就餓得頭昏腦脹,又被衙役這麼一打,摔倒在地昏了過去。混在饑民中的細作一看。不由大喜,高聲喊道:“衙役打死人了,衙役打死人了。”

饑民看到這個情景,更是激憤,紛紛朝着那個衙役涌了過去,有不少人已經控制不住情緒。伸手去拉那個衙役。那個衙役面對如潮般的饑民,臉色不由一變,心中也有些害怕,下意識地就將腰刀拔出來指着擁過來的百姓來壯膽。混在人羣中的細作忙又大聲喊:“衙役殺人了。”說完混在人羣中擠到那個衙役的身邊。趁着別人不注意,從靴筒中將匕首拔了出來,一匕首就刺在了那衙役的胸前。那個衙役沒有料到會有人趁機殺他,只覺心口一疼,往下一看,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刺在自己地胸前,這時候一陣陣刺痛從胸前傳來,讓他臉型不由扭曲。

旁邊的衙役這時候也看到他的異象。忙擠了過來,看到那衙役中了一匕首。不由大怒,紛紛拔出刀來,受傷的衙役痛得意識有些模糊,不由發起瘋來,用手中地刀朝着面前的饑民就砍了下去。他的面前早就擠滿了饑民,這一砍,足足傷了好幾個人,饑民一怕,就朝着後面退去。那細作又大聲喊:“退也是死,不退也是死。不如反了。跟着闖王打天下。”

本來饑民還沒有太多過激的動作,但是那個細作的話一出口。首先惹怒了那些衙役,那些衙役紛紛朝着那細作方向擠去。口中還大聲說:“休要走了闖賊的細作。”

混在人羣中的細作不止一個人,看到時機成熟,朝着那幾個衙役撲了過去,用手中的匕首紛紛朝着衙役身上招呼。轉眼之間,就有三四個衙役喪命,剩下地衙役見狀不知道有多少人動手,又困在饑民的中間,只好揮舞大刀,殺向那些毫無干系地饑民。

這些衙役的行動,終於激惱了這些饑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衝上前去,與這些衙役鬥在一處。那些衙役忙敲起了警戒的鑼聲。遠處的衙役聽到鑼聲後,一批批朝着這個方向趕來。看到前面的衙役和饑民鬥在一起,沒有采取正確的措施,反而也不問爲什麼就參加到了戰團之中。\/\一時間場面非常混亂,加上細作時不時的挑撥之語,將饑民心中的怒氣都激了出來,大聲喊着:“反了,殺他孃的。”

饑民越聚越多,衙役有些抵擋不住,只好狼狽逃命,有個衙役逃走前還不解氣,指着這羣饑民說:“你們等着,我們去找王總兵,派兵將你們這夥亂民統統殺掉。”

饑民們其實內心中根本就沒有打算造反,只是被眼前地情勢逼迫,衙役一走,饑民們聚集在一起,不知道該怎麼辦,不少機靈地真怕王紹禹帶着大軍前來鎮壓,悄無聲息的開溜。不過大部分還是聚集在了當地,大聲爭吵着下一步該怎麼辦。闖王地細作這時候站了出來,大聲將闖王政策說了一遍,末了號召饑民說:“反正在這等下去,一會王紹禹帶人來也是死,我們不如反抗,打開城門迎接闖王,到時候闖王給我們做主。”

饑民們早就知道闖王,而且不少人早就盼着闖王早一天打入洛陽,現在聽到那細作的鼓舞,大家都一口同聲地說:“願意迎接闖王,你說我們怎麼辦吧。”

“去北門,殺了守軍,迎接闖王進城。”這時候,那細作已經被這些饑民當做了主心骨,聽到這句話不由同聲叫好,在細作的帶領下,饑民浩浩蕩蕩的趕往北門。

馮一俊聽到衙役回報,城中的饑民作亂,不由大急,他手上的衙役早已經派了出去,再說就是三班衙役都在也沒有辦法鎮壓那麼多饑民,因此忙找到了分巡道王胤昌。王胤昌西城的兵士大多是新召集的青壯,很多原來都是饑民,派他們去鎮壓饑民,恐怕這些人不會願意,最後他想到了王紹禹。王紹禹那裡還有親軍可以調派,因此跑到南城尋找王紹禹,王紹禹正巧回總兵衙門辦事。王胤昌聽說了,不由急得跳腳,現在再去總兵衙門找王紹禹,恐怕事情早就完了,他還想着用自己的身份拉走一批守軍去鎮壓城中的饑民,沒有想到剛來到城牆上就被一羣兵士圍了起來。

一個膽大的親兵拉住王胤昌大聲問道:“大人,我們的欠餉什麼時候發放。”

王胤昌一甩胳膊,厲聲說:“現在流寇攻城在即。豈是索餉地時候。現在我們只有齊心守城,一待流寇退去,還愁不發餉。”

那個親兵不屑的呸了一口:“已經幾個月沒有發餉,今天我們還是餓着肚子,哪有力氣守城。今天王大人要不發餉,我們就不守城了。”這個親兵的話引得周圍的兵士齊聲附和。

王胤昌看到這個親兵如此大膽。不由大怒,臉上的肉一顫一顫的,青筋暴露:“大膽。你們不守城,一旦城破。陷藩地罪名可是要殺頭的。”

那個親兵看到王胤昌發怒,卻絲毫沒有懼怕的意思,大聲說:“鳥,不關餉,爺管你逑罪名。王大人你也不要用你的官職壓我們,耍威風。”

王胤昌看到圍在身邊地兵士越來越多,自己再強硬下去,恐怕激起兵變。心裡一轉,忙換了軟口氣大聲說:“大家放心。只要挺過流寇攻城,總理大臣孫大人就會從開封運來大筆的銀子,將以前的欠餉如數補發。”

“朝廷和官府的話從來都算放屁,我們當兵的根本不信。\/\今天要是不發餉,老子就不幹了,弟兄們,你們說呢。”

“對,對,不幹了。”

“不發餉,咱們就一鬨而散。誰願意守城誰他娘就去守。反正不發餉,老子是不會再給這幫鳥官賣命。”

一時間說什麼的都有。不過都是一個意思,馬上發餉。王胤昌看到兵士越說越激動。就有了抽身先走的想法,因此大聲說:“發餉,找你們王總兵。”說完就想腳底下抹油,溜之大吉。但是這羣親兵們不幹了,將王胤昌和他的親隨圍在了核心。一邊謾罵,一邊索餉。

在總兵衙門地王紹禹聽說南城的兵士鼓譟索餉,而且帶頭地還是自己的標營士兵,已經將王胤昌圍了起來,忙帶着自己的侍衛朝着南城快馬趕去,準備在事情還沒有大發之前,救出王胤昌,同時以自己平日的影響鎮住這幫親兵,使兵士安定下來。王紹禹趕到南城的時候,兵士的不滿情緒已經非常的激烈,而王胤昌也被控制住了。王紹禹心中大急,加上年老體衰,跑了這麼多的路,不由大聲的喘着粗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前面的親兵大聲喝道:“讓開,總兵大人來了。”

一個親兵哼了一聲:“都到這個時候,少拿官銜壓人。現在流寇破城在即,也管逑他總兵、副將。只要不發餉,今天誰也不想走。”

“放肆。”那個中軍將領平日裡面仗勢欺人慣了,哪裡容得下兵士這麼和自己說話,手中地馬鞭就抽了下去,那個頂罪地親兵捱了一馬鞭,捂着被打傷的臉,大聲罵道:“草,有能耐朝流寇使啊,打我們小兵有什麼能耐。”

那個將領擡手正要再打,被王紹禹一把拉住,朝着他搖了搖頭。王紹禹知道現在兵士已經處在了爆發地階段,一旦處理不好,恐怕馬上就得譁變。他朝着裡面擠了擠,大聲喊:“王大人,王大人。”

王胤昌聽到王紹禹的聲音,如同溺水者抓到了最後一根稻草,大聲喊道:“王總兵救我,救我。”

王紹禹還想着說什麼,不想一個親兵大聲說:“今天,我聽王府地人說,福王賞了一萬兩銀子,我們每個人才發了一錢多,銀子都哪裡去了。說。”

許多人不知道福王賞了這麼多,一聽到這裡,更加氣憤,不少人朝着王紹禹擠去,大聲說:“這些錢是不是又被你們這些黑心當官的貪掉了。”“對,指定是被他們貪掉了。”

“讓他們吐出來。”

那個中軍將領看到士兵們已經紅了眼了,根本就不再將王紹禹這個總兵放在眼裡,恐怕王紹禹吃虧,忙簇擁着王紹禹下城而去。王紹禹到底在這羣士兵中有着威望,在中軍的護衛在,逃離了現場。但是王胤昌可就沒有那麼好了,有個兵士氣得失去了理智,朝着王胤昌一刀砍了下去。王胤昌的親兵擋了一下。王胤昌才倖免於難,但是那個親兵卻被譁變的兵士殺死,王胤昌剩下地親兵看到不好,混亂中護住王胤昌逃了出去,也虧得這羣親兵忠心,不然王胤昌早就被譁變的兵士砍殺了。

王紹禹和王胤昌雖然逃脫了性命。但是對於洛陽城卻失去了控制權,兵士們已經毫無鬥志,不少人已經放棄了抵抗,如果不是闖王約定的時間還沒有到。\\\\恐怕城池早就不保了。身在北城的呂維祺看到饑民紛紛涌到北門,忙分出兵士前去阻擋。可是這時候饑民早就打了開門迎闖王的打算,因此拿着搶來的刀劍,還有不少拿了棍子等作爲武器,衝破了那羣士兵,朝着城門而去。在城上地呂維祺看到這種情況,不由大急,大聲呼喝士兵鎮壓。但是這些士兵早就心有怨言,現在面對饑民如何下去得手。因此呂維祺徒勞呼喝了半天,卻再沒有兵士動一動,呂維祺不由仰天長嘆。

這時候,已經響起了二更的梆子聲,二更正在闖王發動攻擊的時間,二更梆子聲剛剛想過,洛陽城內就有數處火起,還有不少人再大聲呼喝:“闖王進城了,闖王進城了。”黑夜之中,不論是兵士。還是那些官員。哪裡能分辨出來真假。聽到闖王進城,兵士們紛紛散去。而官員們龜縮到各自的家中,求佛保佑。

北城地城門被饑民、變兵打開。等在城外的張鼐早就不耐煩了,看到城門打開,帶着騎兵就衝了進來。張鼐衝進來之後,嚴格按照闖王的命令,首先朝着王府的方向而去。張鼐首先控制了王府南門,然後分兵取其他各門。張鼐的速度不能說不快,但是還是讓福王父子等人趁亂逃脫。

原來福王父子看到洛陽城已破,拿出大量的金銀收買心腹,在金銀的刺激下,王府的衛士死命地保着福王父子從後門衝了出去。當然他們之所以能夠逃脫,也託了亂軍的福。原來兵士譁變以後,一部分趕到北門,開城迎接闖王,一部分卻打了歪主意。洛陽地守兵都知道福王府富甲天下,現在局勢大亂,因此有不少人打定了主意,到福王府大撈一筆。趕到西門的亂軍恰巧遇到了張鼐派出去的賀鎮玉,賀鎮玉喝令這羣敗兵退開。不過這羣敗兵早就被金銀迷住了心竅,再加上看到賀鎮玉人馬不多,高呼着兄弟們,殺了他們,去福王府撈銀子的話朝着賀鎮玉就衝了過來。

賀鎮玉的任務是第一時間控制西門,然後留下一隊騎兵守衛西門,然後再轉到後門。現在看到這羣亂兵沒有退,反而衝了上來,賀鎮玉帶着流寇騎兵就開始衝擊。這羣敗兵哪裡是賀鎮玉的對手,幾個回合下來,扔下了幾十具屍體,便四散而去。賀鎮玉派出一隊騎兵守衛西門,帶着剩下的人就趕到了後門。不過正是由於那羣敗兵的耽擱,給了福王父子逃跑的機會。

張鼐控制住南門後,分出幾股士兵前去控制鼓樓等緊要的地方,才帶着幾十個兵士進了王府。王府雕樑畫棟,到處都是花草假山,甚爲壯觀,但是小張鼐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欣賞,尋遍了王府,除了一些太監、女僕外,根本就沒有找到福王父子地下落。

張鼐忙將福王府剩下地太監都抓了起來審問,張鼐首先拉住一個年齡較大的太監問:“福王跑到哪裡去了。”

那個太監嚇得手足無措,囁嚅了半天也沒有說出來個話,張鼐忽然覺得一陣尿屎味傳來,低頭一看,那個太監竟然嚇得拉了褲子,張鼐氣地一把將那個無用的太監扔了出去,隨手一刀結果了他地性命。然後轉頭又問另一個太監。

那個太監一邊磕頭如搗蒜,一邊求饒:“大王,奴才不知道,別殺我,別殺我。只要不殺我,奴才甘願做牛做馬伺候你老人家。\/\”

聽到那個太監稱呼自己爲老人家,小張鼐不由怒極反笑,一把拉住那個太監的衣領,惡狠狠的說:“說,福王父子到底藏在了哪裡?”

“大王,福王早就逃了,兵變那會就換了普通百姓的衣服,在心腹的保護下,分三批逃了出去。”

“逃了?”張鼐聞言腦袋不由轟地一下子。一片空白。自己可是在闖王面前保證了又保證,現在竟然讓福王父子逃掉了,自己怎麼向闖王交代。第一次擔任大事,就辦砸了,就算闖王不殺自己,自己以後怎麼在老八營立足。自己無論無何也要抓住福王父子。因此他大聲問:“逃到哪裡去了。”

“大王,這個我們可就不知道了。我們都是小人,他們又不讓我們跟着……”

張鼐再也不想聽他嘮叨,一腳就將那個太監踢了出去。然後朝着後邊的人說:“搜,就是搜遍洛陽全城也要將福王父子給我搜出來。”後面的頭目紛紛答應,帶着人開始搜福王父子。張鼐望了身後的李駿一眼,說:“李駿,你帶着五十個人,去孟津渡口,我怕他們走哪裡。只要福王父子走孟津,你無論如何將他們擒住。如果走了福王父子,提頭來見我。”

“是。張爺。你就放心吧。”李駿帶着人快步而去。

張鼐放心不下,將王府守衛的事情安排了一下,親自帶着一百多騎兵出了王府搜尋福王父子。在路上恰巧遇到了雙喜,雙喜帶着人馬正在包圍一些大官的宅院。雙喜遠遠地看到張鼐,大聲問:“張鼐,福王父子可成抓……”還沒有等說完,張鼐已經走近,在火把的余光中,雙喜就看到張鼐一臉的喪氣樣子,就知道事情一定不順利。因此轉口說:“福王父子難道逃掉了?”

張鼐點了點頭。用馬鞭虛空打了幾下,發泄着心中的憤懣。雙喜也知道福王父子地重要。因此朝着張鼐說:“彆着急。他們逃不遠,仔細找找。一會我也派人幫助你。”

“恩。我就不信福王能飛了。對了。現在情況怎麼樣了?”

“除了北門,現在南門和東門都已經打開了。南門是亂兵打開的,東門是偃師那幫子敗兵打開的,剛纔看到了漢舉叔,全城已經都被控制住了。”正說着,劉宗敏帶着一彪人馬趕了過來,劉宗敏看到張鼐,問道:“小鼐子,你不控制王府,跑到自己幹什麼呢。難道闖王的話都忘記了嗎?”

張鼐聽到劉宗敏的話,臉上一紅一白的,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雙喜忙接過去說:“福王父子都跑了,張鼐這不是出來搜尋福王父子嘛。”

“什麼?”劉宗敏沒有料到福王父子會跑,他着急的說:“小鼐子,你怎麼讓福王父子逃了呢?入城的時候你難道沒有第一時間控制住福王府。”

張鼐垂頭喪氣地說:“我是馬不停蹄往福王府趕,誰知道被亂兵阻了一小會,竟然讓福王父子逃掉了。”

“福王父子都逃掉了?那你沒有抓住王宮中的王妃、太監問問嗎?”劉宗敏顯得着急地問。

“王妃也和福王父子一起逃掉了。福王的心腹太監也跑了溜乾淨,剩下的都是普通的雜役太監,根本就不知道福王跑到了哪裡。\\/\”

“小鼐子,你知道這個福王是崇禎的親叔父,咱們攻破洛陽,多半是爲了殺福王,解民憤的。闖王將這麼重的擔子交給你,現在福王父子都逃掉了,你如何向闖王交代。”

聽到劉宗敏的話,張鼐眼睛不由一紅,覺得自己對不住闖王的重託,越想越憤恨自己不爭氣,眼淚不由落了下來。雙喜看到張鼐流淚,朝着張鼐忙說:“張鼐,你先別哭,現在福王父子絕對逃不遠,趕緊找。”

劉宗敏臉上滿是責怪之色:“對,雙喜說得對,他福王跑不了多遠,趕緊搜。要是逃了福王,不說闖王,我可就不答應,到時候可別怪我無情,砍了你的腦袋。”

“總哨,我知道了,就是掘地三尺,我也要把福王父子抓回來。”

“小鼐子,雖然你一直跟隨闖王,闖王也一直將你當兒子看待,但是這次這個事情要是辦砸了,我們怎麼向洛陽地百姓交代,如何向將士們交代?雖然你們在過去也立過不少功勞,但是要是逃了福王,恐怕不殺你,全軍難服啊。”

張鼐聞言狠狠地點了點頭。咬了一下嘴脣說:“總哨,我明白。我現在就去找。”說完帶着騎兵就走。

劉宗敏又看了一眼雙喜說:“你的進展怎麼樣?”

“已經控制了大部分,還有一小部分,快了,再有半個時辰絕對沒有問題。等到天明就開始清點造冊。”

劉宗敏滿意地點了點頭,看着張鼐遠去的身影嘆了一口氣。然後說:“你要是完成任務,幫一幫張鼐吧。最好抓住福王,要不張鼐這條命恐怕是難以保住了。”

雙喜一直與張鼐情若兄弟,即便劉宗敏不說。他也會極力幫助張鼐地,聽到劉宗敏這麼一說,忙點頭說:“總哨,我知道了,你放心吧,我一定會幫助張鼐將福王父子抓回來的。”

“好,我再去漢舉那裡看看。”劉宗敏說完,帶着標營縱馬而去。雙喜一邊分出人去包圍剩下的官紳宅院。自己則帶着一些人加入到了搜尋福王父子的行列中。

張鼐帶着騎兵在洛陽城中到處亂撞,根本就沒有絲毫頭緒。張鼐地心理也亂成了一鍋粥,一會想起以前跟着闖王天南海北四處流竄的生活,一會又想起高夫人身邊的那個漂亮的女兵,不過這些畫面最終都被自己因走了福王被殺地血淋淋畫面所代替。恍惚中,一個首先進城的細作看到了張鼐,這個細作曾經當過闖王的親兵,因此認得張鼐,看到張鼐一幅失魂落魄的樣子,忙叫道:“張爺,你這是怎麼了?”

張鼐聽到有人叫自己。一下子從恍惚中驚醒過來。看到是原來闖王身邊的親兵,苦笑着說:“我這次禍可闖大了。”

那個細作不由一驚。忙問:“張爺,你範了什麼事情?”

“福王父子逃跑了。現在我找遍了全城也沒有發現福王父子的下落,攻城之前我已經向闖王保證過,一定要抓住福王父子,現在可好,兩個人都跑了。”那個細作撓了撓腦袋,想了想說:“張爺,我覺得你可以去迎恩寺看看。”

張鼐聞言不由一愣,問:“迎恩寺?”

那個細作點點頭:“我聽人家說迎恩寺的老和尚道濟是鄭貴妃剃度的,代替福王出家,因此福王經常會去迎恩寺,現在城中這麼亂,我覺得福王八九會逃亡迎恩寺……”那個細作還沒有說完,張鼐帶着騎兵已經衝了出去,遙遙地可是聽見張鼐大聲言謝。

那福王父子到底逃到了哪裡了呢?福王怕自己和兒子被流寇來個一勺燴,因此出了福王府後,兩撥人馬就分開來。福王在一羣侍衛的護持下,趕往迎恩寺。因爲福王經常去迎恩寺,經常大手筆地佈施,因此迎恩寺的和尚莫不感恩戴德,其他地方福王根本就不敢去,洛陽百姓如何看他,福王心中是有數的,可以說迎恩寺是福王最後一塊救命之地,他原本想着逃入迎恩寺,避上一避,然後根據情況再決定下一步逃往哪裡。福王世子則在諸生黃調鼎等人的護持下,逃到了安國寺,準備在安國寺躲避一時,然後逃往懷慶。

福王一行人到了迎恩寺,寺門緊閉,福王連忙叫人砸門。今夜洛陽大亂,方丈聽到前面有人砸門,忙親自趕了過來,待開門見是福王,忙說:“殿下,聽說現在流寇已經攻破了洛陽城,你怎麼還在這裡。”

福王再也顧不得什麼親王身份,一把拉住方丈:“大師,救命。”

方丈看到福王的那個樣子,心不由一軟,便將福王讓到了禪房。福王剛纔逃命之時,已經跑得筋疲力盡,一進入禪房,就一頭栽倒在牀上,一邊大口的喘着粗氣,一邊唉聲嘆氣。

方丈雙掌合十,安慰福王說:“殿下,這裡較爲偏僻,流寇一時不會找到這裡,你就放心吧。”

福王歇了一小會,體力有所恢復,坐起來,罵道:“王胤昌、王紹禹這幫混蛋,洛陽城連一夜都沒有守住,幸虧沒有多給他們銀子,哼。”

旁邊的幾個侍衛聽到福王罵王胤昌等人,不由面面相覷,他們其實心中都非常同情王胤昌等人,幾個月沒有發餉。這樣的兵怎麼守城。現在洛陽失陷,恐怕這些人難免西市一刀。只是他們沒有人敢把心裡的話說出來,只是一個個垂着頭立在福王周圍。

福王好像尚不解氣,繼續說:“還有那個田羽,不是連韃子都不是對手,現在怎麼還沒有趕到。孫傳廷這個總理大臣是怎麼當地。他娘地,一個個都是廢物,我要上疏皇上,非得治他們大罪不可。”福王只顧罵別人。他自己也不想想,如果不是他吝嗇,田羽可能早就出發了,沒有虎牢關之戰,田羽恐怕早就到了洛陽,有了田羽在洛陽,李自成想攻下洛陽,可以說是不可能完成地任務。退一萬步說。即便田羽未到,福王如果能夠大方的拿出幾萬兩銀子和雜糧。給洛陽守軍發放欠餉,用雜糧安撫饑民之心,洛陽未必就一夜也守不住,只要能夠守住那麼三兩天,田羽地大軍也就到了,事情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景象了。只是萬事沒有假設,可以說福王之所以落到這個份上,那都是自作自受。

福王又罵了一氣,肚子不爭氣的叫了起來,雖然晚上已經吃過飯了。但是他向來有吃夜宵地習慣。再加上方纔的劇烈運動,如何不餓。因此福王朝着方丈說:“大師,寡人餓了……”

“老衲這就讓廚房給殿下弄些吃的。”

不大一會。一個小和尚就給福王送來了兩個菜,還有一大碗稀粥、兩個饅頭。福王早就吃慣了山珍海味,饅頭、稀粥,還有青菜豆腐如何下口,剛吃了兩口,就將饅頭扔到了菜碟子裡面,嘆氣說:“要是有熊掌就好了。沒有熊掌,來點鹿筋、鹿脣也是好的。”說完不由咂了咂嘴。

福王正自做夢,外面傳來了砸門聲。福王早已經成了驚弓之鳥,一聽到砸門聲,身子不由一縮,朝着侍衛說:“怎麼辦?怎麼辦?”

跟隨福王來地侍衛有二十多人,爲首的頭目叫做李颯,江湖上還有個外號“李一刀”。之所以有李一刀這麼個外號,就是因爲李颯的刀很快,往往一刀斃命,因此得了這麼一個外號。他看到福王的樣子,忙說:“殿下,你放心,即便來的是流寇,我們這些人也會死命保你逃出險地。”

福王望了李颯一眼,感激的說:“如果你們帶我出這個險地,我一定會多多賞賜你們,如果你們想做官,我一定在皇上面前保奏你們,我想崇禎皇帝還是會賣面子給我這個叔父的。”

“多謝殿下。”李颯說完,朝着剛剛進門的方丈說:“你這裡可有藏身地地方?”

“後院有個菜窖,如果殿下不嫌髒的話,可以去那躲一躲。”

福王聞言不由大聲說:“不嫌,不嫌,只要能逃過流寇地搜查就行。”

李颯說:“那就委屈殿下了,我們走吧。”

福王掙扎了兩下都沒有站起來,本來他就非常虛,再加上這麼一嚇,哪裡還走得動道了。李颯朝着後邊一示意,兩個侍衛走上前來,駕着福王就往後院而去。

方丈帶着幾個和尚趕到山門,打開了大門,外面黑壓壓的一片流寇。爲首的是一個青年將領,看到幾個和尚開門,忙施禮說:“末將是闖王麾下將官張鼐,因爲聽說有人逃入迎恩寺,特來搜尋,請方丈尋個方便。”

方丈一合十,唸了聲法號說:“施主想必是弄錯了,今天本寺並無外人進入。”

張鼐還沒有說話,他身後的一個嘴快的親兵哼了一聲說:“方纔有人看見的一羣人進了你們寺廟。”

“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誑語,老衲沒有見到有人進來,就是沒有人進來。”

張鼐看了一眼方丈,方丈一臉的淡然,絲毫看不出一點破綻,但是後邊的小和尚就沒有老和尚這份定力了,一個個面如土色,戰戰兢兢的站在後邊。張鼐看到這個情況,心中猜到福王父子十有八九就是藏身迎恩寺,不過張鼐雖然不盡信佛,但是也不敢褻瀆佛門聖地,因此和氣的對方丈說:“大師,也許賊人是私自進來地。再說大師既然說沒有人進來,何不如讓我們進去搜一搜,以證實大師之言不假。”

方丈看了張鼐身後地兵士一眼,說:“這是佛門清靜之地,各位執刀帶槍,滿身血跡,恐怕會玷污佛堂,到時候佛爺怪罪下來,恐怕會給洛陽帶來大災。”

張鼐還要和方丈商量,賀鎮玉有些不耐煩了,因爲他的耽擱才跑了福王,知道一旦抓不住福王,那麼自己小命不保,因此走上前來,一把將方丈推開:“張爺,和他廢什麼話,給我搜。”後邊地兵士一涌而進,方丈看到如此,不由雙目一閉,詠開了經文。張鼐從方丈的身邊走過,還不忘說了一句得罪了。張鼐剛進入寺廟,就聽見後面一陣兵器交鳴地聲音,然後就傳來了高興的歡呼聲:“拿住了,拿住了。”

第230章 艱難初現第202章 激情燃燒的歲月第127章 危機第102章 誕生日第35章 瘋狂過後的收穫第55章 伏擊第194章 一覽衆山小第123章 柔情第276章 將相本無種第46章 逃跑總兵第165章 騎兵的巔峰對決第87章 大戰在即第34章 設計第48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312章 目標,盛京第299章 避重就輕第304章 張獻忠的決斷第110章 英雄遲暮第92章 新年第272章 莫從世路暗投珠第102章 誕生日第48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223章 再見祖大壽第257章 血肉身軀歸泡影第39章 破軍第72章 收穫第305章 李定國的未來第120章 目標,日本第142章 人生識字憂患始第95章 立威第101章 餘波第255章 男兒當自強第198章 守株待兔第108章 風起雲涌第312章 目標,盛京第164章 血戰贏得空餘恨第251章 定計第24章 敗走商洛第191章 勿疑弓影爲長蛇第260章 大順永昌第345章 能耐能耐能忍耐第243章 孔有德的悲劇第173章 輝煌軍史照汗青第64章 生擒貝勒第300章 戰爭迷霧第93章 喪失機會第20章 賭約第299章 避重就輕第105章 講武堂第132章 對策第87章 大戰在即第193章 笑癡人自生障礙第294章 兵不血刃入南京第281章 殺神降世第279章 沉浮宦海如鷗鳥第183章 鬆錦大戰第23章 分兵第157章 借汝頭一用第229章 皇太極的反擊第289章 敵襲!虎豹營之強悍第47章 陣破第250章 不對稱的海戰第179章 南明驍將李定國第124章 說服第9章 剜肉療傷第134章 暗度陳倉第49章 困境第190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299章 避重就輕第160章 白首相知猶按劍第311章 阿濟格授首第128章 明代的“勞斯萊斯”第16章 虎癡王六第84章 大功告成第122章 再見伊人第53章 英雄惜英雄第230章 艱難初現第41章 血性第28章 殘夢第204章 禍兮福之所倚第28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32章 岳家槍法第152章 進退維谷第64章 生擒貝勒第192章 只緣身在此山中第212章 鐵血軍魂第181章 滅寇雪恥太匆忙第293章 牛刀?第119章 再見重騎兵第118章 意外之得第6章 牛刀小試第183章 鬆錦大戰第251章 定計第267章 爭名奪位多莠臣第221章 名爲招禍之本第313章 三岔河大捷第37章 孫子終歸是孫子第243章 孔有德的悲劇第285章 令人崩潰的戰爭第131章 創意戰爭的起源
第230章 艱難初現第202章 激情燃燒的歲月第127章 危機第102章 誕生日第35章 瘋狂過後的收穫第55章 伏擊第194章 一覽衆山小第123章 柔情第276章 將相本無種第46章 逃跑總兵第165章 騎兵的巔峰對決第87章 大戰在即第34章 設計第48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312章 目標,盛京第299章 避重就輕第304章 張獻忠的決斷第110章 英雄遲暮第92章 新年第272章 莫從世路暗投珠第102章 誕生日第48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223章 再見祖大壽第257章 血肉身軀歸泡影第39章 破軍第72章 收穫第305章 李定國的未來第120章 目標,日本第142章 人生識字憂患始第95章 立威第101章 餘波第255章 男兒當自強第198章 守株待兔第108章 風起雲涌第312章 目標,盛京第164章 血戰贏得空餘恨第251章 定計第24章 敗走商洛第191章 勿疑弓影爲長蛇第260章 大順永昌第345章 能耐能耐能忍耐第243章 孔有德的悲劇第173章 輝煌軍史照汗青第64章 生擒貝勒第300章 戰爭迷霧第93章 喪失機會第20章 賭約第299章 避重就輕第105章 講武堂第132章 對策第87章 大戰在即第193章 笑癡人自生障礙第294章 兵不血刃入南京第281章 殺神降世第279章 沉浮宦海如鷗鳥第183章 鬆錦大戰第23章 分兵第157章 借汝頭一用第229章 皇太極的反擊第289章 敵襲!虎豹營之強悍第47章 陣破第250章 不對稱的海戰第179章 南明驍將李定國第124章 說服第9章 剜肉療傷第134章 暗度陳倉第49章 困境第190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299章 避重就輕第160章 白首相知猶按劍第311章 阿濟格授首第128章 明代的“勞斯萊斯”第16章 虎癡王六第84章 大功告成第122章 再見伊人第53章 英雄惜英雄第230章 艱難初現第41章 血性第28章 殘夢第204章 禍兮福之所倚第28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32章 岳家槍法第152章 進退維谷第64章 生擒貝勒第192章 只緣身在此山中第212章 鐵血軍魂第181章 滅寇雪恥太匆忙第293章 牛刀?第119章 再見重騎兵第118章 意外之得第6章 牛刀小試第183章 鬆錦大戰第251章 定計第267章 爭名奪位多莠臣第221章 名爲招禍之本第313章 三岔河大捷第37章 孫子終歸是孫子第243章 孔有德的悲劇第285章 令人崩潰的戰爭第131章 創意戰爭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