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場上,各種設施齊備。
自有一方點將臺,坐北朝南。
趙昱一行人到了校場,在萬軍矚目之下,來到那點將臺上。
竟還有許多人認得趙昱,一時間驚呼之聲此起彼伏。
很快,趙昱到來的消息,就一個傳兩個,兩個傳四個,全都知道了。
五萬雙眼睛,不論看得到看不到的,都隨着趙昱等人的腳步移動。
趙昱神色不變,冷淡漠然。而吳三桂等人,則皆臉色難看。這五萬兵馬,皆是他們麾下的精兵,可這些人,看到趙昱,那態度,端端是讓人不爽。
雖然知道因錦州之戰的緣故,趙昱在遼東各鎮兵卒的心目中,頗有威名。可也想不到,竟然有如此威名。
那等敬仰狂熱的目光,實在讓人心頭不忿。
吳三桂與身旁兩人交換了一個眼色,心裡微微下沉了一分。
便就到了點將臺上。
點將臺頗高,站在上面,整個校場,一覽無餘。
校場上的兵卒,不論前面的,還是後面的,都能看到他們。
趙昱往前一站,聲如洪鐘,先就宣讀一番聖旨,使這五萬兵卒知曉此番集結的用意。然後便開始鼓舞士氣。
就軍隊而言,不論哪個時代,士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鼓舞士氣,要麼用家國大義,要麼用金錢利益,零零總總,都不外如是。趙昱先是熱血激昂的,以家國大義說之,說的人是熱血沸騰。
但趙昱也知道,這種熱血沸騰,只是一時的。待得事後,很快冷卻下來,便就什麼都不是了。
於是還要有金錢利益相輔相成。
這一點,趙昱從兵書上,自有所得。來時太子也曾給予了一些囑咐。
只道是爲國征戰,糧餉方面,其一絕不拖欠分毫。這一點,若在太平時期,完全沒有吸引力。但此時,因大明衰落,朝廷經常拖欠糧餉,而軍中糜爛,軍官喝兵血的數不勝數。底層的士兵,往往拿不到足額的糧餉,甚至於一年半載都拿不到一粒糧食。
由是便就有了吸引力。
尤其是趙昱說的。
也許便是太子在這裡親口承諾,相信的人都不多。他們更願意相信帶着他們打敗了韃子的趙昱。
因爲趙昱是戰神。
這年頭當兵的人斗大的字不識一筐,他們不懂什麼大道理,更因爲朝廷以前的作爲,也不相信朝廷的承諾。更願意把希望寄託在趙昱這樣的猛人身上。
大略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罷。
先是承諾不拖欠糧餉,其二承諾繳獲財物,一半歸自己所有。
這一條,也非常有吸引力。
因爲明軍經常打敗仗,既然打敗仗,那只有被人繳獲的份,哪裡有繳獲人的份?怕是不知多少年沒享受過這樣的待遇了。可他們相信跟着趙昱,能打勝仗。有勝仗,自然就有繳獲,說不得還能發一筆才。
其三,承諾功必賞,過必罰。這一點是太子專門囑咐趙昱的。太子要扭轉乾坤,在這方面,必須要做到。不然哪裡還有人爲他賣命?
這年頭,官府黑暗,軍中也不差。戰功本是軍中上升的最好途徑,卻也被人堵住了。下面的士兵斬了幾個頭顱,軍功足夠升一級,可基本上這軍功都被上司給奪了,沒自己的份。這也是士兵不願意打仗,由是打敗仗的緣故之一。而且是重要的原因。
沒盼頭,誰願意用心?
當然,這是口頭上的。因爲還沒打仗,還體現不出來。但趙昱知道,太子是下定了決心的。所以說起來,是理直氣壯。
零零總總,許了許多諾言,把兵卒們的心氣給暫時提起來,讓這五萬兵馬有了盼頭,先調回中原,待打仗的時候,一一履行,承諾都做到了,配合十七律五十四斬,令行禁止,自然能練出精兵來。
賞罰之道,是立軍的根本。
趙昱聲音無比洪亮,便是這校場廣大,五萬人齊聚,每個人也都能聽的清楚。
這五萬人,趙昱之前讓吳三桂等人下令調兵的時候,就排除了他們的家丁標營。這種趙昱是不要的。
標營兵馬,是這個時期的一大特色。其中都是將領家丁,與將領捆綁在一起。就算再精銳,要來卻不好指揮,也是無用。
眼下這五萬人,雖然比各鎮總兵的家丁標營差了個檔次,但卻正是趙昱需要的。他們差只差在平素的吃喝,還有裝備方面。其他的地方,也差不了多少。
只要吃喝供應充足,訓練得當,很快就能成爲精兵,可堪一用。
吳三桂等人站在趙昱身後,這時候也都是面無表情了。
若這五萬兵馬之中,他們的家丁標營也在,也許還能做些手腳。但可惜,趙昱早有準備,不要標營。
就算他們此時忽然開口,鼓動這些兵馬不聽趙昱命令,怕也沒多少願意聽他們的了。
而且他們也不敢。
五萬兵馬又如何?
趙昱會怕?
怕是反手打死他們,一切皆休。
只能保持沉默。
趙昱帶這些總兵過來,就是表明,他們是同意的。也是一種安撫軍心的手段。趙昱是不怕這些人作怪的。若是作怪,直接打死。
就算是總兵,那又如何?
趙昱本來就不在乎什麼朝廷,什麼大官。最多辭官而去,回青雲觀。難道還有人能奈何的了他?把他抓去斬首,明正典刑?
這是底氣。
若不是他只一人,沒有神仙分身無數的手段,實則也看不上這些兵馬。
待得一番鼓動、承諾之後,趙昱下令各部兵馬先按原本的編制,就地修整。這才又與馬科、吳三桂等人,重新回到總兵府。
“馬總兵,得罪了。”
趙昱這時終於露出笑容,抱拳誠懇道:“此前兩日,實在對不住。但此事事關重大,不得不爲。我知馬總兵心意,還請不要把此事放在心上。馬總兵的忠誠,我定會向太子表明。”
馬科本來臉色不好看,但聞聽此言,直接就眉開眼笑了:“哪裡哪裡。趙參將也是爲了太子,爲了大明。我受點委屈算什麼?不在意,不在意。”
趙昱又對李輔明和另外一人也抱了歉意,兩人也自表示無妨。
至於吳三桂三人,趙昱直接冷眼相待。
喚來張統領,使其最好大軍開拔的準備,又着甲扛了鐵錐,離開之時,瞥了眼吳三桂等人:“須得記住,天下還是大明的天下。”
吳三桂三人臉色一變,看着趙昱離開的背影,張了張嘴,無無言以對。
大軍開拔,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五萬大軍不是百十人,相關種種,糧草、大軍行進路線,怎樣行軍,哪一部在前,哪一部在後,凡此種種。
由是說統帥難得,其難處,就在這裡。
管理一百人,大略有些才能的,都能做到,就算做不好,也不會出大亂子。但管理一千人,難度又不一樣,上了萬人,對統帥的要求就以幾何倍數上升。
這不是那些大商行、工場主之類的,管理十萬八萬,就說那些商行的老闆、工場主堪比大將軍了。
無法相提並論。
趙昱甫然之間,也搞的手忙腳亂,有些失措。
虧得他心思敏捷,雖然忙亂,好歹沒有出錯。終於有一人到營前來自薦,襄助之下,這才逐漸變得順暢,繼而井井有條。
這人,就是馬科的那位師爺參謀。
名字陌生平凡,喚作楊和。
他此前前往說服各鎮總兵,雖然沒有完全達到目的,卻也把這些總部都說到山海關來了。要不然趙昱要調兵,其中的難度,不止提升一個檔次。
完成此事之後,楊和便沒回總兵府。
只讓人送去一封信,便就在軍營外等着。直到趙昱開始安排大軍開拔之事,又等了一會兒,這才自薦。
趙昱果然就重視他了。
這楊和畢竟有能耐,五萬大軍的後勤安排,竟做的井井有條,不曾有半分紊亂。這讓趙昱分外高興。
於是將此間事盡皆託負於他,自己便帶着一百親兵,前往巡查。
如此,一日之後,亦即是翌日清早,大軍開拔了。
五萬大軍,分作三部,前、中、後,趙昱居中統率,以楊和爲臨時參謀,張統領在前,一路迤邐,浩浩蕩蕩,出關奔京師方向而去。
...
還是周延儒的府中,還是那昏暗的書房裡。
還是周延儒、陳演、謝升三個內閣大佬。
氣氛有些沉悶。
三人都各自在沉吟,燈火下,神色變幻。
良久,陳演嘆了口氣,道:“不想那武夫在遼東有如此威名,六個總兵,竟無一人敢反抗,讓他輕易得手五萬兵馬。”
“如之奈何?”周延儒凝聲道:“如今五萬大軍開拔,不日將抵達京師,是時太子領兵出征,有那武夫襄助,豈不百戰百勝?!”
謝升默默。
陳演斟酌道:“倒也並非沒有辦法。大軍出征,不是有了兵,有了將,就能勝。糧草最是關鍵。”
周延儒連連搖頭:“太子近幾日活動頻繁,據下面的人傳來的消息推斷,太子有足夠的財力支撐一場大戰。就算我們完全斷了糧草供應,也奈何不得呀。”
陳演又怎能不知?聞言只是嘆氣:“哪裡料到,太子不過十五,就暗暗有了這般能爲。怕是多年前就在爲此準備了。真是個‘明君’吶!”
“明君...”一旁謝升笑了起來:“他還不是君呢。”
周延儒和陳演都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