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後勤之糧秣

在這一時期,馬爾波羅行動的目的,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不讓他的敵手——巴伐利亞選帝侯——在其本國得到哪怕是最少的糧食。

馬爾波羅從西北出擊,打敗了多瑙華斯選帝侯,並迫使他撤過多瑙河,沿累赫河右岸向南退至奧格斯堡,在此處,選帝侯利用該城的防禦工事,使自己安全地站住腳跟。

馬爾波羅也渡過了多瑙河,然後沿累赫河對岸行軍,到達前面提到的弗裡德貝爾格營地,他在這樣插進了選帝侯和他的國土之間以後,動手洗劫巴伐利亞,派出別動隊拿走一切可拿之物,其餘的放火焚燒。

馬爾波羅自己把這一行動有時稱爲高壓性的,有時稱爲懲罰性的,企圖以此或者迫使選帝侯背棄同法國的聯盟,或者在他拒絕背盟時加以懲罰,然而,真正的目的是軍事性的,面對在數量上佔優勢的敵人,馬爾波羅希望把他們餓垮,而不是冒險一戰。

因此,他想向法巴聯軍補給品的來源地英戈爾施塔德和烏爾姆進軍,但是,如果要留下一支部隊守衛累赫河,他就感到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實施這一向敵人北部和西部的進軍了。

因此,必須找到某種別的方法,使敵人感到採取渡河行動是不值得的,馬爾波羅通過洗劫巴伐利亞達到了這一目的

。然後,他沿累赫河順舊路返回多瑙河。

但是,塔拉爾和選帝侯不願繼續呆在奧格斯堡眼睜睜看着飢餓的絞索緊緊地套上自己的脖子,他們搶在馬爾波羅之前趕到多瑙河,在荷希斯塔德佔領強固陣地,擋住了他的去路。

現在,不是馬爾波羅不讓敵人得到補給品,而是他自己一俟取自巴伐利亞的給養耗盡就得捱餓,指望從本國得到援助是不可能的。

儘管向一支已佔領有利陣地的人數衆多的軍隊發起攻擊是一樁非常危險的事情,但除冒險外別無他法。這樣,就打響了布侖漢會戰,並且贏得了勝利。

由於預有周密規劃,由於在索取補給品時常常伴以**裸的威脅,馬爾波羅終於能夠不太困難地爲其軍隊弄到給養,只有當他在一地停留時才發生問題,這時,總是飼料難以籌集。

然而,在行軍時並不需要有複雜的後勤機構,這就免除了軍隊的拖累,使之能夠卓越地完成行軍任務,在水平上幾乎不亞於100年後拿破崙的行軍,當時這樣的行軍之所以比較少見,並非因爲它難以實現,而是因爲在那個時代一國的力量主要寓於要塞之中,因而這種行軍作用不大。

布侖漢會戰終究並未結束對法戰爭,而馬爾波羅和尤金親王對土倫的進軍則完全是徒勞無功的。

在運動中保障軍隊給養比較容易,這也是不需要建立正規補給部隊的原因。有時也有人提出這方面的建議,但得不到響應。那時的統治者們一致認爲,利用承包商雖有種種弊病,但比較便宜合算,其主要優點是戰爭一結束即可予以遣散,但是,承包商從來都只能保障軍隊需要的一小部分。

特別是飼料,每次都必須採取複雜的,全面組織的行動來就地籌集,那時的兵員是人類的渣滓,爲喝酒而應徵的,出外徵集糧秣時常發生大量逃亡。正是爲了防止士兵逃亡,奧地利軍隊於1783年建立了第一支補給部隊。 這支部隊並非用來從後方基地前送補給品,它的任務是就地籌措。

以下數字表明,按照歐洲當時的人口密度和農業發展程度,給運動中的軍隊供應給養是完全可能的

一支軍隊假定爲6萬人,每天需要9萬日份麪包。如焙制率爲3:4,則生產1磅麪包需要12盎司麪粉,設每個日份的麪包爲2磅,則10天期間所需麪粉總量爲90000x2x10x3/4=1350000磅或600噸。

假定某一地區在農業上是自給自足的,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英里45人,這個數字至少對西歐來說是太低了,當時西歐人口密度大約在每平方英里35人到110人,4月份,因爲戰局通常均在4月開始。這時應有6個月的存糧,因而此時的麪粉實有量每平方英里大約爲180x2x45=16200磅,約7噸。取一個長100英里寬10英里的地帶,這就是說,糧秣徵集隊離開道路兩側無需超過5英里,其實有面粉總量應爲7000噸左右。

其中,供軍隊在10天進軍期間食用的不到10%。所以,只有軍隊須在一地長期停留時,換言之,只有在圍城期間,纔會發生短缺。

飼料的供應較爲困難,但本質上並無兩樣,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計,每英畝青飼料也足供50匹馬一日食用。這樣,一支軍隊的4萬匹馬每天需要800英畝青飼料。 wWW _тт κan _C○

如果用10天通過一片寬10英里長100英里的地帶,軍隊的馬匹將吃光長在8000英畝土地上的飼料,亦即佔該地帶總面積的八十分之一。但是實際用來種植飼料的土地面積要大得多。要證明這一點是很容易的,因爲8000英畝飼料僅能在一年中飼養4000匹馬。

這一數字同居民數字比起來是太低了,根據1812年法爾將軍的計算,在俄國西部的貧瘠地區,這一比例爲1:3,由於缺乏準確的數據,無法說明一支軍隊究竟能在一個地域停留多長時間,我們只知道每當進軍圍城戰或屯兵久駐時,飼料總是最先耗盡的物資。

當時,由於供人馬食用的糧秣只有一小部分是成品,所以,每當在一地長期停留時,軍隊實質上就變成一臺食品加工機:磨粉、砍柴、烤麪包、割飼草。

上述工作每過幾天就必須重複進行一次,顯而易見,它與軍隊的正常任務是有很大矛盾的。實際上,爲了執行後勤職能,完全可能使軍隊的軍事職能在較長期間全部停頓下來。需要收割飼草時尤其如此。這時還必須格外加強警戒,以防敵人突然襲擊。

在從上述事實中引出結論之前,還要簡單談談法國大革命以前兩個世紀的戰爭中彈藥消耗的問題

。這方面的數據很難找到,這一事實本身就說明彈藥消耗問題不是很重要的。直到1870年普法戰爭之後很久,彈藥供應同給養供應相比仍然是無足輕重的。

的確,彈藥需要量是如此之小,以至於軍隊通常可以一次帶足供整個戰局使用的彈藥,從後方基地實施再補給的情況是比較少的。

如果需要,當然,大都是在攻城期間。17世紀上半葉,軍隊出征時,裝填火藥的炮彈基本攜運量爲每炮100發,這是不足爲奇的,因爲就連在攻城期間,預計每門炮每天最多也只發射5次。

17世紀後期,根據沃邦的計算,平均每炮每天只用4發炮彈。所以,同糧秣相比,彈藥消耗量仍然是微不足道的。

沃邦(1633-1707),法國軍事工程師。根據1828年出版的沃邦所著《論圍城戰與陣地進攻戰》一書的計算,要在一個月內奪取一座堅固要塞,須消耗6萬發槍彈和1萬6千發炮彈,其中,炮彈是由13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發射的。如果槍彈每12發爲1磅,炮彈平均每發爲12磅,則彈藥總重量(包括按所耗炮彈重量50%計算的火藥)爲132噸。

沃邦沒有解釋他所說的那支軍隊實力多大。但是,1692年路易十四圍攻蒙斯是用了6萬人和151門火炮,另有6萬人的部隊配置在一定距離之外以阻擋援兵。

假定擁有沃邦所說的130門火炮的部隊爲4萬人,這在當時是很普通的,那麼,一個月圍城戰中的給養消耗爲1600噸,超過彈藥重量的10倍。

這樣一支部隊一般可能有2萬匹馬,如果再加上飼料需要量,則彈藥所佔的比例將下降到2%以下。

當時,野戰條件下的消耗數字更低。在1636-1638年的兩次戰鬥中,巴伐利亞炮兵在8小時內每門炮僅發射7次。當然,這些數字是被作爲最低紀錄,因而才保存下來的。

腓特烈二世非常重視炮兵,他出發作戰時,通常每門炮也僅帶炮彈180發。因彈藥不足而迫使他改變計劃的事例,僅在攻城期間發生過。

此外,沒有證據能說明彈藥補給問題對作戰行動的實施有什麼影響,就連那些最強烈地堅持倉庫是作戰取勝之必要條件的18世紀戰爭研究者們,也從未提到過這樣的問題。

第116章 軍糧城機米廠第520章 後勤之後勤是戰略的首要考第597章 停戰協議一第564章 安南政策之不能操之過急第529章 後勤之如何保障第467章 成爲一家人第331章 戰爭靠什麼第106章 達到目的第592章 歐亞分離計劃一第787章 永遠的第一突擊中隊三第446章 東南亞攻略第769章 天空戰記一百五十第733章 天空戰記一百零四第230章 我有東西給你看第848章 綱領文件第594章 歐亞分離計劃三第558章 研究之適當時候要停下來第51章 興奮的見面第194章 解決問題要靠鐵與血第381章 最終的佈置第776章 天空戰記一百五十七第732章 天空戰記一百零三第400章 南洋的規劃第533章 後勤之鐵路的侷限第751章 天空戰記一百三十二第458章 中亞之雄第42章 薊州大溶洞第595章 歐亞分離計劃四第577章 中尉日記八第539章 後勤之一定要到位第848章 綱領文件第295章 可以放手幹了第680章 輕鬆的戰略會議第33章 天津三不管第876章 批覆第163章 真相和策劃第864章 國防部長的作用第577章 中尉日記八第562章 中華軍的準備第753章 天空戰記一百三十四第380章 深度轟炸第228章 也是戰鬥力第63章 機關長睡着了第875章 我的設想第529章 後勤之如何保障第410章 蘇軍的反擊第740章 天空戰記一百一十一第141章 高志遠第259章 佈局西北第295章 可以放手幹了第291章 金錢第144章 工字團第513章 後勤之能改變戰略第363章 美國之行第587章 中尉日記十八第233章 現代管理第267章 第一個任務第161章 新倉庫的火光第472章 強硬的要求第332章 中華國土第23章 意租界第168章 四經路的故事第335章 外蒙古第138章 齊鳴的禮花二第289章 一片混亂第799章 天空戰記一百七十四第662章 天空戰記四十九第218章 抗日英雄論第419章 今後的計劃第197章 青史留名的誘惑第112章 貝勒爺第363章 美國之行第507章 後勤之革命第626章 天空戰記二十二第772章 天空戰記一百五十三第831章 險象環生第243章 新裝第830章 災難即將降臨116師第57章 血色長槍隊一第805章 指揮官只是擺設第600章 堅強的盟友第162章 打破常規第538章 後勤之戰鬥的持續保證第344章 沒有問題第586章 中尉日記十七第273章 大盤底第159章 公大七廠二第243章 新裝第546章 西南之站穩腳跟的一戰第260章 天下第一城的規劃第486章 幾件必辦的事第646章 天空戰記三十三第537章 後勤之實在不好把握第591章 宣言第693章 天空戰記六十四第324章 日本投降第538章 後勤之戰鬥的持續保證第660章 天空戰記四十七第544章 後勤之真正的工業實力第539章 後勤之一定要到位
第116章 軍糧城機米廠第520章 後勤之後勤是戰略的首要考第597章 停戰協議一第564章 安南政策之不能操之過急第529章 後勤之如何保障第467章 成爲一家人第331章 戰爭靠什麼第106章 達到目的第592章 歐亞分離計劃一第787章 永遠的第一突擊中隊三第446章 東南亞攻略第769章 天空戰記一百五十第733章 天空戰記一百零四第230章 我有東西給你看第848章 綱領文件第594章 歐亞分離計劃三第558章 研究之適當時候要停下來第51章 興奮的見面第194章 解決問題要靠鐵與血第381章 最終的佈置第776章 天空戰記一百五十七第732章 天空戰記一百零三第400章 南洋的規劃第533章 後勤之鐵路的侷限第751章 天空戰記一百三十二第458章 中亞之雄第42章 薊州大溶洞第595章 歐亞分離計劃四第577章 中尉日記八第539章 後勤之一定要到位第848章 綱領文件第295章 可以放手幹了第680章 輕鬆的戰略會議第33章 天津三不管第876章 批覆第163章 真相和策劃第864章 國防部長的作用第577章 中尉日記八第562章 中華軍的準備第753章 天空戰記一百三十四第380章 深度轟炸第228章 也是戰鬥力第63章 機關長睡着了第875章 我的設想第529章 後勤之如何保障第410章 蘇軍的反擊第740章 天空戰記一百一十一第141章 高志遠第259章 佈局西北第295章 可以放手幹了第291章 金錢第144章 工字團第513章 後勤之能改變戰略第363章 美國之行第587章 中尉日記十八第233章 現代管理第267章 第一個任務第161章 新倉庫的火光第472章 強硬的要求第332章 中華國土第23章 意租界第168章 四經路的故事第335章 外蒙古第138章 齊鳴的禮花二第289章 一片混亂第799章 天空戰記一百七十四第662章 天空戰記四十九第218章 抗日英雄論第419章 今後的計劃第197章 青史留名的誘惑第112章 貝勒爺第363章 美國之行第507章 後勤之革命第626章 天空戰記二十二第772章 天空戰記一百五十三第831章 險象環生第243章 新裝第830章 災難即將降臨116師第57章 血色長槍隊一第805章 指揮官只是擺設第600章 堅強的盟友第162章 打破常規第538章 後勤之戰鬥的持續保證第344章 沒有問題第586章 中尉日記十七第273章 大盤底第159章 公大七廠二第243章 新裝第546章 西南之站穩腳跟的一戰第260章 天下第一城的規劃第486章 幾件必辦的事第646章 天空戰記三十三第537章 後勤之實在不好把握第591章 宣言第693章 天空戰記六十四第324章 日本投降第538章 後勤之戰鬥的持續保證第660章 天空戰記四十七第544章 後勤之真正的工業實力第539章 後勤之一定要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