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後勤之戰鬥的持續保證

儘管有很多物品很容易弄到,但士兵口糧中唯一最重要的成分——麪包,卻總是供應不足,或因途中變質,或因不許野戰移動炊事房在一地停留足夠的時間以焙制面包。

同樣,原來安排就地採購畜羣,隨軍驅趕,以保證鮮肉供應,結果也完全失敗,爲此而配備的車輛很快就移作他用。

最後,減去騎兵部隊的建制給養連以增大其機動性的作法也是不成功的,騎兵指揮官們不但不能愉快地輕裝行進,反而成天爲給養瞎忙,同步兵爭先恐後地奔向村落,以便弄到可能會有的糧食和住房,當然,在這方面騎兵總是勝過步兵,同時由於他們強迫徵用比利時農民的笨重大車,反而妨礙了自己的運動自由。

總之,就人員而言,一般可以依靠就地取給生活,有時還生活得不錯,只在個別情況下,特別是在馬恩河會戰臨戰階段和實施過程中,纔不得不動用士兵隨身攜帶的應急備用口糧。

部隊愈往前進,所到的鄉村愈富,因此,可以相當肯定地說,即令德軍在馬恩河戰役中贏得了勝利而需要繼續進軍,部隊除個別日子可能捱餓外,其給養保障也不會有什麼不可克服的困難。

但是,這一點不適用於馬匹的飼料保障,德軍在1914年的經驗使人更加相信一個古老的常識:隨軍牲畜的飼料供應比人員的給養保障更加困難得多。

戰爭開始前若干年就有人發出警告,大量騎兵所需的飼料絕不能依靠就地取給解決。但施裡芬和小毛奇對此未於重視,事實上他們也別無良策,因爲1914年德國的飼料需要量過於龐大,僅克魯克軍團就有84000匹馬,每天消耗近200萬磅飼料,需924輛標準飼料大車載運,任何想靠兵站系統從後方前送飼料的企圖,都將使整個戰局完全無法進行。

因此,德軍是在對戰場飼料保障毫無準備或極少準備的情況下進入戰爭的,但他們又一次走運,季節非常有利,部隊常能在田地裡找到業已收割好,碼得整整齊齊的飼料,有時還能借助於當地的機械就地進行加工

但在多數情況下不得不用青苗餵馬,以至造成馬匹的虛弱和疾病,又因沒有正規的野戰獸醫勤務,無法進行有效的治療。

由於馬匹飼養供應的準備工作做得太差,戰局剛一開始,甚至還在超過比利時邊界之前,就有炮車挽馬的死亡。騎兵指揮官們再三向最高總指揮部抱怨飼料短缺,上面總是溫和地勸告他們就地取給,即便因此而降低前進速度也在所不惜。

事實上,對馬匹飼料供應問題重視不夠,早在戰局初期就產生不良影響。

還在8月11日就有一個騎兵師因馬匹捱餓和過勞而被迫退出戰鬥行列,兩天後,不得不下令讓所有在第1和第2集團軍前面行軍的騎兵部隊都停止前進,休息四日。

雖有這次休息,到8月19日,第2騎兵師又因補給困難而停止前進,到德軍進入法國時,所有依靠馬力的部隊都已精疲力盡,困苦不堪。

至馬恩河會戰前夕,德軍擁有明顯質量優勢的一個兵種——重炮兵(也靠馬拉)已不能再堅持行進,騎兵則因馬力太弱,無法使騎者迅速躲避危險而招致不必要的傷亡。

也是在這時,至少有一個德國集團軍感到騎兵的不良狀況嚴重妨礙着整個作戰行動。小毛奇自己也說,全軍已無一匹馬能勉強地繼續前進。

給養供應可在不同程度上就地解決,其代價不過是偶爾餓一天半日,飼料供應也可不予重視,直至馬匹倒地死亡,彈藥供應則不然,這是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

精密製造的現代武器需要有它自己的專用彈藥和備件,象拿破崙那樣隨隨便便就能把奧地利的軍械庫以及槍栓、槍托或炮筒等通通併入大軍團裝備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對小武器、機槍、野戰炮、榴彈炮、重炮等等,都必須專門保證其彈藥供應,而且供應數量之大是戰前所不能設想的,這裡,又是馬拉重型運輸車隊完全沒有起到作用,它們不是履行自己的正常職責,而是被用作移動倉庫,更確切地說,是沒有真起到移動倉庫的作用,這樣,右翼的整個彈藥補給任務就落到了數量很少的汽車運輸連身上

1914年8月,德軍第1和第2集團軍各有18個汽車運輸連,第3集團軍9個,第4和第5集團軍各5個。

每個汽車運輸連有9輛帶拖車的載重汽車(總載重量54噸)和少量用於指揮、保養和修理的其他車輛。 ]

當1914年的嚴峻考驗來臨時,這些汽車運輸連,加上五花八門的徵用車輛和艾克斯拉沙彼爾一些企業家組織的民用汽車隊,起到了同它們的數量完全不相稱的重要作用。

汽車運輸連在努力維持彈藥供應時所碰到的問題是饒有興味的,這些問題對當時處在新舊交替之際的軍隊來說具有典型意義,因爲當時的軍隊已經站在新的機械化時代的門口,但其指揮工具或思想方法還未適應於這種新的技術手段。

雖然右翼各集團軍確有相當數量的汽車,但缺乏指揮和監督汽車運輸縱隊的手段,同運行中的車隊取得聯繫的唯一辦法就是派出參謀軍官小組去尋找和攔截它們,再者,德軍各級軍需官所受的訓練都是要把彈藥擺在壓倒其他一切補給品的絕對優先地位。

這一規定得到十分嚴格的遵守,嚴格到連油料也送不上去,以至作爲第1集團軍唯一有效的彈藥運載工具的汽車,常常無油可加。汽車運輸連雖很重要,但沒有充分發揮效用,而且未能適應迅速變化的作戰情況。

此外,軍隊快速推進時在補給上通常都會遇到的那些困難問題,這次也時常發生。

根據規定,汽車每週運行六天,每天的行駛距離不得超過60英里,但實際上用車過度的現象非常嚴重,以至到實施馬恩河會戰時,60%的汽車已經損壞。司機因晝夜工作,疲勞過度,常常造成事故,加之所用車輛型號繁雜,備件,特別是輪胎,幾乎無法弄到,而強迫徵用地方車輛反而使情況更加惡化。

此外,由於彈藥消耗變化無常,輸送彈藥的汽車縱隊常常發現團的車輛仍然滿載着彈藥,因而無法卸載,在這種情況下,野戰指揮官們就試圖劫奪汽車,用作自己的移動倉庫,或讓車隊原封不動地返回後方,這兩種作法都只能使車隊一連幾天處在無效勞動之中,儘管對此發佈了嚴厲的命令,問題始終無法徹底解決。

至8月24日,彈藥的短缺,特別是炮彈的短缺,開始嚴重起來,幸虧第1集團軍的彈藥消耗量在8月26日列卡託會戰後急劇下降,否則補給勤務部門十之**將完全無法對付

彈藥補給方面的困難,大都是因距離遠、數量大而產生的,但在某些情況下也要歸咎於組織不完善,部隊重視不夠,或管理工作中的官僚主義。

騎兵師因建制運輸工具被取消,最高總指揮部擔心其妨礙機動性,長期感到彈藥短缺,併成爲不幸負責其供應的有關各軍的一個經常性的包袱,當彈藥運到並卸載時,其數量是常常大於需要量,因而不得不丟在露天地裡,最後。雖然各集團軍都控制自己的給養倉庫,但彈藥補給卻是最高總指揮部的塞格將軍集中掌握的。

他總是要拖到最後關頭才願意動用迅速減少的儲備,因而彈藥前送總是匆匆忙忙,要求以最高速度實施,這種作法顯然不,所以,格羅納在其日記中寫到,今後必須讓各集團軍指揮官對自己的彈藥儲備有完全的控制權。

在馬恩河會戰前夕,特別是在會戰過程中,第1集團軍的運動方向變化無常,因而使補給方面的困難更加嚴重,克魯克於8月26日從北面來,至此折向西南,追擊他在列卡託擊潰的英國遠征軍,8月31日又改變方向朝東南進軍。

渡過馬恩河後,第一集團軍各軍曾不得不急劇地轉向西面,穿過自己的交通線,以便在烏爾克河上迎戰法軍,最後,在9月9日發佈了向埃納河撤退的命令後,有一個軍又不得不回師東進,再次穿過集團軍的交通線,以免同左側的第2集團軍失去聯繫。

在這一混亂時期,彈藥補給,甚至整個交通運輸,都有可能中斷,其終於並未中斷,應視爲參謀工作的一個勝利,當然,到會戰臨近結束時,由於部隊有的前進,有的後退,在第1集團軍的交通線上出現了相當嚴重的混亂和擁擠。

當9月9日漢奇中校驅車前往謁見克魯克時,就陷入了這一混亂之中,他不得不訴諸武力才衝開一條出路,造成這樣的不利後果,要歸咎於克魯克將德軍撤至埃納河的決心,這一點是完全可以想見的。

儘管有各種困難,第1集團軍的彈藥補給在馬恩河會戰期間並未中斷,也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說明其他右翼集團軍出現了嚴重的短缺,只是在會戰結束時彈藥短缺現象才發展起來,節省彈藥的第一道命令繫於9月15日發出,這並非由於集團軍內部或其後方有什麼運輸上的困難,而是由於德國整個的彈藥儲備已經用完。

第330章 全方位準備第125章 要記錄第258章 談判局第472章 強硬的要求第290章 體制有問題第831章 險象環生第792章 天空戰記一百六十七第303章 叛亂第448章 新國家即將誕生第355章 有利的國際局勢第274章 記者團第440章 大戰結束後的印尼第50章 各方聯繫第436章 遠東陸地戰結束第789章 永遠的第一突擊中隊五第129章 軍統訓練人員第696章 天空戰記六十七第226章 郭長年第67章 紀念碑的要求第540章 後勤之關鍵在決策第52章 籌劃第142章 冀東大暴動四第290章 體制有問題第611章 天空戰記七第2章 回到民國第519章 後勤之嘲諷第723章 天空戰記九十四第49章 只是開始第834章 同樣艱難第152章 溶洞依舊第823章 交戰武器二第266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444章 混亂纔有機會第342章 那個地方那些人第333章 這些土地上有兩個字第115章 我們寫歷史第42章 薊州大溶洞第339章 也是準備第315章 解放保定第714章 天空戰記八十五第437章 中國最美麗的島第742章 天空戰記一百二十三第288章 衡陽之戰第813章 只有一個人判斷是正確的第711章 天空戰記八十二第661章 天空戰記四十八第609章 天空戰記五第722章 天空戰記九十三第58章 血色長槍隊二第590章 法理之辯第185章 溶洞之行一第214章 約定第236章 日軍戰力分析第482章 條約的條件第498章 對蘇最後一戰之雙方第868章 我的觀點--應急措施第692章 記憶的天空第309章 冰美人第161章 新倉庫的火光第344章 沒有問題第161章 新倉庫的火光第859章 軍種軍事長官會議第866章 改變的原因第121章 碇泊場監第117章 斬首計劃第403章 中亞開局第836章 必然引發血戰第313章 開始攻堅行動第634章 海軍規劃二第330章 全方位準備第204章 裝甲車輛第378章 首戰戰果第475章 行動基調第467章 成爲一家人第107章 文化教員第689章 情懷第12章 協議的內涵第29章 日本老兵第445章 向你致敬第258章 談判局第372章 開戰宣言第251章 吸引的策略第34章 連興茶社第409章 編制的威力第265章 談判原因第337章 火之情懷第358章 世界觀第449章 即將面臨的對手第524章 後勤之舊時代即將結束第144章 工字團第107章 文化教員第95章 南苑之戰五第367章 六合營第619章 天空戰記十五第89章 南苑之戰二第643章 天空戰記三十第176章 視察參謀學院第179章 思想是自己的第465章 美國的利益第794章 天空戰記一百六十九
第330章 全方位準備第125章 要記錄第258章 談判局第472章 強硬的要求第290章 體制有問題第831章 險象環生第792章 天空戰記一百六十七第303章 叛亂第448章 新國家即將誕生第355章 有利的國際局勢第274章 記者團第440章 大戰結束後的印尼第50章 各方聯繫第436章 遠東陸地戰結束第789章 永遠的第一突擊中隊五第129章 軍統訓練人員第696章 天空戰記六十七第226章 郭長年第67章 紀念碑的要求第540章 後勤之關鍵在決策第52章 籌劃第142章 冀東大暴動四第290章 體制有問題第611章 天空戰記七第2章 回到民國第519章 後勤之嘲諷第723章 天空戰記九十四第49章 只是開始第834章 同樣艱難第152章 溶洞依舊第823章 交戰武器二第266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444章 混亂纔有機會第342章 那個地方那些人第333章 這些土地上有兩個字第115章 我們寫歷史第42章 薊州大溶洞第339章 也是準備第315章 解放保定第714章 天空戰記八十五第437章 中國最美麗的島第742章 天空戰記一百二十三第288章 衡陽之戰第813章 只有一個人判斷是正確的第711章 天空戰記八十二第661章 天空戰記四十八第609章 天空戰記五第722章 天空戰記九十三第58章 血色長槍隊二第590章 法理之辯第185章 溶洞之行一第214章 約定第236章 日軍戰力分析第482章 條約的條件第498章 對蘇最後一戰之雙方第868章 我的觀點--應急措施第692章 記憶的天空第309章 冰美人第161章 新倉庫的火光第344章 沒有問題第161章 新倉庫的火光第859章 軍種軍事長官會議第866章 改變的原因第121章 碇泊場監第117章 斬首計劃第403章 中亞開局第836章 必然引發血戰第313章 開始攻堅行動第634章 海軍規劃二第330章 全方位準備第204章 裝甲車輛第378章 首戰戰果第475章 行動基調第467章 成爲一家人第107章 文化教員第689章 情懷第12章 協議的內涵第29章 日本老兵第445章 向你致敬第258章 談判局第372章 開戰宣言第251章 吸引的策略第34章 連興茶社第409章 編制的威力第265章 談判原因第337章 火之情懷第358章 世界觀第449章 即將面臨的對手第524章 後勤之舊時代即將結束第144章 工字團第107章 文化教員第95章 南苑之戰五第367章 六合營第619章 天空戰記十五第89章 南苑之戰二第643章 天空戰記三十第176章 視察參謀學院第179章 思想是自己的第465章 美國的利益第794章 天空戰記一百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