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嬌明白,外祖母只管放心。一有消息,阿嬌就讓綠柳給您送去。”樑梔答應道,臉上對竇太后話裡的深意沒有表露出分毫驚訝與不贊同;這讓竇太后心裡更是滿意。
“阿嬌只管看着,有哪個覺得不錯的便和外祖母說,外祖母替你做主!”她舊話重提,可是樑梔心裡另有打算,只好撒嬌賣乖,糊弄過去。
竇太后連夜就趕回皇宮,樑梔想到歷史上有過記載,竇太后希望自己的小兒子樑王在漢景帝之後登上帝位,“兄終弟及”。可是無奈羣臣反對,漢景帝立了劉徹爲太子,這一想法最終沒能實現。如今劉徹一直無所作爲,有沒有權力,而且漸失民心;竇太后便又生起了讓樑王之子做皇帝,以彌補樑王沒有做成皇帝就死了的缺憾。
其實樑梔對此一直有些不解,都是自己的兒子孫子,誰當皇帝有什麼差別?可是如今不是在意這個問題的時候。她的任務就是讓漢武帝徹底失去光環,要虐他,當然得讓他丟了皇位。
樑梔把竇太后說的事交給了蘇武,他在竇太后那裡並沒與受到重用,正覺得鬱郁不得志;樑梔的請求一說出來,他就答應了;當夜就與樑梔派給他的幾個侍衛上路了。
所有的事情都在進行之中,推恩令實行成效顯著,郡國混亂的局面總算有所好轉;由樑梔暗中動作,借館陶公主向上考察、推舉人才的方式得到各郡效仿,察舉制進一步得到了推廣;張騫出塞比歷史上提前了好些年開始,由樑梔向竇太后提議而得以實現;“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及董仲舒的其他主張也在竇太后鼎力支持下,樑梔借儒生們的筆墨下,在漢朝全面推行。而原本該因爲做了這些舉措漸漸掌握實權,名揚千古的漢武帝劉徹,如今卻只能依舊躲在竇太后的陰影下。
“竇太后,爲什麼她還活着?”“張湯,你不是說有一些能用的儒生等我接見?可是爲何他們都成了效力竇太后的人?”宣室內,漢武帝劉徹正急躁地來回走着,對一旁躬身的酷吏張湯責問道。
“陛下還請稍安勿躁,卑職今日入宮,便是向陛下引薦幾位得用之人的。他們現下就在門外候着,可要傳他們進來覲見?”張湯又一拱手行禮,不急不慢地問道。
劉徹一聽,臉上終於微露笑意,急切道:“那還等什麼,還不快宣!”
張湯帶了人進來,對劉徹說明了幾人的身份,幾人分別向劉徹行大禮後,其中一自稱桑弘羊之人向他提出鹽鐵酒官制,所得計入國庫,以此作爲皇室所需和軍餉的開支,這樣可以在不增加賦稅的前提下,加強對此的控制。
劉徹卻覺得這個並不急於一時推行,他眼下最急需的,是做成一件能培養自己親信,增加自己威望的事情。張湯不愧是劉徹身邊待得最長的人,一眼就看出了劉徹所想,指着其中一人道:“這一位,是卑職的友人引薦的,是將門之後。想來定能爲陛下解憂。”
那人得到張湯的示意,上前一步單膝下跪道:“草民李廣叩見陛下!”
劉徹見其氣概不凡,心中已信了大半:“你能如何爲朕解憂?”“草民若爲將,定替陛下討伐匈奴,安我大漢,爲陛下分憂!”李廣聲如洪鐘,又言之鑿鑿地將如今大漢與匈奴之間的形勢一一列舉,認爲大漢一直對匈奴採取柔和的態度只會助長其囂張氣焰。漢武帝一聽便覺得甚合心意,若是能將匈奴徹底消滅,自己也就有了與竇太后抗衡的能力威望了!
越想越覺得應該對匈奴發兵的劉徹也顧不上接見其他人,隨意揮了揮手讓他們都退下,然後開始和李廣商議討伐匈奴一事。也許是民間的各種非議和竇太后的權威日盛,讓漢武帝劉徹覺得自己的帝位越來越不安穩,因而忘了思慮周密。商議一夜之後,第二日上朝時,他就頒了聖旨讓李廣領兵出征邊塞,討伐匈奴。並且爲了確保軍餉開支,加徵賦稅。
這一旨意一出,頓時引來朝野一片譁然。征戰於匈奴毫無準備不說,還要增加那麼多的賦稅,這如何能夠?有許多大臣聯名上書反對此時出兵討伐匈奴,認爲此舉不僅勞民傷財,還極有可能引來國家動盪,實爲不妥。可是漢武帝依舊固執己見,把所有反對的摺子都擱到一邊置之不理。
而且隨後他還提拔了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做了副將,連同李廣一道出徵。這一舉更是引來諸多爭議,坊間都傳言漢武帝寵幸衛女,連帶着衛家都得到了提拔;不滿弱冠的衛青當了副將,若是掙得軍功,回朝必定封侯拜相,仕途順達;亦有流言說,漢武帝劉徹不僅喜女色,更好男色,衛青長相俊秀,得到其喜愛……各種版本較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加上這次極大加重了賦稅,使百姓苦不堪言,劉徹在民間的聲望終是跌至谷底。
若是這一次出征匈奴順利得勝回朝便還罷了,偏偏一開始就頻頻傳來戰敗而退的急報。因爲準備的太過倉促,不瞭解情況,軍餉跟不上;加之西北邊境的環境惡劣,將士們都不能適應,一去到那裡還未開戰,就病倒了不少人。這樣的情況下開戰,不戰敗纔是怪事。
匈奴本就習慣了在西北那種環境下作戰,開戰後一鼓作氣把漢軍打退回邊境,甚至一度要攻進邊城。加急報送到長安皇城,立即引來前朝的驚慌。劉徹因此被竇太后順理成章地奪了權,朝臣對此出乎意料地一致沒有異議。
竇太后對外只稱漢武帝劉徹病了,需要休養;自己只是代爲處理朝政。她聽了樑梔的建議,當即派出了對西北荒漠環境較爲熟知的幾個儒生趕往西北軍營。那幾個儒生都是樑梔引薦的,因爲在與張騫蘇武討論邊關及周邊小國地理風貌之時,這幾個人都是侃侃而談自己在西北邊塞等地的經歷。
當然,爲了確保接下來的征戰順利,樑梔還把自己記得的歷史上提到過的李廣衛青討伐匈奴時的策略;還有應對邊塞作戰的裝備都寫成幾封信,讓他們實在遇上解決不了的情況就打開來看。
許是樑梔的信起了作用,許是有了熟悉西北邊塞情況的人,又或許是李廣衛青這時終於摸清了匈奴的作戰規律,有了應對之策;總而言之,接下來漢軍討伐匈奴異常順利,邊關接二連三地告捷。這麼前後一對比,不論朝野,都逐漸覺得定是漢武帝劉徹有過,不適合爲帝。
這還不算。自從董仲舒的主張推廣開來之後,不過幾月便得到了百姓的認可。而就在這時,邊塞作戰的將士們尚未歸來之時,漢朝各地忽然接連發生瘟疫、蝗災、饑荒等禍事,甚至長安城還發生一次輕微的地動。本來不過是天災,可偏偏地動時長安城處處皆完好無損,唯獨漢武帝的居處甘泉宮塌了一角。
不知是誰將此事說了出去,由此引來民間對劉徹的愈加不滿,朝臣亦是如此。他們都認爲天降災禍,是因爲君主不仁,有違天道;所以上天才會如此降災於大漢。朝野上下一片責難,甚而有人大膽上書,提出要竇太后另擇明君,爲了天下蒼生。
這一切的發展,與樑梔的暗中推動脫不了關係;但卻也有運氣和劉徹自己的原因。樑梔只不過適時地推了一把,引導輿論走向而已。若不是劉徹立威掌實權心切,忘了考慮民心,過重徵稅,加之官吏貪污,百姓生活難捱;也不會發生饑荒瘟疫這些災禍。
竇太后順應民意廢了劉徹,但劉徹後宮的妃子們沒有受到牽連,只是都遷到後宮後殿,待新帝登基後再作安排。此時劉徹已有長女爲如夫人所生,長子爲衛子夫所生,纔剛滿月。
竇太后安排後宮之事的同時,樑梔也自己請命到發生災禍的各地去,已尋得解決之法。竇太后和館陶公主心疼外孫女、女兒,自是不肯答應;但是礙於情勢緊急,樑梔心意堅決;別無他法,只能答應。
樑梔這麼堅持要到發生災禍之地去,除了確實憂心那些無辜百姓,覺得他們的痛苦自己的推動可能也是一個禍因,心感愧疚之外;還因爲系統給出了最後一個提示——
“輔佐新君,尋得良配。”“請玩家到發生災禍之地,用自己的能力找出災禍發生之源頭,並徹底解決。解決可藉助系統。並幫助新君獲得民心,登上帝位。最後,,爲陳阿嬌尋得良人。”
前兩條樑梔還能接受,最後一個要求讓她爲難了。她可是個戀愛無能星人,自己都沒什麼戀愛的念頭,要怎麼去幫別人找相守一生的良人啊?
那頭樑梔正在趕往發生瘟疫的路上苦苦思索,而這一邊劉徹卻在夢裡看到了自己做了許多大事,得到了後世譽贊;可醒來發現這只是夢一場,心裡落差異常。就在這時,他看到殿外有個身影漸漸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