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

自然,一個團體完全僵化也是不成的。允熥會吸取新鮮的血液進入貴族階級,同時,也要實行末尾淘汰制,某個家族若是一代人一個有出息的沒有,那就不能賴允熥不給這個家族機會了。

允熥做法未必是最好的,但這是他所能想到的,維護大明朝統治的最好的辦法。允熥作爲皇帝,其所有政策的首要出發點是維護自己和子孫後代的統治。

昨晚在聽到熙瑤的問題後,允熥將整個理由,和自己思考的經過與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說了。熙瑤現在是皇后也是未來皇帝的母親,孃家也是允熥這個做法的受益者,自然能夠理解允熥的做法。

可陳繼不是。陳繼未來也可能進入允熥所要改造的貴族階級,但他現在不是,而且作爲普通百姓出身的文人,他現在天然的會傾向於文人,所以沒法和他直說。

允熥站在窗邊想了想,對陳繼說道:“朕也並非只招募勳貴人家的孩子入學,可愛卿以爲,文臣會願意將孩子送到這所學校麼?”

陳繼一怔,隨即沉默不語起來。允熥即位後做了太多事情,其中有些早年間進行的改革後來又發生了變化,文官未必會真的相信允熥說的話,尤其在他們看來,國子監還在正常招收監生,科舉制也在進行,大不了是一個勳貴與文官互相制衡的局面而已,即使多分給勳貴一些,可並不足以讓他們冒着被其他文官視作叛徒的危險送孩子入五城學堂讀書。

允熥見這個理由使他沉默起來,爲防止他醒過神來問其他問題,連忙進行下一話題。

“陳卿,這所學校除了設置的課目與講武堂、國子監不同,在管理上也會與這兩所學校不同。”

“其一,這所學校不會如同講武堂、國子監一般設置掌管庶務的人員。整座學校除了校長、副校長、司務長外,只設置五名司務,協助副校長和司務長管理學校,組織考試,並且暫時幫助新入學的學生日常生活。但只以一個月爲限,一個月後學生們就要完全自力更生。”

“學校內其餘所有的事情,除了校內公地的衛生由僱傭的下人來做,其餘不論是打掃宿舍、教室,亦或是一般輕微違反校規的懲罰,或者維護學校日常秩序,都是由學生自己負責。若是學校要組織非日常事情,也由學生自己負責。”

“自然,雖然只有三十多名學生,可雜亂無序的管理也是不成的,所以朕要在這所學校設立學生會,學校內大多數事物都是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學生會成員統稱爲幹部,由學生自己推選,類似於儒家最初的鄉居里選,每一任幹部的任期暫且定爲半年,半年後重新進行推選。”

“同時,若是發生較爲嚴重的事情,比如查出學生會幹部徇私枉法,也可臨時進行中期推選。這一任剩下的任期小於兩個月,則中期推選選上之人自動連任下一個任期,除非本人不願;若是多於兩個月,則只擔任剩下的任期。”

“若是需要僱傭校外之人或需要採買些東西,學生會可以自行採買、僱傭,不需經過副校長或司務長准許,只是僱傭僕人需告知副校長和司務長。所有學生除繳納學費外,還需繳納學生會會費,由學生會把握,所需採買之物也從這其中開支。但每筆開支都要記賬,每一任學生會人員離任前需保證賬實相符。”

“與學生會相同,每班設立班長,同樣由本班的學生推選,與學生會一起協助副校長與司務長管理學校。這一級只有三十多名學生,就暫且分爲兩個班。若是以後學生多了,就增加一兩個班。”

允熥設立的這個五城學堂的規章制度,完全就是按照近現代西方國家的學校來設立的。其它的就不多說了,其核心思想就是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去行政化。

後世中國的大學基本上都是行政化管理,但卻沒能培養出多少人才,反觀民國時期的大學,卻培養出了很多人才。允熥對民國時期的大學其實並不滿意,因爲九成的大學生都是文科生,當時是什麼情況?是中國國力最弱、被欺負的最慘的年代,培養一堆文科生有屁用!在允熥看來,那個年代十個文科生的用處也比不上一個能指導工廠生產軍火的工科生。

但這是中國教育思路的問題,板子不應該打在學生身上;單純比較民國文科大學生和後世文科大學生的水平,民國的學生是遠遠超出的。

而民國的大學基本上都是去行政化管理,外國一流的大學也同樣如此,所以允熥當然要去行政化。

之前允熥在國子監設立的學生管理會可不是去行政化,因爲學生管理會的所有人員都是金善任命,而非學生推舉,本質上其實是使用無償勞動力而已。不過允熥也不認爲國子監這種地方需要去行政化。國子監是培養官員的地方,本質上並不是真正的學校,類似於‘公務員考試培訓班’,以後也要在朝廷裡擔任行政官員,去行政化完全沒有必要。

允熥又說了幾句話,對陳繼說道:“陳卿,你可有疑惑之事要問朕?”

“陛下,現下只不過三十多名學生,即設立學生會,又在班內設立班長,是否有些太多了?”陳繼說道。

他雖然對於這些十二三歲的孩子是否能夠將事情做好有些懷疑,不過總體上是支持允熥的想法的。儒家是反對科舉制的,歷代大儒都提出過廢除科舉制的主張,歷史上明清兩代科舉考試標準答案的貢獻者朱熹更是激烈的批評科舉制,說大宋之所以丟掉北方就是因爲科舉制。

儒家推崇的是鄉舉裡選,也就是在一個地方由當地的百姓推選出合適的人擔任官員,而這正與允熥適才所說的學生會幹部和班長推選的方式一樣。所以陳繼自然不會反對推選。

不過只有三十多個學生,設立這麼多學生幹部,他自然會覺得有些多了,提出異議。

“哈哈,陳卿,朕並非說現在就要設立這許多學生幹部。朕適才說了,學校學制定爲六年,將來自然會有六屆學生同時在五城學堂讀書,即使每一屆都只有三十多人,六屆學生也足有二百餘人,到那時應當設立許多學生幹部。現下只有一屆學生,依朕看來,設立一個班長,學生會設二三名幹部足以。”

“不過朕畢竟也是頭一次設立這樣的學校,到底學生會幹部應當有多少朕也不知,等愛卿到了五城學堂後再定下吧。”

允熥說完這個問題,話風一轉:“陳卿,你以爲,朕設立的這所學校的管理方式如何?”

“甚好!”陳繼毫不猶豫的說道:“陛下,若是全國的官員都能這般任命,則必定天下大治!”

“呵呵。”允熥笑了笑。天下是否大治不好說,但大明完蛋是肯定的。官員都是地方百姓自己推選,這樣的操作工業國可以做,因爲全國的工商業資本家擁有比較大的共同利益,他們會維持國家繼續存續,這個道理過年的時候允熥和朱有燉說過;但農業國這樣搞純粹腦殘,除非一個國家的總人口、面積小於一個縣。

這陳繼自己也知道,其實歷代大儒也都知道,所以歷代大儒,以朱熹爲代表,提倡的是恢復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所以陳繼也只不過這麼一說罷了。

“陛下,臣還有一個疑問,”陳繼也轉移話題:“陛下適才說‘所有學生除繳納學費外,還需繳納學生會會費’,陛下的意思是,這所學校的學生要繳納學費?”

“確實如此。”

“陛下,爲何讓他們繳納學費?朝廷設立的學校,如國子監和講武堂,學生們都是不需繳納學費的。”陳繼繼續詢問。

可允熥的回答大大出乎他的預料。“陳卿,朕何時說過五城學堂是朝廷設立的學校了?”

“陛下,這,這所學校是由陛下設立,怎會不是朝廷的學校?”

“皇家學堂也是朕設立的學校,它可是朝廷的學校?”

“五城學堂如何能與皇家學堂相提並論?”

“爲何不能相提並論?哦,有件事朕忘記與你說了,之後朕會將皇家學堂的一些宗室子弟也送到這所學校讀書,你掌管的學生可不是三十多人,朕粗略點了點,這一屆還要增加十多人,總學生人數會將近五十人。”

“陛下爲何要將一些宗室子弟送到五城學堂讀書?”陳繼更加驚訝。

這個問題昨天晚上允熥清楚明白的回答了允煕等人,但他不能太直白的告訴陳繼,只能斟酌着說起來。

好在這個理由並不像之前解釋爲何至只招收勳貴子弟那樣敏感,雖然不能太直白但可以說,所以陳繼聽懂了,略過這個話題,又問道:“陛下,爲何不使五城學堂成爲朝廷的學校?”

第620章 課程與世蔭第1677章 與明國決一死戰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30章 寶鈔戰爭——計算的投入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412章 合圍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416章 定性與尋人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600章 三家第648章 糧食第795章 諸事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202章 小說家第1697章 朝鮮之事的大幕拉開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589章 湘王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1266章 想法第485章 天檽黑卡退位第1539章 答應第1203章 外交無小事,麼?第1765章 允熥與文坻的對話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1733章 海盜們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317章 內宮貪腐案(一)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15章 賜名朝鮮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1383章 事情第1418章 蕭卓說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1515章 目的第294章 四國使臣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1089章 血色(一)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239章 海外華國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1076章 決戰——擋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646章 衛徽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153章 慶功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1331章 漢洲攻略(四)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12章 兩個爆點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73章 關於常家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992章 關注點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1012章 母女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1163章 蒙古謀劃——機會第837章 多邦城——繼續猛攻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90章 除夕宴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1388章 會面三件事第246章 接旨第1151章 會見前
第620章 課程與世蔭第1677章 與明國決一死戰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30章 寶鈔戰爭——計算的投入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412章 合圍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416章 定性與尋人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600章 三家第648章 糧食第795章 諸事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202章 小說家第1697章 朝鮮之事的大幕拉開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589章 湘王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1266章 想法第485章 天檽黑卡退位第1539章 答應第1203章 外交無小事,麼?第1765章 允熥與文坻的對話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1733章 海盜們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317章 內宮貪腐案(一)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15章 賜名朝鮮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1383章 事情第1418章 蕭卓說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1515章 目的第294章 四國使臣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1089章 血色(一)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239章 海外華國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1076章 決戰——擋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646章 衛徽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153章 慶功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1331章 漢洲攻略(四)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12章 兩個爆點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73章 關於常家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992章 關注點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1012章 母女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1163章 蒙古謀劃——機會第837章 多邦城——繼續猛攻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90章 除夕宴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1388章 會面三件事第246章 接旨第1151章 會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