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0章 爵位改革——對勳貴

“郡王,有些高了。但爲夫也不會加封他爲鎮國將軍。爲夫打算,加封他爲公爵,不世襲罔替的公爵。”允熥說道。

“公爵?妾可是聽錯了?公爵是加封給勳貴的爵位。”抱琴道。

“你並未聽錯。爲夫說的就是公爵。你覺得鎮國公這個名字怎麼樣?不妥,不妥,還是以地名取封號。比如晉國公。濟熺早已改封,‘晉’這個字就空了出來。”允熥半是同抱琴說話,半是自言自語。

“夫君打算變更宗室郡王以下的爵位名稱,與勳貴一樣?”抱琴又道。

“你真聰明。”允熥誇讚道。同時瞞下了下半句:‘不比熙瑤差。’

“爲夫要進行改革的第四點,就是廢除原本的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六級爵位,改爲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等。哦,子爵和男爵是爲夫打算新設的爵位,子爵等同於現在的世襲指揮使,男爵等同於現在的世襲指揮同知,改革後,現下大多數世襲指揮使、世襲指揮同知都會改封爲男爵、子爵。男爵之下,仿效漢代,再設九等爵位,從高至低依次是: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地位等於從三品至從七品。”

“親王、郡王、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也不再均爲超品、一品。親王、郡王仍爲超品,公爵等於正一品,侯爵從一品、伯爵正二品,子爵從二品,男爵正三品。”

“這樣一來,朝廷設置的世襲爵位總計爲十六等。比漢代的二十一等還少五等。”

“至於俸祿,同等品級的爵位與官位,基本俸祿等同。但可有額外賞賜,不論官位爵位。”

“夫君,你這是要將勳貴的爵位也進行改革?”抱琴愣住了,過了一會兒才說道。

“當然。”允熥笑道。他已經說得這麼明確,誰都能聽出來。

允熥要實行這第四點改革的目的,就是爲了統一宗室與勳貴的爵位,之後打造一個統一的貴族體系,以實現他所想的打造一個堅實的統治階級,作爲自己的統治基礎或統治國家的同盟者。

當然,這個統治階級不可能完全與拂菻的統治階級一樣,允熥也不想完全一樣,而且也不適合大明國情。允熥構想的模板是漢代。漢代宗室與勳貴的世襲爵位就是一樣的,只是勳貴不能加封王爵。

而允熥之所以以漢代爲構想模板,原因很簡單:漢代和晉代是僅有的兩個封建帝制時代,已經亡國的情況下,其他宗室竟然能借屍還魂,再建國家的朝代。其中晉代東晉皇帝的權力太小了,他難以接受,而且晉代持續的時間太短,兩晉加一塊才一百五十多年,還不到半個漢代長;能夠效仿的,就只有漢代了。

而將世襲指揮使和世襲指揮同知改爲子爵和男爵,則是爲了減輕朝廷負擔。太多的勳貴向允熥求情給自家無法繼承爵位的兒子一個世襲指揮使或指揮同知的前程,允熥也不能都拒絕。這兩等改爲正式爵位後,這些勳貴就沒臉給自己的兒子求這兩等的前程了,可以減輕朝廷負擔。

允熥的心思,抱琴當然是不知道的。抱琴的兄長才世襲指揮同知的前程,允熥讓利於勳貴也沒她哥哥的份,她當然也不會關心。不過她好歹明白,改革勳貴的爵位,肯定還有其他目的,她最好不要多打聽。所以抱琴只是笑道:“這樣好,妾的兄長現在是世襲指揮同知,改革後就是男爵,也算是正經爵位了,比從前的世襲指揮同知好聽多了。”

“夫君,妾可否自己給妾的兄長的男爵爵位起名?”她又道。

“當然可以。”允熥回過神來,笑道:“都自己起名纔好,省的朝廷起了名字嫌不好聽。不過名字不能隨便起。名字一定是兩個字;可以是地名,但不能是府、州、縣的名字;也不能與他人重複。”

“那妾可要儘快想好了。”抱琴笑道:“先佔一個好名字,省得到時候沒有了。”

“你也可以爲你弟弟預留一個。”允熥笑着迴應。抱琴的弟弟沒上過戰場,也不願走武將路線,幾年前從國子監戶系畢業,分派到了江西省布政使司做官,還沒有世襲的前程。

“多謝夫君。”抱琴又笑着行禮道。

這話說完,允熥不再和她說有關改革之事,抱琴也不提。他們將文垚叫來,抱琴仍然略帶傷感的告訴他,孃親答應他帶兵去印度了,但反覆囑咐他一定要注意安全。相信在文垚正式出發前她還會再囑咐一遍。

聽到自己母親的話,文垚雖然感覺有些對不住母親,但臉上抑制不住的浮現出高興之情。他讀了十多年書,練過無數武藝,跟許多大將學過排兵佈陣之法,急切的將這些展現出來,讓衆人知曉自己的本事。

“兒子定然不會辜負父親,母親的教誨。”他說道。

見到文垚的興奮之情,抱琴有些氣悶,但很快調節過來。兒子有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好事,總比待在京城混飯吃強,不必擔心將來被削了爵位。

“父親相信你不會辜負父母的教誨,但你畢竟年輕,見過的事情還少。這一年你就不必去皇城學堂讀書了,去講武堂,隱瞞身份去講武堂。”

“更要緊的,成婚要開始準備了。現在開始準備,至少也要七八個月才能準備完畢。你大約是九月份成婚,再過幾個月十一二月份出發攻打印度。”允熥說道。

“十一二月份,這已是冬天,是不是太晚了?”

“不用擔心。印度比大明要熱,冬日也與大明秋日的氣候相當。”允熥笑着說道:“你以後要擔心的,是天氣太熱怎麼辦。當然,孟加拉比你賢烶叔叔、高煦叔叔等人的封地還要靠北,冷一些。”

“而且你的封地也確實是非常好的地方了。”從農業角度考慮,印度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印度北方有高山,在冬天阻隔了來自北極的寒流,所以即使同緯度的地方也比中原要暖和;夏天呢,這座山又將從南方的海洋吹過來的水蒸氣全部留下,使得氣候溼潤;同時印度洋很少有龍捲風,不會對沿海造成破壞;而且平原面積廣大,後世分裂之後的印度可耕種面積竟然和總面積是印度三倍多的華夏差不多,整個印度地區只會更大。

‘歐洲人能夠憑藉印度一舉崛起真的不是沒有道理,印度這個地方真的太得天獨厚了。但大約是自然條件太好的緣故,不僅發展出了種姓制度,還沒什麼戰鬥力,不斷被外族征服。現在,輪到大明做印度的主人了。’允熥想着。

“好了,沒什麼事了。現下時候也不早了,傳御膳房準備午膳。”允熥說道。

“盧義,你親自走一趟。先去內官監,將文垚要成婚之事告訴小章,讓他預備起來;再去一趟禮部,告訴禮部尚書黃淮,讓他也馬上準備起來;最後去鄭國公府,將此事告訴常升,讓他也準備起來。不,先去鄭國公府,再去禮部。”允熥又道。

“是,奴婢知曉了。”盧義答應一聲,就要轉身退下。

“慢。朕還有一事,你也告訴常升。”

……

……

“陛下選定了珺月爲皇長子妃?”常森驚訝的對常升說道。

“不必這樣驚訝吧,”常升本來滿肚子心事,但見到常森這麼驚訝感覺奇怪:“當初設立女子學堂,咱們就覺得或許是爲以後皇子選妃做準備。過年前後皇后還特意宣召各家勳貴帶女兒入宮覲見,皇后與她們說話時葉妃忽然來到坤寧宮,咱們也猜到了這是在爲皇長子選妃。最後選中珺月,不必這麼驚訝。”

“怎能不驚訝。當今,”常森說道這裡,看了一眼周圍。他們此時坐在院子裡的一間涼亭內,好像是在賞雪,周圍三丈內也沒有下人。“允熥的皇后就是世襲武將出身連勳貴都算不上,允熞和允熙的正妃都是低級勳貴,允炆正妃更是文官,怎麼會選到咱們家的女兒?”按照允熥的做事習慣,皇子的正妃應該不會選他們這種頂級勳貴家的女兒纔對。他以爲珺月和魏國公府、曹國公府、樑國公府的女兒都只是陪榜而已。沒想過會選上。

第213章 發福利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872章 繼續議事與南洋諸國的擔憂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596章 瞭解第180章 突發事件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1221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上)第354章 前夜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1270章 兒女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698章 說湘王第1385章 投獻案——秦鬆調查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472章 賽兒第217章 爲何讀書第291章 家族宴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269章 驚動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58章 ……陰謀——插敘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1761章 蘇伊士截殺第46章 再至麪館第1488章 路遇色目——傳教士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950章 過後很久的請求第402章 吳橋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134章 北平城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947章 買首飾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396章 濟、青第934章 科學的開端——完結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1270章 兒女第304章 水師第380章 囑咐大臣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1534章 賜予《鑑文大典》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1284章 好在哪裡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336章 南洋風雨——左相前來第473章 親子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73章 關於常家第557章 我來也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517章 律法嚴苛麼第1155章 出征
第213章 發福利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872章 繼續議事與南洋諸國的擔憂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596章 瞭解第180章 突發事件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1221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上)第354章 前夜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1270章 兒女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698章 說湘王第1385章 投獻案——秦鬆調查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472章 賽兒第217章 爲何讀書第291章 家族宴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269章 驚動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58章 ……陰謀——插敘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1761章 蘇伊士截殺第46章 再至麪館第1488章 路遇色目——傳教士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950章 過後很久的請求第402章 吳橋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134章 北平城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947章 買首飾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396章 濟、青第934章 科學的開端——完結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1270章 兒女第304章 水師第380章 囑咐大臣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1534章 賜予《鑑文大典》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1284章 好在哪裡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336章 南洋風雨——左相前來第473章 親子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73章 關於常家第557章 我來也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517章 律法嚴苛麼第1155章 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