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傅僉的目光,也落到了潼關前面的禁溝之上,晉軍派出的人馬並不多,大約只有三千人左右,不過對於潼關前狹隘的地域,三千人已經不算太少了(最後的三國664章)。(..)不過傅僉也注意到了晉軍不光是派出攻城的步兵,而且在步兵的陣列之中,可以看到幾十輛投石車。
很顯然晉軍試圖想要用投石車來轟擊潼關的城牆,這樣的戰術打法倒沒有出乎傅僉的意料,只不過如果讓晉軍的投石車推進到潼關城下的的時候,會對潼關的城牆構成很大的威脅。
晉軍所使用的投石車是那種大型的投石車,每輛投石車都配備有幾十名的車手,這種投石車可以投擲出重達五十斤以上的石塊,對城牆的破壞程度相當嚴重。
晉軍在禁水上架設了浮橋,幾十名投石車手吭哧吭哧推着一輛投石機過河,顯得相當地吃力,費了好大的力氣纔將笨重的投石車擡過了禁水。
禁溝到潼關城下是一段比較平坦的道路,張尚率軍步步爲營緩緩推進,逼近到了潼關城下,不過他沒敢太接近城下,而是距離城下一百五十步的地方排出了陣型,列在前排的,赫然是手持巨盾的盾兵,無數的盾牌密密地排成一排,構成一道厚實的盾牆,而投石車則安放在了盾牆的後面。
這種大型的投石車射程最大可達三百步,不過想要達到理想的攻擊效果,一百五十步之內纔是最合適的距離,在這個距離上投擲出的石塊,纔能有效地摧毀敵方的城牆。而一百五十步則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區域,不光是對方的投石車可以打的到,最強的兩石長弓也可以覆蓋這個距離,更別說最大射程可達三四百步的牀弩了。
爲了有效地保護投石車不被敵方所摧毀,張尚在投石車陣的前方,佈下了一道厚實的盾牆。
潼關的城頭之上,除了幾面飄揚着的旗幟之外,竟然看不到任何的一個人影,晉軍向前推進的速度並不快,按理說蜀軍會有充足的時間來佈防,甚至干擾晉軍在城下的佈陣,但出乎張尚的意料,蜀軍不但毫無動作,竟然在城頭上蹤跡全無,這不能不讓張尚心生疑惑。
不過張尚可不認爲潼關的城頭上會沒有人,但蜀軍的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張尚卻是捉摸不到的。既然蜀軍沒有動作,張尚也不會停止自己的佈陣速度,只要投石車到位之後,便可以發起攻擊了,就算是潼關的城牆是銅澆鐵鑄的,在巨石的轟擊之下,也會崩塌,張尚似乎已經看到了勝利之光。
前方的盾陣很快地排列完成了,投石車也陸續地位,投石車的裝填手開始往投石車的投擲臂上搬運石塊,牽炮手也扯起了繩索,發射準備已經是就緒了。
在城牆的上面,傅僉一直沉默地關注着晉軍的行動,他冷峻的臉上沒有絲毫的表情。晉軍在第一撥的進攻之中就投入了所有的投石車,是壞事也是好事,如果被投石車攻擊到的話,那麼就要壞事了,不過晉軍同時調來了如此多的投石車,給蜀軍集中力量殲毀創造了時機。
所以傅僉一直是按兵不動,他在等待着投石機進入到有效的射程之中,這個有效射程對於晉軍而言是必須的,只有到達這個位置纔有可能摧毀潼關的城牆,同樣,這個位置對蜀軍而言也是必須的,只有投石機到達這裡,纔有可能把它們摧毀。
在傅僉的嚴令之下,守城的蜀軍全部掩藏起來,從城牆的外面根本就看不到城牆上的任何狀況,但傅僉卻在暗暗地準備着反擊的手段,準備一舉摧毀這些對城牆威脅巨大的投石車。
想要破壞這些投石車,最有效的武器也就是投石車了,只要被投石車的石彈命中,敵方的這些投石車頃刻之間就會化爲一堆爛木頭。傅僉的手頭倒是有一些投石車,但最大的難題是射擊精度的問題,這個時代的投石車,基本上採用的是牽拉式的投石車,小型的投石車需要五六個人來牽拉,中型的需要十幾個人,而大型的往往需要五六十個人的牽拉才能完成一次拋射。
晉軍攻城用到的便是大型的投石車,蜀軍守城自然無需那麼大個的,畢竟城牆上地方狹小,也擺不開那麼大的玩意,蜀軍的投石車是以中小型爲主,但如果用來對付敵方的投石車,小型投石車的破壞力度也足夠了。
晉軍用投石車攻城,根本就無需考慮準度的問題,只要能轟到城牆上就是成功的。但蜀軍不同,想要摧毀這些一百五十步之外的投石車,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晉軍的投石車雖然看起來很大,但在一百五十步之外,這樣的目標卻很難百分百地命中。由於牽拉式投石車使用人力拉拽,很難做到人力的平衡,拋射的精度始終是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能做到誤差在五尺以內的投射,已經是極高的準確率了,有的石彈投射出去,誤差可達一兩丈,想用投石車PK投石車,完全是不可能的。
傅僉也清楚這樣的辦法行不通,不過他另有妙計,投石車不行,他決定採用射程較遠,威力較大而射擊精度比較準確的連弩車。弩箭的穿透力和破壞力也是相當驚人的,但對付由粗大木杆組成的投石車卻稍嫌不足,傅僉則是另有想法,他在弩箭的箭桿上纏上布條,沾滿獾油,製作成火弩箭。
不過在火弩箭攻擊之前,傅僉決定用投石車來對付晉軍的盾牌陣。盾牌陣密密排列着,投石車攻擊的時候也就不用考慮什麼命中性的問題,只管往盾牌陣上拋石彈就行了。而盾牌陣在防禦箭矢方面有優勢,但面對呼嘯而來的石彈,再厚實的盾牌也很難抵擋。
城下的晉軍已經佈陣完成,而投石車手也已經在做着最後的準備,傅僉看到時機成熟,立刻沉着地下令道:“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