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 大海戰上

四十二章 大海戰(上)

四月十五的當天,樑明下達了一個看似大膽而事實上並沒有太大風險的命令,“水師總長柴坤率第一艦隊主力駛往馬六甲,並運輸炮兵團和騎兵營至新加坡參戰。”(補個漏洞,原附屬步兵團大部編入禁軍,小部填入戍衛旅)

在周青竹等文臣看來這個命令就是在賭博,而且是在局勢佔優的情況下的豪天大賭,他們認爲根本不用如此冒險,只要在淡邊粘住西班牙遠征軍的主力就這麼一直拖下去,中華就已勝券在握了。

樑明心裡清楚他們是擔心荷蘭人的艦隊直接攻擊呂宋,在第一艦隊調走之後呂宋將喪失了最根本的防衛力量,那時的中華國是毫無還手之力的。這個代價在他們看來太過巨大,而且沒有必要。

但樑明並不擔心荷蘭東印度艦隊北上呂宋,就這些日子的情況看來,荷蘭並不想和中華國發生直接的武裝衝突,至少在沒有絕對實力的情況下是如此的。況且荷蘭的陸軍實力不足以支持他們施行登陸作戰,荷蘭艦隊對於中華國的危害要遠遠低於陸軍實力超強的西班牙遠征軍。最關鍵的一點是婆羅洲,在義州中華軍部署了第二旅全部和第一旅的炮兵、工程、輜重三營,再加上守備二團總兵力接近七千人,完全有實力蕩平荷蘭人的衆多據點。

只有消滅了第二艦隊,西班牙遠征軍順利通過馬六甲海峽抵達南中國海時,荷蘭人才會徹底翻臉,在這之前荷蘭的艦隊絕不會出現在呂宋海面的。對於這一點樑明還是很有把握的。稍微安慰了周青竹等人,樑明的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執行。當天下午,柴坤統領着第一艦隊駛離了中州港。

四月二十二日,第一艦隊抵達新加坡,再將炮兵團和騎兵營送入馬六甲城後並沒有與第二艦隊會和,柴坤僅僅是開了一個聯合會議部署了些事情,隨後就退入了新加坡外海的淘沙島(原聖淘沙島)。

聖淘沙島是新加坡南部的島嶼。位於新加坡本島以南500米處,東西長4千米,南北寬1.6千米,面積爲3.47平方千米,是新加坡本島以外的第三大島。這裡本是設定中的一處海軍基地,不過因時間原因尚未動工,算是一個隱蔽港口。

三日後,另一支遠道而來的艦隊抵達了新加坡外海。自然就是荷蘭的東印度艦隊了。

托維爾·安東尼奧作爲總督還是很合格的,但指揮艦隊就是個外行了,荷蘭東印度艦隊的指揮官是凱文·肯少將,他同樣是是“維克多號”二級戰列艦的艦長。

“總督閣下,中華國修建炮臺的速度驚人而且極爲堅固,作爲他們的海軍基地淡馬錫竟然還沒有修築炮臺,真是不可思議,即便是他們人員緊缺……”凱文·貝肯收起了望遠鏡,新加坡外海衆多的島嶼無疑是它最好的保護層,只要在一些島嶼上修築好堅固的炮臺,想在海面上攻克淡馬錫明顯是困難重重的。

托維爾·安東尼奧很輕鬆的笑了笑,“中華人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馬六甲防線,大沽炮臺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堅固的炮臺之一。他們很自信馬六甲防線的堅固,所以對於新加坡的建設就少的可憐,他們僅僅是改好了房子然後圍了一道高牆。事實上他們也坐到了,西面的敵人確實在馬六甲防線撞了個頭破血流。”

凱文·:貝肯也笑道:“可惜他們沒有想到我們會從他們的背部下手,只要解決了淡馬錫的中華軍,再揮師馬六甲,哈哈……”凱文·貝肯很開心,也很自信,“總督閣下,不到五月份馬六甲就將重新回到荷蘭的懷抱。”

和艦隊的指揮官一樣,整個荷蘭艦隊上下都瀰漫着一種輕鬆的情緒,沒有人認爲自己將要面臨的是一場苦戰,就像他們的心情一樣艦隊的編隊也很“輕鬆”。

十四艘戰艦一字排開,組成了一個長長的縱隊,筆直的插向淡馬錫城。但很快他們就改變了方向,因爲剛剛度過巴羅島(原實巴洛島)的荷蘭艦隊無一例外的看到了從大小武公島之間駛來的第二艦隊。以“北極星君號”爲首,“搖光號”、“開陽號”、“天權號”、“玉衡號”緊隨其後,兩邊是十二艘荷蘭人口中的“海魚”。雙方相隔不足三海里。

凱文·貝肯很慶幸的拍了拍胸口,還好是現在看到了,假如晚上半個鐘頭自己的艦隊就要被堵在淡馬錫了。雖然不清楚爲何在馬六甲前線的第二艦隊來到了這裡,但他並沒有下令艦隊改變方向,他們是正好側對第二艦隊的。

第二艦隊順風而行的,航速還是不慢的,王權很快就做出了決定,艦隊分爲兩個集團。五艘戰艦爲一組,依照東南東方向行駛,攻擊敵艦隊的中後部,這樣使得新加坡處於上風的位置,被擊毀的戰艦失去了避難之地。但王權心中明白,第一艦隊就近在咫尺。十二艘炮艇爲一集團,以編隊分爲三組,任務就是襲擾荷蘭戰艦的中部。

在凱文·貝肯看來,中華第二艦隊做了一個很好笑的舉動,在航行中鳴響了至少十炮。“報警嗎?”凱文·貝肯很蔑視的調笑道,因爲他堅信這場戰鬥的勝利屬於自己,那麼淡馬錫的中華軍即便是知道了又會有什麼改變嗎?他們不可能在瞬間變出足夠多的堅固炮臺的。

三十八章 淡邊激戰上三十章 圍觀八章 掃蕩十章 閩南第26章 北峰頂八十五章 鐵血意志二十五章 密談一百四十五章 出奇不足以制勝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第10章 起義五章 學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五章 卡尼基三十六章 鏖戰馬六甲四第4章 大秋島三十章 圍觀三十九章 大軍要啓航二十八章 文字獄前奏三十二章 福康安出場七十八章 絕地逃亡三十六章 突圍九章 火炮三十一章 美國一百三十一章 黃河北徙第21章 內政第4章 大秋島四章 吉隆二十二章 屬國八十七章 烽火四十三章 大海戰中四十五章 決戰津南中五十二章 勳章第32章 多線開戰三十二章 初戰二十七章 海軍初成三十六章 開解五十七章 驅滿二二章 鴻靈樓九十三章 僵持局勢第17章 真正的戰爭十二章 發展第2節 險些被淹死十二章 起端四十一章 大局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二十章 整軍二二十六章 美國來使二十四章 斬首行動一百四十四章 名將的悲哀五十二章 京師暗雨二二十四章 斬首行動第25節 飛渡三載(下)第30章 京師(一)三十章 圍觀二十一章 敵潰一百零四章 劫殺第1章 山東王倫五十章 京津定七十七章 帝王之尊第22節 火炮九章 阻敵第9章 戰略佈置二十四章 移民二十九章 一代戰神第4節 山東的私鹽二十七章 海軍初成七十一章 敢死先鋒三十七章 無奈之舉血戰辣子口二十一章 做買賣一百二十五章 插手日本二十四章 滄海三十二章 中華海六十九章 冀西北決戰三十六章 馬尼拉十四章 剷除十五章 破敵一二十三章 英國特使四十四章 決戰津南上二十四節 飛渡三載中六章 民間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九十六章 讓人噁心的小國八十九章 小試鋒芒一百二十三章 電報六十章 暹羅生事一百四十九章 戰略四十七章 決戰津南續三十二章 中華海第23節 飛渡三載(上)五十五章 登基稱帝第20節 緣由第17章 真正的戰爭三章 到達五十一章 大戰結束第20節 緣由六章 中華國九十五章 威勢第22節 火炮一百三十一章 黃河北徙九十五章 威勢
三十八章 淡邊激戰上三十章 圍觀八章 掃蕩十章 閩南第26章 北峰頂八十五章 鐵血意志二十五章 密談一百四十五章 出奇不足以制勝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第10章 起義五章 學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五章 卡尼基三十六章 鏖戰馬六甲四第4章 大秋島三十章 圍觀三十九章 大軍要啓航二十八章 文字獄前奏三十二章 福康安出場七十八章 絕地逃亡三十六章 突圍九章 火炮三十一章 美國一百三十一章 黃河北徙第21章 內政第4章 大秋島四章 吉隆二十二章 屬國八十七章 烽火四十三章 大海戰中四十五章 決戰津南中五十二章 勳章第32章 多線開戰三十二章 初戰二十七章 海軍初成三十六章 開解五十七章 驅滿二二章 鴻靈樓九十三章 僵持局勢第17章 真正的戰爭十二章 發展第2節 險些被淹死十二章 起端四十一章 大局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二十章 整軍二二十六章 美國來使二十四章 斬首行動一百四十四章 名將的悲哀五十二章 京師暗雨二二十四章 斬首行動第25節 飛渡三載(下)第30章 京師(一)三十章 圍觀二十一章 敵潰一百零四章 劫殺第1章 山東王倫五十章 京津定七十七章 帝王之尊第22節 火炮九章 阻敵第9章 戰略佈置二十四章 移民二十九章 一代戰神第4節 山東的私鹽二十七章 海軍初成七十一章 敢死先鋒三十七章 無奈之舉血戰辣子口二十一章 做買賣一百二十五章 插手日本二十四章 滄海三十二章 中華海六十九章 冀西北決戰三十六章 馬尼拉十四章 剷除十五章 破敵一二十三章 英國特使四十四章 決戰津南上二十四節 飛渡三載中六章 民間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九十六章 讓人噁心的小國八十九章 小試鋒芒一百二十三章 電報六十章 暹羅生事一百四十九章 戰略四十七章 決戰津南續三十二章 中華海第23節 飛渡三載(上)五十五章 登基稱帝第20節 緣由第17章 真正的戰爭三章 到達五十一章 大戰結束第20節 緣由六章 中華國九十五章 威勢第22節 火炮一百三十一章 黃河北徙九十五章 威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