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驟然發生的內戰

南京行營在連續一週的會議之後更爲忙綠,各機構各部門迅速調整工作方向。

張以軍政聯絡處長兼南京行營特派員的身份,率領三十餘將校組成的軍事巡查小組,對湖北、湖南、貴州、江西、廣東、廣西、福建、浙江進行巡迴考察,唯獨沒有把一直猶猶豫豫、擁兵自重的雲南列入巡查行程,因此雲南也就無法獲得南京行營下撥的先進武器裝備、整訓軍官和南京軍事學院的進修名額。

孫寶琦坐鎮上海,繼續負責對外聯絡、南京行營駐上海對外辦事處、經貿合作與外來投資等事項。

王陵基返回南昌的次日便一聲令下,駐紮江西各地的八萬官兵隨即停止訓練,奔赴各自的責任區,協助民衆冬修水利。

廣東潮汕駐軍在軍長王瓚緒和總部特派小組的領導下,轉入到對碼頭、公路的擴建工程之中。

林白水調整宣傳計劃,發起聲勢浩大的政治宣傳,全國發行的《中國時報》和陸續收購重組的《北京晨報》、《天津商報》、《羊城晚報》和上海的三家報紙已被林白水牢牢掌控,展現出越來越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外交總長王正廷返回北京後,立即將蕭益民的密信和南京行營相關會議結論上呈給總理段祺瑞,段祺瑞經過三天的反覆考慮,連續召開兩次智囊團會議,把三名心腹塞進王正廷的代表名單之後,才命令王正廷爲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帶領中國代表團一行趕赴巴黎,去爲國家爭取權益。

可**無能的中央政府各部早已將全年經費揮霍一空,債臺高築的財政部,竟然拿不出代表團趕赴歐洲的十萬元經費,最後還是氣急敗壞的段祺瑞從私人賬戶擠出十萬元,這才把這一醜聞掩蓋下來。

段祺瑞的日子很不好過,爲了拉攏搖擺不定的北洋各軍將領和有效保持麾下心腹對京津、熱河、綏遠、山東、安徽各省的控制,段祺瑞在短短半年之間花掉了八千餘萬,其中用在明處的軍費開支就耗去五千萬,爲了擴大麾下九個師的軍力,又花費一千二百萬元從四川購買兩批質優價廉的火炮、重機槍和步槍等武器彈藥,再加上暗中付出的一筆筆政治收買、軍隊拉攏等款項,段祺瑞已經囊中羞澀所剩無幾,不得不再次致電南京,請求蕭益民提前支付江南各省應繳中央的八千萬元賦稅。

八千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去年四川省政府收到的全省賦稅就超過了這個數字,這還沒有將四川各地直屬南京行營的兩大軍工企業的鉅額盈利包括進去。

得益於五年來的鉅額投入和迅速發展,以及大批工商企業的免稅期結束正式徵稅,今年前十個月,四川省政府就已經超額完成全年稅收任務,因此,僅四川一省今年就能向南京行營上繳五千萬元賦稅,剩下的再次投入到四川各地的基礎建設當中。

可是,浙江、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七省的兩年免稅期尚未過半,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均在地方軍閥陸榮廷、莫榮新、魯平山、唐繼堯的控制之中,除了已經成爲蕭益民集團重要一員的貴州督軍兼省主席魯平山之外,其他幾個不可能給任何人交稅,至於魯平山治下迅速發展的貴州省賦稅,從來就沒有一個統計數字。

而山多地少的福建,仍然採取閉關自守的政策,惱火之下蕭益民自十月份起,明面上時常呼籲福建地方政府順應民意,銳意改革,暗中卻對福建採取暗中包圍、步步蠶食的計劃,使得福建南北包括漳州全境在內的數十個縣脫離了福建省政府的陣營,投入到蕭益民陣營之中。

因此,福建省政府不但沒有一分賦稅上繳,反而三天兩頭懇求中央政府和社會各界予以救濟,但是在蕭益民集團的無情打壓下,李厚基等人的垮臺、福建全省歸附南京行營的時刻指日可待。

原本中央政府還有個富裕的稅源地上海,可自從南京行營提前半年將上海全年賦稅四千萬元上繳中央財政之後,整個上海就通過中央特別會議做出的決定,自一九一九年元月一日起正式納入南京行營的管轄之內,以後上海不管是窮是富,也只是通過南京行營每年向中央政府上繳四千萬元賦稅,中央政府已經失去了對上海指手畫腳的權力。

最後能給中央政府帶來希望的就剩下兩淮和浙江的鹽稅,可兩淮鹽稅已經提前半年上繳中央,浙江鹽業剛完成產業整頓,購進的大批先進生產設備和擴大近十倍的鹽田陸續投產,不可能在短期之內產生鉅額利潤,如果南京政府能體諒中央的困難,爲浙江提前支付明年兩千萬元的全年賦稅,中央政府那大爺們就會高呼阿彌陀佛了。

段祺瑞和他的心腹們日子過得愈加窘迫,相比之下,名義上基本統一了中國南部的蕭益民如今可謂風光無限,富得流油,不但有實力強大的中國工商業銀行、美國藍旗銀行這兩大銀行做後盾,而且還控制着全中國百分之六十的軍火生產和百分之八十的軍火貿易,一年來強大的英美兩國財團蜂擁而至,在長江流域各省砸下了一筆又一筆鉅額投資,蕭益民集團從中獲得的衍生稅收不下千萬。

再加上蕭益民深得老天眷顧,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連續兩年風調雨順,農業豐收,不但大大緩解了兩億多民衆的生存壓力,也給蕭益民帶來了巨大的聲譽和實惠。

更讓人眼紅的是,蕭益民不但通過各種手段,推動中央政府免除了七省民衆兩年的賦稅,而且還建起了宜昌、南昌、浦口三大糧食儲存倉庫,斥巨資大量收購南方各省農民手中的餘糧,弄得每年都要從江南各省購買數十萬噸便宜稻米運回國內的日本人急得上躥下跳破口大罵,一次又一次向中國發出戰爭威脅。

年關將至,擺在段祺瑞集團面前的形勢愈發嚴峻,段祺瑞與十餘名心腹苦商多日,最後不得不做出再次向蕭益民伸手求援的決定。

誰知電文沒有擬好,前往南京求援的人員尚未選出,廣東粵西地區就爆發了大規模內戰,不願屈居桂系軍閥之下的粵軍將領鄧本殷、陳濟棠、李濟深、張發奎等人合兵一處,對殘酷壓榨廣東民衆的桂軍各部發起突然襲擊,戰火瞬間燃遍粵西大地。

早已被架空的廣東省長岑春煊調停無效,一怒之下電呈中央政府和總理段祺瑞請辭,隨後不等段祺瑞政府做出任何決定,便帶上家小離開廣州,乘坐英國客輪返回上海寓所。

段祺瑞集團這時哪裡還有精力管到遠隔數千裡的廣東,但是又無法推卸中央政府應負的責任,只好匆匆發表聲明予以痛斥,嚴令桂粵兩軍服從中央領導停止戰爭,誰知惹來桂粵兩軍的連番牴觸。

陸榮廷、莫榮新通電全國,極力申辯,指責中央政府完全無視兩廣民衆的根本利益,通電中把廣東大規模的戰爭稱之爲暴亂,並把廣東軍務會辦陳炯明指爲幕後黑手。

陳炯明對此不但矢口否認,而且對桂軍的倒行逆施和窮徵暴斂給予無情揭露,把戰爭的矛頭指向了桂軍盤踞的廣州,並命令麾下三個師集結於東莞一線,擺出攻勢嚴陣以待。

已經佔據大半個雷州半島的鄧本殷和陳濟棠、佔領了羅定六縣的李濟深和張發奎、從香港返回廣東重招舊部的許崇智和蔡廷鍇等四十餘名粵軍將領,聯名發出通電,揭露桂系軍閥對廣東人民的無情壓榨和殘酷掠奪,指責中央政府罔顧廣東人民的利益,號召全省軍民團結起來,趕走殘暴的桂系軍隊,建立**自主的廣東新政府。

面對無法控制的兩廣局面,段祺瑞政府束手無策,蕭益民的南京行營本着既定的政策,呼籲兩軍停戰的同時,緊急調集湖南兩個主力師、貴州第三步兵師、江西地方守備部隊和直屬兩個軍,向廣東廣西徐徐壓迫。

此舉果然嚇壞了桂系首領陸榮廷和莫榮新,廣西緊急調集的五萬軍隊全部停止東進的腳步,調轉方向,趕赴桂北一線嚴防死守,阻止南京行營指揮的各路大軍藉機開進廣西。

如此一來,廣東形勢頓時改變,分散在廣州地區和粵西各縣的八萬桂軍遭到了數倍於己的粵軍圍攻,一週之內死的死逃的逃,損失近半,相繼失去了富裕的粵西六縣和整個欽廉地區。

莫榮新率領三個師鎮守廣州至三水一線,承受着迅速壯大的廣東軍民無所不在的打擊,陳炯明指揮的五萬粵軍和蔡廷鍇、許崇智指揮的兩萬聯軍,進展神速,僅用七天時間就突破了莫榮新設在廣州城外的三重防線,兵鋒直指莫榮新重兵屯聚的廣州城。

而此時鄧阝本殷、李濟深等人率領的軍隊,已經殺入廣西境內,攻佔邊境重鎮容縣之後,繼續向梧州壓迫。

就在段祺瑞執政的中央政府政令無效,對兩廣內戰束手無策之時,陝西突然爆發了陳樹藩、#鄧錫侯與井嶽秀等北洋舊將之間的大規模爭戰以井嶽秀爲首的六萬官兵,以突然襲擊的方式,擊潰了駐紮在西安北郊和西郊的川軍#鄧錫侯第五軍,引來近十萬蟄伏已久的北洋殘部和綠林民軍的蜂擁歸附,損失慘重驚魂未定的鄧錫侯和陝西督軍陳樹藩,只能忍痛放棄西安,狼狽逃往漢中一線。

PS:謝謝山青盈、淡看歷史、七兩黃鱔大大的打賞!謝謝弟兄們的訂閱、推薦和月票!

求訂閱等一切支持!拜謝!

第94章 危機來臨前的應變第146章 各懷心事第175章 賭一把(下)第64章 風暴(三)第38章 一支特殊的小隊第112章 縱橫捭闔(上)第190章 幡然醒悟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174章 單刀赴會第62章 亂象頻生第67章 無聲的恐懼(三)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48章 未雨綢繆(下)第128章 乾坤初定(下)第180章 全方位壓迫第116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120章 此路不通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16章 艱苦的創業第131章 西進序曲(上)第226章 魯南剿匪(中)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下)第106章 圍困第222章 鞭策與激勵第97章 山雨欲來(下)第161章 再加一把火第67章 無聲的恐懼(三)第189章 示弱第244章 驟然發動第222章 鞭策與激勵第106章 圍困第164章 明爭暗鬥第167章 艱難的抉擇第182章 組合拳第115章 分歧(上)第199章 步步緊逼第116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119章 受刺激了第201章 此消彼長第202章 明裡暗裡第96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162章 直皖合流第213章 淵源第67章 無聲的恐懼(四)第5章 活着就要承受第3章 破碎的憧憬第244章 驟然發動第192章 合圍之勢第127章 播下一粒種子第79章 川滇之戰(六)第157章 將在外第54章 提醒還是威脅(下)第125章 連鎖反應第83章 越亂越好第13章 暗夜驚魂第48章 未雨綢繆(下)第112章 縱橫捭闔(中)第175章 賭一把(下)第34章 靠山(上)第32章 數錢數到手抽筋(上)第241章 漫長的冬季第97章 山雨欲來(上)第19章 事情竟會如此簡單第185章 平地驚雷第110章 獨具慧眼(下)第97章 山雨欲來(下)第203章 圖窮匕首見第67章 無聲的恐懼(一)第30章 牽動各方的“逆案”第79章 川滇之戰(五)第219章 折服第98章 軍心人心第84章 你玩虛的我玩陰的第66章 致命的陰謀(下)第79章 川滇之戰(二)第146章 各懷心事第113章 誰更無恥第206章 義斷情絕第163章 一波三折第85章 大浪淘沙(上)第67章 無聲的恐懼(三)第214章 共建模範省第136章 緩兵之計第220章 鼓樓西路第150章 裂痕第103章 未戰即潰第229章 精益求精(下)第10章 麻煩來了第29章 慷朝廷之慨(上)第228章 不斷進取第214章 共建模範省第90章 戰爭帶來的財富(上)第85章 大浪淘沙(下)第20章 淵源第226章 魯南剿匪(下)第189章 示弱第112章 縱橫捭闔(上)第115章 分歧(中)第154章 兵出湖南第103章 未戰即潰
第94章 危機來臨前的應變第146章 各懷心事第175章 賭一把(下)第64章 風暴(三)第38章 一支特殊的小隊第112章 縱橫捭闔(上)第190章 幡然醒悟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174章 單刀赴會第62章 亂象頻生第67章 無聲的恐懼(三)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48章 未雨綢繆(下)第128章 乾坤初定(下)第180章 全方位壓迫第116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120章 此路不通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16章 艱苦的創業第131章 西進序曲(上)第226章 魯南剿匪(中)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下)第106章 圍困第222章 鞭策與激勵第97章 山雨欲來(下)第161章 再加一把火第67章 無聲的恐懼(三)第189章 示弱第244章 驟然發動第222章 鞭策與激勵第106章 圍困第164章 明爭暗鬥第167章 艱難的抉擇第182章 組合拳第115章 分歧(上)第199章 步步緊逼第116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119章 受刺激了第201章 此消彼長第202章 明裡暗裡第96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162章 直皖合流第213章 淵源第67章 無聲的恐懼(四)第5章 活着就要承受第3章 破碎的憧憬第244章 驟然發動第192章 合圍之勢第127章 播下一粒種子第79章 川滇之戰(六)第157章 將在外第54章 提醒還是威脅(下)第125章 連鎖反應第83章 越亂越好第13章 暗夜驚魂第48章 未雨綢繆(下)第112章 縱橫捭闔(中)第175章 賭一把(下)第34章 靠山(上)第32章 數錢數到手抽筋(上)第241章 漫長的冬季第97章 山雨欲來(上)第19章 事情竟會如此簡單第185章 平地驚雷第110章 獨具慧眼(下)第97章 山雨欲來(下)第203章 圖窮匕首見第67章 無聲的恐懼(一)第30章 牽動各方的“逆案”第79章 川滇之戰(五)第219章 折服第98章 軍心人心第84章 你玩虛的我玩陰的第66章 致命的陰謀(下)第79章 川滇之戰(二)第146章 各懷心事第113章 誰更無恥第206章 義斷情絕第163章 一波三折第85章 大浪淘沙(上)第67章 無聲的恐懼(三)第214章 共建模範省第136章 緩兵之計第220章 鼓樓西路第150章 裂痕第103章 未戰即潰第229章 精益求精(下)第10章 麻煩來了第29章 慷朝廷之慨(上)第228章 不斷進取第214章 共建模範省第90章 戰爭帶來的財富(上)第85章 大浪淘沙(下)第20章 淵源第226章 魯南剿匪(下)第189章 示弱第112章 縱橫捭闔(上)第115章 分歧(中)第154章 兵出湖南第103章 未戰即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