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這就是上帝對美利堅的懲戒,是命運中的磨難,我們無法規避,只能選擇與歐洲朋友一起抗爭到底。”威廉-塔夫脫總統的回答更具有神學意味。
地緣之爭亦或是國運之爭?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那位率領大洋帝國崛起的獨裁皇帝,恐怕沒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更多的是臆測。
現在當務之急
是動員一切能動員的力量,阻擋日軍犀利的進攻狂潮,盡力堅持到年底,堅持到英法等世界列強騰出手來干預北美局勢的那一天。
這樣的回答令在座的一衆美利堅高官沉默不語,雖然不盡如人意,但可能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此消彼長,如今的美利堅已經不具備與大洋帝國正面抗衡的能力,也失去了在南美洲的傳統影響力,勢力龜縮於北美一隅,只能藉助歐洲的力量抗衡大洋帝國插手北美局勢的企圖。
6月上旬
日軍在稍事休整後派兵繼續北上,連續攻克密爾沃基,格林貝等密歇根湖畔城市,佔領五大湖北部大片土地,獲得了面向大西洋的港口。
英國對此震怒不已,公開宣佈皇家艦隊聯合加拿大海軍封鎖聖勞倫斯河口,嚴禁任何客貨輪進出日佔區,並且實施諸多制裁。
日方外交大臣松本正明緊急啓程前往歐洲斡旋,在6月底抵達倫敦之後,展開了一連串旋風式的外交行動,7月初又前往巴黎,羅馬,在歐洲列強各國拜碼頭,闡述日方政策,強調目前日方已經全面停止軍事行動……
7月初
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從俄國傳出,沙皇尼古拉二世夫婦及大公主奧爾加,四公主阿納斯塔西亞,還有深受血友病之苦的小皇儲阿列克謝及幾位貼身僕人,被秘密處決。
消息隨後得到俄工人政府某高層證實,這名高層人士不無憤怒的表示;
遜位沙皇依然暗中與帝國主義者勾結,聯合14國及叛亂白匪武裝干涉沙俄內政,背叛了民族和國家,給俄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應當受到嚴厲懲處,這是人民的審判。
這一事件引起世界各國一片譁然,最難接受的當屬尼古拉二世的表兄英王喬治五世,原本俄國資產階級新政府意圖促成沙皇一家流亡英國,英國政府和議會也同意了。
但喬治五世考慮到英國工黨較爲同情俄國工人運動,害怕引起連鎖不良反應,因而拒絕流亡建議,沒想到反而害了表弟一家。
在白金漢宮的公開講話中,喬治五世情緒激動的指責俄國工人政府是“世界公敵”,英國將聯合“一切正義的力量”,打擊“藐視王權的篡位者,恢復法律與秩序……”。
隨後,洋、法、意、德、奧、荷、比、西、葡、西、丹麥,挪威等各王國高層紛紛發表敵視俄國現政府的政策講話,對俄干涉軍從14國一下子漲到21國,可見國際反應之強烈。
俄國工人政府這一略顯粗暴的行動,觸動了王權神聖不可侵犯的基點,引發了衆怒。
這其中,
尤以英法洋三國最爲憤怒,英國是被毫不留情的打臉,法國因爲工人新政府完全不承認上百億法郎的鉅額貸款而氣的暴跳如雷,痛徹心扉。
說起來法蘭西也是倒黴,世界大戰的西線主戰場就在法蘭西境內,在遭受巨大人員損失的同時,富裕的法蘭西變成了負債累累的法蘭西。
戰前,法國是著名的高利貸王國,僅憑着吃利息就可以日子過得很滋潤,因而忽視了在工業領域的發展,沒有趕上以電氣化爲主要特徵的第2次工業革命,被洋、美、德、英等先進工業國家甩在了身後,綜合實力已經遠遠落後了。
在膿皰沒有揭開之前,法蘭西依然生活在強大的幻夢中,夜夜笙歌,還有精力在世界各地指手畫腳,日子過得美滋滋。
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軍隊的大舉入侵打破了幻夢……
在戰前,法國對世界各國投資總額約600億法郎,投資的60%以上集中在歐洲國家。
這其中,法國借給俄國的最多,爲113億法郎,其次是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西班牙和比利時,幾國相加起來高達600多億法郎。
雖然法國對外資本輸出僅次於大洋帝國和英國,不過人家大洋帝國投入到國外的都是發展工業,扶持商品出口,擴張以銀行爲主的金融業或者興辦工廠,投資實業。
而法國都是借給別人高利貸,幹吃利息,這種非生產性的高利貸性質的資本輸出,使法國每年收穫鉅額利息,成了歐洲的高利貸者,因此被稱爲“高利貸帝國主義”。
在整個法蘭西4000餘萬人口中,約有500萬食利者,靠着在世界各地鉅額放貸產生的利息,維持奢華生活。
戰爭爆發後,舊有的世界繼續被打破,這些高利貸者也墜入深淵。
原本在戰前,法蘭西擁有對大洋帝國的86億法郎債權,可到了18年6月份結束的時候,已經倒欠了大洋帝國55億金洋貸款,這筆錢相當於550億法郎(戰前14年幣值)。
戰爭期間法國濫發貨幣,導致法郎幣值飛流直下的墜落,在償還幣值堅挺的金洋貸款時,顯得特別痛苦。
尤其讓法國人崩潰的是,借給俄國的113億法郎指定是泡湯了,借給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錢,八成以上的概率是要不回來了,但是欠大洋帝國的錢卻不得不還。
巨大的心理落差,何止一個“慘”字了得?
大洋帝國也沒好在哪裡,俄國工人新政府悍然殺害沙皇一家,事件曝光後,引來帝國保皇黨派輿論的憤怒聲討,一片喊打喊殺之聲,不可避免的被捲入進去。
雙方畢竟是聯姻的親家,怎麼可能無動於衷?
站在封建帝王的立場,也不可能對俄國工人政權表現出同情,那樣實屬離經叛道,反而隨大流比較穩妥。
這件隱秘比原來歷史上更早的被揭露出來,在於蝴蝶效應的影響,很多重大歷史事件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好在歐洲大戰在即,留給俄國工人政權充足的反應時間,用以組建俄國工農軍隊,打擊白俄反叛勢力和抵抗外國干涉軍。
7月初
東線戰場,戰雲密佈。
在簽署《佈列斯特合約》之後,德國和奧匈帝國派兵大舉入侵,佔領了波蘭、立陶宛、庫爾蘭、利夫蘭和愛斯特蘭等地。並且接管阿爾達罕、卡爾斯和巴統地區。
按照合約規定;
俄國承認烏克蘭、芬蘭獨立,立即從芬蘭、烏克蘭和奧蘭羣島撤軍,保證同烏克蘭立即簽訂和約並承認烏克蘭同德、奧、保、土之間的和約。
現在的問題是第2集團軍駐紮在基輔,控制了西烏克蘭至克里米亞,共計約2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差不多三個浙省那麼大。
作爲協約國集團的一員,大洋帝國並不承認俄方與德國單獨媾和,也不承認相關條約,成爲了紮在東線戰場上的一個硬釘子。
德國第5和第9集團軍大舉進入高加索地區,與奧匈帝國百萬大軍逼近了西烏克蘭,形成從北方和西方兩面包夾之勢。
德奧聯軍總計約170餘萬,其中德軍63萬人,奧匈帝國軍隊110餘萬人,挾東線戰場大勝之勢氣勢洶洶的壓上來。
18年7月7日
最後通牒無果之後,德奧聯軍集中了3140門火炮,在寬達171公里北線和西線兩個戰場,同時展開了猛烈炮擊。
一時間炮火連天,震天動地……
西烏克蘭戰役拉開帷幕
大洋帝國遠征第二集團軍也不示弱,立刻派遣空軍戰鬥機羣出擊,在西烏克蘭上空上演了一幕空中激烈爭奪戰。
雙方戰鬥機羣在空中呼嘯追逐,發動機轟鳴聲震長空,皇家空軍再度顯示了對天空的統治力,將一架接一架的德國戰機擊落,冒着長長的黑煙墜毀在西烏克蘭的黑土地上。
激戰到第2天,大洋帝國皇家空軍的優勢已經很明顯, 只有殘餘不多的德軍飛機敢於冒險一戰,空中爭奪進入掃尾階段。
此時,德奧聯軍就迫不及待的發動了總攻擊,漫山遍野的德奧軍隊順着炮火打開的通道,洪水蔓延一般的涌上來。
天空中
大洋帝國皇家空軍機羣全體出動,綽號“農夫”的H-2轟炸機密密匝匝的呼嘯而過,對德軍後方的炮兵陣地展開狂轟濫炸,火焰滾滾,遍地硝煙。
踞守在一線陣地上的俄軍士兵在炮火支援下,殘存的明碉暗堡重機槍火力一起開火,配合戰壕裡的重機槍實施“超越射擊”,狠狠打擊德奧聯軍。
密集如雨的子彈從天墜落,大量殺傷德奧聯軍士兵,前線戰場爭奪十分激烈,殺的屍骸遍地,透露着戰爭的血腥和殘酷。
加強了武器裝備的俄軍實力躍升,在德奧聯軍的兇猛攻擊下苦苦支撐了下來,少數被突破的地域,在投入預備隊反擊後又奪了回來。
激戰一日,至日暮方歇。
德奧聯軍在防線上碰的頭破血流,留下了17000多具屍體狼狽而退,在守軍的強硬反擊下,總攻擊沒有取得任何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