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九)

49星宿——甲009

古時多迷信,古人將具文識或精武藝之人比作天上的星宿,本意應該是在比喻他們珍貴程度,其中的佼佼者非“狀元”莫屬。從隋朝開科以來到民國廢除科舉制度爲止的1295年中共有狀元632人,平均兩年不到一個,但這幾百人卻激勵了天下數以萬計的學子千百年來寒窗苦讀,比起現在遍地的大學生和眼花繚亂的大學,那時的讀書人真是太過艱苦。園區爲了顯得有文化底蘊,總會在一些空白的地方提上些名人名言,或是歷代流傳下來的軼事。這些古文大多生澀難懂,旁人一走一過當成裝飾都不太會在意,但郭三日不一樣,他有的是時間,對這古人不同境遇下的情懷錶達也頗有興趣,尤其是從上次度假的小島上回來以後,凡看見有字的牆,都願意上前研究一番。那句話怎麼說了,“惜字如金”,放在這可能不妥,但用來描述郭三日當時的狀態,到是再適合不過了。

這天郭三日走在園區的一個轉角處,旁邊的牆上刻有三段文字。讓他好奇的是,這三段文字描述的三人都以狀元二字開頭。“狀元崔日暑祠文”,“狀元牛惜民祠文”,“狀元宋元耳祠文”,身爲狀元,應爲當時文人之首了,但這三位郭三日卻一個也沒聽說過,不免有些驚異,便駐足仔細研讀起來。開篇無非是言及生辰,籍貫,出身門第,但後面對其三位的生平事蹟加以詳談中,郭三日卻不禁讀出了一代代文人的心酸和縮影,很多事也並非世人嚮往的那樣取捨。人常到,“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這苦寒礪石看似無益,而花香和寶劍更爲寶貴,但若把讀書看成是天下之事,以這世俗的標準來衡量就太過偏頗了。讓郭三日有此領悟的正是這三個人大大超乎了常人理解的一生。

50星宿——甲009(2)

崔日屬又名崔日,原籍博陵,唐初詩人。早年孤苦,家境貧寒,因此而淪落寓居在宋州,後年少的他決意西上少室山,拜師求學,求取仕途。“獨往路難行,窮陰人易傷;傷此無夜客,如何蒙雪霜。”這一詩句道出了旅途的悽苦和寂寞。到山上後多年的孤獨生活,讓其于山上的高僧,修士成了忘年之交,常於作詩以自勉。志況舒爽,苦讀書,高棲少室中,專心於學問,堅信器爲人用,勢本天作。明時無廢人,廣廈無棄材。開元二十六年,崔日應試,做《名堂》,其中“秋來霜滿月,日後一孤星”,甚爲絕妙,考官十分推崇,送至殿前御審。皇上看過之後也大爲讚賞,取爲狀元,官授河內尉。次年秋,開元二十七年,崔日便因病離世,崔日死後只留一女,名喚“星星”,世人皆以爲,“秋來霜滿月,日後一孤星。”是讖語,道盡其一生坎坷,無不嘆息其滿身才華報復未展,身已故去。

但至此後本朝學風更勝,百姓都認識到只要有學識,無論出身如何,是否有人提拔,只一首絕妙的詩句,就有機會見天子,蹬於廟堂之上。至於天命,沒人能掌握,到很少去加以考慮了。當時鄉間,牛童在放牛時,如家中條件尚可,有書可讀,便在牛頭處掛一本書便於翻閱,而富貴人家則在廳堂旁擴建書房,終日手不離卷,以致家家的後花園沒人觀賞,漸顯荒廢。

民間還傳出了一段因求學而朋友絕交的佳話。說當時有兩個兄弟,從小兩家便住的很近,關係甚好,一起進私塾求學,隨着年紀增長,兩人的性情卻大不相同,一個樸實好學,一個虛華事故,有一天兩人同乘一車去拜會一位老先生,途經鬧市,樸實好學者,應手捧書卷專心苦讀,而他的好友卻東張西望對市井的繁華充滿了可望,兩人本非同類人,如何長久相處。到了老先生的住處,兩人下車入席時好學者取出佩劍,將兩人的席子從中間割斷,並道出緣由,後者羞愧難當,離席而去。從此這個故事便在坊間傳開,可見當時學風之勝。

51星宿——甲009(3)

牛惜民,華亭縣小坊人,生於唐天寶六年,卒於唐寶曆二年,終年八十歲,唐德宗狀元及第。

牛惜民才華出衆,性情孤寂,累舉進士不第,人到中年士徒無望。一次因避朝官誤入禮部尚書府邸。尚書此時,年老獨居,少有人來拜望,見牛惜民來見,大喜,引入廳堂。此時牛惜民尚不知老者系何官何人,悄悄問待者,方知是老尚書,索性將錯就錯,恭敬有加。交談之餘,尚書又索要了牛惜民之文卷,閱後再三稱讚,又問道:“外面議論,明年何人知貢舉?”,牛惜民對答:“老尚書辦事公正,肯定是您知貢舉”,老尚書道:“來年若知貢舉,君即狀頭也”。牛惜民起身拜謝,忽然外面傳召:“尚書知舉”,牛惜民又拜道:“尚書適以賜許,皇天后土,實聞斯言”,老尚書道:“必守承諾”。

第二年牛惜民果然於老尚書下狀元及第。自此敬老之風盛行,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歷代中皆有掌老者,即專門負責養老的官員,按其身份可分爲國老和庶老。國老爲公卿大臣等貴族中的老人,庶老則指一般的退出政治活動的老人及平民中的老者。另外還把老人劃分不同的年齡段,給予不同的優待措施,分別供養。五十養於鄉,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是說五十歲的人,還有部分勞動力的養於地方鄉村,六十歲後人漸衰老就需要國家供養了,等到七十歲以後,就在殿堂中頤養天年。除此五十歲以上老人可以免除自身徭役,六十歲的可免除一子徵兵,以上每長十歲,另免去一些不適宜之活動,至八十免一切義務,每逢佳節國家還有專設人員定期看望老者,賞賜肉,酒,衣物,手杖等,並配以一種特殊敬意之物——斑鳩。手杖上也有斑鳩的圖形紋飾,喻以老人飲食良好,不定期與天子同宴,以昭告天下,凡我天朝子民,不論老弱,皆可安居於盛世。

52星宿——甲009(4)

宋元耳,唐文宗庚戌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共二十五人。

唐文宗年間,京城有一盲人,以善聽朝笏,推知官祿年壽聞名。宋元兒前往求算,盲者持笏傾聽良久,說道:“此爲長官之笏”。宋元耳自以爲是宰相之命,至取狀元后入仕,當年官補闕,頗有政聲,盲人這樣說無疑是小看他了,因此很不高興,拂袖而去,頗有微詞。

一個月後,宋元耳與同事候見宰相,宰相於裡間與他人說笑,過會兒步出,見宋元耳還在以朝笏遮面而笑,便問:“宋補闕何事笑我?”宋元耳無言以對,數日後被放出京城,任何清縣令,一年後死於任上。滿腹經綸未曾與世人知曉,後世不得見其片語,同朝官員中有很多爲之嘆惜。

惜孔子與人說教,言其古今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是以精通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是什麼嗎?衆弟子知孔子要點撥他們深刻道理於是都從席間站起,走至席外,恭恭敬敬的回答道:“汝等愚鈍不知,請老師賜教”……

今宋元耳得中狀元,使天下人知學識之重,被下放爲官,使其知微細之重,滿腹經綸,身先例行,後教於世人,有何嘆之?

結語:

何爲有意?歸天道謂之有意,逆天道謂之無意,人於天道而言本無善惡,人於人之善惡以此意爲要;

53心念——甲010

天氣漸漸轉涼了,滿山的樹葉由深綠變成了淺黃。如果在市區或許還不覺得什麼,但郭三日他們在墓園這邊似乎對季節的更換更爲敏感,尤其是這秋天的蕭殺之氣,在空蕩蕩的園區分外明顯,好像每掉一片葉子,秋天就更近了一步。深夏初秋的熱風夾雜着未退盡的暑氣,懶散的颳着,郭三日拿了把椅子坐在了門前的臺階上,整個人也提不起什麼精神,可能是最近迎來送往的節奏有些無聊,而他這幾天卻又偏偏看不大進去書。是不是到一個瓶頸了,如一些武俠小說中的高手練功一樣,到了一定時候就需要閉關一下。他自己在那開導着,突然聽見了一聲“敲門”聲,準確點說應該是敲打金屬的聲音,因爲這個點大門早已經打開了,只有一道電子護欄。郭三日擡頭往車道上看了一眼,並沒看見車,心想是不是自己聽錯了,沉下心來仔細聽了一下。這時又傳來了幾聲輕拍金屬的聲音,郭三日不免有些緊張了起來,門口明明有門鈴,要是誰家孩子淘氣也不會自己跑這麼遠更不會在那敲着個沒完啊,於是他站起身來向大門那邊走去。就在他起身後才明白了怎麼回事,原來是有一位老太太帶着兩個小夥子在小路上走過來的,而門鈴在車道方便下車那邊,他們可能沒注意,正用手敲打着護欄呢,自己剛剛側身坐着,只注意了車道,所以沒看到他們。清楚了怎麼回事後,郭三日忙迎了上去道:“大姨,您有什麼事嗎?”。被這麼一問,老太太倒有些靦腆起來,紅着臉僵硬的笑着,提了提手中的一個布包回道:“送一個老朋友”。郭三日心想這到對了,如果是幹別的在這敲自己的門那纔是奇了怪了,於是說道:“你老知不知道這是私家的墓園需要購買的”。老太太想了一想,過了一會兒好像才明白郭三日說的是什麼意思?在包裡盒子下面抽出了一張皺皺的紙,遞給了他問:“是不是這個?”,郭三日拿過來看了看,還真是一張墓園二期的產權證,於是便讓他們進來了。

老太太身後的兩個小夥子左右攙扶着老人,但奇怪的是誰也不幫老人去提那個裝着骨灰盒子的小布包,似乎也不大願意進來。郭三日帶了這麼多去世的家屬來墓園,還是第一次遇見了這種情況,心裡漸生疑惑。到了園區的甬道邊上,老人看着兩個孩子,磨蹭着腳步一點點往前挪着,實在不像話,就道:“你們倆要是實在不願意去,就在這等着我”。兩個小夥子還真就站下了,郭三日本想勸幾句,但一想畢竟是人家裡事,自己又不是很清楚,實在沒法張嘴。過了一會兒,那個年紀稍長的年輕人沉着臉開口道:“老二,你和這位小哥回去等着吧,我陪媽過去”。老人也望了望郭三日道:“實在麻煩你了,朋友走時交代的很清楚,我多找一會兒應該能找得到”。郭三日一想自己也沒做什麼老人竟這麼客氣,實在不好再多說什麼,就領着這個年齡小些的回到了監控室,心中卻充滿了好奇。

54心念——甲010(2)

在監控室裡郭三日和這半大的小夥子相對而坐,看着屏幕上老太太在他大兒子的攙扶下,一排排的找着墓位編號,小夥子把臉扭了過去,走到門邊的一張小板凳上坐了下來,從兜中拿出了一個筆記本,那種高中生用來寫複習資料,厚厚的巴掌大小,對這種本子郭三日並不陌生,當年自己在上高中時不知寫滿過多少本,現在看見了還多少有些親切。不覺中就走了過去問道:“還在上學?”,小夥子點了點頭:“高二了”,“哦,還有一年高考,能借我看一眼嘛!”,郭三日也不知道自己爲什麼這麼好奇,可能是因爲自己最近太無聊了吧。小夥子擡頭看了看他,猶豫了一下,把本子遞給了他,說道:“歷史上很多事情都很清楚”,便低下頭去不再吱聲。郭三日接過了本子,隨手打開看了一下,果然是歷史課的整理筆記,字寫得很工整,豎排記的朝代年表,旁邊的留白記了些歷史事件。

漢健康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次子曹丕繼其父之魏王位,同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於他,改國號爲魏,十月,建元黃初定都洛陽。

曹魏鹹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馬懿之次子司馬昭死,司馬昭之長子司馬炎襲繼其父之晉王位,同年十二月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自立爲帝,改國號爲晉,十二月建元爲泰始,沿用魏都,都於洛陽。

東晉元熙二年,公元402年6月,東晉大將劉裕強迫東晉皇帝司***讓位,自稱皇帝,改國號爲宋,建元爲永初,沿用東晉都城,都於健康。

南朝之宋順帝升明三年,即公元479年,掌管禁軍的蕭道成奪得宋朝帝位,4月,自立爲帝,改國號爲齊,年號爲建元,沿用宋都,都於健康。

齊統治20多年後被大將蕭衍,奪得帝位,建立樑朝,年號天監,始於公元502年,沿用齊都,都於健康。

梁敬帝於公元557年被大將軍陳霸先廢黜,是年十月,改國號爲陳,年號爲永定,沿用樑都,都於健康。

……

這一段是歷史的動亂時期,旁邊記載之事也多爲屠殺災禍,郭三日又往後翻了幾頁,到了唐朝年代表變得很長,旁邊記了很多歷史典故。

銅匭:魚寶家制銅匭,陷詬他人,最終被人投書於銅匭,告發他曾經參與過謀反活動,於是被砍頭車裂而死。

請君入甕:周興唐朝酷吏,官至尚書左丞,創造多種刑法,用刑殘酷,無辜受害者不計其數。一日被邀宴飲,酒席間,主人隨口問道:“弟有一案,罪犯不肯認罪,爲之奈何”。周興酒興正勝,便答道:“這事還不容易,取一大甕,點起火,將罪犯至於甕中”,主人大喜,將其置於甕中定罪關押,終死於凌遲。

……

郭三日合上了本,將其還給了的小夥子,道:“你很喜歡歷史啊,記得這麼詳細”,小夥子接過去後低聲道:“因爲歷史上都是真事”,郭三日被說的有些莫名其妙:“都是真事,難道生活中有很多假的嗎?”,原本他只是無意義的一說,沒想到,小夥子非常認真的點了點頭,看着他的眼睛,道:“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聽上去很美好,但並不真實,歷史則不同,他只講實話,如果你能知道真相的話”,郭三日一聽感覺還真是這麼回事,對這小夥子到有了幾分欣賞,便道:“你思想這麼成熟,爲什麼這麼意氣用事呢!”小夥子顯然沒明白他的意思,郭三日指了指屏幕道:“你不忍心看見老人找的辛苦,爲什麼不一起去,都是身邊最親近的人,人都沒了,有什麼事不能原諒的呢?”“最親近的人?”,小夥子終於聽明白了什麼意思,並且感到很吃驚。郭三日一時也有些尷尬,畢竟自己並不瞭解情況,雖然看上去是如此,但或許事情並不是自己想的那樣,在心中暗怪自己辦事欠考慮,應該事先了解清楚再說。

55心念——甲010(3)

原來這事還真就不如郭三日想的那樣,這死者與他們根本不是什麼親人,甚至還可以用“仇人”來形容。

事情發生在十幾年前,他當時還在上小學,母親帶着哥哥推着一輛三輪車,在他學校附近弄了一個西瓜攤。有一天學校裡面出來一位身穿墨灰色衣服,面貌肅嚴的中年人,看樣子像是學校裡的領導,走了過來問:“這瓜紅不紅?”。他母親馬上卑恭懇切的回答:“紅”,那人臉帶不削的道:“還是打開看看哈”,隨手在瓜堆裡面拿起了一個,用手一拍西瓜被分爲兩半,那人勃然大怒:“這瓜能叫紅嗎?”,啪的一聲把西瓜狠狠的摔在了地上,瓜肉四濺。“我給你換一個”,他母親急忙說道,“不用了,你也不用在這裡騙人了”,說着一把搶過他母親手中的撐杆,在大腿上一掰,秤桿立刻彎折,他哥哥想去阻止,被那人一把推倒在地,接着,那人掀翻三輪車,所有西瓜咕咕嚕嚕的掉在地上,壓扁的壓扁,摔碎的碎碎,卻還不肯罷手,一腳腳的踩在上面,直到紅紅的瓜肉攤了一地,汁液橫流。

那人兇的厲害,媽媽嚇得死死的抱住哥哥瑟瑟發抖,不敢作聲。周圍看熱鬧的人圍了一圈,指指點點就是沒人主持公道。那人臨走之際還狠狠地撇下一句話:“以後不許再到學校這裡賣瓜”,事後,哥哥對他說,他想狠狠的捅那人幾刀,可惜被媽媽抱住了,他記憶中那西瓜是很紅的,他不明白那人爲什麼要那樣做。那時他們家還很窮,爸爸常年在醫院,幾乎花光了家裡所有的錢,母親則一邊照顧着父親一邊去地裡收瓜推回市區賣出去換點錢貼補家用。後來同學們告訴他那人是學校裡面小賣部的老闆,自己的店裡也賣西瓜,而且還賣的很貴,一個西瓜切成了十幾塊分開賣,像他媽媽那樣就在附近的攤位自然招惹到了他。當年還沒有那麼多商場超市,一個私人的小商鋪可以覆蓋很大面積,這個人與那時的校方領導都很熟,學校附近基本沒有其他商家,所以校外他也看成了是在他自己的經營範圍內,自然不允許其他人賣。但你在校內已獲得足夠可觀的利潤,即使不讓別人擺個攤賺點小錢,也可以好言相告或者直接趕走,何必砸人家的東西做得這麼過分呢,他家也因此失去了收入來源,父親不久便在醫院去世了。

事情過去了很多年,他們平時也很少再提起,但在前不久的一天,他媽媽和鄰居上街買菜,遠遠的看見一個癱坐在地上的老頭,在吃撿回來的東西。鄰居指了指告訴他媽媽,那就是當年在學校開小店鋪的那個“中年人”,他媽媽當時簡直不敢相信,怎麼可能變得這麼落魄。

56心念——甲010(4)

原來他們被趕走沒幾年,學校就換個領導,那人也就沒辦法再在學校裡幹下去了。自己到攢了不少錢,原本也夠一家人生活,但沒想到他那兩個兒子不學好,一個吸毒,一個殺了人,結果最後弄得家破人亡,連個住的地方都沒了,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說着也讓人可憐,他母親也覺得這心裡不好受,沒買什麼東西就回去了。

晚上一家人吃飯時母親和他們說起了這件事。兩個已經長成小夥子的年輕人聽了,起身就要去找那個人,想想自己的父親當年就那麼死在了醫院,兄弟倆這火氣,再也無法控制。他們母親看着兩個人,就這麼衝了出去,趕緊在後面追趕着,後悔告訴了他們。當他趕到時,兩人已將老頭圍在了角落,他母親趕緊上去護住了老頭,將他們趕開。老頭在知道怎麼回事後,淚不成聲,拉住他母親的手說自己該死,就往身上打。他母親趕忙抽回手,說自己早就忘了那些事,也原諒了他,孩子父親的事和他也沒有直接關係。沒想到他母親越是這麼說,那老頭越無法原諒自己,竟當街跪了下來,不停的給他母親磕頭,實在沒法阻止,他母親就把他拉到了自己家,免得在大道上讓人笑話。這老頭情緒也穩定了下來,說自己有今天都是活該,這輩子沒有機會了,下輩子再補償他們,哥兩人兒壓根兒不理老頭,他們母親卻一直在好言相勸,也一直讓他不要太在意以前的事,好好想想今後的生活。沒想到一說到這,老頭又落下了淚,說自己已經時日不多,他原本也沒打算指望着那兩個兒子,早在幾年前就安排好了自己的後事,在郭三日他們這個墓園選購了一個墓地,但人算不如天算,沒想到還沒等自己閉眼呢,兩個兒子就把整個家敗光了。最後爲了救被警察抓走的那個,他賣了自己住的那個還唯一剩下的房子,但錢沒了人還是進了監獄,現在的他身邊只剩下這塊不方便出售的墓位了,請他母親心好,在他沒了之後幫他送去。他母親爽快的點頭答應了,請老頭放心,這個到時她一定幫他做到。老頭聽了後,又要給他母親磕頭,被他母親勸住了,起身後便搖晃着走了出去,沒想到幾天後,老頭真的死在了街角。他母親將其送到火葬場後,取了骨灰,便來到了郭三日他們墓園這,也纔有了早時那一幕。

聽到這郭三日不禁感嘆,又爲世人一些愚蠢行爲感到惋惜。

結語:

無需面對,按自然而行,不以己所不值而取;

57繼承者——甲011

這天郭三日正拿着掃帚打掃監控室門前的落葉,擡頭看去幾輛商務車緩緩駛來,數量不多,只有三輛,但車型都是一樣的,而且配置都不低,更引人注意的是,三輛車的車牌尾號竟是連續的三個連號,看來這人也是有一定來頭的。郭三日走到大門前將護欄打開,三輛車魚貫而入,隨後帶着從車上下來的人往甲號園一期那邊走去,一行人中一對母子頗引人注意。那個母親雙手捧着盒子,旁邊的青年雙手攙扶着他往前走,看樣子應該是死者的家屬,但他們的穿着卻實在樸實與來時乘坐的車相比,是那樣的不相配。兩人均爲一身素色的棉布襯衫,配以白色布鞋,雖說倒也乾淨整潔,但款式和新舊程度上看都已有些年頭,若在60,70年代,倒也合理,但在當下有權有勢之人,即使素衣也是非麻即蟬,讓人感到貴氣逼人,這身打扮就顯得很另類,有些格格不入了。按說郭三日也並非講究吃穿之人,但奈何這母子二人穿着太過顯眼,更奇怪的是兩個人的表情,除了因親人離去的悲痛外,眼神中流露更多的是一種絕望。郭三日在這也快一年多了,看得多了自然就會有所瞭解,人在因親人逝去而悲痛時,眼神多是模糊無神的,而因其他外界原因造成的痛楚,眼神則常帶有一絲決絕。兩者的差別雖不大,但細看之下,就會發現其中的不同,也正是因爲這一點才讓郭三日對母子二人很是好奇,心中也不免有了些疑惑。

在不自覺中,一行人走到了墓位前,隨行的人將逝者放入了墓位後進行了必要的儀式,有序的鞠躬告別,讓郭三日意外的事,母子二人並未像他想的那樣失聲痛哭,而只是默默的擦拭着眼淚。

安放妥當後,其他人都退了出去,有人上前攙扶母子時,二人並未起身,而是讓來人先行離開,還想要在此多待一會。其他人都陸續的回到了大門前的停車場上等待母子二人,郭三日卻一時有點不知所措,只好站在旁邊的小道上,靜靜等待他們告別完後,再帶他們回去,畢竟回去的路還有很長,只留下一老一小二個人他也有點不放心,萬一出了點什麼意外,作爲服務方的園區也是有責任的。就在他還在心裡盤算着的時候,卻見那母親從衣兜中拿出一個藥瓶,打開蓋後倒出了一大把粉色顆粒,郭三日馬上在下意識中知道了他們要做什麼,大喊一聲後飛奔了過去。這二人顯然也沒想到郭三日還在這裡,被他一聲嚇得渾身一顫藥瓶竟翻到一旁散了出來,郭三日藉機快步上前,將他們手上剩下的藥物抖落下來,把二人扶正。他怎麼也沒想到,送一個長輩時還會出現這樣的事情,這要是一對年輕情侶的生死別離他到多少還能有點心理準備,但送一個早就年過半百的老人,而且看樣子,家境應該還不錯,像這種家庭那些匆匆安放好後就離去處理事務的他見過,在墓地這尋短見的他還真是聞所未聞。在將二人扶好後,自己也不禁跌坐在地,驚異的看着二人,這時在看母子二人已抱在一起,像是用盡全身最後的一絲力氣,眼下除了呼吸以在無心做其他事,郭三日這才放下心來。看着前面墓碑上那人的照片感覺有些眼熟,雖然一時還想不起來是誰,到也生了幾分親近,就想勸說這母子幾句,可張了張嘴,一時竟不知道說些什麼,郭三日原本也不是那能說會道之人,這一緊張就更難開口,緩了會兒後,倒是這母子二人先開口了,面對着這還唯一陪在身邊的郭三日道出了一段鮮爲人知的家事,郭三日也因此瞭解了一段人世間複雜的親情糾葛,讓他這個在一般百姓家庭里長大的人,內心泛起陣陣波瀾,竟不知如何來形容這種感覺,只能暗歎人世的複雜。

58繼承者——甲011(2)

故事要從這個男孩的爺爺說起。男孩的爺爺姓錢,叫“錢夏”,現在的錢家早已是本地數一數二的家族,也經常在財經版報道上有所提起,所以郭三日纔對那剛剛離世的錢家控制人有所眼熟。可在男孩的爺爺錢夏那個年代,他們錢家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平常家庭,他爺爺錢夏在本地的糧庫上班,負責看守糧倉。

有一天晚上,天陰的可怕,錢老爺子跟幾個人在屋子裡打着麻將消磨時間,那個年代這還是違法的,但好在糧庫地處偏僻,少有人來,所以無聊時他們幾個老人就躲在屋裡消遣一會兒。可打着打着,突然對面那人嚇得臉色慘白,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前面的窗戶,其他人都只當有生人過來撞見了,捂好牌扭頭也向窗外望去。但一看不要緊,卻一個個也嚇去了半條命,只見窗外漆黑的夜色中一個白色紙人正伸長了脖子瞧着他們,當時他們全都嚇傻了,有個膽大的說:“別怕估計有人要偷糧,故意嚇我們呢”。聽他這麼一說,幾個人到鎮定下來,一起拿着杆子衝了出去,可到了外面一看,全都癱坐在了的地上。只見夜色中,倉庫四周全是紙人紙馬在飄動,還有幾個騎着馬的紙人正向他們晃晃悠悠的走過來,邊走還邊往外扔紙錢,一些竟被風吹到了他們臉上,頓時他們嚇的什麼也顧不上了,只知道一個勁的往外跑。

據男孩的爺爺,錢老爺子講,他都不知道最後是怎麼跑到派出所的,看見牌子後只覺自己是死裡逃生了一般。左一句右一句喘着氣,把事情跟所長報告以後,所長並不相信,認定了是有人要偷糧,馬上重新帶着幾個幹警去查看。但結果到了現場後發現十個糧倉有六個被搬空了,放糧的屋子裡堆滿了紙錢,這時所長才相信撞了邪,因爲糧倉很大,而且所長帶着警員都是開着車來的,就算有人偷糧也不可能這麼快搬走,還不留下痕跡,更沒那閒心把那一捆捆的紙錢碼好,和他們開這種玩笑。

那個年代,是一個特殊時期,糧食比金子都重要,糧庫被盜可是大事,上面派了很多人下來調查,所長只提及丟糧之事,並未言及其他,最終也沒查出什麼名堂,只好把糧庫的負責人槍斃了,說他策劃了偷糧,因爲他當天不在現場,除家人外又無法證明其行蹤,其他幾名糧庫的主要領導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懲罰。而派出所所長在錢老爺子他們證明下查實,並未延誤辦案時機,還不顧危險,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而免於處罰。這件事怪只怪罪犯分子太過狡猾,有預謀已久,糧庫主要領導思想出了問題,所以不是他們一時能應付的。錢夏幾人在這件事上,前前後後一直在工作崗位上盡公職守,體現了一個糧庫工作人員應有的素質,並在守護查看過程中,因過於心急崴傷了腳,正是這種一心放在工作上的精神的代領一下,最終才保留住了四個糧倉……

這件事情過去後,錢老爺子很快就得到了提拔,那個派出所所長也被作爲工作中不懼困難任何情況下都敢於出警的典型,調到了市領導班子中去了,兩人成了莫逆之交。

隨後幾年時代風雲變幻,一切都快速向前發展着,糧庫也開始出現主要業務私有化的趨勢,在一波浪潮中,錢老爺子也是大膽嘗試,敢作敢爲,將糧庫管理的有聲有色,也正是這時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才爲以後闖下他們錢家今天這龐大的家業打好了基礎。

59繼承者——甲011(3)

隨着時代的變革,商品市場日漸成熟,糧庫的需求與作用明顯下降,經過市裡領導的討論,最終決定,將錢老爺子所在的這個糧庫管理權下放給個人以便回收資產。因爲這些年的發展,糧庫的規模已經很大了,有多個附屬分支產業,企業在整體性質上已經很難界定,這也是將其拆分下放的一個原因。有時一個企業也和人一樣,需要經歷幾次反覆輪迴才最終找到自己的出路。整個方案在經過詳細論述後,決定將原有起糧食儲存功能的幾個庫區上交給國家併入糧食局直接管轄,取消原有的企業性質,熟食和粗加工等已經相對成熟的部分,公開進行了變賣,回收了大量資金,而將深加工這一部分,投入週期長,預期回報不穩定的燙手山藥,拋給了錢老爺子。那時糧庫有很多不願走的老人在錢老爺子的帶動下也紛紛出資入股,最後以股份制的形式將其購買了回來。也是這一年錢老爺子老伴兒,也就是男孩的奶奶不幸去世了,錢老爺子當時就帶着年幼的兒子住在廠裡辦公,以廠爲家,經過了幾年的奮鬥,終於在食用油,醫藥等多個領域上打開了局面,企業也步入了正軌,站穩了腳跟。這時多年單身的錢老爺子,在好友現任副市長就是那個原派出所所長的撮合下。又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並且女方家也很有背景,這使錢老爺子對其倍感珍惜。沒二兩年便又生了一個女兒,看着自己事業已初見規模,家有年輕的妻子,如今有了這個女兒,自己也是一兒一女,世上真的沒有什麼遺憾的事了。卻不知,自從有了這個女兒後,錢老爺子的兒子的厄運也隨之而來。

一天繼母讓錢老爺子的兒子去一個未完工的倉庫複查。當時正值中午,修建的工人都沒在,錢老爺子的兒子便獨自爬了上去,在倉庫屋頂上轉了一圈,感覺整個工程都是按標準施工的,沒有什麼不合規的地方,便要下去,突然腳下卻冒起陣陣濃煙,向下一看,已經是一片火海,原來堆放在下面等竣工後搬入倉庫的穀物意外的着起大火。四周已無落腳之地,這時他見房頂上有幾張防雨用的散佈,便抓起一個,用棍子撐起了一個帆形,跳了下去。雖然受了傷,但命算保住了。過後對事故進行了調查,原來是施工時扯的電源線掉在了曬乾的穀物上引起的大火,事情雖然有些蹊蹺,但好在沒有發生太大傷亡,所以規範了一下施工流程後,也就沒人再在意了,都只當成了是一次意外。不久之後的一天傍晚,錢老爺子的兒子剛剛出院,想到公司看看,順便也活動活動筋骨,這幾天躺的也有些難受。再接受了上次的教訓,另外也是剛出院的緣故,便沒往高處爬,進入了一個地下冷藏窖,準備清點一下貨物。可就在他剛進入冷藏窖沒幾分鐘,堆在入口處的一摞木箱卻突然的倒塌了,把門把手卡的死死的,無論在裡面怎麼推,都無濟於事。這裡面的溫度在零下二十多度,他只穿了一件單衣,如果在這裡待一宿,第二天不成“冰塊兒”了嘛,想到這他拼命的撞擊着門,並拋出了手機,讓人絕望的是在這裡面手機竟然沒有信號……

當人們發現倒在門口的木箱時,以是第二天上午。工作人員馬上通知了錢老爺子,並組織員工搬運木箱。不大一會兒就聽見錢老爺子後找的女人的哭聲,她竟在老爺子之前趕來了,趴在木箱子上,就放聲大哭。錢老爺子看她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實在不像樣子,就訓斥了幾句,在旁人的攙扶下走入了冷藏窖。但當人們推開窖門進去的時候卻都說不出話了,空曠的冷藏窖內並沒有錢老爺子兒子的屍體,也找不到他的人。就在大家都一臉疑惑,猶豫着要不要報案時,錢老爺子突然想到了這個冷藏窖是早年建的,當時他和兒子輪流在這監督着工人施工,由於那時技術的原因,所以這個冷藏窖的通風口要比現在的直徑大,長度也長,足夠一個人爬進去,想到此老爺子忙顫抖地擡起手,指着通風口,讓人去查看。沒想到還真在裡面找到了,人以凍的休克了,但還有呼吸,錢老爺子激動的老淚橫流,馬上叫人送去了醫院。此時剛剛還在大哭的第二任妻子卻拉下了臉,冷冷的道:“別人哭叫不成體統,自己一把年紀了,大哭大叫就無所謂了,這不是親生的,真的怎麼都不行,冷熱都不是啊!”。當着這麼多人的面說出這種話,錢老爺子如何能容她,狠狠的打了她一個巴掌,這也是這麼多年第一次動手,女人也嚇傻了,過了幾秒才哇的大哭出來,被人勸了出去。

這一次的事故錢老爺子沒有在讓別人插手,而是放下了所有的事,親自負責調查,不然他實在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躺在醫院裡昏迷的兒子。在調取了所有視頻後,終於有一個身影晃入了他的視線。

60繼承者——甲011(4)

當天晚上在錢老爺子的兒子進入冷藏窖不久,門外就走過來一個人,通過視頻畫面辨認,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錢老爺子第二任妻子的司機。他在門口左右轉了一會兒,來到了門邊不遠處堆放着的木箱旁。這種木箱都是在船上卸下來的,不僅堅固而且質地很緊實。他推了幾下,根本沒有一點晃動,便走出了畫面。觀看視頻的錢老爺子緊鎖的眉頭還沒等舒張開,只見這個人又回來了,但不是走路過來的,而是開着一輛黑色的轎車。下車後他在後備箱中拿出了一段繩子,一端綁在木箱框,上一端系在了車尾,之後快速回到車裡,伴隨着一陣轟鳴聲,車子飛出了畫面,隨後幾秒整堆木箱崩塌,把門堵了個嚴實。錢老爺子看到這,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掌拍在了鍵盤上,人向後仰去,深深的摔在了椅子上,周圍人馬上圍了上來,擔心老董事長一時激動,身體在出現什麼問題。老人深吸了幾口氣,極力的平復了一下自己的情緒,過了一會兒臉色漸漸有了好轉,嘆息着通知大家,準備下午召開股東大會,自己想安靜一下,叫其他人都退了出去。在這個廠,他這個妻子並沒有幾個心腹,除了那幾個在身邊照顧她的人員,整個集團的高層,她根本不熟識,也沒有相互之間的信任和默契,即使她孃家有些背景,如果錢老爺子不在了,她又不能和他的兒子一心把企業搞好,就憑現在的她自己一個人怎麼可能駕馭得了這麼大一個集團。想到這,不禁又嘆息了一聲,也深深的在心裡對其感到失望,如果兩個人中只能選一個來繼承企業未來的命運,那這個人無疑是和錢老爺子一起創業的兒子,他雖說算不上多優秀,但多年的辛勞,集團上下還是很認可的,把企業交給他也不會出現什麼大的問題……老人慢慢閉上眼睛不在思索。

這天下午的股東大會決定了企業以後十幾年的命運,錢老爺子在會上決定了將企業的管理權交給還在醫院但已經甦醒了的兒子,其他股東持股份額不變,自己持有的股份50%轉給兒子,這樣加上他原本持有的股份,就無疑的成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剩下的50%轉給妻子及女兒,但條件是她們只能享用股份帶來的利益,並不能行使股份在公司所具有的股東權力,更不能參與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項的決議和日常管理。這也就相當於說她們只能定期在公司拿到一些分紅,除此之外其餘公司的一切與她們再無關係,會議結束當天晚上錢老爺子的第二任妻子就帶着女兒回了孃家,不久後兒子出院也順利的接管了公司。

61繼承者——甲011(5)

幾年後身體硬朗的錢老爺子突發疾病過世了,沒有遭受到太大的痛苦。他的兒子,也就是男孩的父親,獨自操辦了葬禮,而老人的第二任妻子和他們的女兒一直未露面,好好的一家人竟弄得有如仇敵。隨後在男孩父親的主持下,公司穩步向前,雖說沒有什麼大的變革,但以穩居這個地區本行業的頭把交椅。男孩也日漸長大,變成了一個十幾歲的半大小夥子,事情正在看似一天天逐漸往好的方向發展,但不幸卻突然再次降臨。

一天男孩的父親在去公司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車禍,這一次並沒有前兩次那麼走運,人當場被撞死了,沒來得及送往醫院搶救。在母子倆剛剛得到消息,整個人都如夢遊般大腦還處於一片空白時,就接到了公司要召開董事會的通知。第二天他們無奈的去到了公司,但迎接他們的並不是安慰,而是精心設計的奪權。在會上他們看到了多年未見的婆婆,也就是錢老的第二任妻子,而更讓他們吃驚的是她竟然坐在了懂事長的位置上。之後會議的安排就是一堆需要簽署的文件。原來在錢老爺子的遺囑中,雖然說明了將公司交給了男孩的父親,不許他的妻子女兒過問公司事宜,但男孩父親去世突然,並未事先對公司有什麼安排,他母親出生於一般家庭,從未有過相關經驗,而男孩還未成年,不具有接管公司的能力。並且在他父親死後原來持有的股份,在未有安排的情況下,平分給了他和他的母親,這樣在事先取得了女兒股份的錢老的第二任妻子就成爲了實際上的公司第一大股東。她還通過了董事會的聘請回來管理公司,也就是說有了這個聘書,即使她一點股份都沒有也可以回來管理公司。母子倆沒想到,只一天,公司的一切就都發生了改變。其實在這些半輩子都從商海中打拼的股東面前,對於利弊的取捨,一分鐘就能有答案,這些不是單純的他們所能理解的。

母子倆完全無法面對這一切,更讓男孩母親絕望的是,以其對“婆婆”的瞭解,她是不可能讓自己的兒子活到成年有機會回到公司的,而自己也沒有那個能力保護他,在無盡的痛苦中就發生了郭三日之前看到的情景。男孩事先也毫不知情,這時和郭三日一樣,呆呆的聽他母親講完了一切,用力捏碎了手中的藥丸。他原本就沒打算吃,現在更不會去吃了,雖然還是個孩子,但他眼中的堅毅,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出。面對這樣的情形郭三日真的認爲自己應該說點什麼,但自己那簡單的社會關係和人際交往,又能給母子二人什麼幫助呢。腦子裡讓他唯一感到充足的,就是平時沒事時在雜書上看到的各種歷史故事,但那都是死板的,又有什麼用處呢……,突然間郭三日好像想起了前幾天剛剛研究的一個歷史事件,因爲其中人物的心理很值得分析,所以郭三日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至今記憶猶深。如果面對一個自殺者,你不能幫他解決實際問題,那是不是能給予最大的幫助,就是心理上的輔導。這倒是郭三日應付的來的,尤其通過案例對其進行開導,他還是比較擅長。這與日常應酬不同,有其一定的方法規律,所以一個心理大師在生活中可能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但當其面對特定對象時就變得口吐蓮花,滔滔不絕了,郭三日應該就屬於這種。想到這一個完整的故事從郭三日口中流出,呈現在了母子二人面前。

62繼承者——甲011(6)

劉恆,即漢文帝“文景之治”的開創者,大漢朝第五位皇帝,如算上始祖太上皇,他則爲漢朝的第六代皇帝。但他實爲漢高祖劉邦的兒子,並且繼位時還很年輕,這樣的怪事就要從漢高祖劉邦死後說起。

高祖劉邦於公元前195年去世,文帝公元前180年繼位,這之間共產生了四位“臨時皇帝”,而劉恆能最終坐穩江山,其實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其中最需要感謝的就是幾乎將他劉氏家族趕盡殺絕的呂雉,也算是其“後母”,這初聽上去有些奇怪,但細加分析後確實如此。

呂后嗜殺成性,她對上一代功臣和對反對她統治的人向來不容情,可劉恆卻偏偏活了下來。呂后善妒和兇狠,朝中死在她手下的人不計其數,但大概因劉恆和他的母親薄氏與她同樣孤兒寡母,不爲劉邦重視,再加薄氏一向低調安分,兩人竟一直平安無事。直到劉邦死去,太子繼位,日子看起來原本可以就會這樣下去。可是呂后不願意接受這種“平凡”。太子隨是她的親兒子,但並非和她同族,爲了讓自己家族擁有更高的地位,自己擁有更大的權力,她竟逼死了自己的親兒子。並虐待死了戚夫人,毒死劉如意,餓死趙王,她殺人要讓人受盡折磨,臣服於己,有着極其病態的心理,說她喜歡殺人,不如說她更喜歡看到別人臣服。

到後來呂氏一族倒臺,大臣們在一起選下一個皇帝時他們好像被呂后的兇殘嚇破了膽,對皇帝首選要求,就是母族勢力如何,脾氣是否殘暴,這樣一來劉恆就幾乎完美。母親薄氏的孃家根本沒有什麼勢力,薄氏本人平時又一向低調謙和,教出的兒子聽說也不兇狠,這聽上去簡直太合適了,大臣們選了他,不擔心太后作亂,也不擔心自己以後被欺負,於是被呂后嚇壞了的大臣們力推劉恆爲帝。

剛得知消息時,劉恆還不相信,他召集謀士們商量,大家意見不一,他去請教母親,可薄氏不懂政治,最後無奈之下向天卜告,結果籤文大吉暗示他能成爲漢朝一代明君,於是劉恆終於決定進京。

然而面對迎接他的大臣們,劉恆居然推遲他們獻上的玉璽,性格這樣寬厚謙遜,大臣們更加放心,認爲他們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幾番謙讓後,劉恆終於成爲了皇帝。而這時的漢朝並非是一個爛攤子,呂后的爲人和人品先不做評價,但客觀的說卻有一定能力,可算是一個不錯的當權者,她執政十五年中減負稅,嚴明律法,刺激經濟發展,留給劉恆的是一個朝氣蓬勃的漢朝。

故事講完了,郭三日看着母子二人相攙上車走遠,他不知道自己能幫到他們多少,但他相信這對母子已經有了面對生活的信心,而這信心並不是來源於他郭三日。

結語:

天之大於無,非以實爲大,天以無稱其極;然一物以其行無其果,可行否?言必可行,本無果可言,何言其果;果乃行之一,行之必有果,行之道磊磊,則無其他;

詩誦體(五)空虛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二)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一)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七)日誌雜文——境遇日誌雜文——內在的固態無差別原稿(一)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二十)三論一知一談——論宇宙詩誦體(九)故地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九)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八)詩誦體(八)昏迷空虛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二十一)目錄日誌雜文——內在的固態無差別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六)原稿(九)原稿(七)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四)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三)日誌雜文——目的與過程原稿(三)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八)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五)詩誦體(八)昏迷日誌雜文——文明的自救詩誦體(六)矛盾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九)原稿(十)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三)日誌雜文——不可感知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六)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三)原稿(七)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八)日誌雜文——因信仰而褻瀆原稿(完)日誌雜文——彙總(一)原稿(五)詩誦體(九)故地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六)日誌雜文——彙總(二)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二十一)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三)詩誦體(六)矛盾日誌雜文——內在的固態無差別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五)詩誦體(六)矛盾正文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二十)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二)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八)日誌雜文——存在的可能性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三)日誌雜文——人性的趨勢(原罪)原稿(七)原稿(七)原稿(四)原稿(二)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五)原稿(十)日誌雜文——不可感知原稿(八)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二)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一)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二)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九)原稿(十)原稿(三)三論一知一談——談存在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四)詩誦體(九)故地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八)目錄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三)原稿(一)日誌雜文——存在的可能性原稿(七)詩誦體(六)矛盾日誌雜文——藝術的目的日誌雜文——彙總(一)日誌雜文——感知的喜好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九)日誌雜文——文明的自救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四)三論一知一談——認知的扭曲(單行詩版)白色果實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二)(單行詩版)白色果實日誌雜文——彙總(一)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二十一)原稿(五)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九)原稿(二)日誌雜文——彙總(二)
詩誦體(五)空虛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二)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一)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七)日誌雜文——境遇日誌雜文——內在的固態無差別原稿(一)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二十)三論一知一談——論宇宙詩誦體(九)故地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九)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八)詩誦體(八)昏迷空虛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二十一)目錄日誌雜文——內在的固態無差別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六)原稿(九)原稿(七)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四)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三)日誌雜文——目的與過程原稿(三)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八)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五)詩誦體(八)昏迷日誌雜文——文明的自救詩誦體(六)矛盾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九)原稿(十)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三)日誌雜文——不可感知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六)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三)原稿(七)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八)日誌雜文——因信仰而褻瀆原稿(完)日誌雜文——彙總(一)原稿(五)詩誦體(九)故地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六)日誌雜文——彙總(二)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二十一)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三)詩誦體(六)矛盾日誌雜文——內在的固態無差別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五)詩誦體(六)矛盾正文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二十)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二)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八)日誌雜文——存在的可能性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三)日誌雜文——人性的趨勢(原罪)原稿(七)原稿(七)原稿(四)原稿(二)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五)原稿(十)日誌雜文——不可感知原稿(八)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二)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一)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二)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九)原稿(十)原稿(三)三論一知一談——談存在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四)詩誦體(九)故地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八)目錄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三)原稿(一)日誌雜文——存在的可能性原稿(七)詩誦體(六)矛盾日誌雜文——藝術的目的日誌雜文——彙總(一)日誌雜文——感知的喜好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九)日誌雜文——文明的自救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十四)三論一知一談——認知的扭曲(單行詩版)白色果實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二)(單行詩版)白色果實日誌雜文——彙總(一)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二十一)原稿(五)日誌雜文——文明發展的哲學趨勢(九)原稿(二)日誌雜文——彙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