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了諸葛亮對整個形勢的分析,姜維臉上火辣辣的,彷彿被千里之外的魏霸狠狠的抽了兩個耳光。
他研究魏霸的戰術,卻不知道魏霸真正的用意根本不是戰術,而是權術。不在戰場,而是朝堂。他一心要與魏霸爭個高下的東西根本不是魏霸在意的,魏霸在意的東西他卻連邊都沒摸着。
雙方根本不在一個境界上,他又怎麼可能追得上魏霸,他又怎麼可能不敗給魏霸?
丞相一直在言傳身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示範朝堂上的權爭如何影響戰場上的戰爭,可是他卻沒有真正意識到丞相的良苦用心,丞相又怎麼能不失望?
姜維無地自容。
“伯約,知恥後勇。”諸葛亮看到姜維如此自責,也有些不忍,安慰道:“兵不厭詐,只是各施詭計,雙方都正大光明,問心無愧。而朝堂上的爾虞我詐,卻是極盡人心之陰暗,涼州人天生豪邁,向來不擅長這些權謀,非你一人之過。想當年馬孟起不也是中了曹阿瞞的離間之計,和韓遂反目爲仇?他直到入蜀歸漢,纔算是真正領悟到了朝堂上的權謀,從此深居簡出,不露鋒芒,亦因此得以善終。你無須自責如此,以後多加註意便是了。”
“喏,多謝丞相指教,維一定銘記在心。”
諸葛亮啓發道:“那你說說,我們現在當如何?”
“維以爲當似動而非動,欲動而不動。蓄勢待發,擇機而動。”
諸葛亮展顏而笑。微微頜首。“我也正有此意。”
……
李嚴揹着手,在書房裡來回轉着圈。案上放着一摞密信,都是李豐用六百里加急送回來的,儘管如此,他得到的消息還是要比實際情況滯後至少五天。如果路上耽擱了,有可能七八天。
他收到的最新消息是魏霸突入長沙,全殲七千吳軍,包圍益陽。在此之前,魏霸派出的水師遠征吳郡,在東海全殲了三千吳軍水師,僅此兩項戰事,魏霸已經全殲一萬吳軍,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戰果,對吳國上下也造成了不少的震動。
李嚴鬆了一口氣。孫權不肯俯首聽命,不肯按照他的要求向大漢稱臣,他就必須履行當初的諾言,要給孫權一個教訓。魏霸取得如此戰果,也是替他維護了臉面。同時也表示了決心。對迫使孫權低頭服輸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魏霸的強悍除了讓他鬆了一口氣之外,也讓他有些不安。
原本的計劃是魏霸從南,孟達從北,兩人同時出兵,夾擊江夏,把孫權趕出荊州。可是中途計劃生變,李豐不夠堅決,調整了命令,讓孟達暫時按兵不動,作戰任務交給魏霸一個人實施。這原本是一個比較穩妥的計劃。由魏霸來承擔任務,可以保證孟達不會有什麼損失,待機而動,等吳國露出破綻再一舉破敵,出力既少,功勞又大。
可是現在魏霸攻勢凌厲,反倒讓李嚴有些後悔起來。如果魏霸一個人就解決了問題,根本不需要孟達出兵相助,那最後論功行賞的時候怎麼辦?好處讓魏霸一個人得了,自己的親信力量卻沒有得到加強,這可不是李嚴希望看到的局面。
對李豐的表現,李嚴不是很滿意。且不說當初讓孟達按兵不動是不是合適,現在魏霸已經首戰告捷,再讓孟達待命就有些不合適了,至少也應該讓孟達做出攻擊的姿態,至於取得多大的戰果,那並不重要,關鍵是要讓孟達參戰,這樣將來論功的時候,也能多分孟達一些功勞,壯大一下實力。呆在南陽,連城門都沒出,這還怎麼論功?
經驗不足啊。
怨完了李豐,李嚴又開始抱怨孟達。李豐沒什麼經驗,孟達你也不懂?你可是一把年紀了,又兩次反水,這點爭功的門道應該清楚得很啊,怎麼能放過這麼好的機會呢。這麼一來,我主持的這場談判豈不成了魏霸在獨力支撐?
李嚴非常失望,且喜且憂。
他覺得自己離前線太遠了,得到的消息滯後嚴重,無法真正把握大局,只能被動的等待結果。要扭轉這個局面,他就應該到荊州去,甚至親臨戰場,不能讓魏霸一個人擅美。
我纔是大將軍。
可是李嚴又不敢輕易離開。如果說長沙是戰場的中心,那麼成都就是朝爭的中心,他離開成都,焉知不會有人趁虛而入?丞相諸葛亮呆在關中幾年了,可是朝思暮想的想奪回對皇帝的控制權啊。
不去?那諸葛亮去了怎麼辦?孟達不識機,諸葛亮可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物,關中離荊州也近,副使費禕就是諸葛亮的親信,他不可能不把消息傳遞給諸葛亮,如果諸葛亮出兵南陽,搶佔了孟達的機會,和魏霸聯手攻吳,那他豈不是白忙一場?
可是,萬一他去了,諸葛亮沒去呢?
李嚴左右爲難,患得患失。他考慮了很久,也沒有拿定主意,倒不是他沒主意,而是他信心不足,需要一個人幫他參謀參謀。
這個人當然非馬謖莫屬。
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馬謖推門而入,躬身施禮。
在馬謖進門的那一刻,李嚴原本很糾結的臉上立刻露出燦爛的笑容,他大步迎上去,扶起馬謖,朗聲笑道:“幼常,莫非是你也感覺到了喜訊,所以來得這麼快啊?”
馬謖微微一笑:“有大將軍坐陣指揮,少將軍臨陣調度,鎮東將軍、鎮南將軍兩員悍將爲助,捷報頻傳是意料之中的事。我來得快,是因爲大將軍相招,不得不快啊。”
李嚴大笑,故意指了指馬謖:“幼常,你這話可見外了。我對你可不敢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你是我的智囊,是我的軍師啊。”
馬謖笑笑:“榮幸之至,愧不敢當。”
“來,看看這些捷報。”李嚴把馬謖拉到案前坐下,推過那些密信,彷彿推出的是自己的一片真心。“幼常,這些捷報,除了我之外,你是第一個看到的,可千萬不能外傳。”
“敢不從命。”馬謖應了一聲,拿起密信看了起來,按照時間順序,他一封封的看了一遍,最後沉默了半晌,擡起頭,目光炯炯的看着李嚴:“大將軍,這是一個好機會啊。”
“好機會?”李嚴眉毛一挑,不動聲色的問道:“此話怎麼講?”
“鎮南將軍一擊,打出了孫權的虛弱本色。”馬謖露出欣慰的微笑:“鎮南將軍僅憑一已之力,就讓孫權如此狼狽,如果大將軍一出,他還能抵擋嗎?大將軍不僅可以迫使孫權稱臣,還有可能讓他退出荊州,甚至有可能就此滅吳,建不世之功。”
“有這麼容易嗎?”李嚴笑着,卻沒有多少喜色,他很好的將自己的心思藏在心裡,引導着馬謖說出想法。
“當然。”馬謖似乎有些激動,起身走到那副地圖前,開始論說當前的形勢。在他的敘說下,魏霸的攻擊雖然凌厲,卻依然不脫虛張聲勢之意,三路大軍,總兵力接近十萬,這遠遠超過了魏霸的實際能力。這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預備役,戰力有限,而另外三分之一——據李豐的消息說,可能是招募來的海盜、江寇——同樣是烏合之衆,能起一時的騷擾作用,卻不能用於堂堂之陣。
孫權被這樣的人馬打得狼狽不堪,只能說明一個問題,經過幾年的征戰,吳國的實力大不如從前,他同樣虛弱不堪,所以才被魏霸打得這麼狼狽。
趁你病,要你命,這個時候不出兵滅吳,還等何時?如果大將軍李嚴從永安出兵,順流而下,直奔武昌,孟達從南陽出兵,牽制陸遜,再下一道軍令給關中的諸葛亮,讓他出兵協助孟達,蜀漢至少可以再增加七八萬主力,滅吳綽綽有餘。就算打點折扣,把孫權趕出荊州絕對不在話下。
一舉奪取長沙、江夏、南郡三郡,迫使孫權稱臣,既報了當年劉備、關羽與孫權爭奪荊州失敗之仇,又可以奪取長江中游門戶,把孫權趕到回揚州,這是多大的功勞?立下這樣的功勞,李嚴的威望怎麼可能不更進一步,權傾天下?
李嚴心動不已。馬謖的想法和他不謀而合,甚至可以說是一絲不差,可見英雄所見略同,他的計劃是可行的。否則不只可能和馬謖想到一處去了。
縱使如此,李嚴也沒有露出太高興的表情,他反而皺起了眉頭:“幼常,丞相會出兵關中嗎?”
馬謖意味深長的笑了。
“大將軍,要求孫權向我大漢稱臣,是符合天道人心之舉,丞相怎麼反對?自少將軍出使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三個多月,丞相沒有表示一點反對意見,他的無奈,已經非常清楚。現在孫權不知天命,頑固不化,我大軍討伐不服也是天經地義的。丞相若是反對,豈不是與天道人心相抗?縱使他心有不願,關中諸將能甘心坐視嗎?我相信,此刻關中將士只怕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又豈是丞相能阻攔得住了的。”
李嚴終於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放聲大笑。
馬謖也笑了,如釋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