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莫格隆人滅掉白山時的趕盡殺絕,唐人在攻破莫格隆部落的時候做得是殺絕趕盡。這套業務大唐陸軍的士兵們已經做得有些順手了,以至於當他們發射槍彈、揮舞馬刀的時候,多少已經有些麻木了,這已經算是真正的無情。
莫格隆部落的青壯年基本上都死在了這次夜襲之中,相當一部分的老幼和女性,也丟掉了性命。極少數的莫格隆人被唐軍抓捕,主要是女人和孩子。唐人並不會像野蠻的阿帕奇人一樣,去奴役這些女人孩子,當然唐人也不希望繼續將這些阿帕奇人留在北美的土地上,畢竟滅絕的仇恨是滔天的,也許過於寬容,可能是一個定時炸彈。
莫格隆的覆滅絕不是阿帕奇人噩夢的終結,這場針對科羅拉多高原乃至中部大平原的印第安人的捕殺,實際上有計劃性地持續了長達三年的時間。一開始是大唐陸軍正規的騎兵部隊在這一地區行動,其後又是這一地區大唐建立的城鎮上的武裝民兵,他們乘騎着戰馬,在這裡不斷地襲擊着印第安人的部落。
很多印第安人部落恐懼唐人,不斷地向東部和北部遷移,大有另一位面美國人驅逐印第安人到西部去一樣。不過唐人也不是完全不分青紅皁白地對印第安人實施滅絕。大唐的原住民政策仍舊是以歸化爲主的,比如另一個阿帕奇奇力卡華的部落,在阿帕奇戰爭中就得到了保留。當然這種保留並不是以其原有的部落形式存在,在聞聽唐人對阿帕奇清洗的堅決之意後,這個奇力卡華部落最終選擇接受唐人的條件,解散部落的形式,來到鐵路沿線的大唐城鎮,轉換身份,繼續生活下去。
也不是所有的部落都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好狠鬥勇的阿帕奇人,對於這種侮辱是沒法接受的,所以一些部落仍舊選擇與唐人對抗,但是這樣做的後果也非常直接。這就像是一隻不自量力的螻蟻企圖撼動一顆蒼天巨樹,這些抗爭的阿帕奇部落最終也徹底被消滅了。
阿帕奇戰爭在之後慢慢演變成了大唐對於整個北美西部內陸地區印第安勢力打擊的軍事行動,不僅是阿帕奇人湮沒在歷史之中,其後科曼奇人、蘇族人也相繼因爲跟唐人衝突,而最終都被消滅了,大部分人被殺掉,而放棄抵抗投降的人最終則被唐人歸化,進入唐人的城鎮務工,或者進入農場和牧場,最終數代以後看不出任何與漢人的區別了。
而在印第安人口在北美大陸上急劇銳減的另一大主要原因,卻是蘇穆裡他們的秘密結社使用的生化武器。吃得了苦,能跋山涉水的組織成員,不斷地去帶着病菌去接觸那些遠離大唐勢力範圍或者就在唐人城鎮附近的印第安部落,而這些烈性的病毒,只能對沒有接種過疫苗的印第安人起作用,而大唐有着完整和健全的醫療防疫體系,新移民一到了大唐港口,首先就是接種各種傳染病的疫苗,雖然這個成本是極爲巨大的,但是考慮到每一個人口,每一個勞動力都能爲大唐帶來不知道幾百倍的收益,所以安全是絕對必要的。
但是對於那些印第安人來說,危險的疫病是無法防禦的。美洲其實在接觸殖民者的過程中有大量的民族從此湮滅了,比較典型的如加勒比島嶼上的印第安人幾乎都滅絕了,因爲歐洲人帶來的烈性傳染病,使他們大量死亡,而且封閉的島嶼有沒辦法逃到別處去,最終就基本上滅絕了。這也使得歐洲人不得不大量從非洲販奴黑人到加勒比羣島,這也是爲什麼另一位面中海地和牙買加等國家以黑人爲主了。
楚馬什出身的微生物學天才安荼,弄出的烈性病菌,經過有意的傳播,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在1789-1795這段時間之內,北美地區未歸化大唐的印第安人,因爲傳染病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七。這直接導致了很多印第安人在部落幾乎毀滅之後,只能去投奔唐人,生活在城鎮之中,接受歸化。
這場大流行傳染病的爆發,還引發了一個意外效果,印第安人們將傳染病帶入了阿巴拉契亞山以東的美國,雖然美國人對於一些傳染病擁有免疫,但是仍舊有相當一部分人無法免疫這種病菌,同時瘟疫造成的恐慌更是使得美國上下一片悽惶。不過美國人在這些年已經充分了解了唐人在醫學上面的領先,每年都有不少富家子弟,花大量的學費,來到大唐的幾家醫學院學習醫術。而抗生素的使用,更是讓美國人覺得只要是來自大唐的藥品,一定就是神藥。
趁着這波瘟疫肆虐,大唐的幾家醫藥出口公司趁機也狠賺了一筆。美國也算是有驚無險地渡過了這場瘟疫。
大量印第安人的死亡,唐人對內陸開發的推進,以及更多的華人移民來到北美大陸,使得大唐開發內陸的速度進一步增快了。尤其是在唐西戰爭後奪取了大片路易斯安那土地之後。那裡是平坦的中央大平原,適合發展農業和畜牧業,唐人開始用鐵路和公路不斷地溝通,往往是一座城市計劃建立之後,從附近的鐵路線或者公路線先延伸過去,然後靠着火車和卡車,將大批的人力和物資運輸到達,建設新的城市。這樣建立起來的城市,其發展程度和起點就要比一開始在巒州和源州靠着馬匹運載和少量移民建造的城鎮更加的高。
實際上另一位面中二十一世紀那會兒,美中西部大片的土地,雖然看上去有不少的城鎮,但是很多州的人口甚至不到一百萬,中部大部分州也就是一百萬出頭的人口,不如中國很多地區的一個地級市人口多。
而大唐對內陸的開發卻是力度非常大,而且是利用政策上的安排將人口送到區位條件略差於沿海的內陸地區。其中有需要儘快控制大片內陸土地的需求,也有希望均衡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