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 土倫之變

原本的歷史中,奧地利皇帝利奧波德二世與普魯士締結同盟準備反法之後,突然逝世,這也使得反法戰爭的爆發被推遲了一定時間。然而在本位面中,由於大唐醫療技術對歐洲產生了一定影響,所以利奧波德二世的病情被控制住,這位皇帝一方面委任皇太子弗朗茨主持軍政,一面自己養病並有限地對戰爭進行關注。

電報這種通訊方式在歐洲的傳播,使得君主國們更快的串聯了起來,這些君主國並沒有一個完整的協調計劃,更不可能存在互相指揮的關係,只有大略的進攻方向,目的也比較大而模糊,那就是推翻現在法國的革命政府,恢復法國的王權統治。

1792年9月底,在奧地利的主持下,英國、普魯士、荷蘭、西班牙、撒丁王國、那不勒斯等國形成了反法同盟,並從多個方向開始進攻法國,法國全面告急。

這時候倒是出現了一個稀奇的情況,鑑於法德之間宣戰,反法同盟甚至還找上了德國,讓德國也參與到這場戰爭中來。普魯士人還甚至提出了條件,希望德國開放邊境,讓普魯士軍隊過境進入法國。

就算是再智商受限的人也知道這是無比荒謬的一件事情,中國更是有假道滅虢的典故,德國政府對普魯士人理都沒有理。無奈的威廉?腓特烈二世不得不選擇借道奧地利,繞一個大圈子,或者由英國人和荷蘭人的船舶載着普魯士軍隊到法國。

同樣擋在反法聯軍道路上的還有另一個共和國家,那就是剛成立不久的比利時。相比德國還會被人忌憚一下,新成立的比利時根本沒有被英國和荷蘭重視。英國和荷蘭干涉軍14000人在沒有宣戰的情況下攻入比利時,比利時方面軍事力量薄弱,而且事發突然,很快就被聯軍擊敗。這個過程中還有原本反革命分子的推波助瀾和奧地利人的黑手。

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出現了,英國人通過這次戰鬥,奪取了比利時軍手中一部分來自大唐的先進武器裝備,足夠武裝近一個師,雖然彈藥並不是很充足,但是卻讓英國白廳方面異常振奮,似乎就像他們擊敗了唐人一樣。

干涉軍進一步行動,包圍了法國北部重要港口敦刻爾克,英國人似乎看到了更大希望,喬治三世希望進一步增兵,擴大戰爭的成果。不僅如此,英國皇家海軍艦隊還聯合了西班牙海軍,在地中海方向準備進攻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撒丁王國干涉軍從東部逼近了格勒諾布爾。西班牙干涉軍從南面越過了東比利牛斯山脈。

相對來說,雖然奧地利喊得調門最高,但是奧地利方面出兵卻是最不容易的,自德國成立之後,奧地利想要出兵法國只能走北意大利一條路,好在佔據北部意大利的撒丁王國也是同盟中的一員,接受了借道的要求,然而阿爾卑斯山麓並不是那麼好行軍的地方,所以進度上就受到了影響。

當然對法國而言更爲頭疼的是,隨着反法同盟的成立,國內的妖魔鬼怪們也同一時間冒了出來。比如之前帶兵與德軍交戰的迪穆裡埃,這時候居然搖身一變,拉起了隊伍宣誓要恢復君主制,挽回法蘭西的榮光。叛亂像瘟疫一樣在法國當時共有的83個省份內,很快就蔓延到了60多個省。整體上共和政府面對的形勢極爲惡劣。

而最沉重的打擊在這個時候也出現了,盤踞在土倫城內的保王黨人,居然引狼入室。他們爲了防止政府軍佔領土倫,並換取英國軍隊的庇護,竟將土倫要塞和擁有30餘艘艦隻的法國地中海艦隊,拱手交給了英國人和西班牙人,從而使英國和西斑牙軍隊不費一槍一彈就輕而易舉地佔領了土倫。

土倫,這個位於法國瓦爾省南部地中海海岸的城市,當時雖然只有幾平方公里的城廓和10餘萬居民,卻是法國南部的一個重要港口,是一個良好的海軍基地。不論對法國來說還是對歐洲列強來說,都是令人矚目的地方。因此,在英國和西斑牙的軍隊進入之後,那不勒斯、皮埃蒙特和直布羅陀的軍隊也都相繼踏進這個港口。

至11月時,那裡的外國軍隊已經達到14000人。其中英國軍隊3000人,西班牙軍隊5000人,那不勒斯軍隊4000人,皮埃蒙特軍隊2000人。聯軍佔領土倫以後,爲了保護大、小停泊場的安全,使艦隊免遭對方的火力封鎖,首先拆除了大、小停泊場沿岸的全部海岸炮壘,佔領了耶爾羣島,並且在布倫海角和克爾海角高地上分別構築了防禦工事,以控制對大、小停泊場威脅最大的布倫海角炮壘、埃吉利耶特炮壘和巴拉去耶炮壘(這些炮壘可以直接射擊停泊在大、小停泊場內的外國軍艦)。另外,聯軍還在奧利烏爾和拉瓦菜特的接近路上,在法郎山地,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以防止法軍從西面和東面進攻土倫。

土倫的門戶洞開,使得反法同盟的干涉軍能夠源源不絕地從法國南部進入法國,給了法國共和政府極大的壓力。此時的法國情況絕對危機,不久之前他們還剛剛在德國人手中吃了敗仗,士氣和精神都有點低落,現在幾乎全歐洲都在討伐法國,這更讓很多在革命中搖擺的牆頭草,放棄了共和政府,選擇向保王黨和外國勢力投降。

當然,此時也是有數不清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爲國奮戰的。這更是無數英雄開始嶄露頭角的時刻。甚至連遠在北美大陸的唐人,都屏息凝神翹首以盼一個身材不高、年輕而又富有活力的身影,出現在土倫的戰場上。

那個人叫做——拿破崙?波拿巴。

307 制憲會議(上)320 收買813 宗族瓦解(上)033 不小心380 一七八一185 借兵198 技術出口576 萊比錫戰役(六)730 小職員688 殖民新說069 農祿神795 武昌287 戰山海(上)943 導彈戰938 黑化270 皇帝落誰家799 要挾605 更新與進步380 一七八一841 走上前臺227 大沽口之戰(下)292 友好的新皇帝012 盛宴290 戰山海(續)153 盤蛇計劃094 真正的國力714 華沙會戰(十二):虐殺294 臣工562 漢堡的小青年008 密林中的原住民733 進展神速795 武昌855 調停901 橙色革命(上)538 赤字(中)823 兜售(中)813 宗族瓦解(上)902 橙色革命(中)532 競選761 割肉會談003 碰頭會034 阿爾普爾科039 百貨公司494 退或降430 抵滬144 利益的競逐331 獻計519 清軍備戰621 第三十三套演習方案297 新朝新體(下)648 國王之死634 阿爾薩斯洛林330 貧瘠的日本527 頹勢864 解放826 大片043 參觀訓練528 驚聞447 跳火車(下)629 新的三個條件789 西逃路(上)829 觀望920 前總統的未來學(下)848 區劃和國土133 先兵後禮257 當唐軍(下)958 德意志之死183 陽奉陰違428 武毅軍出戰328 島礁級和海洋級011 信仰荒漠077 解釋(上)341 江南(三)900 烏克蘭422 一七七八(上)786 拳亂(十二)741 候選人們(下)102 自由風級479 墨西哥城之戰(上)683 再戰英吉利(上)047 灌溉092 抵港132 不許登岸559 統一計劃624 對棋713 華沙會戰(十一):下山656 大采購617 威脅與妥協815 宗族瓦解(下)030 出使425 南北齊動857 海軍演練559 統一計劃882 部署調整286 守關不出416 紅皮書025 戰俘560 國際縱隊的小戰士646 抵押269 是破壞者也是拯救者
307 制憲會議(上)320 收買813 宗族瓦解(上)033 不小心380 一七八一185 借兵198 技術出口576 萊比錫戰役(六)730 小職員688 殖民新說069 農祿神795 武昌287 戰山海(上)943 導彈戰938 黑化270 皇帝落誰家799 要挾605 更新與進步380 一七八一841 走上前臺227 大沽口之戰(下)292 友好的新皇帝012 盛宴290 戰山海(續)153 盤蛇計劃094 真正的國力714 華沙會戰(十二):虐殺294 臣工562 漢堡的小青年008 密林中的原住民733 進展神速795 武昌855 調停901 橙色革命(上)538 赤字(中)823 兜售(中)813 宗族瓦解(上)902 橙色革命(中)532 競選761 割肉會談003 碰頭會034 阿爾普爾科039 百貨公司494 退或降430 抵滬144 利益的競逐331 獻計519 清軍備戰621 第三十三套演習方案297 新朝新體(下)648 國王之死634 阿爾薩斯洛林330 貧瘠的日本527 頹勢864 解放826 大片043 參觀訓練528 驚聞447 跳火車(下)629 新的三個條件789 西逃路(上)829 觀望920 前總統的未來學(下)848 區劃和國土133 先兵後禮257 當唐軍(下)958 德意志之死183 陽奉陰違428 武毅軍出戰328 島礁級和海洋級011 信仰荒漠077 解釋(上)341 江南(三)900 烏克蘭422 一七七八(上)786 拳亂(十二)741 候選人們(下)102 自由風級479 墨西哥城之戰(上)683 再戰英吉利(上)047 灌溉092 抵港132 不許登岸559 統一計劃624 對棋713 華沙會戰(十一):下山656 大采購617 威脅與妥協815 宗族瓦解(下)030 出使425 南北齊動857 海軍演練559 統一計劃882 部署調整286 守關不出416 紅皮書025 戰俘560 國際縱隊的小戰士646 抵押269 是破壞者也是拯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