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1 西逃路(下)

嘉慶帶着他的輕裝行駕馬不停蹄地向南趕,此時他並不清楚後方的禁衛軍跟唐軍戰事如何了。儘管清軍算是世界上比較早更新通訊手段的軍隊之一,但是後來嘉慶發現唐人有辦法竊取他們的通訊,所以對無線電波這類通訊手段再不信任。

包括嘉慶在內的很多保守派勢力堅持認爲,既然不安全、無法信任,那就壓根不要去使用,而根本沒有考慮在不使用的情況下會給軍隊帶來多少負擔和麻煩。

他此時已經基本上完全跟禁衛軍失去了直接聯繫,儘管理論上他還能夠派出驛馬去下達命令,可是在當前的戰爭形態中,也許命令到的時候,他的軍隊已經沒有了。並不是沒有人看得出這個情況,只是誰也不願意明着說出來。大家都樂得做一隻鴕鳥,把頭埋在沙子裡,視而不見。

“陛下,前面就是石嶺關了,過了這石嶺關就能進入太原府了。”盧蔭溥對嘉慶啓奏道。

嘉慶嘆道:“石嶺關乃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晉北羣山連綿起伏,唐軍精擅的裝甲部隊,很難在此地有所作爲,只需一支良師鎮守於此,便可阻擋唐軍由晉北而入晉中。”

他這感嘆也是有原因的,嘉慶並沒有用禁衛軍來守石嶺關,因爲那樣會太過明顯,一個關口由禁衛軍守衛,那麼極有可能嘉慶就是走了這條路。石嶺關自然也是有守軍的,與唐軍不同,清軍雖然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本質上還是舊式軍隊,特別在關隘這類重要地點都布有重兵,修建工事。石嶺關處守軍是華北清軍的一部,規模不算大,畢竟此處也無法展開太多的兵力。

受唐人的壓力,清廷已經做了許多改變,比如說民人出行設卡大量減少。普通商旅經過石嶺關這樣的地方的時候,只需要繳納少量的過路費,並無需攜帶路引之類的東西,也不會受到細緻的盤查。當然像嘉慶此時帶着這麼大規模的人馬經過,肯定是要受盤查的。嘉慶也會直接顯露自己的身份,順便在石嶺關歇歇腳。

見到大批沒有什麼制服和旗幟的軍隊樣部隊,石嶺關守將自然緊閉關門,不會讓他們過去。自有下面人上去,不過這下面人並不懂得收殮,大喇喇地喊出來了:“守將開關,聖上的車駕要在此經過,速速放行!”

城門上有人喊:“你們一無天子儀仗,二無朝廷官衣,有何憑據說鑾駕在其中?”

下面人繼續喊:“我有信物,你們吊我上去便可一觀。”

城樓上放下吊籃,但只許信物上來,人沒讓上。城樓上一個頭髮已經花白的老將手中看着手中信物,臉上表情瞬間變了,並沒有特別多的敬畏神色,卻多是一種難言的恨意或者說驚喜。

老將旁邊的一名中年軍官難以置信地對老將道:“大人,難道真是皇帝?怎麼會打扮成這個樣子從咱們這裡過?”

老將開口道:“這還不明白,無非就是拳亂嚇到了這位,唐人趁機動手更是將京城也給佔了,皇帝這次精明瞭些,不想再落入唐人手中,所以就跑出來了,一路逃到了山西,打算從咱們這裡過去呢。”

中年男人眼中閃爍着危險的光,問道:“大人,咱們怎麼辦?”

老將微微一笑道:“自二十年前慘敗於唐人之手,我本也心灰意冷,大明重光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可能,這天下,甚至不止中原九州之地,恐怕寰宇之內唐人都要稱王稱霸了。但老天開眼,給了咱們今天這機會,韃子屠戮朱明皇室和我千萬漢民的血仇尚未報,唐人終究是一羣妄人,沒有趕盡殺絕,今日咱們便宰了這野豬皮的皇帝,以告慰大明列祖列宗之亡魂,以解萬古之恨!”

中年軍官會意,然後在城樓上大喊:“恭迎聖駕,請皇上車馬先行入關!”

車駕中的嘉慶並沒有察覺到什麼異象,還對左右道:“這石嶺關的守將倒還謹慎,不錯。”

不過嘉慶的車馬並沒有首先入關,先入關的反而是侍衛的馬隊,老將和中年軍官對視一眼,並未言語什麼。這隊伍中,沒有哪輛馬車顯得特殊,顯然是嘉慶故意希望混淆視線,不至於自己的車馬太過突出。這樣一來,石嶺關的人無法判斷嘉慶在哪個馬車上。

老將和中年軍官原本所想是,先令嘉慶入關,然後高喊是僞裝聖駕的賊寇,將關門立即關閉,然後令人圍殺已經入關的嘉慶。但是嘉慶同樣也比較謹慎,並沒有首先入關,而是另隨從先入關。這倒不是對石嶺關不信任,而是僅僅是講究個形式。

中年軍官在城上略微焦急,問道:“大人,現在如何是好?”

老將沉吟片刻道:“圍殺不成只能行刺了,一會兒你下去,說咱們石嶺關官兵都希望能夠一睹龍顏,請他在石嶺關休息片刻,進些食水,咱們這些魯鈍將官也希望能夠聆聽聖訓。”

中年軍官點點頭,道:“知道了。”

大批侍衛緩緩進城了,顯然經過了長期的跋涉,他們都有些疲憊。這些侍衛都穿着民衆的衣服,並不統一,甚至連攜帶的武器也都用步包纏了起來,儘量看起來像是逃難的難民。但是從行跡上來看,他們怎麼都不太像是難民,逃難工具太好了一些,而且神色也看起來不像是普通人,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這裡面有問題。

中年軍官下去之後,換了一副極爲謙恭諂媚的神態,找到了隊伍的話事人,說道:“聖上一路辛勞,不如在關城休息片刻,補充一些食水。楊標統等軍官已集合,恭聆聖訓。”

嘉慶想了想,也說道:“便來見見這石嶺關軍官們吧。”

他想的是表現出禮賢下士的一面,讓這些平時連個京官都見不到的低級軍官們感激涕零,可是嘉慶卻萬萬沒有想到,他卻將自己置於了怎樣一個危險的境地之中。

609 青州案(三)542九零工程470 東西夾擊478 罪魁149 波士頓攻城戰595 沒有後臺的革命(上)438 跋涉004 統計299 兵部尚書343 江南(五)626 反擊443 阿帕奇青年151 放風箏635 法德摩擦898 貿易挑戰344 江南(六)605 更新與進步788 拳亂(十四)300 肱股之臣545林子平096 風變439 遭遇戰326 廢帝576 萊比錫戰役(八)001 迷途135 擒拿309 太平洋鐵路340 江南(二)874 推諉的歐洲420 種子(下)425 南北齊動791 西逃路(下)526 升龍城下219 軍事儲備119 馬德里之行(上)590 文化發展613 青州案(七)303 滲透嶺南254 主動防禦395 吞武裡之戰(十一)645 掘墓234 擒龍(三)133 先兵後禮318 應對191 天化危機(下)612 青州案(六)167 《費城協議》366 婆羅洲戰爭(中)492 不妥協233 擒龍(二)010 晚會籌備320 收買834 紐芬蘭海戰(上)406 軍費申請096 風變202 庫克船長858 全球航行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835 紐芬蘭海戰(中)465 旋風517 鋼鐵182 展示軍火675 擴大化855 調停818 新艦名495 編列479 墨西哥城之戰(上)496 墨西哥特區278 產能再調287 戰山海(上)497 治理墨西哥571 萊比錫戰役(三)366 婆羅洲戰爭(中)705 華沙會戰(三):三面合圍270 皇帝落誰家957 沙俄已殺519 清軍備戰026 大唐579 萊比錫戰役(十一)025 戰俘697 青年近衛軍030 出使060 請客653 土倫戰役(下)711 華沙會戰(九):兇殘!哥薩克160 女兒708 華沙會戰(六):戰略053 約庫茲戰爭103 通用和一汽590 文化發展693 美國商人(下)284 桂林105 陳福仔在大唐441 入境151 放風箏097 風轉472 巴亞爾塔暴亂(中)608 青州案(二)570 萊比錫戰役(二)926 決戰日德蘭(一)
609 青州案(三)542九零工程470 東西夾擊478 罪魁149 波士頓攻城戰595 沒有後臺的革命(上)438 跋涉004 統計299 兵部尚書343 江南(五)626 反擊443 阿帕奇青年151 放風箏635 法德摩擦898 貿易挑戰344 江南(六)605 更新與進步788 拳亂(十四)300 肱股之臣545林子平096 風變439 遭遇戰326 廢帝576 萊比錫戰役(八)001 迷途135 擒拿309 太平洋鐵路340 江南(二)874 推諉的歐洲420 種子(下)425 南北齊動791 西逃路(下)526 升龍城下219 軍事儲備119 馬德里之行(上)590 文化發展613 青州案(七)303 滲透嶺南254 主動防禦395 吞武裡之戰(十一)645 掘墓234 擒龍(三)133 先兵後禮318 應對191 天化危機(下)612 青州案(六)167 《費城協議》366 婆羅洲戰爭(中)492 不妥協233 擒龍(二)010 晚會籌備320 收買834 紐芬蘭海戰(上)406 軍費申請096 風變202 庫克船長858 全球航行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835 紐芬蘭海戰(中)465 旋風517 鋼鐵182 展示軍火675 擴大化855 調停818 新艦名495 編列479 墨西哥城之戰(上)496 墨西哥特區278 產能再調287 戰山海(上)497 治理墨西哥571 萊比錫戰役(三)366 婆羅洲戰爭(中)705 華沙會戰(三):三面合圍270 皇帝落誰家957 沙俄已殺519 清軍備戰026 大唐579 萊比錫戰役(十一)025 戰俘697 青年近衛軍030 出使060 請客653 土倫戰役(下)711 華沙會戰(九):兇殘!哥薩克160 女兒708 華沙會戰(六):戰略053 約庫茲戰爭103 通用和一汽590 文化發展693 美國商人(下)284 桂林105 陳福仔在大唐441 入境151 放風箏097 風轉472 巴亞爾塔暴亂(中)608 青州案(二)570 萊比錫戰役(二)926 決戰日德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