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疆域

國革黨的全會勝利閉幕之後,大唐國會緊接着又根據會議的一些成果,開始通過一系列法案,帶領大唐走向一個發展的快車道。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大唐重新釐定了自己本土的行政區劃,以進一步適應之後的移民工作和經濟發展。

原本的西海岸三州,大唐的核心地帶,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東南三州也並沒有行政區域上的調整,巒州和源州適度調整了一些邊界區域,不過也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影響。奪取自西班牙殖民地的加利福尼亞半島,被正式稱爲瑤州,爲的是與珈州呼應,都是美玉。實際上由於加利福尼亞半島基本上是沙漠和山丘的原因,這裡除了沿海少數地區,開發餘地並不大。

在不久之前成爲戰場的新墨西哥地區,由西科羅拉多河爲界,到東佩科斯河爲界,形成了一個面積廣大的新的本土州,命名爲光州。取義是這裡地勢高、降水少、光照充足。原本路易斯安那的南部地區,被大唐分爲了得州和葆州,北面以雷德河爲界。

光州、葆州和得州也成爲了大唐的中南部三州,也將是大唐今後一段時期內一個重點移民的方向。依託於已經建成的洛奧鐵路,中南部三州也有着非常不錯的發展潛力,大唐已經把西海岸三州、東南三州和中南部三州,作爲了這個國家內部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所在。

除了這九個比較重要的州之外,大唐還在這一次設立了很多以建立控制爲主的本土州。卑詩州以北,直到阿拉斯加的廣闊山地地區,被設爲落基州。岡州以東另一個位面中是愛達荷的地區,被設立爲荷州。在懷俄明附近,大唐設立了褚州,這些就是落基山以西區域的州別設置。

整個中部大平原,貫通另一個位面中美國加拿大的內陸地區,大唐分別設立了明州、騰州、禧州、凌州、殷州、佩州、塔州、艾伯州等地。這些州有些的自然條件還是比較優越的,有些也蘊藏着豐富的資源,不過暫時來講大唐還是很難開發這些內陸州的。

最後是更爲偏遠的地區,從英國人手裡換來的哈德遜灣周圍以及毗鄰北極的土地,被大唐設立爲北極領地;阿拉斯加被設爲阿拉斯加領地。這兩個地區典型特徵就是人口極少,而且自然條件比較惡劣,即便是到二十一世紀後,都沒有得到妥善的開發,而且大唐也不必建立多麼強大的防禦力量,因爲競爭對手們都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中長期駐留。

這幾年俄羅斯人倒是屢屢嘗試在阿拉斯加建立據點,不過他們的探險船隊,只要在北太平洋附近海域碰上大唐的船隊,唐人絕不會手下留情,會立即將他們擊沉。俄羅斯人也嘗試過在阿拉斯加建築堡壘,但是隻要他們一這樣做了,就會遭遇唐軍的攻擊,最終堡壘被焚燬,人被殺死,所有他們帶來的物資也都被唐人劫走。後來唐人也不僅僅在阿拉斯加活動,有些時候也越過白令海峽,突襲位於勘察加半島上的俄國據點,使得俄國人在勘察加一帶的毛皮貿易幾乎停頓。

俄國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對此極爲憤慨,並且派出了使臣與大唐交涉,但是大唐方面聲稱阿拉斯加是大唐不可分割的合法領土,沙俄對阿拉斯加的侵犯已經引起了大唐的憤怒,對勘察加的破壞行動,是大唐對於沙俄企圖在阿拉斯加建立據點的報復行動。沙俄對於這樣的解釋也是沒有辦法,除了不承認大唐對阿拉斯加的佔據,也沒有別的什麼措施了。

沙俄和大唐之間並沒有建立直接的外交關係,甚至連代辦都沒有,雙方都有着自身的傲氣,而戰鬥民族是不會輕易地採取讓步的,所以在阿拉斯加問題上沒有達成共識,兩國實際上處於一種極小規模的衝突的狀態,葉卡捷琳娜二世不斷地在增強勘察加方向的力量,以防備唐軍的攻擊,並且伺機覬覦對岸的阿拉斯加。而大唐也樂得不斷地在勘察加發動襲擊,削弱遠東地區沙俄的力量。

大唐的疆域在1789年時,也達到了前所未用的高峰。除了本土州和領地面積約爲1500萬平方公里之外,墨西哥特區面積爲260多萬平方公里,古巴也作爲一省列入了墨西哥特區。中華聯合特區因爲是三個城市規模,所以面積比較狹小,當然意義是十分巨大的。

其他海外領夏威夷王國-海外領1.6萬平方公里,奧羽海外領6.6萬平方公里,固威海外領17萬平方公里,巽他海外領230萬平方公里,三佛齊海外領16萬平方公里,真臘海外領18萬平方公里、暹羅海外領90萬平方公里、緬甸海外領50萬平方公里、東輝海外領13萬平方公里。

大洋洲方面的海外領的開發相對比較淺一些,面積達761萬的澳洲海外領僅建立了城鎮不超過十座,人口也不到十萬的樣子。新西蘭海外領面積28萬平方公里,盛友海外領(新喀里多尼亞)面積1.8萬平方公里。

如果把這些海外領全部加在一起的話,僅海外領一項,大唐就擁有1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以本土州和特區相加的話,便可以得到2700萬平方公里這樣一個可怕而龐大的數字。

排除未歸化原住民和非法移民不論,在大唐的國土上,本土擁有1200萬人口,墨西哥特區是500萬人口,中華聯合特區擁有大唐身份的國民是200萬,其餘所有的海外領的人口相加也差不多是500萬人口,那麼大唐的總人口爲2400萬。相當於沒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平均不到一個人,這個地廣人稀的程度,也是舉世罕見了。

然而誰都知道,大唐對於土地的野心是絕無休止的,就像是唐軍已經磨刀霍霍,準備將越南也變爲自己治下的海外領了。

117 一入江湖深似海935 決戰日德蘭(十)157 去珈州714 華沙會戰(十二):虐殺532 競選590 文化發展846 Z計劃697 青年近衛軍468 第七旅381 財政486 陣之團926 決戰日德蘭(一)185 借兵131 打探婆羅洲803 三面進軍939 大空襲伊始884 海軍競賽449 部落088 國王的特使說點跟本書沒關係的734 北印度海外領101 我們不做,西方人會做607 青州案(一)855 調停800 就職924 保護航線749 波斯757 英法聯軍589 移民之議(下)272 天地會起事407 用命128 婚宴217 輿情(下)054 “鐵血”565 科隆的譁變952 法國戰役767 可選擇的路404 告官潮396 吞武裡之戰(十二)062 候鳥計劃510 風暴漸近659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上)035 順利和不順利的貿易186 伸手要錢242 擒龍(十一)378 中華特區的一年(中)180 暹羅814 宗族瓦解(中)297 新朝新體(下)406 軍費申請104 再擴軍149 波士頓攻城戰546擔憂413 阿姆斯特丹條約475 解放者127 關於一夫多妻和生育的歪理728 意大利統一899 風雨未來446 跳火車(中)705 華沙會戰(三):三面合圍369 新兵團864 解放820 特殊組織(番外)586 南聖胡安854 地方主義305 回家267 傷者640 梅斯戰役(下)959 大一統626 反擊616 抵賴071 澄清446 跳火車(中)159 荷蘭商館228 路況211 北海道183 陽奉陰違522 疆域055 出鋼779 拳亂(五)720 華沙會戰(十八):空襲540出口增長598 萃英會(上)445 跳火車(上)582 萊比錫戰役(十四)334 遣唐使(上)954 愛爾蘭獨立801 調兵遣將476 彼端198 技術出口132 不許登岸647 海軍五年計劃571 萊比錫戰役(三)820 特殊組織(番外)660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下)938 黑化251 城管無敵盧小毛(下)352 紅顏醉(三)845 三八艦隊379 中華特區的一年(下)
117 一入江湖深似海935 決戰日德蘭(十)157 去珈州714 華沙會戰(十二):虐殺532 競選590 文化發展846 Z計劃697 青年近衛軍468 第七旅381 財政486 陣之團926 決戰日德蘭(一)185 借兵131 打探婆羅洲803 三面進軍939 大空襲伊始884 海軍競賽449 部落088 國王的特使說點跟本書沒關係的734 北印度海外領101 我們不做,西方人會做607 青州案(一)855 調停800 就職924 保護航線749 波斯757 英法聯軍589 移民之議(下)272 天地會起事407 用命128 婚宴217 輿情(下)054 “鐵血”565 科隆的譁變952 法國戰役767 可選擇的路404 告官潮396 吞武裡之戰(十二)062 候鳥計劃510 風暴漸近659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上)035 順利和不順利的貿易186 伸手要錢242 擒龍(十一)378 中華特區的一年(中)180 暹羅814 宗族瓦解(中)297 新朝新體(下)406 軍費申請104 再擴軍149 波士頓攻城戰546擔憂413 阿姆斯特丹條約475 解放者127 關於一夫多妻和生育的歪理728 意大利統一899 風雨未來446 跳火車(中)705 華沙會戰(三):三面合圍369 新兵團864 解放820 特殊組織(番外)586 南聖胡安854 地方主義305 回家267 傷者640 梅斯戰役(下)959 大一統626 反擊616 抵賴071 澄清446 跳火車(中)159 荷蘭商館228 路況211 北海道183 陽奉陰違522 疆域055 出鋼779 拳亂(五)720 華沙會戰(十八):空襲540出口增長598 萃英會(上)445 跳火車(上)582 萊比錫戰役(十四)334 遣唐使(上)954 愛爾蘭獨立801 調兵遣將476 彼端198 技術出口132 不許登岸647 海軍五年計劃571 萊比錫戰役(三)820 特殊組織(番外)660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下)938 黑化251 城管無敵盧小毛(下)352 紅顏醉(三)845 三八艦隊379 中華特區的一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