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平亂戰爭持續的時間其實並不久,雖然大唐華夏地區從四川一直到藏區土司控制的土地非常大,但這些土司勢單力薄,手中的軍隊也沒有什麼戰鬥力可言。川滇的一些土司企圖用聯合的方式來對抗國家,不過在他們形成所謂的聯合之前,大唐山地部隊已經神兵天降,突襲了多個土司的據地,使得聯盟自然瓦解。
橫斷山區和雲貴高原上,唐軍不斷髮動對土司們的圍剿,一些土司終於認清了形勢,選擇向政府投降,比較幸運點的能夠帶着一些家財離開他們生長的山區,能夠選擇搬到其他的地區去居住。而那些被唐軍攻滅的土司們則不存在什麼選擇權了,他們的財產被沒收,家人也被看管起來,由國家移民局統一分配到一些海外領去,包括土司們的狗腿子也是一樣的下場。
被解放的各地山民們,大唐會將政策深入地宣傳和講解,鼓勵他們遷入條件更好的地區。在這個時期,相當多的村寨被放棄,人們來到相對容易生活的河谷平地上。這些區域很多都是漢民經營的,山民們爲了躲避漢民而前往深山,如今大唐政策下,機會均等,所有人都可以正常生活,而不存在資源的爭奪。
大唐北美地區提供的糧食是說服山民們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爲他們都得到了糧食這樣切實的好處,所以山民們傾向於相信大唐政府。這也就是大唐有這樣的財力和實力,平白向山民們提供大量的口糧。在以前的朝廷中,利益根本不夠分配的,就不用談惠及這些山民百姓了。
大唐完全控制北美地區之後,可以說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耕地面積。另一位面中,沒加兩國的耕地面積相加大約是40億畝。大唐現如今並未開墾出這麼多土地,還有大批適宜耕作的土地是荒地。大唐本身對開墾土地也是採取相對有計劃和循序漸進的模式。不過現在所有的耕地,能夠生產出的糧食,也已經遠遠超過大唐的國家所需。大唐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歐洲現在相當比例的糧食和食物都是從大唐進口的。大唐現在糧食生產最大問題就是存在浪費的現象,即便大唐生產出的糧食可以釀酒和進行其他的深加工,但每年仍富餘大量的糧食。由市場來調節,糧價已經相比二十年前降低了很多。大唐農業部肩上壓力也是很大,通過利用生產合作社等手段,協調大唐北美的農場轉而種植其他經濟作物。不過,過剩生產的情況仍舊偶有發生。
這裡面原因比較複雜,一方面大唐在北美不斷地開闢新的移民點,而每個移民點自然都會有一定農業生產,很多新移民的勞動技能也有限,只有農業方面比較容易容納這些勞動力。這就導致,有的農場減產了,可是新農場的出現造成總量還是在提高。即便新農場的主要任務是供應地區性的糧食需求,但不可避免會有富餘。
另一方面,大唐是存在糧食戰略儲備的,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憂患意識,使得大唐儲備着海量的糧食。當然這也是對糧食的年產量的一個調節,產的多了入倉,產的少了從糧倉裡調配。只是基本上沒見過產量不足需求的情況。
大唐在北美不得不建立了地區性和全國統籌的糧食供應體系,一個區域內本地國家糧食公司會設立一個預測的糧食需求數字,按照市場浮動價格每年保價收購本地糧食,這等於保障本地糧農的基本利益。超出指標的糧食,農民可以自己選擇怎麼處理,糧食公司會以市場價格收購餘糧。這個價格有的時候可能會低到運輸費都不如,不過好歹糧食公司身上不僅肩負着市場的問題,還有國家和社會責任。最起碼糧食公司不會讓農民們把餘糧給倒進河裡去。
非國有的糧食收購公司也在做類似的事情,他們不存在保價收購,僅負責處理市場這一部分,私人糧商主要是將糧食運到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出售。
本身從事農業的移民們,多少還都帶有原本的產糧兜底的傳統思想,認爲種糧食能夠防禍患。所以不但國家儲糧,一些農民自己還儲糧。基本上過上幾年,糧食腐敗變成陳化糧之後,農民們纔會心疼地轉變生產模式。
大唐出產的大量糧食行銷全球,也打擊了不少國家本土的農民,很多國家已經對大唐進口的糧食進行保護性關稅,這是屬於華沙體系中合法的部分,少量進出口貿易品可以保護性關稅,但是數量有限。用在糧食上,其他的東西就不能保護了。
大唐國家儲備的大量糧食,放久了還麻煩,所以用來作爲一種福利形式,也算是有點用途了。不過糧食用到西南地區,真正的價格不在糧食本身上,而在高昂的運輸成本上了。大唐也算是船運火車公路運輸齊用,解決這個麻煩。有時候直接採用人移民走了,在船運港口領糧的方式。
大唐的糧食問題,最終還是靠市場解決的。很多農民因爲苦於糧價太低,已經開始生產其他經濟作物,只保留少量的田地生產糧食,大唐也不怕最後誰也不種糧,因爲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者還有國家儲備兜底,不存在問題。
每年已經不能食用的糧食,比較粗放地直接漚制變成肥料,有條件地則生產變爲酒精和酒精燃料。這些過量充足的酒精,也催生了大唐的釀酒工業,大唐不僅釀造符合本國人口味的白酒,還會生產大量的伏特加、威士忌、啤酒等出口,這些唐產酒類已經成爲歐洲等國普遍的消費品,價格低品質還比較好,深受歡迎。而一些白酒企業甚至考慮白酒能長久儲存而搞儲備,大有一百年後再賣的投資心理。至少白酒比糧食容易儲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