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8 殖民新說

獲取錫蘭和開普殖民地,大唐暫時也沒有特別大規模的開發計劃。實際上大唐的所有海外領現在都有點偃旗息鼓的樣子。固威海外領經過多年發展之後,已經穩定成爲“發達經濟體”。這裡現在是大唐在遠東的鋼鐵、造船和漁業產業中心。當初固威的大發展是基於大唐強勢將數十萬滿人遷移到這裡,經過十多年時間,固威的人口堪堪突破百萬,自然增長率是比較可觀,但是由於大唐的刻意控制,日本人遷入極少,而華人遷入也不算多,所以發展進入平穩期。

至於其他的海外領,情況基本上比較類似。如東瀛、暹羅、緬甸等人口相對充裕的海外領,基本上是以海外領政府爲主導,對區域經濟進行開發的。這些地區也有一大批貴族和商人逐漸緩慢地成爲私營業主,也就是資本家。跟本土不同,這裡沒有由國政院主導的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的建設也相對緩慢一些,所以大部分海外領地區跟唐人來之前的經濟形勢也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

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倒是也有在海外領進行一些比較大規模的投資,也帶來了很多華人。比較大的項目包括有北固威島和巴釐巴板的石油開發,新喀里多尼亞的鎳礦開發等。比起大唐本土大上快上猛上的經濟發展特徵,一些海外領倒是更加不緊不慢。

基本上所有的海外領的發展策略都是類似的:首先投資一部分資源性產業,如種植園、農場、礦場和基礎加工廠等,投資這類產業的主要目的是爲本土工業提供生產原料;鼓勵私營資本參與生產,傳播大唐的一系列工業技術,促進當地的大中小各類私營經濟的發展;改革原始的、封建的生產模式,用更爲集體化和更容易管理的生產公社等組織模式,加強對當地的控制,並提高當地的生產力;第四,着重商業的開發,促進海外領對本土或者其他海外領的貿易往來。

大而化之地講,這套措施基本上適用於所有的海外領,所以海外領的施政模式和發展策略也基本上是大同小異的。大唐是有着比較強的發展次序排列的,顯然本土是放在第一位置的,接下來中華特區優於墨西哥特區,甚至是清國之中的一些投資和發展,也比很多海外領用心更多。這當然是因爲,也許過不了多少時間,清國就改唐國了。

雖然比起大唐本土的發展速度要慢一些,但是實際上海外領們的發展速度甚至是比歐洲列強的平均發展速度更快的。基數小也要計算在內,但這份成就也不得不令人覺得了不起。

接手錫蘭和南非,對大唐來說形不成什麼太大挑戰。大唐能夠調遣精幹的公務員團隊,以及派出駐軍,維護自己在兩個新海外領的利益。當然初步階段,大唐實際上還更傾向於利用原本的荷蘭人去經營這些海外領。比如像錫蘭,荷蘭人對此基本上也沒什麼可以稱道的開發,基本上科倫坡的作用就是一個貿易中轉站。利用一部分荷蘭人,再派遣一部分華人,基本上就能很好地維持這個海外領。大唐短期內也不指望斯里蘭卡有什麼多大的發展,基本上白南現在各種佔據海外領的行動都是“先佔坑策略”。廣闊的澳大利亞大陸和新西蘭,大唐基本上就扔在那裡,有那麼個幾萬人的移民,種種麥子養養羊。

至於南非,這裡已經有一定規模的布爾人存在,然而白南認爲唯利是圖的荷蘭人還比較好說,如果是比較軸的布爾人,說不定還不如黑人好用。

大唐這近二十年來,在加勒比地區解放了大量的黑人奴隸,最起碼在法律和名義上,黑人如果取得大唐身份,跟華人並無分別,能夠享受免費教育和醫療補貼,能夠獲得政府分配工作等。所以,從八十年代以來,牙買加、海地之類的加勒比海島上的黑人奴隸們,紛紛地冒着被大海吞噬的風險,偷渡到巴哈馬和古巴去。大部分偷渡者並不會被遣返,因爲這也是不錯的勞動力,他們被授予臨時居留權,受僱於當地的一些種植園。雖然工作似乎跟以前並沒有太多變化,但是他們有固定的工作時間和薪水,擁有自由,他們的子女還可以在種植園附近的學校中學習漢語和文化。在唯一一個大唐華人人口不佔優勢的本土州,毓州(大唐的加勒比海國土,包含巴哈馬羣島、古巴等地),黑人佔主要比例,大約有七十萬黑人人口。

所以,在特設兵團中,尼格羅兵團是相當忠誠的一支部隊。這支尼格羅兵團現在大部分是家庭安置在巴哈馬和古巴的黑人,普遍接受過大唐基本教育,以大唐國民身份自居。大唐國內軍人社會地位普遍比較高,不僅影響了原住民印第安人,也影響到了黑人移民,這使得毓州黑人對於成爲大唐士兵非常有興趣。於是,在拿下南非之後,就有國會議員建議,直接擴充尼格羅兵團,將其駐紮在南非,便於大唐統治這個新的海外領。

白南有一種假想,通過解放黑奴和培養受大唐文化教育的黑人,然後再利用這批“大唐黑人”作爲殖民非洲的急先鋒。也許半個世紀之內,大唐的主要精力還是會在開發北美和中華故地上,那麼這些大唐黑人就可以一步一步從南非向北,去征服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安哥拉、贊比亞、剛果等國,最終將非洲的絕大部分地區置於大唐的權威之下。

儘管這種想法有其固有的問題,比如培養“大唐黑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在此過程中必然也需要大量華人人才的參與。同時形成新文化族羣之後,有可能會出現一批說着漢語的黑人準備從大唐獨立出去的問題。

殖民是一個巨大的文化統合的方式,印度擁有數不清的族羣,使用不同的語言,但是通過英國的殖民,這些族羣反而慢慢捏合在了一起,成爲了一個統一的印度民族。非洲黑人當然也是不同族羣,通過文化的薰陶,最終也很可能形成一個族羣。

106 交換679 陸戰二團524 河網戰術723 秩序制定(下)503 內陸擴展580 萊比錫戰役(十二)924 保護航線568 大戰的肇始080 首肯530 越南海外領606 野心勃勃807 教育建設319 修碼頭158 坤甸新顏652 土倫戰役(上)848 區劃和國土909 低地戰役(一)558 第一國際大會(下)414 坑761 割肉會談775 拳亂(一)424 一七八八(下)168 搶攻彭薩科拉127 關於一夫多妻和生育的歪理125 吉普VS甲殼蟲359 紅顏醉(十)185 借兵350 紅顏醉(一)330 貧瘠的日本665 攔截177 海軍雄心(上)266 康仕平713 華沙會戰(十一):下山224 登州水師123 瓦胡的野心464 無情668 真正圖謀(中)493 失親739 總統千金401 入真臘906 登陸烏克蘭532 競選593 蒂****特斯458 緊急021 僱傭兵存續424 一七八八(下)335 遣唐使(中)610 青州案(四)534 大選241 擒龍(十)852 武器測試570 萊比錫戰役(二)866 盟約停止942 火箭軍115 人非321 奇峰695 讓步590 文化發展881 應對歐洲293 開條件019 報復421 六海外領822 兜售(上)146 多舛艦長的初戰382 暹羅之變515 晚餐233 擒龍(二)360 紅顏醉(十一)689 海軍豐收月782 拳亂(八)646 抵押084 天地會297 新朝新體(下)413 阿姆斯特丹條約080 首肯544鬆平之政563 火的夜晚708 華沙會戰(六):戰略942 火箭軍249 遷移296 新朝新體(中)140 夏威夷王國戰爭(下)361 紅顏醉(十二)825 購物廣場320 收買537 赤字(上)707 華沙會戰(五):焦灼670 被擺一道605 更新與進步199 新的軍事改革544鬆平之政486 陣之團453 友誼300 肱股之臣397 吞武裡之戰(十三)155 山口洋434 福興377 中華特區的一年(上)647 海軍五年計劃733 進展神速
106 交換679 陸戰二團524 河網戰術723 秩序制定(下)503 內陸擴展580 萊比錫戰役(十二)924 保護航線568 大戰的肇始080 首肯530 越南海外領606 野心勃勃807 教育建設319 修碼頭158 坤甸新顏652 土倫戰役(上)848 區劃和國土909 低地戰役(一)558 第一國際大會(下)414 坑761 割肉會談775 拳亂(一)424 一七八八(下)168 搶攻彭薩科拉127 關於一夫多妻和生育的歪理125 吉普VS甲殼蟲359 紅顏醉(十)185 借兵350 紅顏醉(一)330 貧瘠的日本665 攔截177 海軍雄心(上)266 康仕平713 華沙會戰(十一):下山224 登州水師123 瓦胡的野心464 無情668 真正圖謀(中)493 失親739 總統千金401 入真臘906 登陸烏克蘭532 競選593 蒂****特斯458 緊急021 僱傭兵存續424 一七八八(下)335 遣唐使(中)610 青州案(四)534 大選241 擒龍(十)852 武器測試570 萊比錫戰役(二)866 盟約停止942 火箭軍115 人非321 奇峰695 讓步590 文化發展881 應對歐洲293 開條件019 報復421 六海外領822 兜售(上)146 多舛艦長的初戰382 暹羅之變515 晚餐233 擒龍(二)360 紅顏醉(十一)689 海軍豐收月782 拳亂(八)646 抵押084 天地會297 新朝新體(下)413 阿姆斯特丹條約080 首肯544鬆平之政563 火的夜晚708 華沙會戰(六):戰略942 火箭軍249 遷移296 新朝新體(中)140 夏威夷王國戰爭(下)361 紅顏醉(十二)825 購物廣場320 收買537 赤字(上)707 華沙會戰(五):焦灼670 被擺一道605 更新與進步199 新的軍事改革544鬆平之政486 陣之團453 友誼300 肱股之臣397 吞武裡之戰(十三)155 山口洋434 福興377 中華特區的一年(上)647 海軍五年計劃733 進展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