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0239【忽悠老年人】

襄陽是京西南路的首府,這裡的春旱不嚴重,距離金州又比較近,屬於非常合適的購糧地。

錢琛打算試試,於是停下來,不再往前走。

在襄陽打聽兩日,錢琛便去拜訪本地的大糧商。

走在半路上,張鏜問出心中疑惑:“昨日探聽所得,襄陽附近最大的糧商乃皮氏,爲何別駕今天卻去拜訪魏氏?”

錢琛解釋道:“天下糧商有三,一曰坐,二曰行,三曰牙。”

“皮氏乃行商。他們運糧去外地售賣,自不可能空船而歸,還要購買其他貨物。他們走一趟生意,要做兩趟買賣,並不單靠糧食賺錢。外地越有大災,他們越是高興。今年北方必然缺糧,太守都看得出來,那些糧商會不知道嗎?”

“魏氏卻屬牙商。他們去鄉下收糧,囤積在倉中,等着外地商賈來收購。雖然今年也會漲價,但肯定不如行商漲得那麼兇。而且,牙商往往還是坐商,必然在本地實力最強,下鄉收糧數額是最穩定的。”

張鏜心服口服道:“不料商賈之事,也有這許多門道,難怪相公託錢別駕主持買糧。”

魏氏不住在襄陽,而在襄陽西北十餘里的鄧城,即關羽水淹七軍的地方。

官船還在襄陽停靠着,錢琛、張鏜帶着幾人,當天便坐車來到鄧城。

於客棧住下,從夥計那裡打聽到消息,方知魏氏在郊外有莊園,在城內也有建有豪宅。其生意負責人住在城內,魏氏的族長卻住在郊外。

張鏜問道:“別駕欲往郊外,拜見那魏氏族長?”

“然也,”錢琛笑道,“去城內拜訪,只能在商言商,價錢壓不下來。去郊外拜訪,卻可以談別的。我的學問不好,太守卻頗有才名,或許那魏氏族長會給些面子。”

當晚,錢琛讓夥計端來熱水泡腳,趁機問道:“魏家的溪上先生,可知其爲人如何?”

夥計笑着說:“爲老不尊,愛捉弄人。他看不慣的,便動輒打罵,前兩年還用柺杖毆打縣令,縣令只能抱着腦袋躲閃。四里八鄉的士紳,也多遭其打罵,誰見了他都繞着走。”

錢琛抓住重點:“只是打罵縣令和士紳,沒有殘害百姓嗎?”

“這倒沒有,魏老先生清高得很,平時不跟泥腿子打交道,”夥計開始講述八卦,“他如今的脾氣,比年輕時收斂了許多。我聽坊間的老人說,他好幾次考不中舉人,氣得當場把考官打個半死。”

不是打個半死,而是差點把主考官打死!

從此不再參加科舉,但朋友卻個頂個厲害:王安石、王安國、章惇、黃庭堅、米芾……

對了,他還有個姐夫叫曾布,他姐姐與李清照並稱北宋兩大女詞人。

錢琛又是一番詢問,得知此人精於詩詞,心中頓時有了計較。當即拿出紙筆,將朱銘的詩詞全部默寫出來。

爲啥錢琛能默寫朱銘的詩詞?

當然是要研究揣摩上司啊!

……

魏泰今年六十幾歲,詼諧善辨,言語刻薄,好狠鬥勇,精於辭章。

年輕時毆打主考官葬送仕途,到老了還囂張過一陣子。那時姐夫曾布得勢,魏泰也目中無人,誰的面子都不給,經常讓人下不來臺。到了文人筆下,就是仗姐夫之勢橫行鄉里。

其實他很孤獨,年輕時那些摯友,一個個都已離世,連個能說話的也不剩。

如今每天就做三件事,一是養鵝;二是溪邊釣魚,自號溪上丈人;三是瞎寫文章,謊稱乃已故名臣所作,然後傳播出去看求書者的笑話。

什麼張師正、梅堯臣之類,已經死了好幾十年,莫名其妙就多出一些著作,全是魏泰寫出來騙人耍樂的。

掛上餌料,魏泰甩竿入溪,也不去看浮標,只靠在交椅上吃酒。

天氣不熱,還有樹蔭,頗爲愜意。

迷迷糊糊間就快睡着,孫子魏應時快步奔來:“祖父,祖父……翁翁!”

“嗯?”

魏泰睜開眼睛,隨手提竿,發現魚餌已經被吃光了,於是重新掛餌拋出去:“不在家裡讀書,跑來尋我作甚?”

魏應時說:“祖父曾盛讚朱成功詩詞,孫兒今日又見到幾篇佳作。”

鄧城縣有人去科舉,把朱銘的詩詞給抄回來,魏泰最是喜歡那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拿來看看。”魏泰終於有了精神。

新作只有三首,一首是送給李師師的,一首是離京赴任時所作,還有一首是在葵丘所寫。

魏泰仔細看完,抄自王國維那首格律不對,卻又似故意爲之,他暫時看不明白在表達什麼。離京時的留別詩,格律似乎也不對,魏泰非常不喜歡。只有憑弔葵丘的那首詩,頗合魏泰的胃口。

“哪來的?”魏泰問孫子。

魏應時說道:“有金州別駕路過此地攜朱成功之詩前來求見。”

“金州別駕……”魏泰嘀咕兩聲,拄着柺杖站起來準備回家。

他完全想岔了因爲別駕這個職務,一般都是給被貶謫或退休者,魏泰還以爲是哪位故友來訪。

雖然他的摯友已經死光,但當年交遊廣闊,還活着不少一泛泛之交。

回家看到個年輕大胖子,魏泰有些傻眼,問道:“你是哪位故人之後?”

錢琛回答:“非也。只是仰慕先生大名,特意前來拜訪。”

魏泰又問:“你是哪年進士?”

錢琛說道:“晚輩沒有考中進士。”

沒考中進士,卻能做別駕,那就是捐官,魏泰沒好氣道:“你一個白身,竟來消遣老夫,有多遠滾多遠!”

“晚輩是朱太守派來的使者!”錢琛連忙說。

魏應時解釋道:“金州太守就是朱成功。”

魏泰怒氣稍減:“我與他素不相識,派使者來作甚?”

錢琛說道:“朱太守久仰先生大名,又尊崇舒王(王安石)、曾文肅公(曾布)變法之志。每每感嘆,自己晚生了幾十年,不能當面領略諸位的英年風采。而今奸臣當道,那蔡京假借舒王之名,假推新法富國,實則聚斂害民。聽聞先生隱居鄧城,特遣晚輩前來拜見。”

“他有心了,坐吧。”魏泰捋鬍子笑道。

魏泰的姐夫曾布就是被蔡京趕出朝堂的,甚至把曾布打爲元祐黨人。

不管誰罵蔡京,魏泰聽了都喜歡。

錢琛又說:“晚輩來到鄧城,聽到有人非議先生,還言先生仗勢橫行鄉里。晚輩卻是不信,又仔細打聽,方知先生並無殘民之舉。而且還善待百姓,小民皆爲先生說好話。”

後半句就扯淡了,魏家雖然沒有魚肉百姓,卻也不怎麼善待百姓。

但魏泰喜歡聽啊,他覺得自家的門風極好,受到百姓尊敬是應該的,當即點頭:“說老夫橫行鄉里之人,多半被我打罵戲耍過。伱從外地而來,能分辨是非也屬不易。”

錢琛繼續戴高帽子:“舒王一心爲公,自是憐愛百姓之人。先生乃舒王生前至交,想必也心懷萬民,不願看到百姓受苦。”

魏泰屬於暴脾氣直性子,一把年紀了也改不過來。

這種人得順毛捋,只要哄得他高興,就啥事兒都好說。若是惹他不高興,呵呵,他能衝進貢院打主考官,只因懷疑考官故意判他落榜。

魏泰被幾句話哄得舒坦,說道:“吾觀朱成功憑弔葵丘之作,也是心繫社稷百姓之人。”

錢琛說道:“朱太守赴任濮州,見堯陵害民,便違旨重劃禁區……”

錢琛如數家珍一般,把朱銘在濮州的各種事跡都詳細訴說。又添油加醋,講述朱銘被蔡黨所嫉,蠱惑皇帝將朱銘調到鳥不拉屎的金州。

再說朱銘即便到了貧瘠之地,依舊仁愛百姓。還沒到任就見奸黨役使百姓淘金,立即跟通判鬧翻,把百姓放回家裡耕種。又說朱銘重審冤案,編得那叫一個波瀾起伏。

講到朱銘強行取締市易務,還跟通判打起來,魏泰拍手稱讚:“打得好,此子類我!”

張鏜在旁邊聽得直翻白眼,取締市易務的時候,太守明明就不在現場,哪能跟通判拳腳相向?

錢琛卻說:“先生不知,朱太守在考進士之前,就曾帶着弓手去剿匪,一人一劍手刃數十匪寇。那通判李道衝,怎能跟太守相比,只一個照面,就被打得鼻血長流。再一腳蹬過去,將其踹翻在地,揪着李通判的衣襟問:你這廝服也不服?李通判雖然心中怨恨,卻害怕被打死,連說:俺服了,俺服了!”

魏泰哈哈大笑:“有趣,有趣,真我輩中人也!”

又瞎扯一通,錢琛突然嘆息:“唉,今年春旱嚴重,太守不忍百姓受苦。派我來襄陽預購夏糧,可問了好些糧商,他們都囤積居奇不肯賣。”

“此事好說”魏泰吩咐孫子,“把你叔父叫回來。”

魏泰的長子魏羣住在城裡,負責魏家的生意。

大概等了一個小時,錢琛嘴巴就沒停過,從始至終都在揀老頭兒喜歡聽的說。

魏羣匆匆趕回祖宅,自然不會被幾句話糊弄,直接問道:“朱太守要買多少糧食?”

“一萬石。”錢琛敞開了說。

宋代的一石並非120斤,而是92.5宋斤,換算過來即59.2千克。

一萬石,即592噸。

魏羣說道:“我只賣五千石,多了沒把握收來。”

“五千石也可,請閣下開價。”錢琛道。

魏羣卻說:“今年不同以往,北方各地春旱,還不曉得糧價是多少。閣下五月份再來,到時候根據實情來談價。”

錢琛直接轉身,朝魏泰作揖:“不料魏氏也如別的糧商那般,只想着囤積居奇,半點不顧百姓死活。罷了罷了,我再去南邊看看。”

魏泰的面子有點撐不住,他此時已經反應過來,錢琛剛纔故意拍馬屁,就是打算忽悠他賣糧而已。但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傳出去他面子往哪擱?當即對兒子說:“價錢可以先談談。”

魏羣不敢違抗父命,獅子大開口道:“麥子每石1500文!”

北宋糧價,波動極大。

就全國平均米價來算,大中祥符元年,每石才80文。

僅過了三十年,范仲淹那會兒,每石米就漲到300文。

又過四十年,因爲河湟開邊,每石米暴漲至700文。

此後,就在300文到700文之間浮動,個別地區豐收能降到150文以下。

直至宋徽宗繼位,各種矛盾爆發,米價長期高於600文。這兩年跟西夏打仗,各地災害頻發,加之濫發大額銅錢,一路飆漲已經突破1000文。(方臘起義之後,每石米在2500文到3000文之間。)

襄陽這邊的麥子,徽宗朝初年因爲打仗,曾經漲到過每石1200文。後來也曾下降到600文,但去年又漲至900多文。

京西南路的南部,荊湖北路的北部,也即後世湖北省的主要區域,在北宋屬於全國糧價最低的地方。

因爲湖北地廣人稀!

受五代戰亂影響,人口一直稀缺。隨着朝廷的鼓勵移民和墾荒政策,湖北人口漸漸增多,至元豐年間達到巔峰(90萬戶)。

此後,朝廷盤剝日重,人口不增反減,大量農民涌向城市或逃進深山,甚至是大老遠逃到別的路分。

至宋徽宗崇寧年間,居然下降到77萬戶,江陵府(隸屬荊湖北路)的戶口更是直接減半。

大量土地拋荒,地主即便想要耕種,也招不齊那麼多佃戶。

“1500文的麥子,老先生見過嗎?”錢琛笑着看向魏泰。

魏泰的面子是真掛不住了,呵斥兒子說:“不可漫天要價!”

魏羣卻說:“父親,西北戰事未平,北方各路又有春旱,今年的麥子肯定漲到1500文以上!孩兒喊價,已經是往低了喊。”

魏泰說道:“再降降。”

魏羣想了想:“1450文。”

錢琛說道:“一口價,1200文!我打聽過了,襄陽這邊的麥價,歷年來最高也就1200文。”

“白日做夢!”魏羣懶得再糾纏。

魏泰卻說:“就1200文,立即籤契書!”

“父親,你糊塗啊。”魏羣已經無語了。

那感覺,就像是老父親被無良銷售忽悠,拿出家裡全部存款去買保健品。

魏泰的暴脾氣又炸了,抄起柺杖說:“老夫清醒得很,一石麥子1200文,我魏家也有得賺。能救濟百姓,少賺點又如何?再敢多言,打死你個不孝子!”

錢琛表情嚴肅,朝魏泰長拜一揖:“老先生心繫百姓,晚輩佩服之至!”

這高帽子扔出去,魏羣不賣也得賣,否則他就是不孝。要麼被父親打死,要麼把父親氣死。

第392章 0387【韓世忠遇到伯樂】第246章 0241【石元公初顯手段】第534章 0529【雜牌騎兵全體換裝】第756章 0751【道家吐納術之吸氧派】第809章 0804【駙馬人選?】第522章 0517【西夏要歲幣?】第665章 0660【貼臉紮營】第139章 0134【道中講學】第61章 0058【退休文吏來練兵】第646章 0641【郭藥師的覺悟】第492章 0487【金國行記】第480章 0475【蔡京與高俅】第810章 0805【少年鞍馬適相宜】第942章 0937【吾乃大唐皇室後裔】第478章 0473【賣糧亂敵】第681章 0676【讓呂家查呂家】第163章 0158【加入炭行】第119章 0114【再無這般好男兒】(求訂閱)第573章 0568【血染禪寺】第62章 0059【西鄉縣真的黑】第314章 0309【七星書院】第267章 0262【試炮】第850章 0845【獻俘闕下】第440章 0435【想做事很難的】第356章 0351【入主成都】第873章 0868【四倍體大西瓜】第169章 0164【扣押欽差太監】第795章 0790【德政】第937章 0932【衆叛親離】第470章 0465【姚平仲的暢想】第150章 0145【貢院考官】第601章 0596【首相自污】第676章 0671【還是高麗最頭鐵】第906章 0901【三佛齊】第910章 0905【有人回贈美女】第936章 0931【田間作戰的鴛鴦陣】第681章 0676【讓呂家查呂家】第249章 0244【搗毀淫祠】第167章 0162【鄉中報喜】第739章 0734【妖魔大軍】第869章 0864【脫南者】第231章 0226【誤農淘金】第292章 0287【大獲全勝】第260章 0255【第二基地金潭村】第749章 0744【四川鐵錢問題】第799章 0794【我住長江頭】第834章 0829【朱皇帝喝馬奶能喝一桶】第316章 0311【孟子錯了】第584章 0579【閣臣變動】第666章 0661【朱太子攻城】第32章 0031【身上有味兒】第328章 0323【朱金州又回來了】第535章 0530【李察哥的南北夾擊】第768章 0763【一省大員,開會被抓】第927章 0922【演武】第831章 0826【固守與奔襲】第62章 0059【西鄉縣真的黑】第84章 0079【有本事的陸提學】(求訂閱)第186章 0181【又見楊志】第758章 0753【塞爾柱來使】第438章 0433【慰問百姓】第612章 0607【結營不出】第882章 0877【經略西南】第122章 0117【敲詐勒索與濟養院】第178章 0173【勾欄聽曲】第712章 0707【得罪了方丈還想跑?】第516章 0511【嚴打】第13章 0012【牀前看月光】第590章 0585【稀奇古怪的科舉考題】第729章 0724【我還沒找你賠償呢】第873章 0868【四倍體大西瓜】第900章 0895【皇帝的日常生活】第846章 0841【按流程走】第288章 0283【梁山聚義】第204章 0199【激將借勢】第332章 0327【主將殺副將】第146章 0141【聰明又昏庸的皇帝】第169章 0164【扣押欽差太監】第907章 0902【斯里蘭卡和南印度】第681章 0676【讓呂家查呂家】第875章 0870【傷風敗俗】第315章 0310【兩腳踢翻塵世路】第265章 0260【八千貫嫁妝已備好】第335章 0330【兵臨城下】第661章 0656【稿城之圍】第811章 0806【父皇,還是降了大明吧!】第850章 0845【獻俘闕下】第581章 0576【鐘聲響起】第272章 0267【立道】第721章 0716【有種別跑啊】第536章 0531【將軍不要衝鋒在前啊】第100章 0095【朱院長正式收徒】第848章 0843【新式賜服】第584章 0579【閣臣變動】第913章 0908【攻佔十字軍要塞】第308章 0303【犯官扎堆】第561章 0556【逃跑是專業的】第800章 0795【處處碰瓷的大明將領們】第464章 0459【郭藥師的忠誠】第848章 0843【新式賜服】
第392章 0387【韓世忠遇到伯樂】第246章 0241【石元公初顯手段】第534章 0529【雜牌騎兵全體換裝】第756章 0751【道家吐納術之吸氧派】第809章 0804【駙馬人選?】第522章 0517【西夏要歲幣?】第665章 0660【貼臉紮營】第139章 0134【道中講學】第61章 0058【退休文吏來練兵】第646章 0641【郭藥師的覺悟】第492章 0487【金國行記】第480章 0475【蔡京與高俅】第810章 0805【少年鞍馬適相宜】第942章 0937【吾乃大唐皇室後裔】第478章 0473【賣糧亂敵】第681章 0676【讓呂家查呂家】第163章 0158【加入炭行】第119章 0114【再無這般好男兒】(求訂閱)第573章 0568【血染禪寺】第62章 0059【西鄉縣真的黑】第314章 0309【七星書院】第267章 0262【試炮】第850章 0845【獻俘闕下】第440章 0435【想做事很難的】第356章 0351【入主成都】第873章 0868【四倍體大西瓜】第169章 0164【扣押欽差太監】第795章 0790【德政】第937章 0932【衆叛親離】第470章 0465【姚平仲的暢想】第150章 0145【貢院考官】第601章 0596【首相自污】第676章 0671【還是高麗最頭鐵】第906章 0901【三佛齊】第910章 0905【有人回贈美女】第936章 0931【田間作戰的鴛鴦陣】第681章 0676【讓呂家查呂家】第249章 0244【搗毀淫祠】第167章 0162【鄉中報喜】第739章 0734【妖魔大軍】第869章 0864【脫南者】第231章 0226【誤農淘金】第292章 0287【大獲全勝】第260章 0255【第二基地金潭村】第749章 0744【四川鐵錢問題】第799章 0794【我住長江頭】第834章 0829【朱皇帝喝馬奶能喝一桶】第316章 0311【孟子錯了】第584章 0579【閣臣變動】第666章 0661【朱太子攻城】第32章 0031【身上有味兒】第328章 0323【朱金州又回來了】第535章 0530【李察哥的南北夾擊】第768章 0763【一省大員,開會被抓】第927章 0922【演武】第831章 0826【固守與奔襲】第62章 0059【西鄉縣真的黑】第84章 0079【有本事的陸提學】(求訂閱)第186章 0181【又見楊志】第758章 0753【塞爾柱來使】第438章 0433【慰問百姓】第612章 0607【結營不出】第882章 0877【經略西南】第122章 0117【敲詐勒索與濟養院】第178章 0173【勾欄聽曲】第712章 0707【得罪了方丈還想跑?】第516章 0511【嚴打】第13章 0012【牀前看月光】第590章 0585【稀奇古怪的科舉考題】第729章 0724【我還沒找你賠償呢】第873章 0868【四倍體大西瓜】第900章 0895【皇帝的日常生活】第846章 0841【按流程走】第288章 0283【梁山聚義】第204章 0199【激將借勢】第332章 0327【主將殺副將】第146章 0141【聰明又昏庸的皇帝】第169章 0164【扣押欽差太監】第907章 0902【斯里蘭卡和南印度】第681章 0676【讓呂家查呂家】第875章 0870【傷風敗俗】第315章 0310【兩腳踢翻塵世路】第265章 0260【八千貫嫁妝已備好】第335章 0330【兵臨城下】第661章 0656【稿城之圍】第811章 0806【父皇,還是降了大明吧!】第850章 0845【獻俘闕下】第581章 0576【鐘聲響起】第272章 0267【立道】第721章 0716【有種別跑啊】第536章 0531【將軍不要衝鋒在前啊】第100章 0095【朱院長正式收徒】第848章 0843【新式賜服】第584章 0579【閣臣變動】第913章 0908【攻佔十字軍要塞】第308章 0303【犯官扎堆】第561章 0556【逃跑是專業的】第800章 0795【處處碰瓷的大明將領們】第464章 0459【郭藥師的忠誠】第848章 0843【新式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