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

鄧肅以漢部參軍的身份隨着楊開遠南北奔走,他能詩文,擅擊劍,來黃龍府後和文武雙全的宗雄等人頗爲投緣,不過北國畢竟不比遼南,對他這樣一個讀書人感興趣的只是少數。

楊應麒和楊開遠深談過以後便約了楊開遠、鄧肅在郊外打獵,楊開遠“忙着公務走不開”,第二天赴約的只有鄧肅一人。

這黃龍府楊應麒來過好幾次了,輕車熟路,領着鄧肅四處奔馳,大宋太學中的高材生通常都是文武兼通,鄧肅不是個讀死書的人,論到馬術弓箭也都不在楊應麒之下,楊應麒見他射箭頗有法度,喝彩道:“外人都說汴梁風氣柔弱,看來不見得啊!”

鄧肅哼了一聲道:“大宋並非無人,恨無能者居有能者之上耳!”

楊應麒聽了這句話心想:“他能說這樣的話,那是有些意思了!”問道:“鄧大哥這趟北來可有所得!”

鄧肅道:“這次出海,才知道汴梁諸公全都自困井底,不知井外天地大變!”頓了一頓,又道:“我在遼口時,聽二將軍講起你們千里遠遁的事情,深有感觸,聽說你們逃到宋境之時,邊將不但不納,而且還有意加害!”

楊應麒仰天嘆道:“不錯,每次想起這件事情我們都很難過!”

鄧肅問道:“那你是不是很恨大宋!”

楊應麒黯然道:“不是恨,是怨,不過我去了汴京一趟之後,怨懟中又摻着神傷!”

“神傷!”

楊應麒道:“我很喜歡汴京,很喜歡大宋,可我卻很不喜歡現在這個大宋朝廷!”

鄧肅眼中的神采也黯了一下道:“當下奸臣當道,朝綱不正,確實令人扼腕!”

“奸臣!”楊應麒道:“你爲何只說奸臣,不說皇帝!”

鄧肅一震道:“皇……皇上……”

楊應麒道:“捫心自問,若沒有道君皇帝的縱容,蔡京朱勔他們如何能夠逞奸,普天下人都在罵朱勔,但這禍亂天下的花石綱朱勔運到汴京去,還不是給道君皇帝享受!”

鄧肅嘆道:“當今聖上,確實有不是之處,可我們爲臣子的,也當儘自己的力量拾遺補缺,以濟蒼生!”

楊應麒道:“你打算怎麼拾遺補缺!”

鄧肅默然良久,說道:“盡力而爲!”

楊應麒單刀直入斥責道:“志宏如此豪人,居然也要用‘盡力而爲’這種空話來搪塞,其實你是感到無處措手,對吧!”

若換了一年前在汴京時,鄧肅一定高聲辯論,但這時卻無正言以對,避重就輕道:“全身以保可待之機,總比身在外戎、不思根本好!”

楊應麒哼了一聲道:“志宏兄是在說我麼!”見鄧肅不否認,楊應麒問道:“那麼志宏兄所說的根本,究竟是什麼?”

鄧肅道:“落葉歸根,根在故國!”

楊應麒追問道:“是故國之君,還是故國之民!”

鄧肅怔了一下道:“這有區別麼!”

“當然有!”楊應麒冷笑道:“君是君,民是民,國君之立,便在爲民,若皇帝與民同欲,則君民一體之說尚可自圓,但若皇帝荼毒百姓,禍害萬民,這樣的皇帝便是萬民的仇寇!”

鄧肅默然無語,忽有一頭小獸從草叢中竄出,他張弓發箭,卻落了個空,楊應麒看得出他心裡正在龍虎交戰,也不出聲打擾,兩人一前一後,任馬隨行。

走出數裡,鄧肅才嘆道:“這段時間我四處遊歷,以見聞驗證所學,頗感自東漢以降,陋儒頗失秦諸聖之意,古人云:‘四方無君者,其民少者使長,長者畏壯,有力者賢,暴傲者尊,日夜相殘,以至於族盡種滅,’如今北國形勢,不正如此麼,蠻夷之人,不知長幼之倫,遇事論力不論義,知暴力不知公理,殺人盈城不以爲過,滅人種族不以爲非,想來如今北國蠻夷之情勢,與我春秋先儒所見亂世略同,其時聖人大倡君臣父子人倫之道,正是要平息紛爭以利天下萬民,是則立君王非爲君王,乃爲百姓,而我等臣工出仕,亦非爲君,乃是爲民,故范文正公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非‘先君之憂而憂,後君之慮而慮’,爲人君當與賢士大夫共治天下,非驅小人荼毒萬民!”

楊應麒聽得怔住了,他也沒想到自己一句冷笑會引發鄧肅的這番宏論。

鄧肅續道:“我在管寧學舍與進祖兄(李階)讀應麒兄手跡,其中駭人聽聞之處甚多,想來是應麒兄家世受禍慘酷,因恨花石綱暴政,便連帶着不滿朝廷,甚至不滿當前的君臣之道!”

他說到這裡楊應麒心道:“其實我自己倒不是受禍慘酷,那些原君非君難君的言論,很多倒都是剽竊夢中‘後賢’之語!”幼年被迫出海的記憶在他心中印記很淡,並未將楊應麒的性情往憤世嫉俗的方向推。

卻聽鄧肅繼續道:“但進祖兄仍道:‘七將軍所言雖有過猶不及處,但卻也是堂堂正正的道理,比只知道諂媚君王的腐儒強出百倍,’如應麒兄言:‘原君之立,非因縹緲天道,乃在時勢民心,’又云:‘民爲主,君爲客,不以一己之利爲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爲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君之本職也,至於以天下之利歸於己,以天下之害歸於民,則爲獨夫,人之視獨夫,當如視仇寇,’此言進祖兄與志宏均頗感動,因此言而觀大宋之亂政,再對照遼南民生,乃知漢部百里之治,非由來無因!”

楊應麒呆呆地看着鄧肅,這半年多來他一直在算計着如何拉攏李階、陳正匯,既盼着他們能留在漢部,又時常盤算着如何監督、防範他們,總是認爲和他們敞開胸懷暢談的時機還沒到,但鄧肅這番話一說,楊應麒才知道這些人對漢部認知和認可的程度遠在自己估計之上。

鄧肅道:“當初你們走出大鮮卑山時,折大將軍曾與部民立下誓約,說要帶領大家去建立一個同寒同暖、共飢共飽、知禮崇文、自強自立的國度,那誓言你們分別銘刻在津門市集、遼口城牆、朱虛山壁上,我們這些大宋來的新民,可讀了不止一次了!”

楊應麒問道:“志宏是因爲讀了這些銘文,所以才決定加入漢部的麼!”

“也是,也不是!”

“這話是怎麼說!”

鄧肅道:“我加入漢部成爲二將軍的參謀,固然是因爲讀了這些銘文後覺得加入漢部不會使祖宗蒙羞,也是因爲從二將軍那裡得知漢部將有助宋之行動,因此想出一分力氣!”

“助宋!”

“幫大宋取回燕雲十六州的事情……”鄧肅懇切地問道:“七將軍,能讓我在這件事情上略盡綿力麼!”他忽然叫出了七將軍,那便是以漢部屬僚自居了。

,,,,,。

第172章 信任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188章 定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354章 審判(下)第19章 議婚姻(上)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150章 國之樑第195章 李綱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152章 舟中議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7章 去向(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21章 配佳偶(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189章 國債第197章 聯姻第178章 會第189章 國債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尾聲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七十二章 上楔子終極遊戲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2章 部勒(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141章 陷燕京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14章 烏古(下)第158章 故國第26章 兵滿萬(上)第15章 誓約(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179章 亂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150章 國之樑第183章 臨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9章 塞外(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12章 鷹兔(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16章 入女真(上)第7章 去向(上)
第172章 信任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188章 定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354章 審判(下)第19章 議婚姻(上)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150章 國之樑第195章 李綱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152章 舟中議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7章 去向(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21章 配佳偶(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189章 國債第197章 聯姻第178章 會第189章 國債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尾聲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七十二章 上楔子終極遊戲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2章 部勒(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141章 陷燕京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14章 烏古(下)第158章 故國第26章 兵滿萬(上)第15章 誓約(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179章 亂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150章 國之樑第183章 臨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9章 塞外(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12章 鷹兔(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16章 入女真(上)第7章 去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