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

漢部的態度變了,變得激揚,變得豪邁,變得咄咄逼人!之前的一些隱藏着的勢力,通通都浮出了水面!太行兩側,黃河上下,無論是學生、士人,還是兵將、商家,人人都把大將軍掛在嘴上!這種突然的變化甚至讓早有心理準備的人也感到吃驚!而身處淮子口的趙橘兒、胡安國等人的感受尤深!?

“公主,外面已經沒人再擔心金軍會打到淮子口了!”翠兒從集市上回來後道:“大家都在說,我們什麼時候收復兩河,什麼時候規復燕雲,什麼時候打到會寧!”?

胡安國也從兒子那裡聽到漢部已經在向登州方向增兵,王師中甚至赤裸裸地上表津門,要求山東易幟,正式併入漢部!?

“唉——”這個碩儒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對胡寅道:“漢部開國氣象已成,擋不住了,擋不住了。”?

胡寅問:“父親的意思爲何?”?

胡安國道:“且再看看漢部首腦接下來的動作,是智是愚。”?

漢部的主力軍隊仍然沒有動作,但作爲附屬軍力的趙立、劉錡卻已在行動!宗輔爲了防範漢部從塘沽方面進攻,兵力不得不大面積地調回燕京,所以趙立得以進逼到大名府,而劉錡則渡過濟水,收復了濱州、棣州、德州,濱、棣、德三州北部都與滄州接壤,所以劉錡的兵力一到這裡,馬上請得漢部中樞的許可徵調滄州的民兵團練指揮權。這樣一來不但趙、劉兵力大增,而且漢部在山東、河北的實際控制領土也完全聯成了一片!?

楊應麒擲下政令,將位於大河南北兩岸的塘沽與塘南正式合併爲一座新城。又簽發了樞密令,將塘南以外的滄州連同濱州、棣州、德州劃爲河北路戰區,由劉錡總領兵權。漢部的樞密令傳到以後,劉錡猶豫了一會,終於默然領命。?

就在這時,楊應麒以折彥衝名義傳發的“停戰檄文”也到達了。這道檄文要求金軍、宋軍、義軍以及各種地方勢力全面停戰,讓百姓休養生息。漢部動用了強大的政府力量和民間力量,將檄文傳到了河南、河北、山東、河東、燕雲、陝西的每一個縣。這道檄文在冠冕堂皇的用詞背後充斥着赤裸裸的威脅,這個威脅可以用折彥衝讓楊開遠代爲傳達的那句話來體現:你們還要會寧不要!?

這當然不是一句純粹口頭的威脅,實際上幾乎所有人都相信折彥衝真的敢這麼幹!有能力這麼幹!?

在中原戰場上,金軍現在唯一佔據優勢的就只有太原!可是兩河的民氣在這道檄文的促發下已經形成燎原之勢!不但太原城內士氣高昂,而且太原周遭的情形也產生了連鎖變化!太原府西邊的石州首先叛金易幟,跟着是太原東邊平定軍的一支渤海軍叛變入太原受曹廣弼節制,同時太原東北的代州更有一支契丹兵偷襲雁門關呼應漢部,在一片紛紛擾擾中,太原西南的汾州更有三十二家大戶聯手捐出糧草萬擔輸往太原。忽然之間,曹廣弼所在的太原不再是孤城,因爲他在周圍隨時可以得到補給!?

一向兇悍的宗翰在這種形勢下也害怕起來,他在河南、山東已經完全呆不住了,就是河北、河東也沒一處地方能讓他感到安全!所有漢人看起來都不可信,尤其是被金人徵集入伍的那十幾萬漢奸部隊!甚至連契丹人、渤海人都變得很不可靠!如果形勢再這麼發展下去,天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宗翰對部隊的信心忽然降到了歷史上的低點,如果有一天那十幾萬漢人部隊忽然全線倒戈,他也不會覺得奇怪!現在他必須趕緊和吳乞買、宗輔達成共識,也唯有三方力量聯合起來纔有可能重新壓制折彥衝!?

宗翰如此想,宗輔也如此想。漢部和金軍都不動,那些大大小小的地方勢力和義軍在這種情勢下也都不敢動。於是,兩河、山東、河南和陝西在漢部傳發“停戰檄文”之後不久竟然真的實現了停戰。應該說這次和平這是一種微妙的局勢造成的,但它產生的輿論力量卻遠遠超出楊應麒的預料!?

“金兵也怕漢部的大將軍啊!”?

實際情況未必如此,但文人們容易產生衝動,武將們容易產生豪情,而底層的百姓則容易產生盲目崇拜!不過,如果有一支理性的力量作爲主導的話,那上千萬人的盲目樂觀有時候也可以成爲有用的力量!因爲有些事情,相信的人多了,就會變成現實。?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撻懶、宗翰、宗輔這金國三巨頭分別出發前往燕京碰頭。但是他們的這次會面卻並不很被當下的輿論所重視,因爲另外一個會議也即將在山東的清陽港召開!幾乎所有人都認爲這次會議比金國三巨頭的碰面更加重要!這個會議,就是楊應麒移書天下、要求召開的“華夏擴大會議”。?

楊應麒的這封信幾乎是一封公開信,讓整個東方世界都知道了這次會議的形式和內容。?

會議的形式基本是以漢部的元部民代表會議爲雛形而略加變化,參加的人則不限於漢部已有的元部民代表,而包括了所有抗金陣營的重要人物和中原地區能夠保持中立的部分士紳,在前線走不開的戰士、將領可以派遣代表參加。?

而比會議形勢更爲引人的,是楊應麒所草擬的三項預定議題。哪三項??

第一,關於在兩河地區、京東西路廢除政和以來宋室政府的苛捐雜稅問題,以及如何恢復這個地區在戰後的民生與經濟問題。?

第二,關於如何讓東北地區、漠南地區和燕雲地區由野蠻之制進於文明之制,以及如何減輕這些地區人民的沉重負擔問題。?

第三,關於大宋律法與漢部律法的調適以及在各個地區的變通、適應問題。?

這三項議題,沒有一句話涉及怎麼分割蛋糕的問題,甚至迴避了中原乃是宋室故土的問題,更沒有提到誰來做皇帝的問題,而把問題的核心直接指向爲民請命的大道義上。所以胡安國、楊時等人看到這封書信後就完全呆住了,漢部無論是以高官厚祿還是“天下大勢所趨”爲引誘都很難讓他們動心,可楊應麒開列出來的這幾條議題不但大大出乎他們意料之外,而且還讓他們很難拒絕!他們知道這次會議的召開意味着什麼!北宋士大夫孜孜以求的“士大夫與天子共天下”的政治原則,有可能因爲這個會議而跨上一個全新的臺階。這時身在南方、年邁體衰的楊時最終還是沒有答應出席,但也準備派他的弟子前來旁聽;而胡安國則馬上回信表示會按時出席。?

和中原大儒們的反應不同,趙構在江南惱得暗中咒罵,而宗翰、撻懶更是氣得跳腳!楊應麒的這三項議題,不但把中原當作囊中之物,甚至連大金本土也計算在內!“讓東北地區、漠南地區和燕雲地區由野蠻之制進於文明之制”——聽文官讀到這句話時宗翰就忍不住拔劍把那文官的手斬了下來!那文官當場痛暈,而周圍的文臣更是嚇得瑟瑟發抖!可是這句話卻討好了漢部境內所有的北國部族,尤其是接下來的那句“如何減輕這些地區人民的沉重負擔”更是讓漢部境外處於被壓迫地位的北國諸族充滿了期待!

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23章 整軍備(下)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下)第352章 勤王(上)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13章 狼羣(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163章 表決第184章 戰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170章 安撫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下)第14章 烏古(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150章 國之樑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7章 去向(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179章 亂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上)第13章 狼羣(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153章 空城計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184章 戰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178章 會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342章 議戰(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
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23章 整軍備(下)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下)第352章 勤王(上)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13章 狼羣(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163章 表決第184章 戰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170章 安撫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下)第14章 烏古(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150章 國之樑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7章 去向(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179章 亂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上)第13章 狼羣(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153章 空城計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184章 戰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178章 會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342章 議戰(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