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

阿骨打的第二道詔令命折彥衝爲遼南都統,總領辰、復、開三州。漢部軍馬分駐鞍坡、遼口、來遠,東拱保州,西逼遼土,北協東京。三處軍馬糧糧餉,由所領三州自行供應。

完顏虎聽了第二道詔命後顏色稍霽,楊應麒卻一點反應都沒有。宗望走後,完顏虎用手肘肘了一下楊應麒道:“幹嘛?多了兩個州不高興啊?”

楊應麒笑道:“開州辰州只是由大哥領着,和復州不同的。”

完顏虎問道:“有什麼不同?”

楊應麒道:“大嫂你沒聽清楚麼?復州闢爲漢部猛安,算是一塊封地一樣的地方。會寧對我們只是羈縻,並不直接干預我們內部的事情,我們可以像治理漢村這樣依漢俗來辦事,只要平時納糧,戰時徵兵就算盡責了。辰州開州隸屬遼陽府,只是劃出來歸大哥管,一切政令都要向瀋州、鹹州看齊。”

完顏虎道:“總之是彥衝管的地方,不是麼?”

楊應麒苦笑道:“大哥是大哥,漢部是漢部,不同的。再說,這三州連起來,就和契丹人、高麗人都靠得很近了。要防住這些地方兵員只怕就減不下來,這些兵力都得靠這三個州養着,此外還得向會寧納貢,這個負擔可不小呢。”

完顏虎笑道:“錢糧方面不用擔心,反正你會變出來的,是吧?”

楊應麒瞪眼道:“變?你當我是神仙了?”

第二日漢村便開始登記去留人數。此時漢村有在制精兵兩千五百人,工兵三千人,都還在南方未回。又有從事農牧者共四千五百餘人,其中先後被楊應麒派往南邊開墾、運輸的共兩千五百餘人,留在漢部的不足兩千人,不願走的有五百餘人。女子四千五百餘人,絕大多人的丈夫已經南下,因此都願意南下。琉璃屋和鍛造屋的工匠楊應麒暗中動員得好,一個好工匠也沒留下。此外有雜工、礦工,以及在漢村擺些小攤販做些小服務的流動人口,去留人數約是七三開。

整個南遷的隊列約八千人,大體上願意走的都是歸隨漢部時日較久的部民和歸隨漢部時日最淺的俘虜,前者早已培養起對漢部的忠誠乃至依賴,而後者則方纔依附驚魂未定,唯恐留在這裡會變成奴隸。對那些希望留下的人,楊應麒也給他們安排好了財物土地,在宗雄的主持下入了會寧的女真籍。

漢部的許多牛馬、工具先前已經隨大軍南下,但此時需要搬遷的仍然有大批的家當。凡是搬不走的,楊應麒都一一送人。漢部九村也都被女真豪強瓜分殆盡,只有西村留了下來給不願離開的部民居住,母村則由阿骨打安排歸了宗雄。

楊應麒將南遷人馬分成三撥:農人先行,兩屋工匠次之,礦工雜工又次之。每撥人裡頭都附帶着一千多名婦女。漢部民風剽悍,農閒工閒時常有武訓,大多是拿起刀劍就能打仗的人。部中又多牛馬,一些人在路上叫苦,被張老餘、顧大嫂等聽見往往厲聲責罵。

張老餘是從瘟疫谷就跟着的老部民,在路上不斷對資歷較淺的部民道:“這種遷移算個鳥!一路都是大金境內,什麼危險也沒有。想當年我們五百人橫跨宋遼蒙古,那才叫壯烈呢!現在不但東西有牛馬揹着,自己也騎着畜生連走路都不用,還叫什麼苦!”

三撥人馬裡面,完顏虎安排在第一撥,楊應麒居中,折彥衝押後。本來楊應麒是將完顏虎安排在最後,要她在漢村多休息一會,但她卻堅持要和農人走在最前面,說道:“別的遲點就遲點,就是農人遲不得!得趕緊去復州把田地弄好,要不我們明年吃什麼!現在走快些,還趕得上小麥的農時!”

完顏虎所帶領的第一撥人就在復州北部停下——這裡是遼東半島的中部偏西北的所在,楊開遠早已築好幾個村莊的粗坯子在那裡,居住地之外還有不少荒地也稍稍作過整理,看得出是準備用來作耕地的。

雖然經過初步整理,但對這片荒涼景象完顏虎一見之下還是差點哭了出來:漢村外有良田,內有市集,經濟體系已經頗成模樣,和會寧漢村相比,眼前這個地方簡直就是蠻荒!

楊開遠道:“大嫂,你也別這樣。正因爲這裡沒什麼人煙,所以才選了這裡,免得跟當地人衝突。”

完顏虎道:“你是說別的地方比這裡好了?”

楊開遠嘆道:“也好不了多少。遼東半島三州百姓,加起來一萬戶也不到,也不知耶律延禧這家底是怎麼敗的。我大宋一個州,便是十萬戶也是少了。”

完顏虎道:“這裡和大宋哪裡能夠相比呢!罷了,當初漢部纔來會寧的時候,不也是這麼一窮二白的?後來不也興盛起來了?只要咱們有志氣,總有辦法的。”又問道:“先前來的農人呢?沒有偷懶吧?”

楊開遠道:“沒有。他們分別立了三個村子,離此地不過十里。他們來的時候已經誤了上一季小麥的時令,因此地裡都種了番薯,再過不久就能收成了。這些番薯長勢不錯,看來夠整個漢部吃上兩個月了。”

完顏虎道:“難道兩個月全吃番薯不成?”

楊開遠道:“番薯儲積比較麻煩,耐存易儲的,還是留着吧。等過個一年半載,小麥、玉米都收上一兩次,日子就好過多了。”

完顏虎嘆道:“也只好如此了。”

不久楊應麒到了,見完顏虎已經開始下地除草,說道:“我們琉璃屋、鍛造屋的人都在前面津門,那裡環境應該好些,嫂子你還是跟我們先去津門吧。”

完顏虎慍道:“這是什麼話!大家初到這個地方,個個人心惶惶的。有我帶頭幹活,大家就算苦,心也定些,不會覺得太難受。我要跟着你去南邊享福,沒兩天人心就都散了!”

楊應麒見她手腳全是泥沙,頭上還有幾根雜草,哪有半分大國公主的樣子?不知道的人非以爲她是個農婦不可!心中感動,說道:“那我也陪你在這裡幹活吧。”

完顏虎卻說道:“算了吧你,你懂多少農活?就是留下也幫不上什麼忙。反正有周勝那幫人在就夠了。你還是想法子賺錢去!”

楊應麒知道她說的有理,便不再堅持。

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26章 兵滿萬(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6章 邊關(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347章 嶽幕(上)第3章 論武(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157章 新城(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3章 論武(上)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152章 舟中議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199章 老臣第4章 過冬(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202章 自辱第157章 新城(下)第166章 使者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3章 論武(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184章 戰第148章 地之失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20章 下聘禮(下)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18章 通商路(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193章 秦檜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上)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尾聲
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26章 兵滿萬(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6章 邊關(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347章 嶽幕(上)第3章 論武(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157章 新城(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3章 論武(上)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152章 舟中議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199章 老臣第4章 過冬(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202章 自辱第157章 新城(下)第166章 使者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3章 論武(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184章 戰第148章 地之失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20章 下聘禮(下)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18章 通商路(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193章 秦檜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上)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