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那背對衆人身穿杜若色直裰的少年側過身來,也是一喜:“九娘!”蘇昉彎腰將那蜜煎袋子直接遞到九娘懷裡:“我剛從你家族學出來,想着明天你們要來吃暖房宴,這個正好買給你。呀,你的傷好像好了許多呢。”

蘇昉看着九娘眼中的淚花,雖然不知道爲什麼這小人兒次次見了自己就淚汪汪的,可心裡竟然也一下抽痛,伸出手,卻想着摸頭拍肩膀還是擦眼淚,似乎都不足以安慰這個小九娘。他看向餛飩攤,朝着陳太初他們揮了揮手,笑着無聲地問:“她怎麼了?”

九娘看到阿昉並沒有陰鬱或煩躁,還是清風明月一般。那種替他委屈的難過就更洶涌起來。一雙小手臂揪着他的袖子,什麼也不管地頭一埋,小肩膀就劇烈抽動起來。蘇昉措手不及,十分窘迫,只能一手輕輕拍着她的肩膀,一邊關心地問:“九娘怎麼了?這麼傷心?”

那邊七娘已經跑到近前,她上次在開寶寺根本沒有機會和表哥說話,看到九娘竟然仗着自己小,和蘇表哥這麼親熱,氣得要命,趕緊福了一福:“表哥安好,九娘其實就是剛纔捶丸,沒使對力氣,自己把手臂弄脫臼了,你別理會她了,哪有那麼嬌氣!”她正了正臉色,擺出了姐姐的威風:“九妹!快過來!手臂不是好了嗎?你看看你鼻涕眼淚都蹭在表哥袖子上!”

蘇昉嚇了一跳,不但沒放下九娘,反而仔細問起九孃的手臂來。七娘氣鼓鼓地站在一邊瞪着九娘,再回頭看看一臉好奇的孟館長,神情怪異的張蕊珠和秦小娘子,她想喊四娘來拉九娘,她可不想被沾到鼻涕眼淚的。可是四娘卻一直盯着舊舊的桌面發呆。

趙淺予已經呆住,這世上竟然還有比太初哥哥更好看更溫柔更可親的人!還會給自己的表妹買蜜煎!還會允許表妹用自己的袖子擦鼻涕!還會這麼溫柔地安慰人!她的小腦袋裡面立刻想到:既然六哥說那個矮姐姐算是太初哥哥的遠房表妹,那麼自己也就是這個矮姐姐的遠房表妹,那麼這個矮姐姐的表哥當然也就是自己的遠遠房表哥了。那麼這個表哥肯對一個表妹好,是不是也對自己這個表妹好呢。

趙栩的臉黑得不行,這表哥表妹的也不知道避避嫌!七歲了七歲了七歲了啊胖冬瓜!就算看起來像五歲,可是也已經七歲了!壓根不想想自己剛剛抱過她。正好凌娘子送上了餛飩,趙栩忍不住大喝了一聲:“吃餛飩了!”

九娘對自己的失控有些難爲情,埋頭在蘇昉袖子上蹭了蹭眼淚,趕緊退開兩步,擡頭說:“是我不好弄髒了表哥的衣服,你不要生氣。還有——你不要難過,不要難過哦。”她實在忍不住鄭重其事地又說一遍:“你不要難過!我會陪你的!”

蘇昉摸了摸她的頭,笑着說:“不生氣。不難過。傻孩子,一件衣裳洗乾淨就好,哪用得着你賠?”九娘一呆。蘇昉已經走過去朝孟館長行禮。孟館長和幾位小娘子都站了起來。

孟館長聽七娘說這位就是人稱小蘇郎的蘇相公家的東閣,也來了族學附學,一問蘇昉今天入學試直接進了甲班,她頓時高興壞了。一個東閣一個衙內,都來了孟氏族學,而且一個個出落得如此俊俏有才。自己的女學又險勝了蔡氏女學。她簡直是全汴京最幸福的館長!就是今年的孟氏族學簡直太招人羨慕嫉恨了。

張蕊珠和秦小娘子都側身和蘇昉行了同門禮,衆人方回到桌前落座。凌娘子回到攤前心裡暗暗納悶,這精靈古怪小娘子的表哥,真多,還一個賽一個地好看!這老天爺啊!到底是長眼還是不長眼呢!

陳太初邀請蘇昉和他們同桌。蘇昉道了謝,朝趙栩拱了拱手。一看趙栩身邊還有個和他面容相似的小書僮,略一沉思,就知道是趙栩的親妹妹,宮裡的四公主,也朝趙淺予拱了拱手。

趙淺予大喜,她就知道自己不會看錯。這個哥哥比太初哥哥更好看更溫柔!她趕緊也拱了拱小手輕聲問:“我叫阿予,你叫什麼名字?”

趙栩翻了個白眼,太丟臉了!他爲什麼有個這樣的妹妹!

蘇昉含笑答道:“在下姓蘇名昉,是九娘她們幾個的舅家表哥。家父蘇瞻。”

趙淺予笑得更開心了:“我知道你是小蘇郎,原來你叫蘇昉啊,我也能叫你阿昉哥哥嗎?”

腦後立刻捱了趙栩一巴掌:“吃你的吧!一個書僮這麼多話,什麼哥哥,也是你能叫的嗎?不想想自己是誰!”我纔是你哥哥!

七娘橫了趙淺予一眼,倒不再生趙栩的氣了,打得好,就該教訓教訓,這是我表哥!哪是什麼人都能亂叫的!小書僮太沒規矩了!陳表哥也不管!真是!!!

等衆人安靜地吃完餛飩,稍作歇息,就起身要走回女學。

陳太初取出百文,卻被凌娘子告知蘇昉已經付了錢。陳太初苦笑一聲,收起錢來。趙淺予卻笑眯眯地問蘇昉:“你是擔心我舅舅家太窮,太初哥哥付不起錢嗎?”蘇昉被嗆得咳了一聲,趕緊擺手:“不是不是,我本來就要請太初和六郎的。”他還要問問趙栩宮裡發生了什麼事,爲何太后突然賜了兩位娘子給爹爹。在知道姨母爲此哭了好幾次後,他心底竟有些不應該冒出來的高興和痛快,使他驚覺自己不知何時已存了小人之心,實在有負孃親的教導。

孟館長帶了五個小娘子和蘇昉陳太初幾個道別。九娘依依不捨地看着蘇昉。蘇昉笑着蹲下身子,柔聲說:“明天學裡放假,你娘會帶着你們來我家玩,到時候咱們再好好說說話?”不知道爲什麼,他就是覺得這個小九娘每次都有好多話要同自己說似的。可是無論開寶寺還是相國寺,都好像沒說上什麼話。

九娘用力點點頭,再朝陳太初他們揮揮手,纔跟着四娘和七娘幾步一回頭地走了。

蘇昉見他們遠去了,正色朝陳太初和趙栩作了一個深揖:“炭張家一事,是我連累了太初和六郎!不知兩位可有空,和蘇昉一敘?”

陳太初趕緊回禮:“大家都是親戚,無需客氣。前頭有家茶坊,不如我們去坐上一坐。”

趙栩看了眼兩眼放光的妹妹,搖搖頭:“你和太初去吧,我得先帶妹妹回宮了。”這個蘇昉,不管怎麼樣,都比陳太初更讓人看不順眼。

趙淺予被哥哥硬拽着走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小心肝快碎了。出宮一次多難啊,她可不像六哥,難得和兩個好看的哥哥能再多待會兒,可六哥實在太客氣了!不行,她一定要回去告訴爹爹自己找到了一個特別厲害的捶丸女教頭,需要一直來孟氏族學練習捶丸!

***

翌日族學放假,一大早程氏就帶着三姐妹到翠微堂會合老夫人、杜氏和呂氏。六娘尚未康復,雖然眼巴巴想出門,還是被老夫人按在牀上,只能聽七娘眉飛色舞地說了一遍捶丸賽的精彩之處,真心實意地恭喜七娘和九娘入選了四公主的小會。

老夫人帶了三個小娘子一輛車,車上七娘又忍不住比劃着那個最後的水上漂。老夫人拍拍九娘,雖然心中疑惑這可不是慈姑能會的,也只是嘆了口氣說她:“婆婆不是說過嗎?輸贏一時,沒什麼了不起,爲了一球傷了自己的手臂,不划算。以後可不許這麼逞強了。”

九娘連連點頭,心潮起伏,她竟然要回到百家巷的蘇府裡去了,要在自己熟悉無比的地方見到阿昉。她一夜都沒睡好,又是擔心又是難過,又怕找不到機會和蘇昉好好說話。眼看着牛車行過張燈結綵喧鬧無比的楊樓大酒店,前頭即將是靠着東華門的百家巷,九孃的眼睛直髮澀。

另一輛牛車裡三個妯娌,和事佬杜氏叫苦不已。這幾日程氏趕着把賬冊庫房鑰匙清單對牌交接給了呂氏,可她帶着梅姑和女使們每日去蘇府主理暖房宴。呂氏有什麼疑問根本找不到人對賬,總要等到酉時以後,程氏才興沖沖地回來,三請兩請只說太累不想動,冷嘲熱諷她這麼簡單的事還弄不清楚。兩個人不碰頭則已,早晚請安都要在翠微堂爭個沒完。程氏的嘴一向刻薄,現在更加走路帶風意氣風發,聽侍女們說在蘇府,她深得親姑母蘇老夫人喜愛,連王瓔這個郡夫人都要讓她三分。

此時兩人爲了程氏侄子程之纔在修竹苑的屋子和僕從開銷,該從公中走還是要從三房走,兩人又爭了起來。程氏冷笑着說:“二嫂當家讓人看不懂,咱們家書香門第也要趨炎附勢不成?一樣是表親,陳太初和阿昉,留着的屋子和僕從,就從公中走,敢情我孃家侄子,商戶人家,就得我三房自己擔待?”

呂氏被氣得不行:“太初和阿昉,又不會天天來,來了也都自帶小廝隨從。你侄子那是寄住在府裡,連着服侍的四五個人,這起碼也得兩三年,吃住用度,和他們怎麼比?”

程氏哈哈道:“那我就更不懂了,二伯每年收留的國子監那些窮書生文士,寄住在外院等着大比,短的兩三個月,長的也有一兩年的,供他們吃供他們喝,逢年過節還要送節禮,做衣裳,考不上還要送上五貫錢做盤纏。這幾年算下來沒有五十也有三十人。難道是爲了沽名釣譽,圖他們能考中進士日後好報答二伯?又或要替二伯傳播賢名?那這些開銷,等我家三郎回來,也要好好從外院賬上算上一算,當從你二房出纔是!”

呂氏一口血差點沒吐出來,這眉州阿程胡攪蠻纏真是沒邊了。孟存收留這些趕考的貢生,乃是祖規,爲的是祖上的仁德之義,被她這張臭嘴一說,要傳出去,還真沾了一身腥洗也洗不乾淨。

杜氏連連勸阻,毫無用處,索性也不勸了。

牛車驟然一頓。簾子被掀開來。侍女回稟說:“娘子們,蘇府到了。”

杜氏看了終於閉上嘴的兩個弟媳婦,心裡默唸了句阿彌陀佛,趕緊先行下了車。看着前面車上被四娘七娘扶下車的老夫人,心裡暗歎:姜,還是老的辣啊。

那蘇府已經敞開四扇黑漆大門,門頭上披紅掛綵。暖房是汴京習俗,一早就有街坊裡的提茶瓶人笑呵呵地在蘇府門口送茶,問候請安,百家巷裡鄰人來送酒的,送錢物的,送果子食物的,紛沓而至。自蘇瞻一家落腳在此,前世裡王妋和街坊鄰里甚是熟識,朔望的茶水往來、吉凶大事,她總出力扶持。自她去世,蘇府再沒有和鄰里打交道的人。難得今年竟然大辦暖房宴,鄰人都紛紛出動,主動上門。倒省了程氏好多功夫。

喝了入門的茶,衆人才魚貫進了蘇府。

作者有話要說:  注:

1、暖房的習俗,從北宋起始。至今依然盛行。這個很多本書上都記載過。送茶送酒送吃的,還要送一些廚房用具。

2、北宋南宋的老百姓相互幫助互相信任,是一種公民意識的體現。社會的信任度極高。比我們現在高多了。《武林舊事》裡甚至提到,家裡窮的,想要做些小生意,可以去作坊借所有的器具,晚上還回去就好。連貨物都可以借,賣掉了再和作坊結算。車若水的《腳氣集》也說過,在金陵,有人要做炊餅生意,不是武大郎,找不到鋪面,也沒有錢。鄰里還有同行會幫他弄攤位,送炊具,借他錢和麪粉。這叫“護引行院。”真是太可愛的人了。所以萬一穿越成武大郎,別擔心炊餅生意不好做。

3、在開個車害怕被碰瓷的社會,很難體會到人和人之間的互相信任。在宋朝,唐朝門閥制度的解體,社會經濟的極速發展,並沒有造成貧富分化帶來的嚴重社會矛盾。之前說過的蘇瞻夫妻在杭州設立安濟坊,就是民辦福利醫院,這是取自蘇軾在杭州的功德,自從這個開始,宋政府設立了許多免費看病的這種福利醫院,並且朔望會贈送藥品。同樣,養老和棄兒、乞丐在宋朝也是被政府照顧得最好的。整個社會福利系統,消耗巨大,導致國庫空虛。仁宗時甚至撥私庫去做慈善。臣子反對,說會有壞蛋趁機佔便宜。可仁宗說,難道因爲一兩個沒有良心的人導致我的百姓無所居無所醫無所養嗎?所以南北宋時期,也是華夏文明的福利體系最好的時代。

第134章第264章304.第三百零四章第2章第三百二十九章第二百六十七章臥棒斜插花水上漂這根線,埋在第三十七章。嘻嘻。第137章第三百七十一章第111章第三百五十四章第105章第三百一十四章第229章第十六章第175章第三百三十九章第22章第三百四十七章第二百九十章第三百四十六章第120章第63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237章310.第三百一十章第三百零一章第三百四十四章第6章第30章第三百四十四章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七十五章第68章第184章第59章第28章第51章第84章第222章第十六章310.第三百一十章第109章第三百零六章第82章第232章第46章第65章第248章第三百七十四章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三百七十二章第三百四十七章第219章第192章第三百六十三章臥棒斜插花水上漂這根線,埋在第三十七章。嘻嘻。第三百二十二章第188章第一百零五章第87章 布第149章第206章第39章第三百五十七章第三百二十九章第二百八十七章第24章第84章第233章第237章第68章第186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三百六十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二百八十八章第137章第30章第23章第116章第19章第129章第142章第261章第96章第186章第6章第51章第三百五十三章第44章第119章第一百六十章第272章第204章第三百五十二章第112章第185章第三百三十五章第173章
第134章第264章304.第三百零四章第2章第三百二十九章第二百六十七章臥棒斜插花水上漂這根線,埋在第三十七章。嘻嘻。第137章第三百七十一章第111章第三百五十四章第105章第三百一十四章第229章第十六章第175章第三百三十九章第22章第三百四十七章第二百九十章第三百四十六章第120章第63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237章310.第三百一十章第三百零一章第三百四十四章第6章第30章第三百四十四章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七十五章第68章第184章第59章第28章第51章第84章第222章第十六章310.第三百一十章第109章第三百零六章第82章第232章第46章第65章第248章第三百七十四章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三百七十二章第三百四十七章第219章第192章第三百六十三章臥棒斜插花水上漂這根線,埋在第三十七章。嘻嘻。第三百二十二章第188章第一百零五章第87章 布第149章第206章第39章第三百五十七章第三百二十九章第二百八十七章第24章第84章第233章第237章第68章第186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三百六十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二百八十八章第137章第30章第23章第116章第19章第129章第142章第261章第96章第186章第6章第51章第三百五十三章第44章第119章第一百六十章第272章第204章第三百五十二章第112章第185章第三百三十五章第17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