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福寧殿大殿內空蕩蕩的。趙栩清越的聲音迴盪不絕。

官家從御座上站起身, 緩緩走到跪着的趙栩身前,垂眸看着這張無比熟悉又似曾相識的臉龐:“你可知道你在說什麼?六郎。”他微微拔高了聲音:“你可知道方纔爹爹跟你說的是什麼意思?!”

趙栩毫不退縮和父親對視着,不急不緩, 聲音不高不低:“爹爹,臣知道,臣在抗旨。臣不遵皇命, 不遵父命, 膽大妄爲,辜負了爹爹一片苦心, 臣大逆不道!”

官家被他氣得笑了:“你認罪倒快!”來回走了幾步, 也不讓趙栩起身:“你這性子, 磨了這幾年, 一點長進都沒有,刺頭得很。怎麼,你以爲朕要讓你入主東宮,你就有資格違逆朕拿捏朕了?”官家聲音並不嚴厲, 卻用了極其少用的自稱。

趙栩肅容行了三拜禮:“臣不敢!陛下信任臣, 重用臣。臣感激涕零,當粉身碎骨以報陛下和列祖列宗。但婚嫁之事,臣有苦衷!做太子,臣不能娶此二女。做親王,臣也不能娶二女。做庶民,臣還是不能娶此二女!”

大殿上回音漸絕,針落可聞。官家深深吸了口氣,這才感覺到自己的雙手已經氣得發抖,又有一種莫名的憤怒和蒼涼涌上心頭。彷佛違逆聖意的是他自己,彷佛回到了曾經的過去。一幕幕,被他刻意遺忘的一切,被趙栩似曾相識的話都激盪了出來,佔滿了他心頭眼前腦中。令他又羞又愧又惱又恨。

“放肆!你!去殿外跪着!!”官家怒斥趙栩,卻聽見自己的聲音在發抖。

看着趙栩一拜後平靜地站起身,穩步退去,昂首打開殿門,身姿依然挺拔堅定,毫不猶豫更無慌亂。官家趙璟忽然體會到當年母親怒不可遏的憤怒從何而來,此時他胸中的怒火也足以焚盡桀驁不馴的趙栩。這萬里錦繡江山,是太-祖一代於亂世中浴血奮戰鏖戰九州打下來的,是幾代帝王於強敵環伺中嘔心瀝血守住的。自己雙手奉上了多少人死死盯着的位子,事事爲他謀劃,他竟敢違逆自己!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他怎麼敢!

憑什麼六郎你以爲你就能說不?!連身爲帝王的自己都不能!驀然,趙璟心中的羞愧憤怒更甚。他站在大殿上,看着又已經緊閉的殿門,似乎不是趙栩受了責罰,而是他自己,被責罰成爲一個孤家寡人,被遺棄在此了。

那年他十五歲,跪在隆佑殿的地上求母親高太后:“兒子有苦衷!兒子不能娶五娘!”他的苦衷卻難以啓齒,舉世難容。他登基已八年,軍政大事都做不了主,何況是娶大趙皇后?

七歲起他就記得,每日東門小殿後,母親坐於垂簾後,所批摺子,上首必書“覽表具之”,末雲“所請宜許”或“不許”。起初他偷偷臨摹母親的字跡,是那個人溫柔地告訴他總有一日母親會還政於他,要他不可失去帝王之氣,切勿沉迷於旁門左道,將他私下的臨摹投入炭盆,並替他設計了自己的御押。

他的御押就是一個草書的“帝”字。

這許多年過去,他依然記得清清楚楚當年兩府合班起居奏事時,對母親的尊重敬畏。母親下制令,自稱“予”,殿上處理政務,和皇帝一樣自稱“吾”。直到他和母親已經到了不說話的地步。母親才準了司馬相公所奏,下詔止稱“吾”,纔開始和他一起在承明殿決事。

他不止一次夢見羣臣上表,請母親稱帝。他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只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沒有用的一個人,是多出來的一個人,這世上有他沒有他並無區別,更害怕有朝一日母親如武后一般將他貶爲親王流放千里之外。他鬱鬱寡歡,多日稱病,不去承明殿。

只有那人來看望他時,不會嘮叨衣食住行瑣碎事,不會語重心長鞭策他。那人帶着一本《甘澤謠》,輕聲讀一些志怪傳說。她的聲音溫柔纏綿,似糖如絲。他總是聽着聽着就睡着了。

有時候她帶着三弟一起來探望他,三弟也是七八歲的人了,卻總是抱着她的腰,黏在她身上。她也不以爲怪,笑眯眯地親親三弟的額頭,喚三弟“我的阿瑜真乖。”說完還朝他眨眼睛:“阿璟官家也乖。”似乎回到她幫母親照料他的那兩年。他想起登基前,看到那麼多的死人,想抱一抱母親,可是母親卻推開了他,大步踏入血污屍體中,昂首闊步,打開殿門,厲聲喊着兩府相公們的名字。他也想和阿瑜那樣,有個人總能抱他一抱。

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把自己的擔憂告訴了她。她那雙慈悲眼,充滿憐惜,告訴他有定王皇叔翁在,有兩府相公在,絕不會有那麼一天,讓他放心。她輕輕拍着他的手告訴他,大趙史冊,絕不會只有《高太后本紀》而沒有他這個皇帝的本紀。

他是從那天后,才安下心來,回到了承明殿又開始做一個聽政的皇帝。可是他也突然開始夢見了荒唐事。無地自容的他陷入了新的困境和煎熬中。他如困獸一般在大內這彈丸之地躲着她,盼着她,又不斷責罵自己比禽獸還不如。可他還是無法自拔,越是羞愧越是迫切,越是煎熬越是甜蜜。最後他都不知道自己愛的是她這個人,還是那種求之不得的輾轉痛楚。

母親逼他娶五娘,他怎麼求也沒有用。詔書頒佈了,禮部已納采問名,宮內已經開始修繕純和殿,而他已經快要發瘋了。他肯定是瘋了。

趙璟疑惑地轉過身,看着身後福寧殿御座兩側的琉璃立燈,慢慢走了過去,他伸出手輕撫那立於架上的孔雀翎掌扇,輕柔的羽毛,像小半個屏風。他兩頰泛起潮紅,眼中哀傷之至,連嘴脣也跟着手,跟着腿,一起抖了起來。他撐住御案,整個身體如篩糠一樣抖了起來。就是在此地,他完全瘋了。

趙璟合上眼,可是眼前,依然是她的仙容玉姿,她來給他送她自釀的重陽菊酒,她說了什麼激怒了他,是問他可喜歡她給純和殿送去的賀禮?他怒視着她,當時他很恨她,恨她爲什麼絲毫不能察覺到他的心意,恨她爲何是太妃,是庶母,恨她爲何那麼好。是她不該走近了來碰他的額頭!趙璟哀鳴一聲,雙手撫上了額頭,和那夜一樣,滾燙的。

他瘋了,抓住她的手,將她推搡在琉璃立燈上,燈下的她吃了一驚,竟然還握着他的手問他爲何這麼燙。他忍無可忍,打翻了立燈,而後打翻了掌扇,將她壓在這那色彩斑駁雲舒霞卷般的翎毛上,撕咬着她,含着淚,咬牙切齒。

她卻絲毫不反抗不掙脫,她那雙慈悲眼依然充滿憐惜,她原來什麼都知道!她甚至伸出一雙玉臂輕輕拍着他的背,被他咬腫瞭如玫瑰花瓣的嘴脣,滲着血絲,依然吐氣如蘭,呢喃着大郎兩個字,如嘆息,如呻-吟,如悲鳴。他想停,卻停不下來,停不住。

她被慈寧殿的女官們叉在地上時,依然風姿卓然,似蓮花萎頓,似海棠醉紅,她柔聲說是她罪該萬死,罔顧人倫引誘了他。他拼命求母親放過她,可是三尺白綾還是絞上了她纖細的脖頸。

趙璟喘息着趴在了御案上,他當時一頭撞的是這個角吧。

她去了瑤華宮,三弟去了上京。留下他,娶了五娘,相敬如賓,然後一個又一個女人,爲國爲朝廷爲子嗣,不斷填進這個空洞無比的大內。在他重病昏迷的那些天裡,總是見到各個時候的她,見得最多的是臨終前的她,瘦成那樣,卻依然一塵不染,她什麼也看不見了,可是隻聞到他衣上的薰香,就輕聲喚了一聲大郎,那兩個字還是像糖,像絲,千迴百轉。她躺在榻上,依舊像朵輕雲。

他其實已經忘記她了,忘記了她很多年,但他要忘記的其實是那個禽獸不如、怯懦無用的趙璟。只要不想起她,他就忘記了曾經的自己,繼續做一個母慈子孝,夫唱婦隨,妻賢妾順,子女成羣的大趙皇帝,坐擁萬里江山。他對臣子好,對百姓好,他以孝仁治天下,抗西夏,和契丹,大理歸順,周邊小國紛紛前來朝貢。他對得起趙氏祖先,唯獨對不起她一個人。

因爲陳青而見到陳素的時候,他纔想起瑤華宮裡的她。他不顧母親反對,封阿素爲美人。他獨寵阿素,有一段時間他甚至錯以爲阿素就是年輕的她,可終究還是不同。阿素眼中只有順從,甚至藏着一絲冷淡和害怕,沒有她那樣的慈悲溫柔,更沒有憐愛包容。阿素小家碧玉舉止侷促,更比不上她飄忽若神光潤玉顏。他悚然而驚,羞慚不已,不久就疏遠冷淡了阿素,才覺得好過一些。

阿素生下六郎後,他自己也不清楚他究竟是喜愛六郎還是害怕他那張臉。一日一日,一年一年。她離世了,她臨終喃喃念着的阿瑜回來了。六郎長大了。他身邊最像她的竟然是他自己的兒子!六郎很好,很好。他越來越想將錦繡江山交給六郎,似乎就能彌補了她。

臣有苦衷?臣不能娶?

趙璟轉過身,定定地看了一會兒那孔雀翎掌扇。十五歲那年,他是怎麼敢又怎麼會說出那句兒子有苦衷兒子不能娶的…… 那時,他是怎樣的心情?那個人,在瑤華宮的每一日每一夜,若是知道他當真那麼多年都忘記了她,又會是怎樣的心情?也許她什麼都知道……

世上哪有什麼真情種呢?不過一個女子而已,過些時候就忘了。子平那天說過的話在耳邊響起。趙璟覺得太陽穴突突跳。

趙栩跪在大殿外的青石磚上,依然昂着頭,旁若無人地看着頭頂的藍黑夜空,他心中毫無擔憂,只有一種輕鬆和快意。魚和熊掌,他趙六偏偏要兼得,至於爹爹會如何處置,他只希望自己沒有賭錯。不知道跪了多久,終於聽到殿內傳來官家平靜的聲音。

“滾進來罷!”

趙栩大喜,一躍而起,一撩常服下襬,穩穩地往緩緩開啓燈火通明的大殿走去。

***

大殿內燈火通明,一切如常。官家在御座上,神情如常。

“說吧,你能有什麼苦衷?爲何不願聯姻契丹?武宗後宮也有過契丹妃嬪,成宗後宮有過高麗才人,就算當今大內,也有大理的郡主被封爲美人。越國公主身份尊貴,封爲夫人難道還委屈了你?還有,爲何不願娶孟氏爲妻?要知道娘娘可是好些年前就在考量汴京的名門閨秀了。我大趙的太子妃,豈能光看臉?你這個毛病要改改。”

官家瞪了趙栩一眼,嘆了口氣:“以才侍君者久,孟氏出身名門,有才有德,難得還有忠君直諫之心。遇到今日張氏這樣的突變,年紀雖小,應對也很得體,頗有大將之風。娘娘在選妃一事上,從來沒看走過眼!”娘娘今日這麼爽快地同意了立儲一事,恐怕也因張氏一事對五郎大失所望,不然不會賜給張氏那柄如意了。

趙栩嘆了口氣,拱手道:“爹爹,臣不娶越國公主,苦衷是因爲爹爹您。”

官家一怔,失笑道:“你個混賬,在外頭跪了半天胡謅出這個了?你哪隻眼睛看出爹爹看上越國公主了?”

“爹爹,越國公主千里迢迢來汴京,臣以爲都是爲了三叔。三叔在上京時和公主亦師亦友,被公主引薦後,因精通詩書棋畫,深得壽昌帝讚賞,那十年才得以安然在上京度過。公主有情有義,至今雲英未嫁。三叔想來也感懷公主情義,只是因爲腿疾和身份不肯稍加辭色。”趙栩帶着一絲憾意和哀傷說道:“爹爹,以往三叔身爲質子,孤苦一人,那些官員妄自猜度,欺上瞞下,連這樣的腿疾,汴京竟無一人知曉。他牽掛故國,又身有腿疾,怎會念及兒女情長?如今他是我大趙堂堂親王,若和公主結成眷屬,既能圓兩國和親之國事,更能讓兩位多情人此生無憾,豈不兩全其美?試問臣又怎能橫刀奪愛?此乃臣違逆爹爹的苦衷之一!”

官家既驚又喜,站了起來:“六郎你怎麼不早說?!快讓人宣你三叔進宮!”

趙栩拱手道:“臣也是在延福殿和公主懇談後才知道的。奈何三叔依然顧念腿疾,更怕惹來娘娘心中不快,還不肯承認對公主有意。”

官家來回走了兩步:“過些天,娘娘要你陪公主去靜華寺後山賞花,此事甚好。六郎把你三叔也帶上。想法子讓公主說服你三叔,宮裡說話的確不方便。只是公主是契丹人,恐怕做不得崇王妃。”

趙栩垂眸道:“臣當盡力而爲。”

官家心中高興,如果子平能和越國公主情投意合共度餘生,她在天之靈應該會稍微原諒他沒有照顧好子平的罪過吧。

“越國公主一事罷了,那孟氏你又有什麼苦衷?”官家斜睨了趙栩一眼。

趙栩皎若明月的面容露出一絲笑意,聲音也溫柔起來:“臣另有心儀之人,臣已許她今生,生死不棄。三年前,臣求過爹爹旨意,欲以燕王妃虛位以待。孟氏雖嫺淑,臣卻不能言而無信,辜負於她。”

官家皺起眉頭:“那個女子,原來你還沒忘記?”

趙栩苦笑道:“非臣不爲也,實不能也。”

非不爲也,實不能也。官家輕嘆了口氣:“是哪家的閨秀?你說來聽聽,若是娘娘和聖人也覺得好,也不見得非要娶孟氏不可。”

趙栩的苦笑更甚:“臣鍾情的,是孟氏的堂妹孟九娘,已和陳太初議親。爹爹,若臣娶了孟氏,豈不終身困苦不堪?臣不願,臣不能。臣之苦衷,舉世難容。”三言兩語,道不盡的無奈感傷。無雙面容,說不出的失落無助。

官家一怔,轉念明白過來,只覺得匪夷所思,低喝了一聲:“你!簡直荒唐之至!”那個孟氏九娘,有妲己褒姒之貌,口齒伶俐善詭辯,和陳太初看起來兩情相悅。敢情自己的六郎,不久後的大趙皇太子,未來的大趙帝王,竟然是一廂情願單相思?三年前就心心念念爲她請旨,現在爲她抗旨,可她竟然若無其事地要嫁去陳家?!

官家心中不禁惱怒起來,卻又有些心疼趙栩,還有些莫名地怨恨陳青。

趙栩嘆了口氣,跌坐在御座前的臺階上,如稚兒一般無助地仰面看着官家,:“爹爹,請勿怪罪她,是六郎自尋煩惱。明知她將爲人妻,明知兒女之情在男兒一生中不過是無足輕重,明知她和六郎有天淵之別,可是六郎捨不得忘不掉——”

官家如遭雷擊,竟有些渾渾噩噩起來。

是六郎在說,還是他趙璟在說?

娘娘!請勿怪罪她!是大郎的錯,明知她是太妃是庶母,明知男兒一生不可耽於私情,是大郎捨不得忘不掉忍不住!不怪她!

趙栩一把扶住官家:“爹爹!爹爹?”

官家在御座上落了座,口乾舌燥,驀地擡頭,眼神尖銳犀利:“糊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既心悅她,是她三生有幸!憑她是誰,也只能是六郎你的人!”

趙栩凝視着神色變幻莫測身子還在微微顫抖的官家,輕聲道:“爹爹,她若心甘情願,六郎甘之如飴。她若不情不願,強迫於她,六郎怕擔了奪人妻子之名,傷了和太初的兄弟之情,更怕她性烈如火,反誤了她性命。若她真的出嫁了,臣自當斬斷情絲,請娘娘和聖人爲臣另選賢妻。六郎此刻抗旨,是因爲不甘心,六郎想再問她一問。”他聲音越來越輕,眼神卻越來越專注。

官家細細看着趙栩,默默點了點頭,問她一問,不甘心?

“六郎。”

趙栩半蹲下來,輕聲應道:“爹爹?”

官家伸出手,在趙栩鬢邊虛虛理了兩下,這張臉,這雙眼,這般多情,溫柔慈悲。

“孟氏一事,爹爹先依了你就是。你心裡有事有委屈,早些好好地說出來,何至於被罰跪?”官家嘆氣道:“你要知道,娘娘也是爲了你好。你性子高傲,不喜文官們的長篇大論和黨派之爭。然而爲君者,制衡也。大趙皇室,歷來與士大夫共制天下。天下間,有才有德的人太少,不少士大夫自詡君子,捧着儒家倫理道德,求千秋功名,也求光宗耀祖,又有幾個不想升官發財的?要用好這樣的人並不難。你若太過固執,日後和兩府易生嫌隙,難免君臣不和,娘娘是在爲大趙選一位堪與前朝長孫皇后媲美的賢德女子啊,孟氏能說出百姓心中土地最重,可見她不是死讀聖賢書,心懷蒼生,方能忠君愛民,以後纔敢勸諫夫和君。”

官家拍了拍趙栩的肩膀:“爹爹只允你任性這一回,日後再來,可饒你不得了。”

趙栩面上微微動容,跪下三拜謝恩。官家見他叩首時,頸後的白羅中單衣領溼漉漉的,不禁搖了搖頭。

***

趙栩回到會寧閣書房中,心中毫無欣喜之情。一句一句,一步一步,爹爹的反應,比他所想的更爲激烈,甚至無需他繼續說下去,爹爹就已經允他所求。看來三叔告訴他的一切,的確全是事實。

郭真人,郭玉真,郭太妃纔是爹爹心中的魔障。趙栩合上眼,他和娘,還有舅舅,一直被太后厭憎,自然是因爲他們長得像郭太妃,但不只因爲郭太妃得成宗專寵害得太后當年差點被廢,更因爲郭太妃是爹爹悖逆人倫愛上的女人!

而睿智如太后娘娘,縱使她胸中有丘壑,彈指論天下,女中堯舜,也絕不可能原諒另一個女子奪走自己的丈夫,危及自己和兒子的正統地位後,竟然還搶走了自己兒子的心。

趙栩長嘆一聲。這難道是三叔所說的母債子還?他因娘娘而身殘,卻毫無怨尤。他因爹爹而被逐,卻兄友弟恭。他身爲質子近三十年,依舊風清月朗有名士之風。爹爹卻不知道三叔當年目睹了福寧殿驚-變一事。現在,是他趙六欠三叔的了。

四月二十,靜華寺,阿妧,至少你要見我一面,看我一眼。

作者有話要說:  注:

1、押字:宋朝金朝的皇帝官員平民都有使用押字的習慣。我宋的十五位皇帝,有三位用了鴨蛋做押字。哈哈哈。孝宗用的押字極像一個“屌”字……我微博上昨天放了圖,真的很像。歷史上用“帝”做御押的是哲宗。

無需糾結六郎到底是哪個皇帝,作者菌糅合亂來的,是我的理想之人而已。

2、昨天微博上熱議的某唐朝電視劇,出現了幾張好大的飛錢,上面用仿宋體簡體寫着開寶紋銀三千兩!連三都是簡體啊!我真心懷疑編劇難道已成爲入門門檻極低的職業?唐代是有飛錢,但不是用來流通的。宋代的交子纔是最初可以流通的紙幣。而用銀子作爲流通貨幣,是明代中後期纔有的事,紋銀這個詞,是清朝纔有的。其實如名博主馬親王所言,稱謂錯誤真心還能接受,可這種錯誤,實在匪夷所思啊。

3、另外八一八皇帝感情一事吧。這幾天再重讀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各朝各代都有爲情所困的皇帝。萬曆皇帝爲了鄭貴妃和常洵,消極怠工幾十年。好像寫這個的很多。相比較宋朝皇帝們的自律(徽宗是藝術家除外),明朝皇帝們簡直是奇葩集中營,變態的農民起義者、人人都要害我強迫症朱元璋,侄子放着,我來篡位的朱棣,建豹房自封爲大將軍的正德帝,木工大師熹宗,一夫一妻制的孝宗,修道煉丹的嘉靖帝……巴拉巴拉,反正看得出在明朝,皇權集中後,皇帝們愛上自我放飛了。所以徽宗還真不算啥,就是揮金如土而已。

4、單相思一詞,其實出自明代。架空拿來用。高濂《玉簪記》“只見些花落東風點綠苔,佩環聲,歸仙宅,單相思今空害,丟下了一天丰采,並沒有半分恩愛。”(百度有查)

祝大家週末愉快。

第243章第260章第273章第三百二十一章第三百零六章第三百四十八章第10章第184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220章第135章311.第三百一十一章第143章 一百四十三章第118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78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96章第46章309.第三百零九章第261章第82章第134章第三百一十九章第180章第131章第88章311.第三百一十一章第225章第129章第90章第71章第三百二十章第220章第35章第119章第20章臥棒斜插花水上漂這根線,埋在第三十七章。嘻嘻。第138章第二百九十九章第234章第318章第123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98章第75章第81章第二百六十六章第三百三十八章第71章第三百五十二章第177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第89章第74章第283章第200章第三百二十四章第30章第三百六十八章第110章臥棒斜插花水上漂這根線,埋在第三十七章。嘻嘻。第238章第二百六十五章第230章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三百四十九章308.第三百零八章第232章第三百六十三章第40章第264章第134章第187章第272章第135章第三百六十三章第133章第10章第151章第三百四十二章第31章第151章第251章第二百九十二章第268章第244章第206章第137章第47章第118章第44章第105章第三百七十一章第214章第121章第三百六十一章第35章第213章第117章第三百一十三章
第243章第260章第273章第三百二十一章第三百零六章第三百四十八章第10章第184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220章第135章311.第三百一十一章第143章 一百四十三章第118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78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96章第46章309.第三百零九章第261章第82章第134章第三百一十九章第180章第131章第88章311.第三百一十一章第225章第129章第90章第71章第三百二十章第220章第35章第119章第20章臥棒斜插花水上漂這根線,埋在第三十七章。嘻嘻。第138章第二百九十九章第234章第318章第123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98章第75章第81章第二百六十六章第三百三十八章第71章第三百五十二章第177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第89章第74章第283章第200章第三百二十四章第30章第三百六十八章第110章臥棒斜插花水上漂這根線,埋在第三十七章。嘻嘻。第238章第二百六十五章第230章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三百四十九章308.第三百零八章第232章第三百六十三章第40章第264章第134章第187章第272章第135章第三百六十三章第133章第10章第151章第三百四十二章第31章第151章第251章第二百九十二章第268章第244章第206章第137章第47章第118章第44章第105章第三百七十一章第214章第121章第三百六十一章第35章第213章第117章第三百一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