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下)

華元一六八零年四月,漢部臨時行政中樞跟着楊應麒移到了清陽港,張浩和部分官僚留在津門繼續處理遼東半島的政務,而其它地方的公文則直接轉到清陽港。楊應麒的到來是漢部正式掌控山東半島的標誌,漢部此時已經實際控制了京東東路以及河北東路的大部分地區,由於天氣漸熱,燕雲胡馬非但不敢趁機南下,反而有北退的跡象。不過駐守北線的劉錡、趙立由於恪守“停戰檄文”的規定並不過份進逼,所以雙方的和平才得以繼續維持。

在南方,趙構的耐性卻已經達到了臨界點。漢部在山東的活動讓趙構感受到了不亞於金人的威脅,朝中的強硬人物已經分爲兩派,一派主張聯合漢部趁機北伐,另一派竟然主張聯合金人打擊漢部!這時漢部面對趙宋的這半邊臉上還掛着溫情默默的面紗,大部分南宋士人對之也很有好感,所以聯金滅漢之論一出便舉朝譁然,主此論者都被視爲奸臣!和漢部比起來,金人畢竟是蠻夷政權,聯蠻攻漢,對一個文明政權來說實是一種恥辱!

然而漢部的威脅無論趙構還是朝中文武都是看得到的,可在折彥衝的威望下連宗翰、宗輔一時間也不敢動彈,何況此時正極爲疲弱的趙構?只是漢部如今正在山東、河北開展對南宋政權影響極爲惡劣的行政改革和社會改革,如果趙構什麼也不做,那他如何維繫在江南的統制?

就在這種情況下,楊應麒的使者來到了趙構的行在江寧,這位使者在南宋朝堂上遞上國書,一來是楊應麒代折彥衝向大宋皇帝趙構問好,二來是希望大宋能和漢部進一步開放商貿,三是表達了漢部聯宋抗胡的意願。至於雙方如何聯手,楊應麒提出了一個非常巧妙的形式:南宋政權也不需要出兵出人出錢出糧,只要把山東地面借給漢部練兵就可以了,等漢部收復了兩河,自然會把山東還給宋室,等漢部收回了燕雲,再把兩河交還趙家,而作爲這兩個地方的“租金”,漢部應承如果救回趙佶和趙桓會“按照趙構的意思”全力“保護”!

這時金國的使者已經繞道河南到達趙構的行在,同樣也提出了聯宋攻漢的主張,但金宋乃是大仇,趙構畢竟還不敢相信無信無義的女真,就是他想聯合也沒法向士林交待。何況楊應麒的使者在朝堂上正式出現之前早跟趙構私下打過招呼,這個暗中打過的招呼可就沒有朝廷上那樣客氣了,甚至可以說是赤裸裸的威脅:漢部的水師已經停泊在長江口和舟山羣島了,要漢部先北上還是先南下你自己選吧!

楊應麒對趙構的心理和作派把握得極準,私下的威脅不留半分情面,甚至連商量的餘地都沒有,但公開場合的表態則極盡禮貌,給足了趙構面子。

趙構乃是個極聰明的人,就長遠來說,漢部的威脅可能比女真還要大,這一點他也曾想到,但不答應漢部的條件這危險便一觸即發,答應了漢部卻可以讓戰爭延緩幾年,何況漢部在北方與女真相爭,鹿死誰手還很難說呢,南宋朝廷正好藉着漢部作爲屏障,先穩住腳跟再說。

雙方眉來眼去了幾回之後便達成了五項重要協議:第一項,折彥衝與趙構兄弟相稱,虎公主與楚國公主姐妹相稱;第二項,徐州以北疆土,凡漢部所能規復,大宋均借給漢部作練兵拒胡之用,胡馬逐出塞外後便陸續歸還;第三項,開放徐州、明州、泉州等十二處海陸通商口岸、榷場,關稅由雙方協商擬定;第四,在漢部爲官的宋籍士人的家屬,宋廷不得無故迫害,反之,漢部士人如果到宋廷爲官漢部也不得無故迫害其家人;第五,漢部兵馬不得過徐州、應天府、襄陽以南,在驅逐胡馬出關以前,宋廷兵馬如無漢部邀請亦不得過此線以北,免得雙方發生誤會。此外尚有小事十餘項,不一而足。

這個條約簽訂以後,趙構便覺大安!雖然他並不相信漢部將來真會將山東、兩河交還,但能保住東南半壁他早已心滿意足,何況只要一日女真未滅,他趙構便能安安樂樂在江南過他的好日子,真是何樂而不爲啊!尤其楊應麒私下應允即使得到他老爹和老哥也不會輕易送回江南,更是讓趙構大嘆這位七將軍會做人,這幾項條約簽訂以後,楊應麒所在的清陽港便正式成爲北部中國的臨時行政中心,折彥衝表楊應麒爲政務總理大臣,總領新政權政務,陳顯、陳正匯、楊樸、張浩、韓昉五人爲副總理大臣,各自分管下屬部門事務,一系列正式的官吏任命文件陸續簽發,王師中、李應古、虞琪爲三大地方大員,分別領銜山東、河北和河東——當然,這三人實際上並沒有專斷此路的權力,王、李二人爵高俸厚而權力近於虛無,虞琪雖有實權,但也僅限於隆德一府。滄州、登州、萊州以外的州縣,庶政官員大多由舊宋士人擔任,但律法裁判權已由原來地方官手裡切割出來,歸漢部最高法院獨力統轄。

在軍事上,新漢政權又在大陸進行了一次徵兵、練兵行動,山東、河北的義軍通過考覈的歸入正規軍整頓,不能通過考覈的則轉入後勤或者直接解甲歸田,同時又確立了七大軍區:中央軍區第一,折彥衝自領軍區元帥銜。

河東軍區第二,由曹廣弼領副元帥銜。

燕雲軍區第三,由楊開遠領副元帥銜。

齊魯軍區第四,由宗穎領副元帥銜。

安東軍區第五,由阿魯蠻領副元帥銜。

東海軍區第六,由歐陽適領副元帥銜。

漠南軍區第七,由蕭鐵奴領副元帥銜。

這七個軍區的實力其實頗有區別,而領銜者也未必盡如其名,如阿魯蠻在東北、楊開遠在塘沽都得以專一方之權,但歐陽適在東海的權力便只能指揮漢部三成的水師,日本方面的維和部隊以及率兵府、津門、東津、塘沽、清陽港等北方港口的水軍均歸漢部中樞直轄,而齊魯軍區方面其實權力早分割給了劉錡、趙立、王宣三員重將身上,宗穎本人以軍區首腦身份入中樞參謀軍務,並不直接領兵。至於漠南軍區則完全是名存實無,蕭鐵奴手下的兵馬不過萬人,所在不過一州,論規模比劉錡、趙立也遠遠不如。

楊應麒早在中原還亂成一團的時候就已經對如何經略這片土地作了相當充分的準備,從地方上的情報到人才上的儲備都極爲用心,所以才能在短短几個月間便推出這套各方面勢力大都能夠接受的方案來。遊戲規則既定,接下來的實際操作便“名正言順”了。

五月初二,楊應麒在蓬萊學舍主持了胡安國等大儒的一次講學典禮,折彥衝的兒子折允文、楊應麒的義子林輿都在這次典禮之前向胡安國行了拜師之禮。這次講學結束以後,楊應麒便暫時從公衆的視野中消失了。

第347章 嶽幕(下)第175章 間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11章 夜遁(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173章 叛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4章 過冬(上)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7章 建村落(下)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346章 南行(下)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197章 聯姻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159章 針鋒第七十二章 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20章 下聘禮(下)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315章 兵來將擋(下)第14章 烏古(上)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5章 出谷(上)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22章 立法規(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166章 使者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352章 勤王(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42章 入太行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187章 匕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28章 稱帝號(下)第202章 自辱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七十二章 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355章 姻幻(上)第184章 戰
第347章 嶽幕(下)第175章 間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11章 夜遁(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173章 叛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4章 過冬(上)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7章 建村落(下)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346章 南行(下)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197章 聯姻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159章 針鋒第七十二章 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20章 下聘禮(下)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315章 兵來將擋(下)第14章 烏古(上)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5章 出谷(上)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22章 立法規(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166章 使者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352章 勤王(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42章 入太行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187章 匕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28章 稱帝號(下)第202章 自辱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七十二章 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355章 姻幻(上)第184章 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