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無敵戰艦和海上堡壘

伊麗莎白號的船體估計此時即使在歐洲也是最大的該艦僅龍骨就長達39米總長51米寬15米、深24米吃水7米至於排水量有多少我不是專業人士自然估計不出來但是怎麼也得1噸左右吧(據說鄭和寶船的排水量是一萬噸比他小不到十倍的伊麗莎白號自然是應該在1噸以上)這艘伊麗莎白號有3層統長甲板1層樓、1層半甲板1層尾甲板和1圓形尾甲板室。該艦豎以3桅在主桅和前桅上掛有皇冠帆而在尾桅上掛有頂橫帆這些都不是引人注目的最大的看點就是其強大的火力據安東尼奧講該艦準備裝備12-14門炮在低甲板及主甲板上架3門炮在上甲板上架26門炮。在樓上有12門炮半甲板上有14個炮門還有1門船炮及若干尾炮。安東尼奧得意洋洋的介紹道。

這一組數據不禁讓我咂舌這需要是多少的錢啊是白花花的銀子這個安東尼奧着實可惡根本就不想着替我省錢一心只想打造他心中的無敵戰艦可是既然答應了他又不好意思削減他的造船開支誰叫我當時誇下海口呢。總之這艘船若是造出來假如不能物所值我就連同他和安東尼奧一起沉進大海這個注意一打定我就不懷好意的看着安東尼奧弄得他不知所措。

“親愛的李這可是仿照當年英國和西班牙大海戰中英軍艦隊司令霍華德乘座的旗艦方舟號而製成的只是船體讓我放大了兩倍火炮數也增加了三倍相信現在就是遇到方舟號也會把他嚇跑的。”安東尼奧對此十分自信一聽他這話我不再埋怨他了你早說麼他說的一定是1588年那次英國和西班牙的大海戰從次西班牙在海上無敵的優勢被英國代替也是從那一次艦隊的作戰方式由橫列改成了縱列可以說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使用火炮進行的海戰從此徹底顛覆了以往的橫列作戰方式。

記得在登州的那次海戰中我囑咐安龍煥和李哲採用的就是縱隊方式作戰的雖然戰法不通但是依舊戰績不凡。

“你怎麼不早說啊原來是這樣安東尼奧你真是太可愛了相信這艘船由你指揮一定會創造出不俗的戰績的你還有什麼困難儘管說出來不要害怕花錢。”我馬上換了一幅嘴臉。

“哦高卡烏斯能和我談談你的戰船麼?”見高卡烏斯一直在那裡沉默無語我產生了好奇。

“李真不好意思我的戰船沒有安東尼奧的那麼大也沒有那麼多的火炮。”高卡烏斯不好意思的說道。

“哦是麼能和我講講你的戰船麼?”我聽高卡烏斯這麼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卡烏斯一向很穩重的說話做事不會無的放矢是標準的騎士作風。

“那好既然你有興趣我就說說我認爲戰船最重要的就是度和火力一味的強調火力就會導致度的降低別忘了敵人不會停下來任你打所以我認爲這兩個中度纔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我的構想中我想打造一支度其快而又不失火力的戰船。可是現在的戰船都是靠風帆作爲動力的一旦沒有風就要靠船槳所以每艘戰船上必須裝備大量的水手這樣無形的增加了戰船的體積又會影響到度所以我還沒有想好到底要造一艘什麼樣的船。”沒想到高卡烏斯還有這麼多的想法而且他這樣想法又很貼近實戰我心中不禁猶豫要想達到他的要求實際上最根本的就是解決動力問題。

要不要把蒸汽機的秘密告訴他呢相信有了蒸汽機作爲動力高卡烏斯一定會打造出一支和別人不一樣的戰艦可是這個技術未免有些前。正在我猶豫間高卡烏斯接着道:

“其實我覺得朝鮮的龜船就很好抗打擊能力很強可惜他的船帆太少不適合遠洋!”高卡烏斯不無惋惜的道。好厲害的眼光一眼就看到了龜船的弊端高卡烏斯的這番話使我萌生了製造蒸汽機的念頭不過這個製造方法還是由他們自己摸索的好。心中打定主意回去好好的提點一下吳能估計他不會讓我失望的。

“高卡烏斯你不要着急你設想的這種大船一定會有的不過在此之前我還是希望你也建造一艘和安東尼奧差不多的船就叫“無敵號”好了安東尼奧的戰船已經有了名字不知道我起的名字好不好?”

“謝謝你李這個名字真是太好了我很喜歡!”我們幾個人邊走邊談來到了最大的造船塢這是專門爲建造鄭和寶船兒專門設立的。遠遠的已經見到了鄭和寶船龐大的船身由於賽魯班的加入解決了龍骨的問題這樣使得鄭和寶船的建造成爲可能。只見數不清的工匠在忙碌着賽魯班早就一路小跑的趕了過來。

“大人見到您真是太好了。”賽魯班見到我就想下跪不就是救了他孫子麼也用不到這麼客氣啊。

“老伯你以後別在這樣否則我就不來了對了這艘船建的怎麼樣了?”

“回稟大人要不是木料吃緊估計用不了三個月就差不多了可是現在木料都靠鄧家由江南運來這一來一回影響了工期。”這事情我知道造船所用的木材不是隨便砍伐就可以的他所需要的必須是耐腐蝕堅硬的木材例如楠木在朝鮮這樣的木材很少所以幾乎都依賴鄧家從內地海運。

“老伯不用着急一口氣吃不了一個胖子慢慢的來!”按照高卡烏斯的理論其實鄭和寶船這樣龐大的戰艦不是很適合海戰。但是作爲級運兵艦它還是很合適的再配備上數目衆多的火炮估計在海上沒有人願意靠近這樣的龐然大物。既然安東尼奧能裝上1多門大炮那麼估計鄭和寶船裝上個5多門沒有問題。試想在海上不管是誰遇上這樣的傢伙都要頭痛吧!我不禁意淫道這纔是海上的無敵堡壘心中不無得意想象着有一天大船建成我能站在船舷上迎着海風多麼的暇意啊!。

參觀完船廠我很滿意的回到了自己的宅邸。目前各項事業都上了軌道那麼是不是我的戰爭機器也要開動了呢由於6軍還算不上強大至少那些新招募的士兵還要半年以上的訓練才能將戰鬥力提高看來還要耐心等待不過應該是讓海軍適當的活動活動我腦袋裡盤算着。覺華島的事既然袁崇煥開口了那麼怎麼也得滿足他啊讓鄧希晨去好了不能老在登州晃悠再說這個毛文龍也確實可惡不打掉他我終究是寢食難安。

遠在盛京的皇宮中皇太極的日子也不好過吃了敗仗回來各種反對勢力都開始擡頭了這讓他十分頭痛繼位以來第一次親自領軍出征他就打了這樣的敗仗也確實難向下面的人交代。他急需要找一個突破口來向國人交待女真的傳承一切都靠武力強者爲尊皇太極對這次失敗極爲不甘心。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絕佳的機會又出現在他面前蒙古科爾沁部的求援應時而來拿到這封求援信皇太極欣喜異常。

明朝萬曆、天啓時蒙古諸部分佈在北方的廣大地區形成幾個大區域。漠北七部喀爾喀蒙古(喀爾喀多倫和碩)在和林故地至阿爾泰山形成札薩克圖汗、土謝圖汗和車臣汗三大領地。漠西瓦剌蒙古(厄魯特蒙古)準噶爾、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和碩特四部遊牧於伊犁、額爾齊斯、塔爾巴哈臺等地。漠南地區察哈爾部(插漢)世襲蒙古汗位。達延汗曾統領六萬戶。155年達延汗死。察哈爾部衰落西遷到西喇木倫河流域。明天啓時林丹汗繼位又漸強盛起來察哈爾部依附明朝控制着遼河以西至洮兒河的蒙古諸部。

而此時遼河流域駐有五部喀爾喀(五鄂托克喀爾喀)。興安嶺東嫩江流域則有科爾沁部控制周鄰各部。

當年努爾哈赤在時科爾沁部曾與葉赫部聯合作戰。努爾哈赤建國後最打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場大勝仗攻陷了開原、鐵嶺蒙古五部喀爾喀出兵作戰失敗於是調轉槍口與金會盟反明。漠南蒙古的察哈爾部林丹汗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後裔。整個漠南蒙古以他勢力強大自稱是全蒙古的大汗。明朝每年都給林丹汗大量“歲賞”使其同後金對抗。察哈爾部林丹汗因此曾致書努爾哈赤自稱“統領四十萬衆蒙古國巴圖魯青吉斯汗致書水濱三萬衆英明汗”企圖阻止八旗西進。1624年又背盟依附明朝。同年金國派遣使臣與科爾沁部領奧巴結盟相約共抗察哈爾部。

說起林丹汗來可不是個簡單的人物164年他登上汗位時只是個十三歲的少年但雄心勃勃立志要重振祖業找回往昔一統天下稱霸世界的光榮。十數年臥薪嚐膽積蓄力量終於具備了號稱十萬鐵騎的強大實力蒙古各部無人能及。他試圖循着先祖成吉思汗的足跡以武力征服爲手段先統一蒙古所以橫行於漠南諸部間肆行侵擾意在逐一征服。可是這已經不是成吉思汗的時代了比他更早出現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父子野心極大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將遼東附近的蒙古諸部不是蠶食就是降伏侵蝕了蒙古的領地也難怪林丹汗不幹可是誰讓他的拳頭沒有人家的硬只好忍着這回見到了機會也想趁火打劫。

有了金國的允諾本來科爾沁部以爲能得到安生可是誰叫他的水草豐厚讓林丹汗垂涎以久只是礙於女真兵容強盛所以一直沒有機會。皇太極兵敗的消息像瘟疫一樣在大草原上迅傳播使得原本就蠢蠢欲動的林丹汗更加無所顧忌大肆的擴軍準備吞沒科爾沁部進而統一漠南蒙古實際上這就是一筆糊塗賬按說這些部落原本就該是屬於林丹汗管轄的誰叫他是漠南蒙古的大汗呢。皇太極在朝鮮的這股火還沒有消呢這時有人送上門來自然是卻之不恭正愁沒有撒氣筒呢於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也即將上演了。

蒙古的局勢通過阿巴亥的渠道傳來了朝鮮看着密信我大皺眉頭歷史難道真的是這樣巧合麼很多大事件都不可避免的生了努爾哈赤的死天啓皇帝的駕崩還有這次林丹汗“入侵”科爾沁部都是不可避免的生了。

難道歷史真的不可改變來到古代除了佔領朝鮮以外我幾乎沒有改動歷史的車輪他依舊如脫繮的野馬一樣不受控制的向前飛奔。

管還是不管我老丈人塞桑科就是科爾沁部的管吧又無從插手不管呢讓皇太極得了便宜真是爲難我不光這樣袁崇煥此時的調動也引起了我的注意佟養性雖然從遼東撤退但是一套體系完整的情報網已經建立尤其是他的軍隊出現在塘沽就更加暴露了他的意圖。於是整個關外的形勢已經亂的是不能再亂了。

注:這些天一直在調整和嘗試原來沒有寫到這個部分時還沒覺得第一人稱寫作怎麼樣可是現在看來就是視角不夠廣闊尤其是即將在關內生的那些事所以近些天來我開始嘗試脫離第一人稱的範疇將敘述範圍擴大的更廣敘述一些看似無關身外的事。不知道讀者有什麼感覺請告訴我以及時調整。

第36章 赴會(上)第2章 醫狗第33章 解困(上)第17章 議戰第14章 瘟疫(一)第27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23章 鏖戰第22章 就職大典第7章 備戰第29章 升官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23章 說媒第26章 鄭和寶船第5章 間諜第8章 發展大計第8章 冰封第17章 重逢第22章 商路(上)第8章 血戰第9章 誰讓你清高第27章 債卷(上)第6章 辯論第2章 白銀第33章 圈套第19章 囤積(下)第18章 審問第3章 新城(上)第30章 自殺第17章 獲益第14章 反思(上)第27章 接戰第30章 大儒第28章 較量第14章 自賣自誇第17章 焚村第22章 商路(上)第19章 糧食戰役第28章 吃癟第16章 攻城第13章 李記運河第15章 香豔旅程第28章 傳教士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下)第16章 醫壇泰斗第22章 商路(上)第24章 忙亂第10章 金融危機第11章 籌備南行第9章 盤點第9章 獻計第16章 戰淮海(三)第37章 黃雀在後(上)第3章 遭遇第18章 國殤第7章 備戰第1章 大移民第2章 賭注(上)第33章 圈套第11章 籌備南行第32章 拍賣第10章 金融危機第4章 賭注第25章 戰後第28章 鄧家(下)第7章 院判第14章 平定臺海第11章 圈錢第37章 黃雀在後(上)第24章 射馬擒王第13章 討論(下)第26章 新婚第13章 討論(下)第5章 潘多拉的盒子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36章 赴會(下)第33章 解困(下)第23章 弘光退位第35章 討價還價第1章 天雷勾地火動第2章 攻城第10章 平壤大學第22章 遊說第23章 驚豔(下)第10章 光海君第7章 打自己的仗讓別人去說吧第16章 劫匪第23章 狂野作戰第5章 天命所歸第11章 故弄玄虛第27章 債卷(下)第23章 大海戰(二)第18章 軍妓(下)第29章 惹禍第9章 獻計第25章 生意夥伴第15章 導火索第19章 心計第19章 心計第6章 危機(一)第25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二)
第36章 赴會(上)第2章 醫狗第33章 解困(上)第17章 議戰第14章 瘟疫(一)第27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23章 鏖戰第22章 就職大典第7章 備戰第29章 升官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23章 說媒第26章 鄭和寶船第5章 間諜第8章 發展大計第8章 冰封第17章 重逢第22章 商路(上)第8章 血戰第9章 誰讓你清高第27章 債卷(上)第6章 辯論第2章 白銀第33章 圈套第19章 囤積(下)第18章 審問第3章 新城(上)第30章 自殺第17章 獲益第14章 反思(上)第27章 接戰第30章 大儒第28章 較量第14章 自賣自誇第17章 焚村第22章 商路(上)第19章 糧食戰役第28章 吃癟第16章 攻城第13章 李記運河第15章 香豔旅程第28章 傳教士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下)第16章 醫壇泰斗第22章 商路(上)第24章 忙亂第10章 金融危機第11章 籌備南行第9章 盤點第9章 獻計第16章 戰淮海(三)第37章 黃雀在後(上)第3章 遭遇第18章 國殤第7章 備戰第1章 大移民第2章 賭注(上)第33章 圈套第11章 籌備南行第32章 拍賣第10章 金融危機第4章 賭注第25章 戰後第28章 鄧家(下)第7章 院判第14章 平定臺海第11章 圈錢第37章 黃雀在後(上)第24章 射馬擒王第13章 討論(下)第26章 新婚第13章 討論(下)第5章 潘多拉的盒子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36章 赴會(下)第33章 解困(下)第23章 弘光退位第35章 討價還價第1章 天雷勾地火動第2章 攻城第10章 平壤大學第22章 遊說第23章 驚豔(下)第10章 光海君第7章 打自己的仗讓別人去說吧第16章 劫匪第23章 狂野作戰第5章 天命所歸第11章 故弄玄虛第27章 債卷(下)第23章 大海戰(二)第18章 軍妓(下)第29章 惹禍第9章 獻計第25章 生意夥伴第15章 導火索第19章 心計第19章 心計第6章 危機(一)第25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