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強毒攻擊

不多廢話了主題只有一個希望支持獸醫新書《神聖法蘭西》多投兩票感謝不盡鏈接在最後面!

!!!!!!!!!!!!!!!!!!!!!!!!!!!!!!!!!!!!!!!!!!!

連日來潞王被我說的有些心動了但是他還是緊守最後一道防線畢竟這是涉及祖宗江山社稷的大事最讓潞王心動的是這大明的國號可以保存他朱家還是大明的國主儘管這種權利受大了極大的制約可是總比一無所有強。

而一些官員們仍然想不通爲什麼好端端的便宜給朱家於是這種爭論一直延續了很久直到春節的時候潞王終於下定了決心接受我的邀請。

這着實太好了我一直擔心他不同意呢有了潞王我們就可以高舉大旗一路向北將皇太極驅逐出北京同時也可以收買南方的官員在必要的時候促其改旗易幟於是過了春節一個驚人的消息在山東傳出隆慶皇帝的嫡孫潞王宣佈在山東正式登基建元大同預示着重造河山天下大同之意同時宣誓北伐號召各地百姓響應。爲了配合潞王的登基派往北方的小分隊組織了幾場卓有成效的狙擊戰一時間潞王在整個國內的聲勢暴漲似乎只有潞王纔是真命天子也只有潞王才能收復失地很多士紳和名士都從各地趕來投奔潞王在山東似乎預示着一股新生力量的崛起它不同於南京繼續那個垂暮辦事效率低下官員們互相拆臺扯皮的政權;也不同於河南的那個無知、貪婪、酗酒、兇殘、專橫、好色、不孝的福王在山東他們可以找到自己的歸宿可以爲大明的中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在曲阜孔聖的故鄉一座全新的書院正在興建這裡將提供更加自由的風氣書生們可以在這裡暢談自己的政治觀念和治國理念也可以專心的治學讀書他們不用擔心捱餓更不用擔心戰火這一切都是我李開陽向他們保證的。我李開陽雖然名譽不佳雖然賣**雖然販菸草可是我李開陽說話一言九鼎信譽卓著從不食言。

對於南明朝廷隨着河北和山西的失陷北方翹以待的百姓早已十分失望而潞王的出現適時彌補了人們的空白隨着這股風潮的興起在河南的福王坐不住了既然有人起了表率作用他自然也不甘落後於是不顧洪承籌的反對也登基稱帝建元隆武一時間天下風雲突變同時存在了北京、山東、河南、南京四個政權紛爭驟起。同時陝甘和四川的義軍也趁此機會擴充軍隊李自成自從有了政治口號以後展的很快尤其是洪承籌一去他壓力頓減勢力範圍不斷擴大和陝西的孫廷芳打了幾仗互有勝負但總的來說他的農民軍開始成熟起來不斷的有一些散兵遊勇加入他的義軍這讓他軍隊的軍事素質有了一些提高。

四川的張獻忠也不甘落後見李自成的辦法好所以他也模仿起來只是改不了劫掠的本性因此四川的大戶都遭了殃以至於凡是張獻忠所到之處百姓紛紛走避。無他大戶一逃張獻忠無米下炊只好搶劫貧民儘管是學了李自成但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挑起這些紛爭的我此時卻好像沒事的人一樣將剛剛登基的潞王晾在一邊任由黃宗羲去扶佐同時信給袁崇煥讓他加緊操練士兵準備在三個月後揮師北伐。對於這樣的決定袁崇煥十分不解現在遊擊作戰的效果不錯只要再拖上一年半載等北京的清軍徹底疲倦便可一鼓作氣直下京師。

這種作戰計劃原沒有任何錯誤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一切都建立在清軍的後勤補給困難上可是最新得到的消息顯示皇太極並不甘心困死在北京他延長城一線建立了不少據點互爲支撐以保證從蒙古來的牛羊可以順利入關同時也加緊了對京城周邊封鎖使得小分隊只能在河北及山西一帶活動機動能力受到了限制。

還有的就是原來那些被崇禎憎惡的京城的官員們此時居然有大半成了皇太極的得意大臣他們爲這個賞識他們的新主子盡心盡力出謀劃策。從皇太極進入北京那時起他就公開申明他歡迎明朝官僚加入新的政權所以北京及其周圍城鎮的佔領在開始就非常順利。攻克北京之初皇太極諭示兵部對於迎降之處實行赦免因爲帝國的百姓“皆屬吾民”。同時還特別向地主官員做出保證如果他們歸降那麼他們不僅可以恢復原職甚至還將官升一級。皇太極許諾:“各衙門官員俱照舊錄用”。

對於這些前明官僚來說使孔教所要求的忠節與在清廷中就職這二者協調起來多少有些困難但是爲了活命或者是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能很多的官員立刻就接受了這一招降要求這樣整個政府都投降了幾乎沒有一個人因爲忠於明朝而自殺殉節。

而我密謀的則是利用自己的特長——獸醫知識給皇太極一次無情的打擊徹底摧毀其機動能力這一點上還需要保密所以衆人只知道潞王登基後我又埋新建的研究所內至於到底在做什麼並不知曉。

即使在現代人們對獸醫也不是很瞭解對動物疾病更是知之甚少唯獨禽流感、口蹄疫因爲新聞媒體而有所瞭解事實上很多疾病都有其種屬特異性。例如口蹄疫它只傳染侵害如牛、羊、豬等偶蹄類動物雖然也有報道人被傳染但是這種病例實在是少之又少均被視爲例外。

單拿口蹄疫來講這種疾病早就存在了近千年但是導致該疾病的口蹄疫病毒卻一直比較穩定除了血清型較多之外很少出現變異。而此時中國口蹄疫的血清型侷限於一兩種我要使用的損招就在口蹄疫這樣的具有種屬特異性的疾病上。

事實上早在朝鮮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關注這些病原體的收集了尤其是在得到遼東以後隨着遼東蒙古諸部的聯盟讓我能更容易的獲得病原體此時我已經分別獲得了口蹄疫和馬腺疫兩種病毒菌樣本我躲在研究所里正是在指揮科研人員加緊對這兩種病的疫苗進行研製。

隨着牛痘和霍亂疫苗的研製成功和廣泛使用積累了一大批具有生產經驗的科研人員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這些人對現代免疫學的理論並不熟悉儘管在教學和實踐過程中我向他們傳授了很多的這方面的知識可是還沒有成體系。但這些人在應用上幫我解決了不少問題例如病毒的傳代增值疫苗滅活等等這些都不用我再親力親爲了可是一旦涉及試驗和技術路線的設計這些人就都派不上用場了還得我親自操刀。這是一個十分艱苦的過程可以說我是從一窮二白起家的所有的試驗器具都是由我一個人設計的填補了一個又一個空白所有的試驗方法也都是由我建立的我不得不負責對分離的病毒進行迴歸試驗來鑑定(重新注射入動物體內觀察臨牀症狀以此判斷其到底是什麼病儘管這種方法簡陋但是卻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因爲在古代我無法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的任何知識去準確判斷這些病原體)。同時我還要找到這個時代最適合病毒繁殖和培養的方法很多在現代看起來很簡單的辦法在古代這種簡陋的情況下根本沒有辦法實施。

好在這些難關我一個又一個的闖過去了最終完成了這兩種烈性傳染病的疫苗研製工作疫苗完成研製還不算還得做安全試驗據現代的科學家研究口蹄疫病毒可以順風傳播幾百裡甚至是數千裡其毒力仍不減弱而馬腺疫病菌也是通過飛沫傳染的這也是我選擇這兩種病毒作爲攻擊病毒的原因毒力強傳播廣泛而迅。可是在攻擊敵人之前先保證的是自己不中招安全和有效的疫苗至關重要所以安全試驗稱爲一個必需的環節。

終於在接近三月的時候第一批安全的疫苗運往遼東整個遼東的所有大牲畜都被強制接種疫苗在這一點上百姓們倒是很配合畢竟是免費的而且牛痘的明使得嬰兒的死亡率降低到最低點這使得百姓對我生產出的這種靈藥信心百倍。

由於馬腺疫和口蹄疫的種屬特異性使得病毒攻擊具有針對性而朝鮮和遼東的戰馬以及牛羊都已經經過特殊免疫是以對我進行病毒攻擊的兩種病毒具有抵抗力。這是最基本要做的在病毒攻擊之前我還命令遼東蒙古諸部的牛羊向東遷移數百里將放牧區規定在遼河以西並且禁制和蒙古進行任何牛馬交易堅持自己繁殖自己飼養的原則以此來減少受感染的可能性。

陽春三月正是萬象更新的時候由於氣溫轉暖已經適宜病毒的繁殖和傳播爲了配合這次病毒攻擊聯軍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誘導清軍將主力入關在這一個冬天裡在敵後遊擊的小分隊先是加大活動力度對清軍佔領的堡壘和要塞進行不間斷攻擊騷擾迫使皇太極將更多的兵力投放在關內而隨同清軍入關的自然還有大量的牲口。隨着清軍的大量入關我軍開始逐漸減少活動的頻率造成一種我們迫於壓力正在收縮兵力錯覺以使得皇太極希繼續增兵保持這種優勢不斷向我軍進行壓迫在先後失掉兩個山東外圍的據點後病毒攻擊正式開始。

公元1633年春4月這將是一個被世人牢記的日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生物攻擊就此拉開序幕不同於一般的生物武器這次攻擊選擇的是女真和蒙古人賴以生存的牛羊豬馬而不是人畢竟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同時我也沒有針對特定人羣進行攻擊的病毒。

先病的是山西的牲畜隨着春季的到來運送到山西供給清軍的牛羊以及山西本地的牲畜率先出現體溫升高精神萎靡閉口流涎等症狀隨後這些牲畜的脣內面、齒齦、舌面和頰粘膜生水泡不久水泡破潰形成邊緣不整的紅色爛斑。與此同時趾間及蹄冠相繼生水泡、爛斑病畜跛行而初生的犢牛死亡率已經上升到3%以上有經驗的牧民知道這是瘟疫來了可是面對病毒卻束手無策只能眼看着一頭又一頭的牛死亡。

伴隨口蹄疫生的還有馬腺疫最明顯的特徵是馬頜下淋巴結出現急性腫脹有的足有拳頭那麼大潰破後還留出腥臊惡臭的濃液假如將病死的戰馬解剖會現身體內的多個組織都生了潰爛這主要是由馬腺疫鏈球菌而引起的幾乎凡是被感染的戰馬都無法進行任何常規的訓練就更不用說作戰了。

緊隨山西之後的是河北以及陝西陝西純粹是被殃及池魚沒有辦法病毒一旦傳播開就不再受我控制了這場病毒攻擊在北方足足的延續了長達半年之久而南方也好不到哪裡去可是那裡畢竟牲畜的數量不多更何況還有長江阻隔。到了後來百姓也學精了禁止任何從疫區進入的動物乃至是人一時間全國的肉類價格迅上揚能吃的只剩下魚類和禽類了。

爲了更好的配合這次病毒攻擊我很巧妙的操縱的輿論攻勢“天下將亡必有大疫”的觀念深入人心!更有甚者將之歸罪於“君王無德上蒼懲罰”。只有我和少數幾個知道事實真相的人掩着鼻子在那裡偷笑。

皇太極這些天幾乎就沒有睡上好覺一處又一處的疫情弄得他心驚膽戰直覺上他認爲這次事件和我脫不了干係否則爲何那麼多地方爆疫情唯獨我的佔領區一片祥和呢?但是他現在幾乎沒有功夫來想這些事他必須要籌措軍糧。春天本來就是鬧春荒的季節他提早將牲畜從蒙古運來就是爲了應付這次春荒好能穩住民心使得他在中原站穩腳跟。但是誰能像大這樣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呢現在不單是軍中無糧就是百姓的糧食也少的可憐自從瘟疫爆後那些該死的“土匪”又開始了大規模的騷擾行動使得到鄉縣徵糧的部隊屢屢遭襲損失慘重。

怎麼辦?撤回蒙古不能有今天的局面來之不易更何況撤回蒙古只會更糟因爲蒙古也開始大面積的爆瘟疫回到蒙古一樣會被困死。

皇太極緊緊地盯着地圖看着彷彿是一支鋼釘一樣楔入中原的山東目前只有山東和遼東未受影響也只有這兩地最爲殷實既然你李開陽把我往絕處上逼那我也就拼着魚死網破了我就不信你小小的山東能禁得起我二十萬大軍的攻擊。

所謂二十萬大軍其實有十多萬是皇太極入關後在北方招募的部隊這些部隊的成員大多是破產的農民和城市裡遊手好閒之徒。清軍入關之後並沒有肆意燒殺劫掠在這一點上皇太極很能把握分寸爲了穩固這些地方他接受了範文成的建議招募北方的士紳和原來明朝的官員來幫他管理這麼大的區域而此時正是這些官員們向皇太極獻策要進攻山東。

山東有糧食山東有金銀山東有美女反正世間應該有的好東西山東都有很多曾經去過山東並且見識了山東富饒的人恨不得自己親自去山東更重要的是在這些人眼中山東就像一根刺一樣讓他們不舒服。憑什麼高官厚祿讓他們去享又憑什麼讓那個潞王繼承大統而讓山東的那些官員們得以名正言順的鄙視嘲弄自己。所以這些人極力的主張進攻山東在這件事上皇太極不是沒有考慮過儘管遼東和朝鮮更加富足可是面對天下第一雄關不但這些人都望而卻步不敢提一個字就是皇太極自己也不願意去想反而倒是山東雖然取得了淮海大捷但是那被認爲是明軍過於懦弱。清軍八旗和明軍不同他們的作戰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更何況河北和山東幾乎沒有什麼雄關險隘正適合八旗作戰趁着不是所有的戰馬都趴窩塌架攻佔山東不失爲明智之舉。

在衆多幕僚和朝臣們的攛掇下皇太極心動了可是他對於和我作戰還是缺乏信心畢竟他從來就沒有佔到任何便宜。但是形勢展的已經不容他再猶豫下去了疫情不像從前那樣逐漸減弱而是越演愈烈於是皇太極一咬牙留下了代善駐守京城他自己則親率15萬大軍向山東撲來。

這當真是不請自來可惜遺憾的是我不能讓皇太極得意山東不同於徐州一旦放清軍進來不管最後戰役的結果如何都將給已經展的有些模樣的山東造成損失所以決戰境外的作戰理念在一開始就被作爲整場戰爭的基調。

指揮這次大戰的自然是袁崇煥同時潞王也在被邀請的行列作爲大同王朝的核心人物他是很有必要到場的。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第23章 大海戰(二)第13章 討論(下)第15章 導火索第8章 軍火買賣(下)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15章 激戰第1章 羅剎騎兵第12章 未雨綢繆第20章 土地革命(上)第28章 吃癟第13章 李記運河第12章 兵臨城下(下)第7章 回到登州第10章 光海君第17章 焚村第6章 危機(一)第22章 遊說第12章 兵臨城下(下)第20章 水軍第14章 盟誓第23章 驚豔(上)第26章 賦稅第38章 斷壁殘垣(上)第20章 安妮寶貝第16章 毒藥第24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一)第2章 醫狗第8章 造反第24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一)第9章 甦醒第24章 騙婚第5章 潘多拉的盒子第35章 龍歸大海第7章 疫苗(下)第3章 下毒第10章 金融危機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12章 重操舊業第24章 騙婚第4章 手術第8章 造反第8章 先進是塑造的第26章 鄭和寶船第16章 攻城第9章 甦醒第9章 驚喜第25章 一觸即發第24章 四正六隅第2章 白銀第5章 潘多拉的盒子第24章 忙亂第10章 光海君第23章 大海戰(二)第14章 反思(上)第15章 無敵戰艦和海上堡壘第2章 攻城第2章 賭注(下)第17章 焚村第27章 蜜月第28章 鄧家(上)第21章 戰前第21章 土地革命(下)第34章 攻其必救第2章 地第6章 危機(一)第29章 婚慶第21章 戰前第3章 生動課堂第5章 間諜第2章 醫狗第20章 謠言第28章 鄧家(下)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上)第15章 激戰第20章 土地革命(上)第1章 倭亂第1章 起航第28章 傳教士第32章 神效第15章 導火索第11章 西學人才第12章 兵臨城下(下)第5章 登陸第19章 囤積(上)第6章 一樁生意第18章 身世之謎第10章 平壤大學第28章 拔絲地瓜第6章 進軍第4章 陷入困境(上)第7章 備戰第18章 審問第3章 下毒第13章 鼓動第29章 婚慶第34章 營救第24章 刺殺第24 爲了讓孩子不再學英語第25章 戰後第22章 鄧希晨的情史
第23章 大海戰(二)第13章 討論(下)第15章 導火索第8章 軍火買賣(下)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15章 激戰第1章 羅剎騎兵第12章 未雨綢繆第20章 土地革命(上)第28章 吃癟第13章 李記運河第12章 兵臨城下(下)第7章 回到登州第10章 光海君第17章 焚村第6章 危機(一)第22章 遊說第12章 兵臨城下(下)第20章 水軍第14章 盟誓第23章 驚豔(上)第26章 賦稅第38章 斷壁殘垣(上)第20章 安妮寶貝第16章 毒藥第24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一)第2章 醫狗第8章 造反第24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一)第9章 甦醒第24章 騙婚第5章 潘多拉的盒子第35章 龍歸大海第7章 疫苗(下)第3章 下毒第10章 金融危機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12章 重操舊業第24章 騙婚第4章 手術第8章 造反第8章 先進是塑造的第26章 鄭和寶船第16章 攻城第9章 甦醒第9章 驚喜第25章 一觸即發第24章 四正六隅第2章 白銀第5章 潘多拉的盒子第24章 忙亂第10章 光海君第23章 大海戰(二)第14章 反思(上)第15章 無敵戰艦和海上堡壘第2章 攻城第2章 賭注(下)第17章 焚村第27章 蜜月第28章 鄧家(上)第21章 戰前第21章 土地革命(下)第34章 攻其必救第2章 地第6章 危機(一)第29章 婚慶第21章 戰前第3章 生動課堂第5章 間諜第2章 醫狗第20章 謠言第28章 鄧家(下)第24章 堂吉訶德計劃(上)第15章 激戰第20章 土地革命(上)第1章 倭亂第1章 起航第28章 傳教士第32章 神效第15章 導火索第11章 西學人才第12章 兵臨城下(下)第5章 登陸第19章 囤積(上)第6章 一樁生意第18章 身世之謎第10章 平壤大學第28章 拔絲地瓜第6章 進軍第4章 陷入困境(上)第7章 備戰第18章 審問第3章 下毒第13章 鼓動第29章 婚慶第34章 營救第24章 刺殺第24 爲了讓孩子不再學英語第25章 戰後第22章 鄧希晨的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