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驚人之舉

崇禎空有一座金碧輝煌的紫禁城既不能吃也不能用。處置了守庫的人銀子也並未追回只能到處湊錢平息北京城外關寧鐵騎的積怨以防兵變。那邊洪承籌也是等米下炊北京尚且缺錢西北這連年兵禍災荒不斷的地方就更是挖不出多少銀子於是洪承籌奏請崇禎不經兵部和戶部直接由四川、湖北等地調撥軍餉和糧草。

崇禎思量再三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漕銀來回周折其間損失必大但是如此一旦放權各地官員必紛紛效仿中央王朝再無威嚴若是不放軍心不穩半壁河山危急。最後崇禎還是一咬牙宣佈僅西北的洪承籌可以調撥湖北、四川的糧餉和稅銀統籌剿匪適宜其餘各地不得效仿一律將稅銀通過6路運抵京師。

這時是人人自危有了洪承籌做榜樣各地的官員也不甘落後都以道路不太平爲由不上繳或者是少上交稅銀有的更乾脆直接撒謊稅銀中途被劫沒誰讓這樣的事經常生根本就分辨不出真假來呢。

崇禎這時根本就是怎麼在宮廷中咒罵也無濟於事皇命已經很難傳出京城即使是傳出也很難到達各地官員手中就算到達了這些官員們更是陰奉陽諉自己哪裡還是皇帝簡直就要成了光桿司令。各地的官員當然也不是都存心如此實在是對中央政府失望之極如今天下大亂誰還不人人自保呢。

卻說以數萬之衆屯據谷城的張獻忠有了洪承籌的榜樣自然是趁機以明朝不能按士兵數額餉爲由四處打劫地主豪紳和設卡收稅開闢餉源。這當然要引起官員們的強烈反對紛紛起而抨擊朝中對“招撫”張獻忠提出異議的人也逐漸增多。湖廣巡撫餘應桂致書熊文燦反覆論說不宜優容獻忠招撫失策張獻忠得知後煽動軍隊使得士兵激憤不安。而張獻忠則與謀士潘獨鰲、徐以顯等日夜研究孫吳兵法研製三眼槍、狼牙棒、埋伏連弩等武器用團營、方陣、左右營等操法訓練軍隊準備再度起事。

張獻忠秘密佈置部下在荊襄一帶散佈流言挑撥湖廣士紳和明朝調來鎮壓起義的滇兵之間的不和湖廣士紳果然奏請撤除滇兵副將龍在田的騎兵。

這時河南和江北地區遭受嚴重旱蝗災害的饑民大批逃亡到漢水流域張獻忠遂趁機收聚饑民擴大隊伍。這年五月六日張獻忠在谷城再次起事與明軍展開戰鬥。

張獻忠的軍隊經過一年多的休養生息再加上訓練戰力不俗不但殺死谷城知縣阮之鈿和巡按御史林銘球更拆毀城垣劫庫縱囚。明監軍道張大經和馬廷寶、徐起祚等被迫投降離開谷城時張獻忠在牆上留書說明他再度起事的原委並把曾經接受他賄賂的官員姓名和受賄數額詳列於後給明朝的官員們以沉重的打擊!

得到消息的崇禎皇帝大爲震怒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初因爲收受張獻忠賄賂的熊文燦在得知張獻忠再起時比誰都心慌尤其是自己收受賄賂的事情被曝光後心中惶恐不安希望亡羊補牢爲時不晚所以立即調集左良玉和羅岱領兵追逐。張獻忠大軍埋伏在房縣以西的羅猴山中派出一支隊伍佯敗撤退引誘明軍入山伏兵四起圍攻明官兵一萬多人全部潰散。羅岱被生擒左良玉丟盔棄甲伏鞍而逃是役明兵軍用物資和左良玉的印信、軍符等全爲張獻忠部繳獲。

張獻忠起兵後崇禎曾逮捕孫傳庭下獄羅猴山慘敗後崇禎帝又下令逮熊文燦下獄隨後處死左良玉降三級隨軍帶罪立功改派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嗣昌督師總督以下並聽節制再次展開對張獻忠的大規模圍剿。

得到消息的李自成也趁機採取了一些列的軍事行動和張獻忠遙相呼應率軍入川如同進了牛魔王的肚子好不折騰了一番。至此西南、西北、東北均已不再受崇禎控制大明朝又一次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一隊輕騎越過滿目瘡痍慘敗不堪的北方平原進入河南再轉向安徽這些人行色匆匆且小心謹慎其中最爲醒目的就是一個只有十二三歲的少年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大明朝的太子朱慈焤。

“太子殿下咱們休息一下吧已經進入安徽境內了不用多日就可抵達南京。”說話的是他的老師項煜一旁的李明睿也點了點頭他們這把老骨頭在北京城內養尊處優慣瞭如何禁得起這樣的顛簸。

“父皇派我到江南催要漕銀總督江南事宜所以一日不到江南這休息二字就不要再提要知道京師此刻危難重重都等着這銀子安撫軍隊招募新軍。”朱慈焤用他還十分稚嫩的童聲說道但是神色堅毅一路上這個剛剛纔13歲的少年着實吃了不少苦頭但是想起臨行前父親的囑託他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崇禎派朱慈焤去江南催要漕銀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他內心中幾乎已經放棄了北京但是就這樣遷都南京實在是丟了祖宗的臉面也等於放棄了整個北方所以他決定堅守崗位儘自己一個皇帝最後的職責直到剩下最後一名士兵。

朱慈焤至今對父親行前的囑託還記憶猶新應該說是刻骨銘心和所有的父親一樣崇禎對自己的這個兒子有千般的放不下心如此幼年就讓他遠行崇禎自己也是不忍但是國家已經到了這個時刻身爲皇室成員也只能冒這樣的風險了。所以崇禎特意將項煜和李明睿叫來遣他倆秘密的跟隨朱慈焤一同前往南京說是催要漕銀那實際上就是已經默許這之前提出的南遷之議將朱慈焤派往南京以備不時。

朱慈焤剛剛跨出大殿再也忍不住淚水轉身向崇禎跑去一頭撲在他的懷裡。

“父皇!”這一刻崇禎不是皇帝朱慈焤也不是太子而是一對即將生離死別的父子。崇禎終於忍不住在眼眶裡打轉的淚水緊緊地將兒子抱在懷中自從自己繼位以來好像就沒有再和兒子這樣親密的接觸過了而此時將兒子抱在懷中他心中酸苦異常曾幾何時他想做一個好皇帝好父親可是現在一切的願望都落空了望着朱慈焤明亮的雙眼崇禎差點就想將他留下來可是爲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最後還是恨了恨心將朱慈焤推出自己的懷抱鄭重地說道:

“皇兒爲父希望你比我強江南膏腴之地一定會大有作爲的希望你不復爲父的重託將來不論如何都要撐下去不墜我皇家的威儀。”說完頭也不回的轉身走開空曠的大殿上只留下朱慈焤幼小的身體在那裡不斷的抽噎聲音孤苦無助端是叫人心酸站在一旁的項煜和李明睿都不禁跟着落淚。轉身已經走到屏風後的崇禎此時狠狠地抓着帷幔咬着嘴脣不敢再踏出一步生怕自己一時心軟將朱慈焤叫回來那一切都前功盡棄了。

終於哭聲漸漸的小了項煜和李明睿將朱慈焤帶出了大殿崇禎也無力的跌坐在青石上任由淚水滑落。

在時局動盪不安整個北方都陷入困境的時候許多官員把一線希望轉到了皇帝駕遷陪都南京上來。他們認爲在南京可以繼續維持明王朝的統治。作爲影子政府南京行政當局已進行了準備:一旦北京陷落便可給明朝北方殘存勢力以全力支持。

陳子龍在當初奉命巡視紹興之後被調到南京吏部任職他雖然有一段極不光彩的歷史但是好在知道的人並不多並且陳子龍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阻止我的大軍南下這個問題上不遺餘力做各方面的工作。他設法說服了江南巡撫鄭瑄要他秘密上書北京提出將皇太子接到南京的計劃爲建立南明政權作準備。

崇禎也正是接到了這份秘密的奏章之後才下決心將朱慈焤派往南京的在他眼裡南京似乎有着一批對國家忠誠的大臣不像北京的這些官員們一個個怯弱無能一無是處。在他的肯下江南已經開始了籌備南明政權的舉措一些江南的士大夫在祁彪佳的統率下開始沿長江下游建立水軍準備保衛江南。

史可法就是其中頗具代表的人物他來自河南既是一位傑出的文官又在軍事指揮及戰略方面頗具才幹。其父雖鮮爲人知但其家族有不少成員是錦衣衛軍官。作爲青年士子史可法曾受到東林黨殉難者左光斗的栽培。

162年他通過縣試;1626年中舉人;1626年中進士。據《明史》載史可法身材矮小“面黑目爍爍有光”。初仕便授西安府推官。他真正在官場上初露頭角正是任職西安階段1628年他因公正廉潔地將賑災專款分給受災的延安百姓而在朝廷中贏得極好的聲譽。1629年至1631年他作爲理財行家被調入朝中任戶部主事。

張獻忠再反聲勢波及華中崇禎皇帝命盧象昻協調河南、山東、湖廣和四川事務而盧象昻的主要任務就是牽制張獻忠部他命史可法爲副使巡察澤州和安慶並阻止張獻忠渡江。

面對聲勢浩大張牙舞爪的張獻忠部史可法並不膽怯他僅率8人駐守安徽六安就抵禦了三支農民軍主力的進攻。瓦解了張獻忠的第一波攻勢張獻忠在六安找不到突破口轉而沿江而上也向四川進軍這給明軍以喘息之機得以重新整頓湖北、安徽境內的殘兵史可法得到了新到南京的朱慈焤支持在潛山建立大營招募士兵積極備戰。

六安一戰讓史可法名聲大振朝野皆之彷彿事情又有了轉機畢竟以8士卒抵禦數萬叛軍是十分了不得的功績(這個數字在層層遞報中被不斷誇大也被官方認可在這個時候明朝太需要像史可法這樣一個能夠力挽狂瀾的人物了他被認爲是繼袁崇煥、洪承籌之後明末第三個傑出的將領)。崇禎的心也稍稍放寬尤其爲人稱道的是史可法在作戰中甘願與步卒同甘共苦從而贏得了士卒的信賴和將領的愛戴。所以崇禎對史可法大加封賞任命他爲戶部右侍郎並取代朱大典總督南京至北京的漕運還兼任淮安地區巡撫。

這是繼袁崇煥之後崇禎第二次如此迅的提升一個官員這種恩典讓史可法感激涕零恨不得將自己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抵禦賊寇重振國威的事業上。

身在徐州的我此時深感局勢變化之快憂心重重北上還是南下再次成爲衆人關心的焦點朱慈焤抵達南京出乎我的意料崇禎作出這一抉擇實在是大大讓我吃驚總是剛愎自用的他能作出這樣的決定一定是作出了很大的決心大有破釜沉舟跟我和皇太極拼個魚死網破的態勢。洪承籌則趁機向四川和湖北收縮兵力力保湖北不再受義軍和皇太極的騷擾背靠長江天險擺出了一副捨我其誰的樣子實則是已經放棄北方想依靠黃淮地區的戰略優勢以圖後進。這種態勢雖然是於名聲上不好聽但是在戰略上處於優勢地位和北京的孫承宗擺出兩面夾擊的攻勢山東以及徐州、海州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一進一退之間局勢隨之生巨大變化。

“我認爲此時應該北上京城空虛關寧鐵騎乃袁督師舊部聯合山海關的駐軍正可以一舉攻下京師將直隸和山東連在一起如此危局自破。”李巖表了自己的看法軍隊中很多將領對這種建議均持支持的態度攻陷北京在政治上的意義是很大的尤其是俘獲崇禎的可能性很大這無疑是宣佈明王朝的滅亡將在信念上對明朝予以毀滅性的打擊。只不過在座的衆人不提這個避諱的話題罷了畢竟崇禎是袁崇煥的舊東家讓他召集舊部造反顯然是徹底的與明朝割裂這種輿論上的壓力袁崇煥是否能夠承受願意承擔都是未知數。

勸降關寧鐵騎是此戰的關鍵一旦不成功所面臨也是明軍瘋狂的報復史可法以8士卒抵禦三股叛軍再次提醒我們明軍的作戰能力不容小窺。

“不妥一旦我們進攻北京將成爲衆矢之的各路諸侯都將組成勤王之師到時很有可能不但得不到北京而且陷於重圍山東一地陷於敵手一切也就枉然當年蒙古也先圍攻北京又如何不照樣被于謙擊敗更何況還有皇太極在一旁虎視眈眈隨時出兵想要奪回朝鮮。”黃宗羲站起來反對道他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很多人亦紛紛點頭表示支持。

“那怎麼辦被動的防守還不如主動進攻打亂敵人的作戰部署。”蘇克薩哈是主戰派對於我曾經主張的進攻戰略徹頭徹尾的支持。

登6作戰衆人當中很多人提出這種戰略朝鮮海軍強橫到可以支持在沿海任何地方進行登6作戰可是仍舊會面臨後勤補給的重要難題一旦戰事不順利就會被趕到大海里這也不是一個好辦法。

“衆位你們有沒有考慮到進行一場突襲以一支甲種騎兵部隊攻敵必救打亂敵人的作戰計劃呢!”我將自己還沒有十分成熟的想法拋出來供大家商討。

“這倒不失爲一個好辦法可是選擇哪裡呢我們攻克徐州明軍不也是不了了之沒有太大的動靜麼?”李巖疑問道這個攻擊的地點不易選擇距離徐州一線太遠否則被敵人切斷後路亦將陷入重圍。但是太近還達不到牽着明軍的鼻子走的效果衆人正在犯難之際冷不丁一直沒有言的袁崇煥吐出了兩個字。

“鳳陽!”滿座具驚鳳陽可是朱元璋的老家那裡有朱家的祖墳衆人幾乎都沒有想到這個地方但是袁崇煥的想法和我不謀而合鳳陽距離徐州不到8裡騎兵一晝夜可以奔馳的到一旦鳳陽被攻破那麼整個大明朝都會震驚無論是崇禎還是他的兒子朱慈焤都會被牽動古人可是最怕被人刨祖墳的。這招要是我說出來衆人還能釋懷可是袁崇煥說來無疑讓衆人大跌眼鏡。

“是的鳳陽!”袁崇煥冷靜的說道完全不理會衆人的表情將自己的戰略設想一一說出滿堂皆驚這無疑是一個極其冒險而又十分具有挑戰性的建議就是我也不得不佩服袁崇煥的軍事才能。

沒有人知道袁崇煥心裡是怎麼想的他放棄規勸自己舊部投降而選擇這樣一個很有可能招來罵名的計劃本身就是一項驚人之舉。

第10章 三件事第16章 醫壇泰斗第1章 大移民第28章 拔絲地瓜二十一章 贖金第29章 升官第10章 光海君第14章 反思(上)第35章 討價還價第10章 鄭芝龍的麻煩(下)第23章 說媒第13章 討論(下)第24 爲了讓孩子不再學英語第34章 營救第26章 新婚第20章 水軍第1章 烽火臺第35章 討價還價第7章 城下之盟(二)第16章 攻城第14章 瘟疫(一)第24章 四正六隅第23章 說媒第8章 先進是塑造的第26章 訛詐第21章 土地革命(下)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14章 自賣自誇第28章 拔絲地瓜第6章 一樁生意第8章 疽癰第15章 戰淮海(二)第30章 百廢待興第37章 黃雀在後(上)第9章 驚喜第32章 圍困(下)第12章 開學第14章 平定臺海第17章 和解第28章 鄧家(上)第5章 間諜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潘多拉的盒子下第11章 籌備南行第30章 大儒第19章 心想事成第21章 次品第32章 招賢第25章 別樣的風情第38章 斷壁殘垣(下)第2章 兩面夾擊第21章 平等麼第6章 正人君子第5章 間諜第6章 瘟疫降臨(上)第26章 訛詐第1章 出征第21章 戰前第25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二)第17章 獲益第11章 圈錢第36章 得償夙願第13章 討論(中)第13章 李記運河第38章 斷壁殘垣(上)第21章 洞林驚魂(下)第3章 遭遇第30章 早有預謀(下)第9章 對馬海戰(一)第9章 誰讓你清高第38章 斷壁殘垣(下)第7章 備戰潘多拉的盒子下第12章 商品展介第11章 誘惑第38章 斷壁殘垣(上)第15章 伊始第37章 黃雀在後(下)第31章 血清第14章 平定臺海第11章 圈錢第32章 神效第32章 招賢第38章 斷壁殘垣(下)第24章 騙婚第10章 鄭芝龍的麻煩(上)第11章 故弄玄虛第14章 自賣自誇第15章 伊始第8章 軍火買賣(下)第30章 自殺第31章 反叛(上)第21章 土地革命(下)第21章 洞林驚魂(下)第16章 泊船金陵第17章 和解第29章 婚慶第13章 秦淮晚風第3章 夜襲第15章 瘟疫(二)
第10章 三件事第16章 醫壇泰斗第1章 大移民第28章 拔絲地瓜二十一章 贖金第29章 升官第10章 光海君第14章 反思(上)第35章 討價還價第10章 鄭芝龍的麻煩(下)第23章 說媒第13章 討論(下)第24 爲了讓孩子不再學英語第34章 營救第26章 新婚第20章 水軍第1章 烽火臺第35章 討價還價第7章 城下之盟(二)第16章 攻城第14章 瘟疫(一)第24章 四正六隅第23章 說媒第8章 先進是塑造的第26章 訛詐第21章 土地革命(下)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14章 自賣自誇第28章 拔絲地瓜第6章 一樁生意第8章 疽癰第15章 戰淮海(二)第30章 百廢待興第37章 黃雀在後(上)第9章 驚喜第32章 圍困(下)第12章 開學第14章 平定臺海第17章 和解第28章 鄧家(上)第5章 間諜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潘多拉的盒子下第11章 籌備南行第30章 大儒第19章 心想事成第21章 次品第32章 招賢第25章 別樣的風情第38章 斷壁殘垣(下)第2章 兩面夾擊第21章 平等麼第6章 正人君子第5章 間諜第6章 瘟疫降臨(上)第26章 訛詐第1章 出征第21章 戰前第25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二)第17章 獲益第11章 圈錢第36章 得償夙願第13章 討論(中)第13章 李記運河第38章 斷壁殘垣(上)第21章 洞林驚魂(下)第3章 遭遇第30章 早有預謀(下)第9章 對馬海戰(一)第9章 誰讓你清高第38章 斷壁殘垣(下)第7章 備戰潘多拉的盒子下第12章 商品展介第11章 誘惑第38章 斷壁殘垣(上)第15章 伊始第37章 黃雀在後(下)第31章 血清第14章 平定臺海第11章 圈錢第32章 神效第32章 招賢第38章 斷壁殘垣(下)第24章 騙婚第10章 鄭芝龍的麻煩(上)第11章 故弄玄虛第14章 自賣自誇第15章 伊始第8章 軍火買賣(下)第30章 自殺第31章 反叛(上)第21章 土地革命(下)第21章 洞林驚魂(下)第16章 泊船金陵第17章 和解第29章 婚慶第13章 秦淮晚風第3章 夜襲第15章 瘟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