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國和日本傾盡全力與我們耗下去,就會在我們未發展起來之前,再次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裡。所以我的意思是保持原樣不變,韜光養晦纔是我們應該做的,等到他日時機成熟,該收回的地方都要一一收回的。”
“各位同仁,忍耐這種難受的事情我可是做了很久了,清朝留給我們一個積弱已久的中國,我們不可能在同一時間處理好所有清政府遺留下來的所有問題,要一件一件慢慢解決才行。”李天成又意味深長地說道。
“說到教育問題,我們還的確落後了西方和日本太多了,這倒是必須要加強的事業,但教育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需要長期不間斷地投入,而科技和教育的發展關係最爲密切,沒有學校培養出來的大量科技人才,科技的發展將會始終受到限制,所以李總統的意思我也贊同,其它的事情干脆都放一放,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國家發展中來。”譚建業接着說道。
“嗯,你們的話我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根據粗略估計,中國目前在校大學生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在校的中小學生也只有日本的二分之一,而中國的人口卻是日本的八倍,如果我們有日本一樣的教育規模,豈會受到小日本的欺負?”宋教仁隨後也點點頭說道。
“教育和科技發展將成爲我們接下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要單獨找教育部長蔡元培和科技部長詹天佑談話,給他們施加一些壓力,我們的教育和科技事業必須大踏步前進,跨越式地發展,必須在三年內使國內的中小學在校生數量超過日本的兩倍以上,大學在校生也要追趕日本的規模。在科技發展領域,我們在國防領域的科研項目也要追趕日本,爭取三年內就要出現一大批先進的國防科技成果出來,使得我軍在武器裝備的質量上跨上一個新的臺階,彌補數量上的不足。”李天成繼續講述着自己心中盤算已久的計劃。
“老譚,南京大學搞得怎樣了,什麼時候可以開學,還有上海的復興大學、武漢的武漢大學、廣州的廣州大學等學校都進行的如何?”李天成隨後便問道。
“南京大學的校舍已經建成了一部分,教學樓建成了三棟,學生宿舍建成了十棟,後勤設施也建成了一部分,可以容納三千名學生同時入學,位置在秦淮區教育園區內,南京大學附近以後將陸續建設出一批新式的大學出來,中小學的建設也在陸續展開。我們正在向社會宣傳免費教育,強制性的九年義務制教育等法案還需要國會審覈通過,一旦通過之後,將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強制教育,大學除了雜費之外,不收取任何費用,對於貧困學生主要依靠獎學金制度激勵他們努力學習,學校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給貧困學生增加收入來源。”譚建業已將教育工作分派下去,主要由教育部長蔡元培負責。
“復興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等一些列大學都在籌建之中,資金將會很快下撥下去,只不過招生很成問題,國內有相當於高中基礎的學生人數太少,在校高中學堂的學生人數不足十萬人,這些人之中適合進入大學教育的不足五萬人,這還包括北方各學堂的學生人數,南方則不足三萬人,一年能向大學輸送的生源不足萬人,所以我們的幾所主要大學建設起來之後,每所大學只能分到一兩千人左右,教育之事任重道遠啊。”譚建業隨後又憂心忡忡地說道。
譚建業說的基本屬實,實際上歷史上到一九二零年左右,日本人口只有中國八人之一,國土面積只有中國三十分之一,而日本的小學在校生人數達到八百萬以上,佔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中國則爲四百多萬,只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一;中學在校生日本爲三十幾萬,中國則爲十萬出頭,大學在校生日本超過七萬,中國不足兩萬,佔總人口比重不足萬分之一,相比之下,教育實力的差距就比較出來了,這還不能與英美等國比較,一比下來更是觸目驚心。
而此時的中國則更加積弱,南方十四省一年能夠向大學輸送相當於高中學歷的人不足萬人,只能湊足五千人以上,可見此時中國教育落後到什麼程度。
雖然李天成擁有超級教育系統的幫助,但沒有生源,有那麼多大學講師也無濟於事,虛擬教師畢竟不是在真人,他們無法進入科研單位從事科研活動,只能向真人提供指導,教授他們使用儀器設備進行實驗,而且超級系統是需要電力支持的,使用時間長了,是否會有限制,又或許會出現壽命受到制約的問題,必須儘快將它的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了,將虛擬教師腦子裡的知識都轉化到人腦子裡面來,等到有一天超級教育系統無法正常使用之後,還必須依靠真人來代替他們進行教育。
所以李天成短期的目標是依靠超教育系統完全代替教師進行教學任務,等到二十年、三十年,或許是五十年之後,學校會繼續恢復到原本的模樣,那時已經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大學教授水平的人才出來,人才問題也不必擔心了,但目前的在校生統計數據看起來,讓他心寒。
“教育問題任重道遠啦,我還要找蔡元培好好談談關於教育的事情。”對於教育底子的極其薄弱,使得李天成眉宇之間再次浮現出一絲陰霾,他縱然神通廣大,面對這麼個爛攤子,也是無從下手,頓時仰天長嘆了一口氣。
隨後衆人又繼續探討了一下金融、財政、工農業發展等方面的一些列問題,涉及到具體問題時,面臨的困難還有不少,人才和資金成爲阻礙新中國發展的攔路虎,這兩個問題時短時間內都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最後孫中山和宋教仁因爲國民黨內部事務,而帶着幾名國民黨員先行離開了,剩下的都是民業黨的人,大家開始關起門來繼續討論相關事宜。
“孫中山和宋教仁剛纔走的這麼急,究竟是爲什麼事情?”譚建業看國民黨似乎又有什麼內部事務要處理,頓時詢問道。
“據說國民黨有個議員對新政府的財政預案提出了置疑,他正在發動一批國民黨議員準備就此事向政府提出異議,要求政府重新制定新的年度財政計劃框架。”程德全是財政部長,他早上聽到了一些風聲,所以立即出來迴應道。
“是哪個議員提出了置疑?”李天成聞言,頓時眉頭微微蹙起,轉頭望着程德全說道。
“是一名叫做蔣介石的年輕議員,據說他雖然年輕,但被孫中山當做**元勳來對待,當時在上海和李總統搶佔上海縣衙時,與蔣介石一起的那幾個同盟會的人,包括陳其美、譚人鳳等人,都受到了孫中山的重用。此人雖然年紀輕輕,但據傳國民黨已經將他內定爲下一屆中央委員會常務會員了,可見孫中山對此人的重視程度。”程德全詳細解釋道。
“此人究竟有什麼能耐,值得孫先生如此重視?”譚建業不解地蹙起了眉頭。
“蔣介石?”李天成的眉頭也蹙起得老高,這是他再一次受來來自老蔣的挑戰,心想老蔣這隻會蹦的螞蚱終究還是不肯消停下來,也許自己和他之間註定要走上對立面,這或許是歷史的刻意安排。如今到了合作時期,蔣介石居然在剛剛完成建國大典之後,就向民業黨主導的政府發起了公然挑釁,這也是李天成始料未及的。
“蔣介石可是一隻很能蹦的螞蚱,你們可要小心提防着這個人,此人心機頗深,爲人圓滑機警,是國民黨內不可多得的人物。對於我黨而言,此人是一個天大的敵人,以後與蔣介石有關的事情,你們都要及時向我呈報,我要親自了解此人的動向,以及早做出防範。”李天成的表情變得更加凝重了幾分,緩緩說道。
“他不過是一個國民黨議員罷了,總統爲何如此重視此人,他即使得到了孫中山的器重,但也不過能影響國民黨內部事務罷了,對於政府而言,他個人提出的置疑,我們大可不必理會之。”程德全面露惑色,不以爲然地說道。
“非也,我總覺得蔣介石這個人不一般,國名黨內誰敢帶頭在這種時機挑事,也只有蔣介石一人而已,此人恐怕是想借此機會向民業黨發難,以提升他在國名黨內的名聲和影響力,從而更加受到黨內人士的支持,此人必定是一個玩弄政治的高手,不得不防,你們就聽我的,多盯着這個人,一定沒錯。”李天成堅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反駁道。
“既然李總統都這麼說了,那我們下去注意一點就是。”譚建業見李天成對蔣介石如此重視,他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頓時也附和了一聲。
程德全等人也只好點頭稱是。
“王四海,幫我約蔡元培和詹天佑兩位部長到我辦公室來議事”李天成點燃了一支菸,然後猛吸了一口煙,不過隨後卻又將煙狠狠扔到地上,對剛剛進來送文件的王四海吩咐了一聲。
“好的,總統。”王四海應了一聲,然後放下手中的文件,轉身出去了。
“各位,我失陪一下,回辦公室處理一點事情。”隨後李天成便從會客廳走了出去,心急火燎地返回自己的辦公室去了。
李天成回到辦公室之後,處理了幾份需要簽字的文件,隨後又開始翻開了關於教育和科技發展的幾分計劃書,開始閱覽其中的主要內容。
到了下午,蔡元培和詹天佑便到了總統辦公室,李天成正在看他們擬定的計劃草案,仔細研讀其中的一些詳細條款。
“二位,今天我找你們來,就是向探討一下關於教育和科技發展的重大國策問題,我看過你們的計劃書了,寫得不錯,基本上符合我向你們提出的總體要求。”李天成笑着對詹天佑和蔡元培說道。
蔡元培是國民黨員,而詹天佑是民業黨的新黨員,但對於李天成這個民業黨的黨魁都十分尊敬,一進來恭敬地問候了幾句之後,便坐定了下來,聆聽着李天成指示。
之前在議會等多種場合,李天成多多少少也見過兩人幾面,但近距離的詳談還是第一次。
蔡元培長得比較清瘦,顴骨微微凸起,而詹天佑卻是大圓臉,蔡元培氣度較爲嚴肅,帶着一股子書生氣,詹天佑顯得比較憨厚和隨和,面上總是帶着一絲笑意,兩人坐在一起,卻風格迥異,顯得有些不和諧。
“兩位都是華夏國的精英人物,我此前曾經多次瞭解到二位的事蹟,蔡先生是前清進士出身,學識淵博,對於南方**也作出了巨大貢獻。詹先生是中國鐵路建設第一人,留洋的大學生,回國之後爲中國鐵路建設投注了畢生的心血,兩位都是我十分敬佩之人啦。”李天成對二人笑道。
“哪裡哪裡。”兩人都客套了一句。
“兩位呈上的計劃書我都看過了,今天正好有時間,就請二位過來探討一下,兩位隨意一點,不要拘束,我們就像是老朋友那樣探討問題,心中有什麼想法儘管羅列出來,我此時需要兩位的鼎力協助。”李天成緩緩說道。
“教育和科技發展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是立國之本,也是我們接下來所有事業的重中之重,沒有它們的支撐,整個國家就像一座空中樓閣,失去了底座。今天之所以讓兩位一起前來,是因爲教育和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你們二人之間日後打交道的機會很多,我希望你們能夠密切合作,配合一定要默契,兩方要形成很好的聯繫機制,使得高校出來的成果很快轉爲爲科技生產力,從而爲工業發展和國防服務。”李天成繼續說道。。.。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