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防

4月24日是個大晴天,一如之前一天一樣,明媚的陽光勻稱的撒在華北平原上,令這個國家上空雲集的戰爭濃雲散去了許多。

靠着鐵腕跟兵權竭力約束,令北洋準確說是北京政府不至於在袁世凱這位北洋靈魂被炸死之後立刻成爲歷史的強人段祺瑞做出了妥協,同意了向護國軍和平移交京津地區防務,的確令國內外不少人吃了一驚。不過伴隨他的妥協,瀰漫華北平原之上的戰雲總算是得以消去,在漢口護國軍一方代表隨後公佈在戰爭威脅下雙方互相妥協,匆忙之間起草完成的和談協議。

根據協議規定,北洋第一軍、第二軍將在戰後改編八個師,將領仍由北洋諸將領擔任,未來將由新政府財政部統一補充軍費。除此外,根據南北協議未來過渡政府內閣將由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外交部、內政部、財政部、商務部、教育部、農業部、司法部、鐵路交通部、警務部十二個內閣部門組成,在臨時代總統落入李漢的囊中之後,南方在強勢之餘也做出了一些妥協,對北京方面讓出了國務總理、陸軍部總長、商務部總長、農業部總長、教育部總長五個內閣重職,除此外還點頭默許了副總統由北京方面推選,他一概不插手過問。

這妥協中副總統是個沒多少權力的萬年老二,國人都知道他雖然地位尊崇但是絲毫無權,因此李漢捨得放棄。教育部這個外人眼中的清水衙門李漢本來十分看重的,不過北方有意推薦嚴復出山重新擔當教育總長後,他點頭默許了將教育部總長讓了出去,嚴復來當這教育部長再合適不過了。商務部交給周學熙是張謇主動跟他要求的結果,一來老先生現在上了年紀也開始注意自己的名聲了,他怕兼職商務部之後,給人背後中傷中飽私囊、以權謀私,二來,他認爲周學熙乃是可以拉攏的人,他跟先官後商官癮很重的盛宣懷不一樣,周學熙的心思多數都在實業上,比旁人更適合當這商務部總長。周學熙自從去年和談後,便利用幾個遠方子侄的身份在西部置辦了不少實業,從這事中李漢瞧見了他的確像商人多過政客,最終鬆了口將商務部總長給了周學熙。

農業部是清水衙門也是肥水衙門,稍微弄得一點不好就是天怒人怨,何況還要肩負推行全國農業免稅的責任,以後少不了要得罪人。一來自己麾下的確人才缺口越來越大,二來還是考慮了上面的種種顧慮,最終這個閣部他也讓給了北方,暗中卻是已經在打算日後等待局勢渡過平穩過渡,便找個藉口重新將農業部控制在自己手中。

真正令外人不解以及北方鬆了口氣,同意和平交接京津防務的,還是他點頭應下了將國務總理跟陸軍總長這兩個政府重職點頭劃給北方的原因。李漢麾下也有很多人對此不滿,他們認爲無論是國務院還是陸軍部都是極其重要的位置,完全沒必要讓給北方。

這話是沒錯,可惜他們的眼光威勢差了一點。先說國務總理吧,原則上他是內閣首席,可是內閣十二部,到底有幾部會在李漢沒有點頭之下接受國務總理的指揮還是個未知數呢。陸軍總長也是一樣,未來一年來這個國家70個師左右的武裝力量中,有近二十個地方編制會被直接遣散了軍中的年老體衰跟不合格以及大煙兵,僅僅只留下不足半的精壯編入國防軍中繼續訓練。地方各位督軍手中掌握近十五個師的兵力,李漢手裡握有二十個師,北軍原第一軍第二軍約莫仍掌握六七個師,段祺瑞這位陸軍總長真正能指揮動幾個?別的不提,李漢花了大心血海量的銀子才堆出來的航空中隊跟戰車團陸軍部是肯定調不動的。

他之所以壓下了國、防、部沒有動靜,爲的就是等待日後局勢和緩之後,再行計較!

北京段總長親自下達了和平交接的命令,北軍第一軍、第二軍難得的配合了一把。王士珍配合是因爲在河南、山西第一軍吃了大苦頭,軍中普遍有怯戰之心。加上根據南北雙方的協調,第一軍各部只需要分散調往制定地點暫作休整,不需要被解除了武裝,因此才如此的爽快。至於江蘇,主要還是南方默許了馮國璋對江蘇的經營,得了李漢的命令之後,在北軍第二軍總統馮國璋宣誓服從和談諸條例後,護國軍主動撤出了江蘇,同第二軍之間維持了一定距離。也是因此,南北之間難得的完成了一次默契。

這一天大清晨的,山西太原、直隸邯鄲等地隨着太陽的升起,已是人聲鼎沸宛若過節一般。

“一連列隊!”

“二連列隊!”

“各就位,立正!”

“稍息!”

口令聲中,一隊又一隊身穿藍灰色軍裝的部隊在兩地的火車站進進出出,肩上的鋼槍冰冷,再配合那堅毅的面孔,足以威懾一切。

首義門外的太原火車站內幾座站臺邊都停着火車頭,有的已經掛上了車廂,有的卻還在火車司機的操縱下緩緩的在冰冷的鐵軌上移動着,“咣咖咣喊”的車輪與鐵軌撞擊聲和那“鏘戚鏘戚”的蒸汽機泄汽聲交織在一起,演奏出一曲工業時代的鏗鏘旋律。

就在這忙碌的車站內,一列明顯與其他火車不同,只有外面護着厚厚的裝甲板,短短的六階車廂上不但裝備了炮臺,還架設有成排機槍口的雙車頭火車鳴響了汽笛,緩緩啓動,駛出了站臺,但並沒有走遠,通過幾個道岔轉了方向,車頭向北又駛進了另一座站臺,然後停了車,一個年輕軍官從裝甲列車上跳了下來,翻上站臺,走向一間調度室,守在調度室門外的幾名衛兵急忙立正,持槍敬禮。

年輕軍官還禮,但腳步沒停,徑直走向調度室,推開房門敲了幾聲之後得到調度室的應聲,這才走了進去。

“總司令,卑職已經將裝甲列車調過來了。考慮到此行的危險,這一趟就由我們的裝甲列車作爲您的專列爲您保駕吧。前頭部隊已經準備完畢隨時可以上路了。”此時名叫張晉中,是軍政府所擁有的幾列裝甲列車中其中一列的指揮。

“辛苦你了!”

李漢看上去精神很好,臉上掛着爽朗的笑容他起身拍了拍張晉中的肩膀。

“先頭部隊準備的如何了?”

他轉過頭看向蔡慶,蔡慶拿起桌子上的電話,撥過去詢問了一陣,擱下電話道:“先頭部隊已經準備完畢,直隸方面,第八師跟十師已經基本坐上了火車。不過雖然經過幾天的緊急搶修,京張鐵路還有幾段無法修復完成,五師那邊回覆可能會晚一點到下午或者晚上才能順利抵達北京!”

李漢點了點頭,“八師、十師可是主力盡出,第五師那邊叫他們配合放出航空中隊監視京畿地區的兵員調動,一艘風吹草動立刻通知八師、十師那邊!”

他此次親自帶着三個主力師四萬多軍隊進京,雖說南北雙方均通過通電,將這件事情告知了全天下。現在舉國目光都落在他身上,料來沒有什麼人敢暗下毒手與他。

當然,李漢的疑心病又犯了,儘管通過馮玉祥,調查局跟北京那邊陸建章已經搭上了線。可陸建章再三承諾的將派出全部軍警保護他的安全依舊不能讓他感覺到半分穩妥。說到底還是這個國家自打清末以來十數年間層出不窮的殺手跟暗殺讓他放不下心。宋教仁倒在了暗殺下,袁世凱也被他的人給暗殺了,誰知道這暗中是不是有其他人一直都在盯着他的腦袋呢。

也是因此,他不但按照協定帶着三個主力師挺入京畿接管這個國家的最高政局。而且兩個戰車團跟三個集中在北線的航空中隊都是補給完全,沿途放出偵查,確保第一軍跟北京那邊不會出現意外。

“總司令,北京那邊已經不會出爾反爾,再使什麼花招吧?”蔡慶在旁邊有些擔心的問了一句,也難怪了,看他這麼調兵遣將的,很明顯已經做好了隨時打一場大仗的準備。

“誰知道呢!”李漢咧嘴一笑,“這個國家曾來不缺乏陰謀家跟暗殺,我們能走到今天固然有諸多因素,但謹慎纔是這其中最根本的要因。凡事,多想想準沒有錯的!”

微微頓了頓,“雖然我們現在掌握了中樞權力,但這並不代表着革命真得勝利,這個國家就實現了和平走向富強了。你看,在外蒙有俄國人的身影,在東北遼東有日本人在興風作浪,列強的毒已經讓這個國家重傷已久了,臺灣跟我們被割讓出去的領土還未收回,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條滿是荊棘的路上,我們的敵人到處都是,既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我們不能盲目樂觀,我們必須做好與國內、國外敵人做殊死搏鬥的準備。所以,我們必須戒驕戒躁,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放鬆了一點疏忽。”

一口氣說了很多,他興許是說給身邊的人聽的,又或者是給自己,屋內子安靜了好一陣,才聽到他一聲輕笑。

“準備的差不多,我們也該走了!”

他整了整身上的嶄新元帥服,笑了笑跟調度室內幾人點了點頭,在一隊警衛的擁簇下,往外面的裝甲列車走去。

然後,一聲令下,專列鳴響汽笛,這列裝甲列車緩緩駛出火車站。與那同行的衆多列車一起魚貫東行,消失在了柳太鐵路上!

第691章 重要第344章 交鋒(1)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686章 借刀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385章 時而歡喜時而憂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506章 雷霆(2)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698章 矛盾激化5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四百七十五章第291章 變(2)第22章 遭遇革命新軍(中)第554章 削藩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585章 發現第373章 陝西戰事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四百六十六章第五百九十四章第200章 席家、李家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664章 面見第725章 偷襲戰果(2)第578章 青島之戰(2)第552章 海軍之春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523章 走向和談(中)第344章 陰謀與導演第201章 下雨了第446章 大戰(三)第334章 動第415章 西巡第669章 動盪第399章 吞併甘肅(二)第144章 酒宴(1)第744章 旅順陷落2第293章 會第309章 戰重慶(下)第381章 西藏戰事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4章 方老先生第196章 ‘中國之聲’定刊第488章 整軍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62章 城內形勢第三百七十八章第716章 不宣而戰8第518章 刺袁(中)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189章 青太?情才?第252章 圖謀武勝關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165章 應對第363章 餘波(下)第242章 局變(2)第486章 孔昭綬案與國會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559章 本位與紙幣第222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下)第277章 謊言與合作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運第625章 三路開戰4第376章 會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581章 青島之戰(5)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10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上)第681章 刀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599章 毒氣第377章 靠攏第686章 借刀第315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下)第382章 平藏與談判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151章 惡戰一家嶺(3)第94章 上海灘第46章 天要亮了第181章 將回應城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470章 結束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749章 血染海疆5第598章 末日臨頭第201章 下雨了第268章 灤州兵諫第116章 掃平內患(2)
第691章 重要第344章 交鋒(1)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686章 借刀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385章 時而歡喜時而憂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506章 雷霆(2)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698章 矛盾激化5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四百七十五章第291章 變(2)第22章 遭遇革命新軍(中)第554章 削藩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585章 發現第373章 陝西戰事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四百六十六章第五百九十四章第200章 席家、李家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664章 面見第725章 偷襲戰果(2)第578章 青島之戰(2)第552章 海軍之春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523章 走向和談(中)第344章 陰謀與導演第201章 下雨了第446章 大戰(三)第334章 動第415章 西巡第669章 動盪第399章 吞併甘肅(二)第144章 酒宴(1)第744章 旅順陷落2第293章 會第309章 戰重慶(下)第381章 西藏戰事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4章 方老先生第196章 ‘中國之聲’定刊第488章 整軍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62章 城內形勢第三百七十八章第716章 不宣而戰8第518章 刺袁(中)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189章 青太?情才?第252章 圖謀武勝關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165章 應對第363章 餘波(下)第242章 局變(2)第486章 孔昭綬案與國會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559章 本位與紙幣第222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下)第277章 謊言與合作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運第625章 三路開戰4第376章 會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581章 青島之戰(5)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10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上)第681章 刀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599章 毒氣第377章 靠攏第686章 借刀第315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下)第382章 平藏與談判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151章 惡戰一家嶺(3)第94章 上海灘第46章 天要亮了第181章 將回應城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470章 結束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749章 血染海疆5第598章 末日臨頭第201章 下雨了第268章 灤州兵諫第116章 掃平內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