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哈切夫斯基的心思縝密,早已經想到了對方所有突圍的方式,隨着隆隆的馬達聲傳來,一輛輛奔狼3型坦克出現在丘陵頂部。雖然在丘陵上使用坦克非常困難,但這些擁有七十六毫米口徑坦克炮的中型坦克,至少能夠補充反坦克火力的不足。
當大量紅聯軍坦克開始爬坡反擊的時候,立刻遭到了這些坦克炮的轟擊而紛紛被摧毀。羅剎軍三個坦克軍的武器裝備,其數量和質量都遠遠超過崔可夫,此時又是攻其不備,將紅聯軍壓在了山嶺之下。
崔可夫上將雖然奮力衝擊,卻難以突破嚴密厚實的包圍圈。政委們身先士卒,帶着紅聯軍士兵發動衝鋒,然而在密集的火力下,這樣的做法是徒勞的,紅聯軍很快被消滅殆盡。
最後只有崔可夫帶領着三百多放棄了重裝備的士兵逃出了包圍圈,只不過他們已經沒有繼續作戰的能力了。
羅剎軍全軍出動,進攻烏克蘭地區,怎麼會如此容易就能破解,在紅聯軍緊盯着圖哈切夫斯基與布柳赫爾的軍隊時,一隻黃種人組成的隊伍正在向着頓涅茨克方向襲來。
在接到崔可夫部隊全軍覆沒的消息時,巴普洛夫的中路軍已經抵達了頓涅克茨城外,與駐守本城的羅剎軍兩個師爆發了激戰。本來巴普洛夫是打算利用北路軍的機動能力,大迂迴切斷頓涅茨克的後援,然後再聚而殲之。只要取得了這個立足點,預備隊方面軍就可以繼續向東進攻,進而將烏克蘭方面軍接應出來。
巴普洛夫大將心中暗暗打鼓,他感覺自己似乎掉入了一個圈套,而圖哈切夫斯基想要的就是讓他來救援。爲了保證自己有足夠的抵抗力量,他立刻電令南路軍向北靠攏與他匯合,然後爭取將烏克蘭方面軍的殘部拉出來,再想撤退的辦法。
南路軍遭到了羅剎軍克里木軍團兩個師的激烈抵抗,沒有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得到巴普洛夫大將的命令後,他們立刻擺脫了羅剎軍的糾纏,向着頓涅茨克方向撤退。
巴普洛夫在指揮部隊拼命的進攻,希望能夠佔據頓涅茨克爲據點,可惜城內防守的羅剎軍拼死抵抗,讓紅聯軍無法得逞。六天以後,五萬多人的南路軍抵達了頓涅茨克與中路軍匯合,巴普洛夫手中有了近二十萬兵力心中大定。
就在巴普洛夫考慮是否應該繞過頓涅茨克,直接進攻包圍烏克蘭方面軍的羅剎軍時,他的部隊忽然遭到了重兵包圍。巴普洛夫被嚇了一跳,他立刻派人偵察,結果回報的結果卻是對方都是身材矮小的黃種人。
巴普洛夫徹底懵了,他立刻判斷包圍他的軍隊是屬於華蘭國的。如果被華蘭國的軍隊包圍,自己生還的希望就很小了,巴普洛夫想到這裡入墜冰窖,他放棄了突圍的想法,立刻組織就地防禦,抵擋敵軍可能進攻。
實際上巴普洛夫是在自己嚇自己,華蘭國不可能在這個敏感的時期對紅聯國宣戰,否則他將有可能陷入與白鷹國的決戰之中。一旦華蘭國正面對上整個烏托邦主義聯盟,趙守宏的計劃也就徹底破產了。將自己的國家在戰爭一開始就推到前線,這是趙守宏絕對不會幹的,至少在三方勢力其中一方遭到極大削弱之前,他不打算押注。
包圍巴普洛夫所部預備隊方面軍的,實際上是倭族僱傭軍的十二個師。在倭族部隊參加紅衣國內戰,後來又有部分留守摩洛哥之後,倭族僱傭軍縮水近一半。不過有倭國陸軍士官學校源源不斷的送來新的兵員,讓縮水的僱傭軍很快恢復了舊觀。
如今趙守宏對動用這支不需要高額撫卹金,不需要擔心傷亡,也不用擔心世界輿論壓力的部隊用起來非常順手。讓這麼大規模的倭軍在羅剎軍序列中,對華蘭國的外交沒有多少影響,卻能夠極大的加強羅剎軍戰鬥力,同時讓張學良掌控羅剎國軍事方面更加得心應手。
這一次倭族僱傭軍再次出擊,是由郭鬆齡親自指揮的。本來在紅聯國領軍多年的圖哈切夫斯基,甚爲了解紅聯軍各個將領的喜好與斯特林的脾氣,所以他纔會擺出這個圍點打援的局讓他們鑽。他知道如今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巴普洛夫大將是斯特林最器重的領軍人物,自然會讓他率領部隊救援。
在這樣緊急的情況下,斯特林除了抽調首都的兵力別無選擇,而因爲首都的防禦問題,人數又不會太多,這正是個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好機會。圖哈切夫斯基算準了巴普洛夫的脾氣,所以將自己所有的機動部隊,用來消滅紅聯軍的王牌裝甲部隊,結果讓崔可夫憋屈的成爲失敗者。
對於頓涅茨克方向上,他並沒有消滅巴普洛夫的準備。一來是兵力實在不夠,難以兼顧兩個戰場,他甚至打算在消滅崔可夫部隊之後,連對烏克蘭方面軍的包圍也撤去,以避免己方的損失。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面對正在東進的西部方面軍沒有取勝的把握。
紅聯軍在烏克蘭的預備隊方面軍已經接近二十萬,加上烏克蘭方面軍殘部的六萬多人,如果西部方面軍的三十萬部隊再抵達,紅聯軍的兵力將大大超過羅剎軍,他如果能夠守住現在成果,已經是邀天之幸了,怎麼還有心思繼續進攻。
可是張學良給他的援助,卻讓他再次燃起了全殲紅聯軍主力的希望。十二個倭兵師,超過二十萬兵力的投入,讓他有了一支戰力極強的生力軍。這支部隊的裝備與羅剎軍差不多,足以對相同數量的紅聯軍形成優勢,將他們投入頓涅茨克就有了勝利的希望。
這個臨時被改變的計劃,很快就被付諸實施了,在對方兩路軍匯合時候,倭軍迅速匯聚了過來,將巴普洛夫大將的軍隊圍了個水泄不通。倭軍很快開始在包圍圈外圍挖掘工事堅守,同時以火炮對包圍圈內進行全方位覆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