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

“侯學士之言雖甚是合理合情,但值此大勢尚未完全平穩之際,還是謹慎行之爲好!

誠然,遼西上下多年來確是浪費甚至貪墨國帑良多,但究其根本,此禍豈是一日形成?所謂遼餉並非只供遼軍,其所耗者最巨者,當以修築各城堡爲主,若是真要追究,十餘年來朝廷所遣諸臣難道也要擔負罪責不成?

何況遼西邊軍多年來爲國戍守邊陲,期間更是犧牲無數,就算祖錦州等人後期身處苟且之狀,難道與整個大明之局愈顯糜爛無關?

老臣並無替遼西開脫之意,其衆虛報兵額、侵吞國帑之事實難容忍,但強行懲處並非最佳時機!臣只是就事論事,單以此事可能引發之後果而談。

臣奉命巡撫福建五年有餘,於盡職撫民之外,因公事與鄭氏有過數番往來,故對其秉性頗爲熟知。

據臣觀之,鄭氏雖出身海賊,但向以聚財爲主,而其目的並非妄圖自立,實爲坐享榮華也!

自聖上以大魄力賜封靖海伯之後,鄭芝龍一改此前對朝廷之輕慢,言行舉止處處以我朝勳貴而自居,而其對聖上之要求亦是鼎力爲之,幾年來往朝廷捐輸錢糧已不是一個小數目,此等大義之行,歷代罕有,臣以爲,此等方爲與國同休之勳貴之爲!

若是此次聖上降罪遼西,鄭氏再是忠心,恐怕亦會有兔死狗烹之憂,其心生異怕是在所難免。而臣觀聖上之遠慮,與海上之事物以後還要依仗其良多,故此種種,方有老臣之建言,望聖上憫臣之公心,於此事慎思之!”

看到以侯恂爲代表的諸臣,都是一副不誅殺祖大壽誓不罷休的姿態,鄒維璉可不想讓自己第一次參與會商就以吃癟告終,那樣以後在朝堂就沒什麼話語權了。

老鄒一念至此,索性把這件事牽扯到的人無限擴大,一下子就追溯到了天啓朝時的遼東策略上,那事涉其中的人可就多了,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當年的帝師,也是深受今上敬重的原閣老孫承宗。

遼東防線正是當年由孫承宗提議並主持修建的,花費的錢糧可是海了去了,遼餉的的很大一部分也是用在了這上面,老鄒的意思就是,若要追究責任,那誰都跑不了。

可是諸臣都知道今上對孫閣老那可是愛護有加,真是硬要把孫承宗牽扯進去,最後肯定還是不了了之。

其實鄒維璉和祖大壽從未謀面,對於遼西將門數年來的醜陋行徑,他也是極爲不齒和憤恨。

但正如他所說的,現在還不到鳥盡弓藏的時候,除了邊鎮諸將之外,福建還有個鄭芝龍在看着呢。

皇帝好容易用一個伯爵把鄭氏偌大的勢力籠絡了過來,你突然來這麼一出,人家鄭芝龍貪圖榮華富貴是不假,可人家也不是傻瓜,看見大戰才結束,你就把屠刀舉起來了,人家心裡咋想?以後皇帝和朝廷的話人家還敢信嗎?

就大明現在的局勢,以後用着鄭家的地方還多着呢,不管是往臺灣移民還是鄭家船隊購運糧食,這可都是與大明穩定息息相關的大事。

鄒維璉在離開福建前便已經知道,今上對於海洋貿易非常感興趣,而且似有恢復和重建水師的意圖,這些與大海相關的事宜根本繞不開鄭家的支持,你現在爲了圖一時之快宰了祖大壽們,那鄭芝龍還敢實心實意地與朝廷合作嗎?

“好了!諸卿所言雖是不差,遼西上下確是有罪與國朝,但念其多年來將東虜阻擋於錦州以北,並未使其有機會扣關山海之故,遼西上下尚罪不至死,兔死狗烹之事,朕亦不屑爲之。

值此國內大局初定之時,一切當以穩定爲首要之事,節外生枝不免有君臣離心離德之憂。

更何況,鄒卿之分說實爲老成謀國之言,其所慮之深遠亦是許多人未曾想到的。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對於遼西一事之處置上,要功過分開,不能以偏概全。遼東之禍形成原因十分複雜,若是詳究其因更是有秋後算賬之嫌!

現下大局雖定,但也正值朝廷用人之際,朕身爲一國之主,豈能因個人好惡而荒廢全局?

諸卿適才言論,皆是拳拳爲國之心,此等方爲會商所需之氛圍,還望諸卿今後一如既往暢所欲言,今日有關遼西處置之事便議到此處,朕自有主張!

接下來諸卿議一議鬆錦邊軍如何安置之題吧,借關外大勝之東風,也正好將關外事之首尾收拾乾淨,以免再遺留下難解之題!”

待鄒維璉分說完之後,朱由檢止住了侯恂等人慾就此事繼續爭論的勢頭,果斷的做出了朕意已決的姿態,在略作解釋安撫衆人之後,把下一個話題扔了出來。

剛纔鄒維璉的言論確實是直指要害,從其他角度對誅殺祖大壽後可能給大明帶來的危害進行了分析和解讀,得出的結論與朱由檢所想的並無二致:急於秋後算賬太過短視,治理國家不能只憑着個人一時的好惡,要考慮到更加長遠纔好。

衆臣見皇帝對此事下了結論,雖然很多人還是心頭不忿,但無奈之下也只得強自收斂起來,把注意力集中到接下來的議題之上。

“啓奏聖上,東虜覆滅之後,其殘餘力量對我大明已無法構成實質威脅,遼東既是有新設各部總兵參將遊擊分駐,將來就算有外敵,也已無法深入到遼西地區,故此,鬆錦原有之軍戶皆可轉爲平民,使其有脫離軍制,享更多自主之權。

鑑於遼西地勢過於狹長,可供開墾之田地過少之故,臣建議,除留下適量人手耕種現有田地並擇機開荒外,將鬆錦之寧遠一線十餘座堡城多餘之軍民前往遼陽、松原等新設府縣,於開荒耕種之同時,更可就近監視原東虜所轄之民,減輕駐軍來回巡視之負擔。”

在牽扯到了遼東的民政問題後,一直沒有對如何處置祖大壽發表看法的溫體仁站了出來。

對皇帝的心思揣摩的最爲透徹的溫體仁,在朱由檢拋出如何處置祖大壽的問題時候,便已敏銳的覺察到皇帝打算高舉輕放,因爲皇帝問的是如何處置安插,而不是直接問怎麼處置。

安插二字不就擺明了皇帝想閒置而不是誅除嗎?

果然,在誇讚鄒維璉老成謀國之後,皇帝在此問題上做了定論。

“閣老之言甚合朕意,此事就依閣老之策吧,具體細節由兵部、戶部、工部拿出方略後彙總到內閣,上報司禮監批紅後即刻快馬送達薊遼督師與遼寧巡撫!”

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二百章 客戶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
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二百章 客戶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