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

“尊敬的陳副相、鄒部長、李部長、方司長,首先感謝貴方這幾天來對我們荷蘭使團的熱情款待,大明帝國首都繁華的市場、乾淨整潔的街道、非常完善的市政配套設施,以及精美的食物都給我們留下了最爲美好的印象。

我和我的同伴一致認爲,大明帝國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國度,比我們去過的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強盛和富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非常高,這一點足可以和我們荷蘭國民相媲美!

我們覺得,拋開不同的國家治理制度不說,大明帝國現在的皇帝陛下是這個世界上最爲仁慈和慷慨的君主,這一點通過昨天我們參觀養濟院就能得出結論。

Wωω¤ TTkan¤ CO

我和我的同伴都被貴國對人性的關懷所感動,同時也爲我們荷蘭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感到羞愧!

尊敬的幾位先生,我們鄭重請求,在談判結束後,請給我們一個覲見明帝國皇帝陛下的機會,我們想要親自向這位偉大的陛下致敬。並且,我們希望貴國政府,能夠把皇帝陛下的肖像畫贈送給使團,我們將會帶回國內,向荷蘭國民展示陛下的英姿,並講述他的事蹟,讓這位偉大君主的光輝形象能在歐洲範圍內流傳!”

會談在禮部衙門的二堂內進行,大明官方參加會談的依舊是武英殿大學士陳奇瑜、禮部尚書鄒維璉,鴻臚寺卿李進番、司賓署署丞方用之,荷蘭方面只有範布隆霍斯特和巴列維特兩人,黃安繼續擔任現場翻譯。

爲了防止有守舊官僚破壞會談的氣氛,朱由檢並沒有讓禮部的幾名侍郎參與這次會談。

在雙方見禮落座寒暄幾句後,範布隆霍斯特神態莊嚴的站起身來,對大明官方的款待表達了謝意,隨後對朱由檢進行了高度評價,並出人意料地提出了索取畫像的請求。

陳奇瑜等人一邊微笑,一邊聽這位滿臉褐色鬍鬚、身材高大的荷蘭人對大明的誇讚,各人心裡都是十分的受用,尤其是聽到對方對大明皇帝的盛讚時,陳奇瑜等人都是一副與有榮焉的表情。

當黃安把範布隆霍斯特的請求翻譯出來後,陳奇瑜等人先是一陣愕然,在與鄒維璉相互對視一眼後,陳奇瑜當即痛快地點頭答應了對方的請求。

雖說歷代大明皇帝在位時,都有無數番邦小國派遣時節出使大明,但還沒有人提出過類似的請求,沒想到這名來自極西之地的紅夷居然有着這種心思,在座的大明官員對這位大鬍子的好感驟然提升了數個檔次,就連黃安也是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胸膛,翻譯的時候聲音也是格外洪亮。

通過對範布隆霍斯特和巴列維特的表情判斷,陳奇瑜迅速斷定對方這個請求確實是真心實意,並沒有想通過這種要求來獲取談判籌碼的用意在裡面。

“貴使請坐,本官代表大明朝廷,對貴國於我皇之尊崇表示謝意。

我大明上承中華數千年之禮儀,向以仁孝爲之國方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此爲我中華文明之精髓。

中華之土上,歷朝歷代帝王都以此爲基本執政之策,而我皇明當今聖上,更是將儒家文明之核心要義進一步發揚光大,論起仁之一字,我皇可謂萬世僅有之一也!”

陳奇瑜神色莊重地發表了一番感言,鄒維璉等人也是頻頻點頭表示認同之意,秀才功名的黃安撓着頭皮,費盡心思才把這段話的大意翻譯明白,範布隆霍斯特和巴列維特在似懂非懂的情形下,也是一起點頭表達了讚賞。

會談剛一開始,氣氛就熱烈了起來,這似乎預示着接下來的談判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範布隆霍斯特和巴列維特的心中不由得多了一份對成功的希冀。

“尊敬的諸位先生,我們這次遠東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與大明帝國達成展開全面貿易的協定,對此,我們也是抱着最大的誠意和願景,希望雙方能在互利互讓的基礎上完成協議的簽署,這樣將會對雙方國力的提升都有巨大的幫助。”

巴列維特微微欠身示意後,把荷蘭方面的訴求講了出來。

與第一天雙方見面不同的是,他值此未提臺灣問題,而是將全面貿易作爲了雙方談判的主要目的,這種細微的變化被老奸巨猾的陳奇瑜和鄒維璉敏感地捕捉到了。

“貴使所提全面貿易之說,本官雖不通曉,但也知大概之意。但本官再次強調的一點是,臺灣是大明固有之土,任何他國佔有臺灣一寸土地都是非法的,除此一點外,其餘皆在可談之列!”

巴列維特講完之後,陳奇瑜先是點頭表示理解對方的訴求,但隨後便斬釘截鐵的定下了談判的基調。

“尊敬的陳副相,據我們瞭解到的情況,臺灣遠離明國本土,在明國政府以前,我們現在所處這片土地上換過無數王朝,但都沒有把臺灣視爲中國的傳統領地,所以我們荷蘭方纔在島上修築城堡,用作我們遠東貿易的一箇中轉站,這一點還希望貴國政府能夠理解。

現在你們明國政府突然提出,臺灣島是明國的領地,這個說法讓我們一時難以接受。爲了雙方談判能夠成功,我們希望貴方能夠妥善考慮這個問題!

我們認爲,雙方完全可以在臺灣島上劃分邊境,讓臺灣成爲荷蘭和明帝國共同擁有的土地,這樣會對雙方以後的全面合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面對陳奇瑜定下的調子,巴列維特對此提出了荷蘭方面的疑問,並且在話中委婉表達了荷蘭並不想獨佔臺灣的想法。

“呵呵,對於貴使臺灣並非中華固有之土之說,本官並不認同。

本官在此只舉一例:早在千三百年之三國魏晉時期,吳王既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統帥一萬大軍渡海抵臺,並與其上立碑誌之,僅此一點便足可說明,臺灣乃我中華固有之土。

而我皇明承繼中華正統,自是順承歷朝之所轄,此一點根本不容置疑!

去歲貴國軍隊與我皇明偏師之一戰,最終以貴國軍隊全軍覆沒收尾,我皇聞訊後當即對我臺灣駐軍予以大力賞擢,並謀劃於合適之機將精銳之師運送上島,以求徹底收回臺灣全境。

我皇雖是仁慈之主,但於事關領土之事上卻從不心慈手軟,現今大明內憂外患既除,數十萬勇武之師正愁無處建功立業,而貴國存於臺灣島上之人員,怕是都會成爲官軍升賞之功!

而貴使適才所言,貴國據臺灣一地,乃爲貿易中轉儲存之地,換言之,此地對貴國僅爲臨時之所,若有他處更佳之地,貴國大可棄之而不用。

據本官所聞,貴國以商立國,所求者,利也!若有遠超臺灣之利放在貴國面前,貴使以及貴國朝廷還會有現今之態否?”

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十六章 平叛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章 皇莊1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一百章 心安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八章 皇莊4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三十章 預謀第三百六十章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
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十六章 平叛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章 皇莊1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一百章 心安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八章 皇莊4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三十章 預謀第三百六十章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